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3989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一、课内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

2、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

3、,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自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恐龙

4、无处不有阿西莫夫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5、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

6、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

7、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

8、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5阅读全文,请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来填空。恐龙无处不有是一篇_的说明文。6第段画线句“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一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7请结合原文分析句子并按要求作答。(1)第自然段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括号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位于南极

9、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分析本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8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请分析文章思路。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但是,_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_。二、课外阅读(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森林为什么是“水库”朱清科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

10、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100毫米以上。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接

11、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

12、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9按说明对象来分,这是一篇_说明文,采用_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10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其覆盖度越高截留量也就越大。C第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

13、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11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生气的成本有多高林海峰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

14、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

15、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

16、,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

17、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12细读-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方框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发心脏病。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D道家闭

18、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14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椒:土家族饮食的“维和大使”单守庆花椒,成为土家族人的至爱,这恐怕与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关。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土家族主要聚居在内接湖广、西通巴蜀、北连关中的武陵山区。每到夏季,这些地方便是“高温十高湿”,因而他们无菜不花椒,花椒既调味,又祛湿,也成就了那道集多种原料之大成的名菜-合菜。难怪有名厨大师这样比喻:“花椒,真可谓土家族饮食的维和大使!”花椒产于中国,盛产于四川,也称蜀椒。人们食用花

19、椒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600多年前晋朝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位列川菜“麻、辣、咸、甜、酸、苦、香”七味之首的“麻”,正是花椒的功劳。瞧,土家族合菜原料陆续下锅:猪肉、鸡蛋、豆芽菜、菠菜、粉丝、花椒、姜、葱、油、盐既有动物性原料,又有植物性原料;既有食材,又有药食两用物质;既有主料,又有辅料,还有调味料的聚合;加上恰当的火候,所有原料在沸腾的锅里相互融合,产生化学反应,由合而和。这时的“和”,是指不同因素互相作用以生成本不存在的事物或状况。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如果你没吃过白菜煮鸡,鸡味渗进白菜里,白菜味钻进鸡肉中,你不会知道白菜的美味。”可见鸡和白菜味之渗透,所创美

20、味就是“和”。在土家族人看来,合菜中最不可缺的原料是花椒,花椒虽小但作用大,能提味、去膻、增香。花椒投入合菜,在锅里翻腾时,不仅能“颗粒调和,百味俱香”,而且以其中药的功效助力人们盛夏时节保健康。花椒,是当之无愧的“维和大使”!有了它的“维和行动”,合菜才能成为“食全食美”、食养食疗的夏季佳肴。离不开花椒的合菜,最早出现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土家族出兵抗倭,为了不误战机,赶在年前吃合菜(亦称团年菜)过年。战后,合菜又称“贺菜”。经历战争,走过贫困,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合菜已经不单单是土家族的年菜了,也成了平常招待重要客人的主打菜。说起合菜,容易与如今各种各样的盒菜混淆,知情人都知道“盒菜合菜

21、”,更有食品专家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角度对土家族合菜进行深度研究。有学者认为,土家族的合菜之“合”是个象形字:下面的“口”是锅,上面的“八”是锅盖,锅盖正好与锅相合。还有学者认为,“合”是个会意字,即“人”“一”“口”的组合,意为大家同吃一碗饭,是合作。两种解读,都与食事有关,都是由合而和身心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天人和、心身和、气血和。特别是花椒,为土家族美食发挥着“维和大使”的重要作用,既有饮食的“五味调和”,又有中医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土家族先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尝草识药”“治验疾病”。在药性论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中,都有花椒功效的记载:开胃、健脾、除湿、助消化、温中散

22、寒。在民间,土家族医生也经常建议:温中散寒找花椒;皮肤瘙痒找花椒;女性受寒找花椒,制作药膳找花椒。我们欣喜地看到,土家族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如土家族的土家年、合菜、油茶汤、土家婚庆夜筵、倒流水豆腐干等都得以传承与发扬。(原文有改动)15作者为什么说花椒是土家族饮食的“维和大使”?请归纳概括。16选文多处引用书籍记载,有什么好处?17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旅行游记科技的发展,使得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出行的时间被极大地缩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得以成为可能,短时间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从容。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们的

23、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人们更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投入时间和金钱旅行无疑就是很好的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方式。无论什么年纪,无论什么身份,无论贫穷富贵,旅行总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因此,无论古今,旅行都是人们乐衷也是最普遍的认识世界、开阔眼界的方式。现代社会,伴随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便捷地把旅行中的风景和故事通过朋友圈、微博等形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而撰写一篇旅行游记,作为一次旅行的见证,给朋友的旅行提供一些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旅行记录呢?这在古人的游记中大有经验可循。A 记述谈及“游记”,不得不提的是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三十余年旅行,记述各地胜地

24、美景,死后由他人整理出来的著作。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该书是“日记体”编排,按每日旅途情况记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录。以游天台山日记为例。作者详细地记叙了前后九天游览天台山的过程,对于天台山的著名景观,也详略结合地一一进行介绍和描述,最后还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日记形式的游记,重在每天都要记录,篇幅不需过长,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语言说清每天的旅行状况以及遇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特别的心情和经历即可。这也是最易进行操作的一种游记形式,看似“流水账”的记录能留住旅行中的点点滴滴,还可以磨炼文字表达能力。B 记

25、述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城记为例。该书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记述了玄奘所亲历及听闻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的概况,包括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该书是玄奘回国后根据自己游历中的见闻和思考而整理创作的,无疑是经过全局统筹的。与日记体相比,这种游记难度更大。因为经过的地方非常多,要记录的事情也会很多,整理起来也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在撰写这类游记时,必须要抓住重点,按地点记述一到两个最突出的景观,以其为中心对其周边的景观进行描述,也别忘了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经过的地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只需要一笔带过就好。C分类别记述以元代周达观所

26、著真腊风土记为例,该书以城郭、宫室、服饰、官署、人物、语言等类为目进行详细介绍。作为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不仅可作为游记的典范加以模仿,更是研究真腊和吴哥窟的重要文献。撰写这种游记需要对旅行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介绍时也更要求细致客观,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最好是能在说明时对该地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等也加以介绍,会使得内容更加丰富。这一类游记不仅是旅行记录,更能作为后来者的旅行攻略。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游记作品可供欣赏和学习。东晋时的佛教大师法显所撰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为我们展现了陆路上到达中亚、印度,并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返回中国途中的见闻。还有郑和船队翻译撰写的关于郑和

27、远航的记录瀛涯胜览,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方使团考察英法等国的报告乘槎笔记和航海述奇等等,都是很好的游记教科书。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这些游记有的偏重于名物考察,有的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则倾向于思想的探索,但都为当时的国人介绍了世间丰富的人情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也可以获得启示。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整理思绪,回顾旅行中的得失,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世界,会使得旅行更有意义。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18根据选文内容,我们得知写游记可以按三种方式记述:A_记述、B_记述、C分类别记述。19下列说法中,符合选文原意的一项是()A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经三

28、十余年旅行后,根据自己的日记整理出来的。B不同游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偏重于名物考察,有的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则倾向于思想的探索。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可以获得启示。C旅行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开阔眼界,从古至今,旅行都是人们很好地认识世界、增长见识的唯一方式。无论你是谁,旅行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D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记录游记的方式,这在我们以后写游记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写一篇高质量的旅行游记,一定要把旅行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20语言的准确性是一篇好的说明文的重要标准,请就此赏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21“总之,世界那

29、么大,你应该去看看。”请结合选文的写作目的,分析选文将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是否妥当。(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病毒探源在1918年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疾病。它席卷了整个地球,使一半人患病,并杀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估计高达四千万这只是在几个月中的事。这种致命的杀手就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而很多以往可怕的病天花、小儿麻痹症和普通的伤风感冒一样是病毒感染。病毒不同于其他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待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一旦病毒依附上

30、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病毒能将自己的脂质包膜(如果有的话)与细胞膜融合而使自己进入细胞。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恢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通过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DNA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而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

31、胞的为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对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A在急性的病毒感染中,病毒

32、会猛烈地侵害身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病毒在快速复制自己的同时,免疫系统也会有反应。如果顺利,病毒会被消灭,病也会痊愈,否则将会有严重的症状发生并可能导致死亡。B潜伏病毒,则很难对付。它会产生潜伏性感染,在长达几个月或几年、几十年的潜伏后,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C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病毒就在这里,它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十亿年,并感到很合适它来吃饭就赖着不走了。当然,我们还应提一下,病毒有修复四千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

33、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所有出现的可怕疾病,如天花、小儿麻痹症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B病毒待在细胞外时,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D病毒对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23以下这段文字,更适合放在ABC中的哪处?请简述理由。比如,我们知道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病毒(HIV)引起的。它专门依附在T的细胞上。病毒一旦进入T细胞,就躲在里面。直到某些特殊情况引发了HIV的快速复制,它便开始大量杀死T细胞,产生艾滋病。24以下

34、是阅读上文后,小伙伴间的对话。请根据语境,结合选先文内容,补全对话。小崇:文章开篇讲的一百多年前的流感,太可怕了!网上还说当时美国的旧金山曾通过一项法律人们在公共场所必须戴防毒面具,违者以不履行义务罪逮捕。小德:戴防毒面具?你确定这不是谣言?我们遇到的“新冠肺炎病毒”相关消息就有很多是谣言。比如,只要多次喝少量6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就能杀死体内的新冠肺炎病毒。小崇:是的。今天读了上文,我更确定这是谣言,因为(1)_。小德:我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但感觉标题不够吸引人。我另外想了三个题目“病毒的前世今生”“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和“可怕的病毒”,你觉得哪个更好?小崇:我会选“(2)_”,因为

35、(3)_。参考答案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3“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冬天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温和,春天寒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关于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5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6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年代久远,只能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36、。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去掉后就破坏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7(1)括号里的文字补充说明了一个“大陆漂移学说”非常直观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更令人信服。(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8 恐龙是不可能在每块儿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现在的各块大陆9 事理 逻辑10D11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12神经启动(进入)应激状态 免疫受到抑制13A14保持心情的平和,减轻人为

37、的思想压力。我常通过散步、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来排遣压力。15土家族无菜不花椒;花椒能提味、去膻、增香;花椒中药的功效助力人们盛夏时节保健康(既有饮食的“五味调和”,又有中医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16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增加了说明的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17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中医典籍的记载和民间土家族医生的建议,具体说明了花椒的药用价值。18 按时间(或:日记式) 分地点19B20加线句子中的“中国”“最早”在范围和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这本游记是中国范围内最先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是“也”的意思,说明在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地理环境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中国旅游

38、指南。整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言之有理即可)21示例一:我认为妥当。作者撰写该篇说明文的目的是借鉴古人的经验,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结尾的这句话,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能够引起共鸣,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在旅行时记录所见所感。所以,将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妥当。示例二:我认为不妥当。作者撰写该篇说明文的目的是借鉴古人的经验,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根据行文思路合理推测,在结尾处,作者应呼吁读者运用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如日记式的记述、分地点式的记述,来尝试游记写作。但结尾的这句话只起到了呼吁读者去旅游的作用,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符,所以作为结束语不妥当。22A23更适合放在C处。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HIV病毒进入细胞后隐藏自己,直到受到某些特殊情况触发才会快速复制自己并大量杀死T细胞,产生艾滋病。这正是C处前面提到的它“会产生潜伏性感染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的举例说明。所以放在C处更合适。24 人体内的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喝开水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内。 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 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病毒存在的方式进入细胞,“赖着不走”,有趣味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