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3982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 (3)以其境过清 ( ) (4)不可久居 (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A. 斗折蛇行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 潭西南而望 D. 凄神寒骨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4. 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_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_氛围,表现了作者_的处境和_的心情。(3分)一、(15分)1.(4分)(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3)因为 (4)停留2.(3分)D3.(3分)它的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4.(2分)隔篁竹 伐竹取道5.(3分)凄清寂静,孤独寂寞,忧伤

3、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 水尤清冽( ) (2)潭

4、中鱼可百许头(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

5、,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3分)_二、(14分)1.(4分)(1)冷 (2)大约 (2)忽然 (4)凄清2.(4分)(1)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两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3.(3分)D(解析:“斗折蛇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蜓。)4.(3分)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

6、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 卷石

7、底以出 ( ) (2)佁然不动 ( )(2)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4.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

8、原因。(4分)_三、(15分)1.(4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2.(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3.(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4.(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9、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 水尤清冽( ) (2)卷石底以出( )(3)日光下澈( ) (4)崔氏二小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10、可见_3. 文中第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4分)_4. 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_四、(16分)1.(4分)(1)(清)凉(2)弯曲(3)穿透(4)年轻人2.(4分)(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2)(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3.(4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喜悦之情(2分);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

11、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1分)。4.(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12、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 分)(1)佁然不动 ( )(2)斗折蛇行( )(3)悄怆幽邃 ( )(4)隶而从者(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_4作者听到水声“心乐之”,看到鱼儿感到他们“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居然感到“悄怆幽邃”,你如何理解作者这一忧一乐的情感变化?(3分) _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3分)_五、(1

13、6分)1.(4分)(1)静止不动的样子(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凄凉 (4)跟随2.(4分)(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3.(2分)清澈 侧面描写4.(3分)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5.(3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

14、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卷石

15、底以出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4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_六、(

16、15分)1.(4分)(1)翻卷 (2)大约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离开2.(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3.(3分)C4.(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17、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1)水尤清洌( ) (2)日光下澈 ( )(3)佁然不动( ) (4)乃记之而去(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3. 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因环境凄清而产生悲情的句子。(2分)_4.文中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_5.文章前面写“心乐

18、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3分)_七、(16分)1.(4分)(1)格外 (2)穿透 (3)静止不动的样子 (4) 离开 2.(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2分)(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3分)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水中的游鱼、日光、影子,侧面衬托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5.(3分)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

19、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大道之行也大道

20、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解释加点的词。(4分)(1)心乐之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选贤与能( ) (4)女有归 ( )2. 翻译下面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3. 甲文划线句子连用四个“为”句子,极尽“石”的各种形态,排比句式,短促有力,节奏感强。请从铺排的角度,赏析乙文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4分)_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_八、(16分)1.(4分)(1)为高兴(以为乐) (2)大约 (3)同“举”(4)女子出嫁2.(4分)(1)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着自己的子女。 3.(4分)内容上:运用“有所”句式,一方面,全方位突出“大道之行”的社会功效;形式上:另一方面,这样的句子连用,造成铺排,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文章的气势。(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组织答案,意思到即可。) 4.(4分)示例: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小石潭的石

22、、水以及周围的景物,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九、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23、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以其境过清( )(5)千山鸟飞绝 (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3. 小石潭记写水的“清澈”,既用了正面描写,如“_”,又用了侧面描写,如“_”。(3分)4. 小石潭记江雪展现的环境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点?(3分)_九、(15 )1.(5分)(1)向西(2)以为乐(3)大约(4)因为(5)尽,没有2.(4分

24、)(1)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3.(3分)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3分)环境特征:都刻画了孤寂幽僻的环境。(1分)思想感情:都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2分)十、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

25、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1)

26、怡然自乐( ) (2)佁然不动( ) (3)往来翕忽( ) (4)便要还家(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3分)A阡陌交通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4.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_十、(15分)1.(4分)(1)高兴快乐的样子(2)静止不动的样子(3)轻快迅疾的样子(4)同“邀”,邀请2.(3)D3.(4分)(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

27、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十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28、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便要还家(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 (4)悄怆幽邃( ) 2. 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能以

29、径寸之木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乃记之而去C. 问所从来,具答之 D. 忘路之远近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4. 【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_十一、(15分)1.(4分)(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要(通“邀”,邀请)(3)许(表约数)(4)悄怆(凄凉)2.(3分)D3.(4分)(1)(他们)寻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关键词“乃”、“无论”)(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关键词“西南”“斗”“蛇”)4.(4分)【甲】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向往。(2分)【乙】写小石潭的凄清寂静,体现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2分)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