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易错点检测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诲:_然:_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
2、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6“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A好像B如果C你D你们7“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8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_。(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_。9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_。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
3、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0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11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12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
4、,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3解释划线字义。邻居有烛而不逮 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14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1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 。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 。16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古文阅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蚌方出曝:_(2)今日不雨:_(3)两者不肯相舍:_(4)渔者得而并禽之:_
5、18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含义是_。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洵(xn)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多也?注释:苏淘:苏轼的父亲。道:选取道路。憩:休息。道:策略。休:停止。闻:听到,懂得。19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0解释加点词。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及:_21翻译下列句子。苏洵不以为然:_22文中有一个词语与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多知”表达的意思相近,这个词语是“_”。
6、23文章苏洵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古文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官。期:约定。雨:下雨。左右:身边侍从。身自罢之:亲自取消这场酒宴。24魏文侯左右劝阻他的理由是:_。(用文中话概括)25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A虽然在这里饮酒很快乐,但是我一会儿就要去赴约了。B在这里饮酒很快乐,我就不去赴约了。C虽然在这里饮酒很快乐,但是我怎么能不赴约呢?26魏文
7、侯_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阅读理解。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蝉:知了。荆:楚国。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旦:早晨。子:你。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延颈:伸长头颈。务欲:一心想要。前利:眼前的利益
8、。27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谏:_三旦:_善哉:_28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29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人_蝉30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1文中“少孺子”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_。参考答案1虽与之俱学2 教导 这样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C5这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别人)吗?说:不是这样啊。【分析】学弈是选
9、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并非这样。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虽与之俱学: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2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字词的理解。使奕秋诲二人弈:让他教两个人下棋,悔:教导。非然也:并非这样,然:这样。3考查了学生对朗读的停顿与组词的理解与辨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
10、一个人吗?回答:并非这样。因此,断句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也”是判断句式,ABD也是判断句式。C“甚矣,汝之不惠。”意思:你太不聪明了啊!这是倒装句句式,“汝之不惠甚矣”才是正常语序 ,在这里“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5考查了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这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别人)吗?说:不是这样啊。6C7D8 (如
11、果)你把玉石给我,(那么我们)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 (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它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9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财的人。【分析】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此句意为:你把它给了我。若:你。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
12、力。根据文中子罕的话“我以不贪为宝”可以看出“子罕以不贪财为宝”。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若:你;与:给;皆:都。句子翻译为: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宝了。(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所以。之:宝玉。句子翻译为: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9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
13、能力。根据文中子罕的言行可知,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10曹冲 咸莫能出其理 刻 校11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 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12相同之处都是在船上刻痕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是曹冲灵活,可以相互转化相近东西,而刻舟求剑者死板,只认一个方向,导致失败。【分析】译文: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
14、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文10考查了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认真阅读短文,结合短文内容正确填写即可。11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组织语言的能力。结合句子“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可知,“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12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故事内容可知,“ 曹冲称象”与“刻舟求剑”相同之处都是在船上刻痕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是曹冲灵活,可以相互转化相近东西,而刻舟求剑者死板,
15、只认一个方向,导致失败。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13 到,此指照射过来 报酬14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15 凿壁借光#凿壁偷光 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 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16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分析】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
16、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13考查字词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此指照射过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偿:报酬。14考查翻译句子。句子
17、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5考查理解成语。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16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文章可知匡衡家贫却借光学习,说明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学习匡衡不畏艰辛,热爱学习和顽强意志。17 正 下雨 放弃 一起1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分析】译文: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
18、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17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1)蚌方出曝: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方”,正、刚。(2)今日不雨:今天不下雨,“雨”,下雨。(3)两者不肯相舍: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舍”,放弃。(4)渔者得而并禽之:(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并”,一起。18本题考查积累成语和谈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成
19、语和谈启示即可。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谈感悟启示时,从“面对矛盾,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等方面回答。19B20比得上21苏不认为是这样的。22道多23六国用兵的策略不比秦国差。【分析】译文:苏洵想要前往京城,取道泰山间的小路,遇到有隐士在泰山间行走,两人在茶亭休息,谈论秦国与六国的事情,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认为六国用兵的方法赶不上秦国,苏洵不这样认为。两个人言辞激烈,不能停止。人们谈论这件事,谁领悟的道理多呢?19此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根据句子意思进行划分即可。“隐士举兵家之道”意思是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20此题考
20、查子字词解释。“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的意思是认为六国用兵的方法赶不上秦国。及:比得上。21此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完成。苏洵不以为然:然:这样。意思是苏洵不认为是这样的。2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知”通“智”,“多知”意思是智慧多,“道多”意思是道理多。23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短文意思及句子“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作答。24今口饮酒乐,天又雨25C26信守承诺【分析】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
21、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2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结合译文可知魏文侯左右劝阻他的理由是:今日饮酒乐,天又雨。2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这句话意思是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2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认为形象。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的时候要去赴约打猎,大家都劝他下雨不要去,但他坚持去,可知他是个诚信、信守承诺的人。27 劝
22、谏 三个早晨 好啊28 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 这三者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29 黄雀 螳螂30D31少孺子的观点是放弃攻打楚国,因为攻打楚国虽然能得到眼前的利益,但身后存在祸患。他委婉地通过蝉、螳螂、黄雀这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析】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
23、叫,吸饮露水,却不知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2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联系上下文,在句子中理解词语意思。谏:进谏;劝谏; 三旦:三个早晨;善哉:好啊。2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1)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2)这三者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29考查了学生结合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年轻人的话“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填空。30考查了对成语的辨析A、B、C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3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可知他的观点是不能攻打楚国,因为攻打楚国虽然能得到眼前的利益,但身后存在祸患。通过译文可知,他借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来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