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一)1.登幽州台歌一、走进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二、背景了解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三、
2、古今对碰【注释】前:过去。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后世。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写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
3、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3.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五、诗歌主题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4、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2.望岳一、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二、背景了解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三、古今对碰【注释】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
5、,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未了:未尽,没完。造化:天地,大自然。钟:集中,聚集。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决:裂开。眦:眼眶。会当:定要。凌:登。一:全。览:看。【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 整体把握内容。(1)一二句写仰望泰山整体。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6、,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是从远望的角度来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2)三至六句写仰望泰山所见。三四句是静景,五六句是动景。“造化钟神秀”是指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将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这里。炼字:“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3)七八两句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用“众山小”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2. “青未了”
7、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泰山的绵延、高大。3. 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五、诗歌主题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登飞来峰一、走进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
8、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二、背景了解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三、古今对碰【注释】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自缘:因为。【译文】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
9、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3.如何理解诗中提到的“浮云”?“浮云”指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等一些消极的事物,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五、诗歌主题登飞来峰: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4.游山西村一、走进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代表作品有示儿诉衷情。二、背
10、景了解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三、古今对碰【注释】腊酒:腊月酿造的酒。足鸡豚(t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译文】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草木茂
11、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2. 颔联蕴含着什么哲理?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在逆境中往往包含着希望和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3. 颈
12、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4.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归途中的悠闲惬意之情和对重游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五、诗歌主题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5.己亥杂诗(其五)一、走进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s)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二、背景了解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
13、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三、古今对碰【注释】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译文】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理解前两句。内容: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桎梏的樊笼,可以回
14、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2.赏析后两句。后两句移情于物,展开联想,借“落花”自喻,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思想感情。3.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五、诗歌主题本诗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起来,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