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选择精彩的文化元素,以平易近人的诉说方式,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着力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对外传播,又重视有深度、有感染力、有共鸣的对内传播,不仅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针对不同年龄层、文化层、社会层的受众进行话语贴合和故事讲述,不仅要讲好现在的故事,更要利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讲好过去的故事。从中国诗词大
2、会汉字听写大会到世界青年说,从央视远方的家到大型专题纪录片一带一路,从中国式科幻片流浪地球到中国式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再到汉服文化和国风影视作品的火爆和“出圈”,越来越多的优质国产作品将文化观念作实体转化,通过独具魅力的符号元素传达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在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势和环境中牢牢把握对内对外“发出声音”和“讲好故事”的契机,融通和对接中西方在话语体系上的差异,改善在故事讲述方式、手段、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培育中国好故事的代言人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整合多途径、多主体的人力与物力,打造讲好中国故
3、事的合力。2020年,“理塘丁真”凭借一段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他那纯真的笑脸、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在草原上骑着白马驰骋的飒爽英姿,让无数守在屏幕前的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从签约理塘旅游大使到受邀联合国演讲,丁真以极具特色的个人IP和原生态、藏族青年等符号价值获得极大关注与认可,当地各级政府和媒体也借由互联网思维下新宣传理念的更新和策略实施,以网红、流量和符号化的个人为支点撬动区域形象传播和民族文化推广的新局面。(取材于陈雨璇、吴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
4、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
5、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
6、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取材于高宏存的相关文章)1.
7、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有重要作用。B. 只有选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才能对不同受众讲好中国故事。C.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改善能力,整合多方面人力物力,打造合力。D. 互联网思维可以打开民族文化推广新局面,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技术为创造性展示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提供了有效支撑。B. 数字技术生成的场景与历史文化场景是一致的,真实、可感。C. 数字技术能够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有效融入生活。D.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极大的影响力。3.
8、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 )A. 当前讲好中国故事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B. 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表达。C. 可以贴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文化喜好,讲述中国故事。D. 数字技术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与创新性的发展。4. 根据上述二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汤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犹禁陈耕。古之为天下,诚有具也。
9、王者之法,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一雨尔,虑若更生。天下无蓄,若此甚极也。其在王法谓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亦晚乎!窃伏念之,愈使人悲。然则所谓国无人者,何谓也?有天下而欲其安者,岂不在于陛下者哉?上弗自忧,将以谁偷?五岁小康,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曰大数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日而及,此
10、之必然。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为上者弗自忧,魄然事困,乃惊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无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陛下少闲,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贾谊新书忧民)【注】陈耕:古法,土地耕种若干年就需要休息,不得连续耕种。屈:贫困。更生:再次发生。小康:小的饥荒。魄然:困窘的样子。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 有:通“又”诚有具也 具:方法贫民且饥 且:将要请卖爵鬻子 鬻:卖穷至乃图 穷:贫穷窃伏念之 窃:私下;私自盖曰大数也 大数:自然规律此天也,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A. B. C. D. 6. 下列对文中句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 禹水九年,汤旱七年:夏禹时连续有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B. 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从前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就让百姓感到忧心忡忡C. 上弗自忧,将以谁偷:陛下如果自己不肯操心(国事),又能和谁一起苟且偷安呢D. 中国失救,外敌必骇:国家对这些情况无法制止,外敌就一定感到惊骇7.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则,一定要确保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蓄。B. 面对汉兴三十年来国家储蓄粮越来越少的局面,作者忧心至极。C. 国家储粮不充足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兵祸接至的结果。D. 作者委婉劝谏,请君王自省,为实现国富民安尽早谋划。8.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2、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9.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问题是国家重大安全问题。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二)10. 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根据上面内容,说说孔子对“勇”有着
13、怎样的理解和思考?(2)你认同孔子关于“勇”的认识吗?请简述理由。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重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
14、.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12.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 两
15、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13.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是读诗的门径。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说说关注题目对读懂诗歌的作用。14.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_,_。”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_,_”的自然之理。(2)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
16、_”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_”来鼓励他。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乌镇东溪河紧紧贴着两岸人家的墙根流淌。这一岸的正门,隔河对着那一岸的后门和后窗。河不宽,水量却充沛,人是无法涉水而过的,就有好多座拱起来的桥,把东溪河两岸的人家连结起来。这条河让我联想到人体的主动脉,镶嵌在这个古老镇子的躯体之中,无声无响地涌动着,也滋润着这一方古镇,竟然有一千余年了。一千余年的古镇或村寨,无论在中国的南方或北方,其实都不会引起太多的惊奇,就我生活的渭河平原,许多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纪年之前,推想南方也是如
17、此,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太悠久了。我从遥远的关中赶到这里来,显然不是纯粹观光一个江南古镇的风情,而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的茅盾先生,出生并成长在这里。这个镇叫乌镇。乌镇的茅盾和茅盾的乌镇,就一样萦绕于我的情感世界,几十年了。游览在东溪河上,我的思绪里便时隐时浮着先生和他的作品。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的路,我总是选择沿着灞河而上的宽阔的河堤,这儿连骑自行车的人也难碰到,可以放心地边走边读了。隐蔽在灞河柳阴下,我在那一段时日里,集中阅读茅盾的子夜蚀腐蚀多角关系,以及林家铺子等中、短篇小说。那时候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课余时间很多,为保存因食物缺乏而有限的热量,最好不运动。我因此而获得了
18、阅读小说的最好机遇。我已记不清因由和缘起,竟然在这段时日里把茅盾先生所出版的作品几乎全部通读了。作为一个偏爱着文学的中学生,没有任何企图去研究评价,浑然的感觉却是经久不泯的钦敬。四十余年后,我终于走到诞生这位巨匠的南方古镇来了,这镇叫乌镇。从东溪河的一座宽敞的石拱桥上过去,才进入乌镇,头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巷叫观前街。茅盾故居就在这条街巷里。街巷石条铺地,洁净清爽。两边或高或矮或宽敞或窄狭的门面,挤挤挨挨不留间隙。令我感到奇异的是,所有面向街巷建筑的前檐的墙壁,几乎一律是用松木板镶嵌而成,而且一律不刷油漆,不涂饰料,不作装潢,裸露着松木木板的原本颜色,一圈一圈木纹丝路乃至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树旋儿都清
19、晰可辨。墙是木板墙,门是木板门,窗是可装可卸的木板窗扇。站在街巷里往前看去,尽是略为陈旧的米黄色木板壁垒,油然而生思古的朴拙。我便惊奇,这样原封不变的整个一个镇子的建筑如何保存得下来,五十多年来频仍的运动的劫难何以逃躲?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宽大的门面,高耸的屋脊,当是观前街上最气魄的宅院之一。四开间砖木结构的楼房分为东西两院,都有前屋和后楼,中间是庭院。东院购置建造在先,称为老屋,后建的西院顺理成章被称为新屋。东西两院之间有一道隔墙,下有门道,上有楼梯沟通。在窄窄巴巴的小铺店小门面构成的建筑群里,茅盾故居就显示出大家富户的气派,即使今天我站在作为纪念馆的庭院里,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家业兴旺的气象。我
20、在这里看到茅盾落生的那间屋子,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天才落生在任何一间屋子都是合宜的,也无关紧要。我更感兴趣的是那间家塾,内有三张至今仍油光锃亮的小方桌。茅盾就是在这间屋子的某一张桌子上铺开纸笔和书本的,一位中国新文学的大师开始启蒙。老师是他的祖父沈砚耕和他的父亲沈永锡。家业富足以后首先就让子孙读书,是这个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南方是这样,我生活的关中也是这样。只有揭不开锅交不出学费和买不起笔墨纸砚,才忍痛让孩子失学。茅盾的祖父和父亲在教着五岁的茅盾开始念书写字的时候,寄望自然是深厚至殷的。我想他们肯定没有料及这个在他们膝下一句一句背诵、一笔一画练习着毛笔字的后人,会成为一个写作新小说的作家。
21、老屋后楼下层的一间作为客厅,茅盾的祖母曾在这间屋子里养蚕。据说少年茅盾曾参与搭手和祖母一起干。由此自然联想到我曾经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的春蚕,文中那个因养蚕而破产的老通宝的痛苦脸色,至今依然存储在心底。我却顿然意识到养蚕专业户老通宝的破灭和绝望,茅盾在自家的深宅大院里是难能体验感受得到的。他少年时期的生活和读书,得益于这个宅院的创业者;他后来作为一个新文学的作家,眼睛和心灵却又投注到无以数计的日趋凋敝的老通宝们的茅屋小院里去了。于今想起在中学课堂上学习春蚕时的感觉,竟然没有因为老通宝是一个南方的蚕农而陌生而隔膜,与我生活的关中地区的粮农、棉农、菜农在那个年代的遭际也没有什么不同。这种感觉对我一直影
22、响到现在,不大关注一方地域的小文化色彩。一个儒家学说,又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颠簸着的同一个民族,要寻找心理秩序和心理结构的本质性差异,是难得结果的。从故居出来,站在观前街上,再回头观瞻这幢宅院,脑海里倏忽跳出了破旧的蛋壳。曾经诞生过一只公鸡的蛋壳。追寻这只蛋壳为什么会生出这样一只伟大的公鸡是没有答案的,其意义也近乎于无。于这只公鸡来说,那对于黎明近乎本能的呼唤啼叫,才是中国南方也是北方无以数计的老通宝们的期待(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浑然的感觉却是经久不泯的钦敬 浑然:模糊的,不清晰的B. 天才落生在任何一间屋子都是合宜 合宜:合适、应
23、该C. 至今依然存储在心底 存储:积存,永久不忘D. 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颠簸着的同一个民族 颠簸: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浮沉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一千余年的古镇或村寨,不会引起太多的惊奇”,说明作者对纯粹的乌镇的风土人情,并不十分感兴趣。B. 游览在东溪河上,作者想到少年时在灞河河堤上、柳荫下阅读茅盾作品的情景,表达了对茅盾先生由衷的钦敬之情。C. 本文行文叙事集中紧凑,两条线索交织进行,一条是行踪,另一条是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惊奇、钦敬到领悟、释然。D. 游览中,作者不断在感受,在联想,在比较,在讶异,在思绪的时空里上下浮沉,抒发着对乌镇的独特感受和认知。1
24、7. 作者在参观茅盾故居时,对茅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哪些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请简要概括。18.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并赏析其中画线的语句。于这只公鸡来说,那对于黎明近乎本能的呼唤啼叫,才是中国南方也是北方无以数计的老通宝们的期待(二)19. 根据下面提示的红楼梦中相关情节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薛宝钗的形象。(1)宝钗在自己的庆生宴上,为贾母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2)探春大观园里搞改革,宝钗给探春提具体的改革建议。(3)金钏投井而死,宝钗探望王夫人,说了一番话,消除了王夫人的自责心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语言基础运用。(6分)20.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
25、确的一项是( )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这位专家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
26、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A. B. C. D. 21.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短句(即改成几个小句子);可以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5个字)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微写作。(10分)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22. 游延庆冬奥村、赏世园花灯会、看长城打铁花、观龙庆峡冰灯、瞻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已成为延庆特色旅游休闲增值性项目。请你以“魅力延庆”义务宣传员的身份,以体现项目特色吸引更多游客为目的,任选
27、一项为其写一段宣传语。要求:特色突出,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23. 语文课上,老师根据屈原列传的内容拟写了上联:“行吟泽畔,怀石自沉,忠魂传千古。”请你根据苏武传的内容对出下联。要求:结构相对,字数相等,平声字(相当于汉语读音的一声或二声字)收尾。24. 微写作。 请以“雷锋精神”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要求:选取恰当的意象,运用修辞方法;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超过150字。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5. 请以“说健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体现辩证思维。不少于700字。26. 请以“最后的胜利在于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
28、为中心意思,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细节,有描写;叙事有波澜。不少于700字。2023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选择精彩的文化元素,以平易近人的诉说方式,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着力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对外传播,又重视有深度、有感染力、有共鸣的对内传播,不仅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针对不同年龄层、文化层、社会层的受众进
29、行话语贴合和故事讲述,不仅要讲好现在的故事,更要利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讲好过去的故事。从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到世界青年说,从央视远方的家到大型专题纪录片一带一路,从中国式科幻片流浪地球到中国式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再到汉服文化和国风影视作品的火爆和“出圈”,越来越多的优质国产作品将文化观念作实体转化,通过独具魅力的符号元素传达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在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势和环境中牢牢把握对内对外“发出声音”和“讲好故事”的契机,融通和对接中西方在话语体系上的差异,改善在故事讲述方式、手段、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培育中国好故
30、事的代言人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整合多途径、多主体的人力与物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力。2020年,“理塘丁真”凭借一段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他那纯真的笑脸、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在草原上骑着白马驰骋的飒爽英姿,让无数守在屏幕前的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从签约理塘旅游大使到受邀联合国演讲,丁真以极具特色的个人IP和原生态、藏族青年等符号价值获得极大关注与认可,当地各级政府和媒体也借由互联网思维下新宣传理念的更新和策略实施,以网红、流量和符号化的个人为支点撬动区域形象传播和民族文化推广的新局面。(取材于陈雨璇、吴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
31、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
32、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
33、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
34、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取材于高宏存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有重要作用。B. 只有选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才能对不同受众讲好中国故事。C.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改善能力,整合多方面人力物力,打造合力。D. 互联网思维可以打开民族文化推广新局面,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技术为创造性展示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提供了有效支撑。B. 数字技术生成的场景与历史文化场景是一致的,真实、可感。C. 数字技术能够使传统文
35、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有效融入生活。D.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极大的影响力。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讲好中国故事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B. 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表达。C. 可以贴合海外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喜好,讲述中国故事。D. 数字技术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与创新性的发展。4. 根据上述二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答案】1. B 2. D 3. C 4. 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36、,创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认识现今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学习借鉴他国文化,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有选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才能对不同受众讲好中国故事”错,材料一是说“更要利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讲好过去的故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和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A.“数字技术为创造性展示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提供了有效支撑”错,材料二是说“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可见数字技术是一种表
37、现形式上的支撑;B.“数字技术生成的场景与历史文化场景是一致的”错,材料二“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虚拟场景不可能与历史场景一致。C.“数字技术能够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有效融入生活”错,材料二“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说的是“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而不是“数字技术”,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可以贴合海外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喜好,讲述中国故事”错,材料一“针对不同年龄层、文化层、社会层的受众进行话语贴合和故
38、事讲述”说的是话语贴合,材料二是说“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选项“贴合海外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喜好”曲解文意。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概括出: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结合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39、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概括出: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结合材料二“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概括出: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结合材料二“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
40、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概括出:认识现今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学习借鉴他国文化,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汤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犹禁陈耕。古之为天下,诚有具也。王者之法,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
41、闻耳。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一雨尔,虑若更生。天下无蓄,若此甚极也。其在王法谓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亦晚乎!窃伏念之,愈使人悲。然则所谓国无人者,何谓也?有天下而欲其安者,岂不在于陛下者哉?上弗自忧,将以谁偷?五岁小康,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曰大数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为上者弗自忧,魄然事困,乃惊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无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陛下少闲,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贾谊新书忧民)【注】陈
42、耕:古法,土地耕种若干年就需要休息,不得连续耕种。屈:贫困。更生:再次发生。小康:小的饥荒。魄然:困窘的样子。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 有:通“又”诚有具也 具:方法贫民且饥 且:将要请卖爵鬻子 鬻:卖穷至乃图 穷:贫穷窃伏念之 窃:私下;私自盖曰大数也 大数:自然规律此天也,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A. B. C. D. 6. 下列对文中句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禹水九年,汤旱七年:夏禹时连续有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B. 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从前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就让百姓感到忧心忡忡C. 上弗自忧,将以谁偷:陛下如果自己不肯操心(国
43、事),又能和谁一起苟且偷安呢D. 中国失救,外敌必骇:国家对这些情况无法制止,外敌就一定感到惊骇7.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则,一定要确保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蓄。B. 面对汉兴三十年来国家储蓄粮越来越少的局面,作者忧心至极。C. 国家储粮不充足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兵祸接至的结果。D. 作者委婉劝谏,请君王自省,为实现国富民安尽早谋划。8.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9.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问题是国家重大安全问题。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答案】5. A 6. D 7. D 8. (如果
44、)突然在边境上聚集数十万军队,国家该拿什么供给他们呢? 9. (1)粮食安全关系着民生。国家储备充足,能够在歉年或者饥荒时,保证百姓生计。(2)粮食安全决定着国运。国家储蓄不足,灾祸来临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内乱并起,以致外敌入侵,国势衰微。(3)充足的粮食储备,是抵御外敌的重要保障。粮足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及时为军队提供粮饷,能够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有”:动词,拥有。句意:这样三十年后,民众就有了十年的积蓄。“穷”:窘迫到极点。句意:窘迫到极点才图谋改变这种状况。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45、的意义用法,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D.“骇”在句中是入侵骚扰的意思,应是使我国惊骇。句意:国家对这些情况无法制止,外敌就会趁机入侵骚扰。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委婉劝谏”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天下无蓄,若此甚极也。其在王法谓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亦晚乎!窃伏念之,愈使人悲”“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陛下少闲,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可知,作者应是直接劝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卒”,突然;“天下”,国家;“馈”,供给。【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
46、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汤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可知,粮食安全关系着民生。国家储备充足,能够在歉年或者饥荒时,保证百姓生计。根据原文“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日而及,此之必然”可知,粮食安全决定着国运。国家储蓄不足,灾祸来临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内乱并起,以致外敌入侵,国势衰微。根据原文“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为上者弗自忧,魄然事困,乃惊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无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可知,充足的粮食储备,是抵御外敌的重要保障。粮足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及时为军队提供粮饷,能够有力保障国家安全。参考译文:王者的治国之法,是民众耕种三年而剩余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而剩余三年的粮食。这样三十年后,民众就有了十年的积蓄。因此,夏禹时连续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最严重时,野外连青草都不生,可是老百姓却无饥色,道路上亦无行乞之人,年成变好以后,仍然禁止陈耕。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实在是有高明之法。王者的治国之法,国家没有九年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