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昼夜与四季1.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模拟实验能说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科学探究1.能根据昼夜交替相关的自然现象,提出日地之间运动关系的猜想。2.能通过建立模型和模拟实验收集证据,并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发展模型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与同伴交流,认识到有依据的解释很重要,形成对天文学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基于生活体验,了解人类通过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教学重点】学生基于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教学
2、难点】根据实验的情况和从资料中获取的信息,修正自己的解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晨,随着旭日东升,黑夜逐渐退去,白天就来临了!傍晩,太阳西下,黑夜重新降临。白天,黑夜,白天日复一日,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岁岁如此,四季又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开启昼夜与四季学习之旅吧!比较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建筑物一样不同:左图是白天(昼),右图是黑天(夜)。每天伴我们醒来的第一缕阳光和每天哄我们入睡的茫茫夜色,似乎是上了发条的时钟生生不息,永不停歇。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
3、象。那么,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边阅读边思考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1、白天与黑夜(1)指一指: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黑夜?(2)辨一辨:白天和黑夜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没有阳光照射。2、昼夜交替现象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规律的变化?(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和温度变化早上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中午的气温较高,影子较短。推测一下:一天中,傍晚物体影子和温度有怎样的变化?傍晚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影子:长短长温度:低高低物体影子和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照射角度有关。早晨太阳位置低,斜射,
4、气温低,影子长;中午太阳位置高,直射,气温高,影子短;傍晚太阳位置低,斜射,气温低,影子长。(2)夜空中月亮位置的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一天中月亮的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3)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和兽类都是白天出来活动,属于昼行性动物。猫头鹰、家鼠等动物大多都是白天休息,夜间活动,属于夜行性动物。(4)植物开花时间大多数花都是白天开花的,如牵牛花、牡丹、荷花等。晚上开花的植物有很多种,如夜来香、昙花、忘忧草等。(5)人类的生产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3、昼夜交替原因猜想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请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合理的猜想。提示:不仅要提出想法,还要说
5、出依据。句式:我认为是,因为昼夜交替原因猜想记录表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哪一种是正确的?4、设计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电灯(手电筒)、地球仪电灯可以发光,用它来代替太阳;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比例缩小后制成的,用它来代替地球。实验要求(1)灯到地球仪的距离应该以灯能照亮半个地球仪为宜。(2)灯和地球仪的中心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3)严格按照示意图上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操作。(4)两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一名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结果,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实验演示:播放视频。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太阳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以及地球自转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5、科学解
6、释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哪一种?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情况,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二、拓展与应用:极昼与极夜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吗?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昼,黑夜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南北极的极昼和极夜是相反的。极昼极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在极昼期内,动物大量进食、储存能量;在极夜期内,动物进入冬眠状态,成百上千的南极企鹅则会抱团取暖。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昼夜交替变化是( )的缘故A.地球绕太阳转 B.太阳绕地球转 C.地
7、球自转2、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受( )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C.太阳热量3、地球上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地区。 A.北极 B.南极 C.赤道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与( )有关。A.地球的自转 B.阳光照射角度 C.昼夜交替5、言泽用电灯和地球仪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它们分别模拟的是( )A.太阳和地球 B.地球和地球上的人 C.太阳和月球(二)判断题1.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奇特的自然现象。( )2.在地球上总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3.一个白天和黑夜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4.白天和黑夜对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都有影响。( )5.由于
8、太阳围绕地球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四、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与地球运动有什么关系?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同时也知道并不是地球上每个地方每天都是昼夜交替的,体验了人类通过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教学后记】 2.谁先看到日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模拟实验能说出地球围绕地轴西向向东转,能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日出时间早的原因科学探究1.能根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对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解释。2.能根据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不同的猜想设计模拟实验,通
9、过对比、分析等思维方法进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发展模型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与同伴交流和合作,能尊重事实,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基于生活体验,了解人类通过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能说出地球围绕地轴西向向东转,能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日出时间早的原因。【教学难点】能够对北京比乌鲁木齐时间早的原因进行猜想,并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去过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人告诉我
10、们:北京日出时间早,乌鲁木齐日出时间晚。为验证消息正确性,北京和新疆的两位同学接通电话。有的同学还查阅了北京和新疆两地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为什么乌鲁木齐和北京的日出时间不一样?阅读资料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探索日出时间的奥秘1、指出两地的地理位置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1)在地球仪上找出乌鲁木齐和北京的位置,并做上标记。(2)两个城市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哪个城市在东边?哪个城市在西边?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地理方位,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2、猜测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哪些现象能说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日
11、出时间早?这个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吗?预测: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先被太阳照到。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先转到了太阳能找到的地方所以就先看到日出。3、提出探究方法怎样探究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我们用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太阳不动,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仪上哪里先被照亮,哪里就先迎来日出。4、制定实验方案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地球模型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 一个同学让地球模型按正确的方向旋转另一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 这两座城市,哪一座先迎来黎明5、温馨提示怎样模拟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两种可能: 自西向东
12、自东向西6、实验观察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比北京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比北京先看到日出,与事实不符。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看来,东边的城市和西边的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取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7、实验演示:播放视频8、实验结论日出时间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东边日出时间比西边早。 9、认识地球仪什么是地轴?地轴是一个假想轴,是人们为了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而提出的,因而又叫做地球自转轴,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进行的。10、阅读资料,科学解释资料:北京
13、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 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地球自西向东转,比起西边的地区,东边的地区会更早迎来日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二、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2.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3.在模拟谁先看到日出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 )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 )的同学先看到太阳。A.乌鲁木齐 B.北京4.因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越是( )的地区就越先看到日出。A.东边 B.西边 C.南边 D
14、.北边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正确的表述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东向西的 B.自转的周期大约是24小时C.地球自转导致各地迎来日出的时间相同(二)判断题1.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 )2.地球自西向东转,西边比东边先见到日出。( ) 3.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4.不同地区每天看到日出的时间不同。( )5.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6.地轴是一根真实存在的轴,是地球的地心。( )三、作业布置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西向向东转,能够科学解释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日出时间早的原因,从而了解人类通过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发
15、现自然规律。【教学后记】 3.四季的形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解释四季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科学态度通过模拟实验开展四季形成原因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解释四季的成因。【教学难点】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三人同日
16、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二人相对坐,夕阳底下一对瓜。 (打四个字)春、夏、秋、冬。2、春花秋实、夏雨冬雪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四季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和影子长短的关系(1)观察每幅图片是什么季节?人们的着装为什么不同?春秋凉爽夏炎热东寒冷(2)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可能是由什么引起的?(3)这是我们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做过的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哪一个热水器温度最高?为什么?中间的热水器温度最高,因为受到太阳直射。(4)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温度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怎样知道一年四季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17、夏季影子短,冬季影子长。根据一年四季中影子的长短变化就可以大致判断一年四季太阳的照射角度各不相同。我们古人就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夏季太阳直射角度最大,气温最高;冬季太阳直射角度最小,气温最低;春秋季太阳直射角度适中,气温适中。 太阳直射的角度不同,使地球接受太阳的光和热总量也不同,因而造成四季的气温变化。(5)四季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和影子长短的关系地球上同一地区四季的变化与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有关。2、四季太阳照射角度与地球公转,探究四季照射角度的变化规律(1)阅读资料,了解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2)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18、(3)随着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同一位置上物体影子的长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验材料:橡皮泥、地球仪、电灯、牙签、直尺等。实验过程:在四个地球仪中间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在北半球一个地方立一根标杆。地球仪绕“太阳”公转。有标杆面自转朝向“太阳”(如图)观察测量记录在A、B、C、D四个方位标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照射角度。实验记录:(4)根据实验观察,能推测出地球在A、B、C、D四个位置上时,我国北方的气温情况和哪个季节吗?(5)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二
19、、拓展与应用:二十四节气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根据昼夜的长短、正午的影长等变化,在一年当中定出的24个时间点。这些时间点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还发现农事活动与节气之间的密切关系,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农事谚语,对于我国的农事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三、单元小结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沿着自西向东的方向进行的;日出时间不同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四季的变化是地轴倾斜的地球围
20、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形成的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B.昼夜交替的交替C.四季变化2.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地轴转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地轴的倾斜角度也不同B.地球绕地轴转动,地轴始终是竖直的C.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3.我国古人在研究四季变化时,发现每天正午的物体影子最短的季节是( ) A.春季和秋季 B.夏季C.冬季4.下列名称中,不是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清明 B.冬至C.春节5.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B.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变化C.地球自转
21、速度的变化(二)判断题1.二十四节气实质上反映了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2.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3.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大约是一年。( )4.地轴是倾斜的,指向始终不变。( )5.物体的温度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 )五、作业布置查阅资料,收集更多的有关二十节气谚语。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能量的转换4.电灯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基于实际观察,描述几种常见电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基于实际观察,描述手电筒通电
22、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能叙述出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推理出几种常见电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验证手电筒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电灯的能量转换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光效率也越来越高,体会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能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推理出几种常见电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验证手电筒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
23、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验证手电筒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风能是风车转动,电能使风扇转动,燃油能使汽车运动,水能使水车转动。风、流水、电、汽油都有使物体动起来或工作”的本领。这种能使物体运动起来或工作的本领叫做能量(简称“能”)。能量无处不在。声、光、电、磁、热以及各种各样的运动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2、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电器?这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能产生哪种形式的能量?电灯光能,音箱声能,空调机械能3、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让我们先来研究电灯能量是怎么转换的。想一想:谁发明了
24、电灯? 100多年前,爱迪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经过无数次探索、改进发明了电灯。4、继爱迪生之后,人们又对电灯作了更多改进。如今的电灯种类繁多,是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照明器具。每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的灯就亮起来了。这些灯是怎样亮起来的?灯,通电后就会发亮,是电能让灯亮起来。5、电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能量?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1:分析电灯产生的能量(一)比较电灯异同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种电灯?2、观察三种电灯,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图片。温馨提示:从哪些方面观察比较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亮度比较相同点:从外部结构上看,这些灯都有灯头和灯泡。比较不
25、同点:白炽灯,有灯丝,通电时灯丝会发光;荧光灯,没有灯丝也没有小品片,它是靠着充进灯内的种特殊气体和内壁的荧光粉发光的;没有灯丝,但有许多二极管晶片 通电时,LED灯就是靠着这些晶片发光的。分别将60瓦特的白炽灯、12瓦特的荧光灯和12瓦特的LED灯接通电源,在暗室内观察其亮度大小。(瓦特是功率单位。“功率”是指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度。)我的观察:白炽灯的亮度低,费电;荧光灯的亮度居中,比较省电; LED灯的亮度最高,最省电。汇总:三种电灯异同点比较表(二)电灯能量转换电灯发光时,附近的温度有变化吗?亲身感受并测量一下,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6、?1、实验器材:传统手电筒、温度计、LED手电筒2、提示:为了保证活动安全,我们用手电筒代替电灯。3、实验步骤用传统手电筒的光照射自己的手,是否会感受到一定的温度。改变手电筒与手的距离试试。先记录温度计初始温度,然后分别用传统手电筒和LED手电筒的光照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会上升。4、温馨提示:温度计到灯泡的距离应相同,测量的时间也应相同。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不要用手触碰温度计的玻璃泡,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轻拿轻放温度计,不要打碎温度计或扎伤同学。不要用手电简发出的光照射同学或自已的眼睛。5、实验记录(1)手电筒照射的距离越近,温度越高。(2)用传统手电筒和LED手电筒测
27、试记录实验表明:手电筒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5、小结传统手电筒可以使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与传统手电筒相比,IED手电筒产生的光能多,热能少。6、知识卡片电灯可以使电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现象,叫作能量的转换。二、科学实践2:了解电灯的发明过程在电灯出现之前,人们使用什么照明?这些照明工具利用了哪种能量,又会产生哪种能量?自从电灯发明以后,100多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不断深入,电灯的种类和用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白炽,到以钨丝作为发光材料的白炽灯、再到靠气体放电发光的霓虹灯、荧光灯,直至如今日益
28、普及的靠半导体材料发光的LED灯电灯的种类越来越,发光效率越来越高,用途也越来越广,这些都体现出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三、拓展与应用:了解其他用途的电灯电灯最初是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又研制出许多其他用途的电灯。如,这些灯在工作时,会发生怎样的能量转换?电能光能、热能。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LED灯与荧光灯相比,其优点是( )A.光能多,热能少B.光能少,热能多C.光能和热能一样多2.三种灯泡的结构中有灯丝的是( )A.荧光灯 B.LED灯 C.白炽灯3.电灯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 )A.光能 B.热能 C.光能和热能4.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
29、一种形式的现象叫做( )A.能量转换 B.能量转移 C.能量流失5.人类照明工具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蜡烛油灯煤气灯白炽灯B.油灯蜡烛煤气灯白炽灯C.油灯煤气灯蜡烛白炽灯(二)判断题1.能量无处不在。( )2.声、光、电、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3.电灯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4.能量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5.电灯就是用来的照明的。( )6.LED灯通电后能使附近温度快速上升。( )五、作业布置生活中还有哪些其他用途的电灯?它们工作时又会发生怎样的能量转换?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基于实际观察,能够描述几种常见电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实际观察,能描述手电筒
30、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能叙述出电灯能使电能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从而知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现象叫作能量的转换。【教学后记】5.电铃的能量转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基于观察,说出电铃的结构、电磁铁的结构以及电铃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科学态度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生基于调查,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含有电磁铁的装置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体会电能与磁能、动能、声能之间的转换过程。【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生体
31、会电能与磁能、动能、声能之间的转换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这是什么声音?它有什么作用?(播放上课铃声)这是校园电铃发出的声音。正在课间活动的同学听到铃声就会停止活动,回到教室准备上课。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1:探究电磁铁的性质(一)观察电铃结构1、观察电铃,看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电铃通常由铃碗、小锤、电磁铁、弹簧片等组成。2、观察电铃通电时有什么现象发生。播放视频。预测:小锤敲击铃铛发出声音;弹片被吸过来,又松开。3、电磁铁是电铃的主要元件,电铃是根据电磁铁的性质制成的。(二)制作电磁铁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怎么制作?1、活动材料电池盒、电池、铁钉、砂纸
32、、导线、漆包线、开关等。2、制作步骤用砂纸磨掉漆包线两端的漆将漆包线沿着同一方向缠绕在铁钉上连接电池和开关(三)测试电磁铁一个电磁铁就做好了。接通电源,观察铁钉能不能吸起大头针;然后再断开电流,看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注意:我们制作的铁钉电磁铁所用的导线较短,连接在电池上有点像短路连接,耗电大,电池容易发热,所以不能把它长时间连接在电池上。测试记录 接通电流后,铁钉能吸起大头针;断开电流后,大头针掉落。实验演示:播放视频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四)探究电磁铁性质1、电磁铁的磁性普通磁铁的磁性不会消失。电磁铁在通电的情况下有磁性。2、电磁铁的磁极普通磁铁有南极(S)和北极
33、(N),并且固定不变。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吗?电磁铁两端的极性与什么有关?活动材料:自制电磁铁、指南针实验步骤:用指南针接近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部分,观察钉尖和钉帽是否有磁极。温馨提示: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此时还不能判断。因为铁钉本身就可以与指南针南北极相吸引。要再靠近指南针南极试试,如果相互排斥就可以得到证实。实验汇报:电磁铁和普通磁铁一样有南极和北极。实验发现:电磁铁南北极的位置不固定,有的南极在钉尖部分,有的在钉帽部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示:改变电池两极方向试一试改变线圈缠绕方向试一试实验演示:播放视频。实验记录表3、电磁铁的磁力电磁铁有磁性,能够吸引曲别针,但
34、每组吸引的曲别针的数量不一样,即磁力的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的?预测: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其他因素不变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其他因素不变实验演示:播放视频。实验结论:增加电池节数、增加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4、两个电磁铁之间普通磁铁具有“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性质。电磁铁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实验设计:用指南针确定电磁铁的磁极,再让两个电磁铁相互接近,观察实验现象。我的发现:两个电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特点。小结:电磁铁的性质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在通电的情况下才有磁性;电磁铁两端的磁极与电池方向、线圈的缠绕方式等有关;磁力大小
35、与线圈的匝数、电池节数等有关;两个电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特点。二、科学实践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1、电铃的工作原理根据电磁铁的性质,说一说电铃工作时会产生哪种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怎样转换的。电铃工作时,利用电能,通过电磁铁产生了磁能,电磁铁吸引铁质小锤,使小锤产生动能,打击铃碗发出声音,进而产生声能。2、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用到了电磁铁?这些装置工作时会产生哪种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怎样转换的?预测:电磁起重:电能磁能电话:电能磁能声能磁悬浮列车:电能磁能动能三、拓展与应用:制作简易电铃1、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电铃。
36、2、制作方法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因素的改变可以影响电磁铁磁力的是( )A.减少线圈的圈数 B.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 C.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的是(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B.增加线圈圈数 C.增加电池节数3.下列物体中, 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是( )A.电灯 B.电铃 C.订书机4.关于电磁铁和普通电磁铁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有南北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B.都有磁性,且无论怎么变化,磁性都不会消失C.电磁铁磁力大小可改变5.把通电电磁铁的钉尖分别靠近磁针的两极,结果如下图。据此可以判断钉尖是( )A.N极 B.S极 C.不能确定(
37、二)判断题1.制作电磁铁需要用绝缘导线。( )2.制作电磁铁时要把导线按照不同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 )3.磁铁有南极和北极,而电磁铁没有南极和北极。( )4.电磁铁由铁芯、线圈和电池组成。( )5.电磁铁的特点是通电就产生磁性。(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两个固定的磁极。( )五、作业布置制作简易电铃。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说出电铃的结构、电磁铁的结构以及电铃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通过实验,能分析、归纳,总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后记】 6.小电机转起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观察电动机的结构能说出电动机主要由线圈和磁铁组成。基于实验探究,能说
38、出磁铁和磁铁到线圈的距离影响线圈的转动。科学探究学会自制简易电动机。基于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探究影响简易电动机中线圈转动的因素的实验,简单分析电动机转动时的能量转化情况。科学态度对探究影响简易电动机中线圈转动的因素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学会自制简易电动机。基于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探究影响简易电动机中线圈转动的因素的实验,简单分析电动机转动时的能量转化情况。【教学难点】学会自制简易电动机。基于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探究影响简易电动机中线圈转动的因素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玩一玩
39、:电动四驱车。思考:当我们按下开关,四驱车就会快速行驶起来。四驱车是靠什么驱动的?2、掀开车盖,观察四驱车的结构。电动机是四驱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接通电源,电动机就会转动驱动玩具车前进。电动机是怎样驱动四驱车运动的?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玩电动四驱车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探究电动机的能量转换情况1、观察电动机结构电动机由金属外壳包裹,还有一个能转动的轴。拆开电动机,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播放视频)电动机里面主要有磁铁和线圈。磁铁和线圈起什么作用?(播放视频)磁铁和线圈组成一个电磁铁,通电会产生磁性。电动机能驱动四驱车,是否与磁铁和线圈有关?2、制作简易电动机活动材料:纸杯、漆包线、电池、电
40、池盒、导线、胶带、曲别针、圆形磁铁、小开关等。制作方法参照下图所示方法,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操作指导把漆包线在电池上绕10圈左右,取下线圈,沿直径方向打结固定,两端留出10厘米左右。用小刀刮去线圈一端的全部绝缘漆,而线圈另一端只刮掉半周。把两个曲别针伸直,做成“y”形,用胶带固定在纸杯上(纸杯口朝下)。线圈放在曲别针上,圆形磁铁放在纸杯底上。导线依次连接曲别针、装有电池的电池盒、小开关和另一个曲别针。3、测试电动机闭合开关,观察线圈是否转动。如果不动,用手轻轻拨动一下线圈。注意: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线圈过热烫手。4、影响电动机转动因素实验发现:有的同学的小电动机线圈转动得快,有的同学的小电动
41、机线圈转动得慢,什么因素影响线圈转动的速度?预测:磁铁线圈到磁铁的距离(1)实验1:有无磁铁实验播放视频实验记录:有磁铁,通电后线圈转动;无磁铁,通电后线圈不转动。(2)实验2:磁铁到线圈距离远近实验如图所示,逐渐升高线圈高度,通电后观察线圈转动情况。我发现:线圈越高,线圈转动速度越慢,甚至停止转动。(3)讨论: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加快线圈转动速度吗?预测:增加磁铁块数,5、分析电动机的能量转换电动机是个伟大的发明,可以让四驱车驱动起来。电动机在驱动四驱车时产生了哪些能量呢?不同的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电能磁能动能6、观察短视频,你已经研究了哪些?还有哪些没研究到?(播放视频)二、拓展与应用:调查电
42、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些电器中装有电动机?这些电器工作时,会发生怎样的能量转换?预测:洗衣机:电能磁能动能冰箱:电能磁能机械能热能电吹风:电能磁能热能、动能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四驱车是靠( )驱动快速跑起来。A.电动机 B.电池 C.四轮2.电动机内部主要结构有( )A.金属壳和轴 B.磁铁和线圈 C.轴和线圈3.制作简易电动机时,线圈两端引线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一端引线的漆皮全部刮掉,另一端引线的漆皮刮掉半周B.两端引线的漆皮都全部刮掉C.两端引线的漆皮都刮掉半周4.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A.磁能电能动能B.电能磁能动能C.动能磁能电能5.加快电动机线圈转速的因素是( )A.撤
43、掉磁铁或减少磁铁块数B.缩短磁铁和线圈之间距离C.增加磁铁和线圈之间距离(二)判断题1.吹风机、洗衣机、冰箱和电饭煲都应用电动机。( )2.电动机是四驱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电动机的工作与磁铁和线圈有关。( )4.电能和磁能转换成了动能,使四驱车动起来了。( )5.家电中都应用了电动机。( )四、作业布置课后继续调查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相关的能量转换情况。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电动机的结构知道电动机主要由线圈和磁铁组成。在实验探究中发现磁铁和磁铁到线圈的距离影响线圈的转动。在调查中发现,电动机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教学后记】7.随处可见的能量转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描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有能量。运动、声、光、电、热、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说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科学探究学生能通过调查、实验和分析,证明到处都有能量和能量转换现象, 能量转换不只是朝一个方向进行,可以是双向的,能量还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科学态度学生在活动中对能量转换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种与能能量转换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教学重点】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调查、实验和分析,证明到处都有能量和能量转换现象, 能量转换不只是朝一个方向进行,可以是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