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3711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卷二》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块质量检测卷二(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 阅读题 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儒家把“和

2、”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而“和”的本质是“仁” ,“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 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 ,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 ,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 。他们旨在阐述

3、, “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 ,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 ,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而“霸道” ,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 。 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于此可见, “兵”只是昭示“

4、文德”的手段。“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关于“厚往薄来” ,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君子” 。(统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 。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 。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 。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

5、就曾指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要考虑与之配合的涉外理念。B儒家认为, “和”是构建理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之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万邦” ,使各国和平相处。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 ,又要有“霸道” ,但是要“以力辅仁” ,即以“王道”

6、为主,以“霸道”为辅。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 ,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厚往薄来” ,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解析:原文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表述不正确。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故其所倡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

7、国时,对“夷狄之邦”奉行“以不治治之”的理念,体现了与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来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解析: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的理解不正确。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协和万邦” “天下一家” “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B后世儒者提出的“王者不治夷狄”的主张,虽然与儒家所持的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显示了

8、“和而不同”的理念。C一个国家要赢得别国的尊重,除了施行仁爱、道义之外,还需要拥有显示国家威力的军队,因此“弱国无外交”是有道理的。D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大局,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解析:原文中论述的“涉外理念”并不包括“天下一家” ,也没有说“天下一家”是建立理想世界的重要保证,本项的分析不正确。答案:A(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有声电影老 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

9、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

10、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

11、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

12、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

13、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 ”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 “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

14、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 “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 ,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 ,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解析:C 项, “较为完

15、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有误。从去电影院、到电影院、观影后大家的态度可以判断,众人并不是真的想了解有声电影,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没有表现出转变。答案:C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 分)答:_解析:这是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变式问法,可以结合第一段中二姐对有声电影的“一套说法” ,第四六段去电影院前二姥姥找眼镜、大家找小秃子、二姥姥腿脚不方便还要走路等一系列磨蹭的举动,第八十段在电影院看不看电影、找座、让座、讨论家事等的描述,总结人物对待新奇事物的心态。答案: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 “不知为知之” ,揭示出二

16、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 ,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 分)答:_解析:本题题干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文章语言幽默这一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使语言幽默的手法,如双关、反语、夸张、寓庄于谐、对比等。根据这些手法,从文中找到对应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答案: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 ,

17、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 ,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 ,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 “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 ,把抱怨说成“感化” ,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这种夸张令人忍

18、俊不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

19、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 ,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年 4月 20 日)材料二:(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

20、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

21、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1 年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但 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8.4%。B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C 2

2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解析:B 项中“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说法错误。2015 年的企业和高校遭侵权的比例比2013、2014 年高,但低于 2011、2012 年。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比细节,数据图注意数据的变化。答案:B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

23、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解析:A 项,根据材料一, “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的说法不全面,还应包括“制度供给” 。B 项, “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

24、的价值” ,这一说法不正确。由材料四可知,体现大学科研工作价值的应是成果“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而不是企业方的利益诉求。D 项,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其次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筛选原文信息,注意选项和原文的比对。答案:C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 分)答:_解析:从材料三、四可以明显看出,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协作,但材料三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这意味着科技成果

25、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相关方是企业、高校和政府。材料四重点说了高校科研成果很难转化的原因,一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二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作。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相关方各自掌握的资源,点出其所起的作用即可。答案:相关方:高校;企业;政府。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

26、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

27、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

28、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 /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 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 /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 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

29、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根据语意, “涣少好侠”是“王涣从小喜欢行侠”的意思,“王涣”是“少好侠”的主语,语意连贯,中间不能断开。 “尚气力”承前省略主语“王涣” ,语意完整,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 C、D 两项。 “敦儒学”中的“敦”是“重视”的意思,后面带宾语“儒学” ,中间不能断开。 “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是并列关系,中间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 A 项。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

30、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解析:D.“京”单用时,可以指国都。但“师”单用时,没有国都的义项。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

31、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解析:D 项中“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属无中生有。原文最后所说“不得旋踵”的意思是“绝不畏避退缩” , “而文理不及之”的意思是任峻在断案条理方面比不上王涣,都不能得出“仍然忙得无法分身”的结论。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译文:_(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

32、及之。译文:_解析: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1)“弦歌” ,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 “荐” ,祭祀。 “为”后省略宾语“之” 。 “祠”后省略“于” , “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为(之)( 于)安阳亭西立祠” 。(2) “狱” ,案件。“威风猛于涣”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威风于涣猛” 。 “文理”一词古今异义,古义为“条理” 。答案:(1) 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

33、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从小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他改变操行,重视儒学,修习尚书 ,诵读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担任职务,敢于决断,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到京师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任用功曹王涣来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显来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不过是捧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因此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温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恶狡猾的人,时间一长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路

34、边过夜。其中有放牛的人,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在温县担任三年县令,升为兖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和声威得到广泛推行。后来他因为拷问妖言妄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王涣) 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中。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案,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断决的,根据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王涣) 没有不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消除大家的疑惑的。他还能用奇谋异术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妙的计谋。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

35、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放上祭品。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被掠夺,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信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

36、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

37、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D.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 ,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答案:D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解析:诗歌大意: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转眼间,

38、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39、空缺部分。(6 分)(1)苏轼在 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 ”(2)荀子 劝学 中“_,_”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氓 结尾处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 “总角之宴,_”以及恋爱时的盟誓 “_,不思其反” 。答案:(1)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

40、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_

41、,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解析: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 项和 B 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

42、文段中心不符。C 项和 D 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为 C 项。答案:C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解析:本题从成语使用的语境、语义程度轻重的角度设题。寿终正寝: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

43、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此处是说戏曲如果只是复制和模仿,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灭亡了,使用“无疾而终”不合语境,应用“寿终正寝” ,体现“自行消亡”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噪一时”用在此处语义程度与语境不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人都是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从后面“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这里应选用“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

44、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从前面尚小云等人努力超越前人和后面的“突破藩篱”可知,这里的“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是不满足于模仿,应选用“照猫画虎” 。答案:C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解析:“眼花缭乱”是

45、人看东西的感觉,前面应加上“令人”或“使人”等,排除 A、D 两项。后一句缺少主语, “才能”前应加上“这样” ,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排除 C 项。答案:B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答:_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为报纸栏目征集新闻线索。根据语境,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语体色彩及其表达效果等。 “参加”的一般是某种组织或某种活

46、动,而 “重大事件”既非“组织” ,亦非“活动” ,可用“参与”或“亲历” 。与“业界内幕”相搭配的,应该是“知情者” ,即知道事件情节的人。 “关爱”指关怀爱护,对“社会热点”应该是“关注” 。 “征询”指征求询问(意见) ,报社的栏目应用“征集” ,即收集。 “等着”生硬且口语化,可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答案:(示例) “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 团结 梦想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