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27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人口迁移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2人地协调观: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

2、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的概念和主要形式是什么?(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

3、等。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1)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易误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欧洲人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地理大发现由旧大陆迁移到 ,即从欧洲迁往 洲、 洲等未开发地区。(2)非洲人从16世纪起,被暴力贩运到 ,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 部、西印度洋群岛和巴西东

4、南部。(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曾大批被招募为劳工到 、 、 各地,为当地的开发做出了贡献。答案(1)新大陆美大洋(2)美洲东南(3)美洲东南亚非洲2下图为美国本土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东北地区人口迁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路线中国东北人口迁移路线(1)中美两国目前同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该模式主要在 (填“发展中”或“发达”)国家。中国相较于美国,进入该模式更 (填“早”或“晚”)。(2)美国青壮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3)1980年以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1985年后东北人口迁移路线转变的

5、主导因素是 。目前的人口迁移趋势使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 (填“加重”或“减轻”)。中美两国的东北部在自然环境与发展历史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同一面积的土地 (填“中国”或“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容量更大。答案(1)现代型(或低低低)发达晚(2)经济气候(3)政治经济加重美国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20天津等级考)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1)(2)题。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 50512 1501浙江36921 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

6、02118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1)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表格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表中显示跨省流入人口较多且增长较快的多为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市。

7、我国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流入人口较少。第二步:调用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此外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及政治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且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第(2)题,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尝试解答(1)B(2)D1深刻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

8、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9、明显的因素2准确把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发展变化(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考向一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下图示意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月际变化和流动人

10、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读图,完成12题。1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A受气候影响流动时间较集中B23月份小高峰主要与春节返乡有关C910月份小高峰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D流动周期一般为半年2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对流出地的影响是()A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B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进程C减缓人口老龄化D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1C2.A第1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流动时间比较集中。23月份(春节过后)形成流出高峰期,主要原因应是流动人口返城务工经商,而不是春节返乡,B错;910月份的流出小高峰是返乡农民忙完秋收和冬耕后再次外出形成的,因此,人口流动主要受春节和农业活

11、动的影响,C对、A错;流动周期一般为一年,以春节为节点,春节前夕返回流出地,春节过后进入流入地,D错。第2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大部分愿意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说明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差距巨大。两省区是我国的边疆省区,总体上人口以流出为主,流出人口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文化交流,促进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导致流出地地方性文化发生改变,A对、D错;人口流出使流出地人口减少,利于流出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优化,B错;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人口流出会加剧流出地人口老龄化,C错。考向二结合实例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020重庆市七校联考)当地时间2019年8

12、月12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新法令,或导致成千上万名移民因太穷而申请不到永久居留证(绿卡),美国法律素来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但这一新规扩大了“公共负担”的范围,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据此完成35题。3申请人申请美国绿卡的主要目的是()A求学进修B躲避战乱C组建家庭 D生活就业4美国政府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社会福利压力 B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C缓解就业压力 D改善年龄结构5新法令实施后,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A年龄构成 B职业构成C性别比 D人口分布3D4.A5.A第3题,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较好,

13、这是申请美国绿卡者最看重的地方。第4题,由材料信息“因太穷”“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等可以判断,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会负担,即降低社会福利压力。第5题,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A正确。对职业构成、性别比、人口分布影响不大。人口迁移的影响(2018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14、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登记户口的人,而常住人口则包含在当地没有户口但实际居住的人。图中显示,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且随时间推移,二者之间的差异变小。第二步:调用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最经常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常吸引人口迁入。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随时间推移,二者的差异变小,说明该市的劳动力需求增加。第(2)题,该直辖市的一部分户

15、籍人口外出打工,说明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是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尝试解答(1)C(2)D1历史上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开发了新大陆,建立了一些移民国家,促进了人种、文化的交流。2国内人口迁移的意义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开发、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等。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5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6、。方法技巧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2)四个方面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考向一分析区域人口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出现一些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有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懂得市场运作,这类农民工被称为“城归”。“城归”可以给乡村带来人口红利升级。据统计,我国“城归”人数累计已突破500万。随着乡村振

17、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就业,这将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1“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B国家政策优惠,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迅速D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现象较严重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主要是指()A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度提高B劳动力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1B2.C3.B第1题,乡村振兴战略

18、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就业,“城归”返乡创业就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第2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第3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项正确;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项错误;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项错误;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项错误。考向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2020湖北宜昌模拟)江西省“十三五”省际区域合作规划中指出:江西要继续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与周边省市和

19、“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产业合作。如加强赣浙省际合作,依托赣东北开放合作试验区,承接浙江产业转移,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读M、N两区域部分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45题。420世纪80年代起,以图示区域人口迁移为代表的人口流动促进了N区域()A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B产业转型升级C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D农业水平提高5N区域铜产业向M区域转移的主导因素是M区域()A生产协作条件好 B原材料丰富C内部交易成本低 D交通通达度高4C5.B第4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赣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N区域为浙北、上海一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较发达。20世纪80年代起,M区域部分人口向长

20、江三角洲迁移,即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人口自发地从山区到平原、从内地到沿海、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趋势。这种人口流动不会导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A错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而迁移的人口主体是农民工,B错误;这种人口流动为N区域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化发展,C正确;该时期的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而非第一产业,D错误。第5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赣东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协作条件好、交通通达度高为较发达地区的突出特点,A、D错误;试题材料给出了德兴铜矿信息,发展铜产业除了能源外,原料是一大影响因素,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M

21、、N两区域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差异状况,C错误。反向春运春运,是我国大陆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常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在此期间,民众返乡和外出活动增加,旅客数量持续上升,形成了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现象。但近年来出现了反向春运现象,在庞大的春运客流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离开家乡,去往年轻人生活的城市过年,其中尤以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组成了反向春运的主力军,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应准确分析这种现象及影响。1概念: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2原因(1)春运期间,往返购票难度和费用的巨大差异,交通运输能力的差异。

22、(2)传统团聚观念的转变。(3)春节旅游热潮的兴起,春节期间旅游成本较低。3优点(1)保证人力坚守工作岗位。(2)错峰祭祖拜年访友。(3)释放运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反向春运,是和以往年轻人回乡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近几年,我国反向春运客流逐渐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反向春运迁入最明显的省区可能是()A西藏B贵州C浙江D山西(2)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交通方式改善 B返乡成本增加C家庭结构改变 D经济水平提高(3)反向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有()缓解春运压力优化当地人口结构缓解流动人员家乡人地矛盾缓解春节用工难问题A B C D(1)C(2)B(3)D第

23、(1)题,从四个选项看,浙江经济最发达,是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也是反向春运迁入最明显的省区,C正确。西藏、贵州、山西人口以迁出为主,反向春运迁入不明显,A、B、D错误。第(2)题,与春运相比,反向春运只是人口迁移的方向不同,其产生与交通方式的改善关系不大,A错误;每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往往造成一票难求、高价买票的局面,提高了返乡的成本,B正确;与春运相比,反向春运只是迁移的家庭成员不同,家庭结构并没有改变,C错误;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反向春运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返乡成本增加是导致反向春运最直接的原因,D错误。第(3)题,春运期间,客流多从沿海流向内陆、从城市流向乡村,该方向交通

24、运输紧张,而反向春运减小了从沿海流向内陆、从城市流向乡村的客流量,缓解了交通运力紧张的局面,正确;反向春运的外来人员只是短暂停留,对当地人口结构不造成影响,错误;反向春运的人员并不是长期定居,短暂停留后即返回家乡,故反向春运对流动人员家乡人地矛盾没有影响,错误;反向春运能促使务工人员春节期间不返乡,继续坚守岗位,缓解单位春节用工难问题,正确。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口迁移、流动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民工流现象、跨国劳务、生态移民、国际难民等,不同的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产生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分析此类问题时主要从区域间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差异分析入手,判断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迁移流动的人口构成特点,解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