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80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 什么是散文?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补充内容: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二、 散文的分类。1、 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2、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

2、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充满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一般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春。3、 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

3、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雨的四季4、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指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它往往会从人或事饱含深情的记述里,去发掘社会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三、 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神聚)。形散:1、取材广泛: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补充内容:五种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记叙。神聚:主题明确而集中。(表现理念,抒发情感,

4、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四、 考情。(一)选文来自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二)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探究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核心价值观,真善美,真性真情,正能量,时政时事.)(三)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散文阅读的命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设题,都与文章主旨密不可分。五、考点。(一)理解词义、句意。(二)形象的感知和概括(三)内容(包括主旨)要点概括。(四)语言的品味和赏析(五)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六)赏析表达技巧(七)文本探究(意蕴、标题艺术、启示感悟)六、读懂散文的技法。(写什么 怎

5、样写 为何写)1、关注标题(写什么),抓住由头。标题一般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作者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我们通常称之为“由头”,抓住了散文的由头,也就把握住了抒情议论的起点,就能帮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2、理清思路,抓住关键。(怎样写)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概括段意,划分层次。二是捕捉“线索”,而充当线索的事物常有这样几类:核心事件。(散步)某种感情。(秋天的怀念、春)具体物件。时空变化。三是分析某些表达技巧的作用。比如分析能体

6、现文章思路的铺垫、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技巧的作用。 抓住关键,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如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这些句子,或者表现文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透露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观点态度)。另外,也不能忽视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眼等,因为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3、把握感情,领悟主旨。(为何写)阅读散文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对散文的阅读,要抓住散文描写的景物、刻画的形象、流露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的主旨。七、 看考向,依考题,各个击破。理解词义、句义。1、理解词义常见的命题形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

7、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答题模式 表面义和深层义。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即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及上下文去找对应的阐释。 答题规范用语:这个词表面义是(指)什么。它的深层义是(指)什么。2、理解句义。常见的命题形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这种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切入点

8、:一、分析修辞。二、分析关键词。三、 表达方式。四、表现手法。五、语言特点。六、句式结构。一、 分析修辞。常见修辞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比喻形象生动拟人富有情趣,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抒情强烈。夸张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反复强调突出,情感更强烈。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反问强调、加强语气。设问引起思考、兴趣。答题思路:1、分析修辞手法。2、 结合句子分析怎样运用、写出了什么特点。3、 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特点(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突出了)的思想情感(主旨)。二、 分析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拟声

9、词、感叹词、数量词.动词准确传神。形容词生动形象。副词强调突出,增强语言凝聚力。叠词:生动形象。1、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2、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3、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4、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的作用。5、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拟声词生动逼真。答题思路:1、找出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2、 写出词语的特点、作用。3、 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答题格式:-词语,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生动逼真.),写出了-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三、 表达方式以及相关表达技巧。记叙、描写、抒

10、情、议论、说明答题格式:运用了 表达方式,写出/表达/渲染/烘托了 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 的情感 (主旨)。感情色彩:褒(赞扬、敬佩、怀念、感伤等) 贬(批评、厌恶、讽刺、消极等)记叙:概念: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记叙相关知识点:(一) 记叙人称及作用。概念: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你”即第二人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为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作用:1、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2、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 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举例:动物笑谈采用第

11、一人称叙事,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人称:作用: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强烈)的感情/起到呼告作用/增加亲切感。举例:雨的四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作者采用第二人称“你”来描写雨,由客观叙述转为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写便于作者与雨对话,直接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第三人称:作用: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举例:白杨礼赞记叙的顺序: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如散步)

12、。作用:叙事完整,有条有理。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1、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2、 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3、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2、 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3、 帮助展开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长妈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13、,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补叙:用少量的文字对人物和事件做简短的补充说明。作用:1、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做补充交代,推动情节发展。2、 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予披露,使之真相大白。举例:植树的牧羊人:“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数;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补充交代了牧羊人独自在山上种树的原因。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14、插叙写的是另外一件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补叙写的是同一件事。去掉补叙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描写:概念: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肖像(外貌)描写: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高瘦、博学、和蔼的老人形象。语言描写: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举例:秋天的怀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

15、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神态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精神面貌。举例:秋天的怀念:“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眼边儿红红的”是神态描写,是母亲强忍内心悲伤的反映。动作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举例:秋天的怀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扑”“抓”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心理描写:作用: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举例:皇帝的新装:“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

16、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心理描写,揭示了皇帝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懦、虚伪。景物描写的角度:1、 空间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俯仰结合。2、 感官角度。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等3、 表现手法角度。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细描(也叫工笔)。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答题格式: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抒情: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举例:荷叶母亲:“母

17、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抒发作者的感动之情,赞美无私的母爱。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举例:再塑生命的人:“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举例: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荷叶母亲通过写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景象,来抒发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情景交融:秋天的怀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

18、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赞扬了母亲菊花一样的品质,也突出了“我”从痛苦、绝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答题格式: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主旨。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情,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显在读者眼前。说明:概念:用

19、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举例:动物笑谈:“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水鸭子的独特之处。四、 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抑扬、托物言志、白描、借景抒情、开门见山、渲染、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答题思路:1、指出表现手法。2、指出该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

20、答,并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答题格式: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突出了 情感主旨。象征:概念: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作用: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概念: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作用: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托物言志:概念: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即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事物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作用:表达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白描:概念: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作

21、用:寥寥几笔,收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借景抒情:概念: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渲染:常常表现为对环境或对次要形象(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主要形象(人物)的出场制造“烘云托月”的效果。分析时可表述为:为.作铺垫,营造.的氛围。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分析时常表述为:什么与什么形成对比,突出.的特点(或情感)衬托: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与对比相较,有主次之分。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分析时常表述为:作者联想或想象. 的内容,表达.的

22、情感。以小见大:通过写某个小人物、小事件、小物件,来表现社会整体或社会现象,以达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作者常常在散文的结尾处运用这种手法,由“小”而引发对“大”的思考,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动静结合:常体现在写景片段中,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常表现在游记散文中,既描写眼前之景,又由此引发相关的联想(或历史典故,或相关事例,或自身回忆)其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内涵,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文章主旨。点面结合:叙写事件的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既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又能突

23、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五、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庄重、诙谐,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答题格式:这句话的语言(幽默风趣、朴素自然)突出了 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 情感主旨。六、 句式结构。特殊句式:长短句、疑问句、倒装句、感叹句 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 ;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感叹句:直属胸怀、感情强烈 倒装句:强调,充分表达作者感情 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易,长短不一)

24、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结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前后照应、 总结上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答题格式:采用了 句式特点(结构上),达到了表达 效果,表现了情感主旨。品味语言特色题型答题思路:1、指出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再次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放在最后)。2、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3、指出其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即:语言特色举例分析表达作用例题:春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问:文中写蜜蜂、蝴蝶有什么作用?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将下

25、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秋天的怀念3、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4、将文中“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 (1)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2)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济南的冬天6、“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为什么用的好?换成“覆盖”好不好?为什么?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26、?8、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9、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角度)10、 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11、 “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 从侧面写出了花色艳丽,花味香甜。“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蜜蜂的多,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2、 不好。“偷偷地”写出

27、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出小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美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 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刻画出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的情态,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4、 “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扔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5、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艰难,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动作

28、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对孙子的疼爱这两个叠词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写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和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6、“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形象感、动态感强。用“覆盖”则与小雪不吻合。7、运用拟人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8、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和可爱。9、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10、从字面上看,形容他们走得非常小心,因为走得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

29、,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对家庭应当有一种使命感。)11、总结全文,点明题意;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形象的感知和概括提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2、简要分析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考点一:人物形象1、叙事情节在阅读中注意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人物形象。2、细节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中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3、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4、评价议论分析作者带有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考点二:事物形象事物形

30、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出现的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外部特点: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内部特点:象征意义、精神品质、事物形象蕴含的思想情感。例题:1、文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问:该段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2、文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问:该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答:济南的冬天的水。 暖、清、绿、亮考点三、物象(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的作用:提问方式:1、文章中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主要(中心)物象的作用: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情感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

32、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选看其在表达主旨(象征、衬托)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连在一起;次要物象的作用1、从文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2、内容主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反衬、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模板归纳概括型:依文意层次由表及里分点列举。作用分析型:形象自身内容主旨

33、结构思路例题:问: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写菊花的原因是什么?答:1、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内容要点概括考点一、主旨概括提问方式:1、联系全文,概括主旨。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请结合全文概括。4、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方法和答题模板1、分析关键法。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分,抓住了这些关键部分,就抓住了文章主旨。2、串联层意法。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

34、;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3、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写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品格、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迹、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的,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例题:问:概括散步的主旨。答:作者通过祖孙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

35、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考点二、局部内容概括提问方式: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从段看,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思路读原文,知大意审题干,明要求找对应,析要点组织语言,加以概括方法1、摘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有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尾或中间。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2、 合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6、。3、舍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做出舍和取的决定。4、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读者需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概括时要采用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最终达到要求。例题:散步问: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起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答:1、母亲听我的。2、儿子听我的。3、妻子在外也听我的。后来我决定委屈

37、儿子的原因是?1、母亲年迈难走小路。2、不愿意一家人分开。考点三、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提问方式:1、,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全文看,的因素(理由)主要有哪些?3、结合文意,概括“我”为什么喜欢?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特点。5、从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具有怎样的特点?答题技巧(三步法)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看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在原文中找出题眼。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答题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第三步,抓住本质,分类概括。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

38、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1、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4分,应有两个要点或四个要点。2、合并同类,求同存异。提炼出来的信息难免有点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例题:问:秋天的怀念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1、 母亲身体不好,得与病魔作斗争;2、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厄运的双重打击。2、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1、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2、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看花”是“我”

39、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语言的品味与赏析提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有人称作者的散文“亦秀亦豪”。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品味语言特色题型答题思路:1、指出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再次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放在最后)。2、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3、指出其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即:语言特色举例分析表达作用例题:文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

40、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问:本段话的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句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赏析:“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提问方式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要分析。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

41、?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变化的情况。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考点一、确定并分析文本线索散文线索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时间借助物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2、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把活动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3、行踪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4、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5、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

42、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考点二、理清文本的脉络结构脉络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思路。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1、结构关系。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结构技巧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

43、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映衬、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等。考点三、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提问方式: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4、某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察 的重点和热点、分析某句段的作用或某段落安排的用意,应考虑两方面: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审题要关注三点

44、:1、句段位置;2、答题方向;3、提示或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为什么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上作答。2、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包括陈述对象是什么、怎样陈述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另外,还要关注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最后,还要考虑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及用意也不同。技法梳理1、首句或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

45、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经纬网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2、中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结尾句段的作用、首尾呼应(照应)而使文章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赏析表达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