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测评试卷(含答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0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测评试卷(含答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测评试卷(含答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测评试卷(含答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原尿和血浆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A.水B.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葡萄糖D.尿素2.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的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3.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的物质是()A.尿素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D.血细胞4.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A.流鼻涕B.吐痰C.排便D.排汗5.取某个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g/

2、100 mL)。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血浆中肾小囊中尿液中P0.030.031.8Q0.10.10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C.P是尿素,Q是无机盐D.P是尿素,Q是葡萄糖6.下列都具有排泄功能的一组是()肺肾脏肠皮肤胃A.B.C.D.7.血液流入肾脏后形成尿的正确途径是()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B.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8.某人的排尿量突然比平时多出数倍,这令他苦恼不已。请分析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9.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右

3、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0.右图是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物质是()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11.人喝的水中,有一部分会参与形成尿液。这部分水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A.肾静脉B.肺C.左心室D.右心房12.下列不属于排泄的作用的是()A.排出代谢废物B.调节体内水的含量C.调节体内盐的含量D.使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13.血液中的

4、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经过哪两种结构的滤过作用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内壁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小囊外壁A.B.C.D.1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 L,而排出的尿只有1.5 L左右,是因为图中()A.的滤过作用B.的滤过作用C.的重吸收作用D.的重吸收作用15.人在天气寒冷时,尿量会增加,对这一生理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维持体温需要的能量增多B.分解有机物增多,产生的水增多C.排汗量减少D.寒冷使膀胱壁的肌肉紧张16.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17.下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

5、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分别取自()成分甲(g/L)乙(g/L)丙(g/L)蛋白质0.30.080葡萄糖10.01无机盐9119尿素0.3200.3A.血浆、原尿、尿液B.尿液、原尿、血浆C.原尿、血浆、尿液D.原尿、尿液、血浆18.正常情况下,尿液与原尿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A.水B.葡萄糖C.无机盐D.尿酸和尿素19.血液流经下列哪组器官时,血浆中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将会减少?()A.肝和肠B.肺和肾脏C.脾和胰D.肾脏和肠20.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二、非选择题(

6、共50分)21.(8分)右图是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与两种液体相比较,中不含有。(2)对正常人来说,流经以后的液体与中的液体相比较,流经以后不含有。(3)的作用是,的作用是。(4)和流经的液体含有的相同成分是。22.(12分)肾功能衰竭会危及生命。人工肾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可以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图甲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入体内。图乙为

7、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构成。(2)图甲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和肾小囊壁的作用。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过程。(3)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排出体外的路径如下,请写出空格内a、b所表示的结构名称。肝细胞产生的尿素肝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a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体外。a.;b.。(4)某些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少喝水甚至不喝水,这种做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23.(8分)右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关的器官,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蛋白质通过过程

8、进入血液的物质是。“毒胶囊”中的有害物质经过程后至少需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肾脏,对肾脏造成伤害。(2)人体排泄有三个途径,除图中所示外,还能通过(填结构)完成。(3)生理过程表示作用。24.(10分)右面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与肾单位模式图,阿拉伯数字表示人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6内的血液达到心脏时,首先流入(填心脏的结构名称)。(2)图中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作用有关系;3内的血液比2内的血液成分明显减少的物质有等。(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作用完成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4)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结合,通过血液循

9、环运送到全身各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25.(12分)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成分液体A(g/100 mL)液体B(g/100 mL)液体C(g/100 mL)蛋白质7.200.00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40尿素0.030.031.80(1)图中结构3中流动的是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含量增多的是。(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

10、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取自于图中的部位,是经过作用形成的。(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作用进入液体A中。答案:一、选择题1.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3.A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

11、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4.D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鼻腔流鼻涕、气管排出的痰都不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不属于排泄。5.D6.B肺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肾脏形成尿液;皮肤形成汗液。尿液和汗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7.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原尿,滤过到肾小囊,再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剩下的便是尿液。8.C尿液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重新

12、被吸收回血液。可见,如果尿量增多数倍,发生病变的可能是肾小管。9.D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氧丰富,二氧化碳较少;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和养料因被组织细胞利用而减少,二氧化碳增多。10.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图示中某物质被全部重吸收,故该物质是葡萄糖。11.A人喝的水,经过体循环到达肾,从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所以没有经过肾静脉。12.D人体排泄的物质主要是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不含有葡萄糖,通过排泄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也可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从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

13、的平衡。通过排泄并不能使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降低。13.A当人体的代谢废物随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层壁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主要是将肾小管中的原尿所含有的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14.D图中为肾小球,为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

14、、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 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 L左右。15.D为了抵抗寒冷,人体会分解更多的有机物,产生较多的能量,也产生更多的水;同时天气寒冷,人体难以出汗。16.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减少。17.D本题应从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区别分析。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含

15、有葡萄糖;原尿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而且也含有葡萄糖;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尿素的浓度较高。因此,甲为原尿,乙为尿液,丙为血浆。18.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19.B人体内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一部分通过皮肤和肺排出体外。20.A二、非选择题21.解析: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的区别是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与原尿相比,尿液不含葡萄糖。答案:(1

16、)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葡萄糖(3)滤过重吸收(4)水、无机盐、尿素22.答案:(1)肾小管(2)肾小球重吸收(3)右心房肺静脉(4)尿量减少,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只要答出“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即可)。23.解析:(1)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分解终产物是氨基酸。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位。“毒胶囊”中的有害物质到达肾脏所经过的途径:肠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2)人体的排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17、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3)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毛细血管,而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答案:(1)氨基酸2(2)皮肤(3)肾小管的重吸收24.解析:(1)体循环是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故血液到达心脏后首先流入右心房。(2)4

18、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使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2是肾动脉,3是肾静脉。肾的排泄作用使体内的尿素、尿酸等废物排出体外。(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经过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由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当身体某部位发炎时,白细胞数量会大大增加。答案:(1)右心房(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尿素(3)气体扩散静脉血成为动脉血(4)血红蛋白组织细胞(5)白细胞25.解析:(1)图中结构3是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19、,结构2是入球小动脉。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经过过滤后的血液由出球小动脉流出。所以,结构3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增多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液体B中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所以,液体B是原尿,原尿取自图中的4肾小囊,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3)根据其成分可以判断,液体A是血浆,其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浆的。答案:(1)动脉血细胞和蛋白质(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原尿4肾小囊(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3)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苏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