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130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7 课课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教材 P1718)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一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际评估。 2.能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3.根据已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改进设计。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工程建设的兴趣与认识。 2.能够学会倾听,乐于交流,不断改进设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2、 1.加深对工程的认识与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2.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依据评估标准,开展自评与互评,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再次改进设计。 难点:难点:建立“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的认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塔台模型设计方案、塔台模型、塔台模型测试记录单、问题梳理记录单、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评分统计表、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上节课的塔台模型测试记录单。 )根据上一课对塔台模型的测试

3、与自我评估, 我们找出了各自模型的问题。那么,怎样改进才能把它设计得更好呢?(预设:适当降低塔台模型的高度, 以增强抗风能力; 在保证塔台稳固性的前提下,简化其结构,以减少吸管的使用量;) 2.揭题: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评估改进塔台模型,体验工程设计中的又一重要环节。 (板书: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上节课的测试记录单自然过渡到对塔台模型的改进,聚焦本课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方法,寻求技术突破。 评估与改进 小组交流评估小组交流评估 1.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帮助卡分组活动。 2.研讨交流。研讨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设计表示

4、肯定,鼓励学生在保留自我特色的同时学习借鉴他人设计的优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工程建设的兴趣,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乐于交流。 明确问题明确问题 指导各组学生根据小组交流评估的情况,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 评估与改进 改进设计改进设计 1.过渡:过渡:在经历了关于塔台模型的设计制作测试评估这个较为完整的工程环节后,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一次设计往往难以满足所有的限制条件,达到设计要求。所以,我们需要进入到第二轮的修改设计制作测试评估的闭环中。 2.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对照之前的学生活动手册和塔台模型设计图纸,结合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有针对性地探讨修改方案,改进各

5、自小组的塔台模型设计方案,完成改进设计图,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 评估与改进 3.提问:提问:我们改进后的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设计要求,但这就是最终的方案吗?(预设:不是,改进后的方案还需要再次进行制作模型、测试、评估等环节。 )如果又遇到问题了呢?(预设:继续探讨改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 4.小结小结:当我们完成第二轮的修改设计制作测试评估的环节,并不代表设计环节就此结束,更不代表建造工程的结束。设计环节需要如此不断地反复,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才能进入实施建设的环节。 研讨汇报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学完本课,各位小小工程师顺利体验了建造工程中设计环节的一个小循环。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按照改

6、进后的设计方案,继续加工塔台模型,使它更符合设计要求。届时将举行班际招标会,面向全校师生,展示你们的设计,大家加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讨、合作、交流能力,小组间通过交流、评估能够发现本组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改进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分工协作、研讨汇报的能力,还学会了梳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课后 作业 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课本问题参考答案课本问题参考答案 P3:P3: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 答:基本结构:门 、窗、柱子、墙壁、房梁等

7、;基本 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煤气、供暖、电路、网络宽带等系统。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在住房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在住房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 答: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关键是设计。 P7:P7: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答: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工程建设过程是十分艰辛、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尖端工程的建设,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突破重大难关等来实现工程目标。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完成完成

8、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 答: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工程建设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工程的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工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假如让我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 答: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等。 P9:P9: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我们有什么感受?

9、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我们有什么感受? 答: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计划怎么解决?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答:塔高不够,增加高度;不够安全,增加护栏;材料不够用,使用框架结构等。我们对工程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答: 工程要统筹考虑、协调平衡多种制约因素,具有复杂性;改进贯穿工程建设各个环节。 Pl2:Pl2: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答:完备,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或不完备,没有考虑抗震能力等。 我们的

10、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 答: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如适当缩小塔底,节省材料等。 P14:P14: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现问题? 答:我们认为在高度、抗震能力、顶端承重方面表现较好,在抗风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我们对自己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 我们对塔台模型的我们对自己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 我们对塔台模型的 设计又设计又有了什么新有了什

11、么新想法?想法? 答:满意。可以试试用纸板做材料制作塔台模型。 P16:P16: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表现最佳的是抗震能力,我们用胶带把连接点加固了一遍;抗风能力,使用框架结构等。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塔台太高,对千抗风有一定影响;底部较轻,不利于抗风抗震;美观方面需要改进;吸管裁剪长度不精准,组装不规范等。 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

12、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答: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小组加护栏,提高安全性;底部加钩码增加质量,增强抗风抗震能力。 P18:P18:通过建造塔台模型的活动,我们对做好一项工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通过建造塔台模型的活动,我们对做好一项工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工程建设由很多环节组成,设计是工程的关键,制作模型是对设计的执行、检验和完善;测试是对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评估与改进是对设计的完善,使之更准确、科学,从而达到工程的要求。 假如学校再组织开展假如学校再组织开展项工程活动,我们会怎样做?项工程活动,我们会怎样做? 答:按照工程建设的步骤,一步步完成。 P22:P22:调查校园中

13、的动植物时要注意些什么?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不要伤害动植物、注意自己的安全、小组成员要团结互助、及时把自己的发现进行记录,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拍照或者画下来等。 P25:P25: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池塘、花坛和小树林中的生物较多。因为有植物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等。 校园中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校园中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 答: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提供养分;有些动物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等。 P27:P27: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

14、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点:花瓣数最;不同点:颜色、大小、形状等。 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 答: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植物新品种,例如:杂交水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 P31:P3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分别描述的是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现象?现象? 答: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遗传和变异现象。说

15、一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养的猫生出来的小猫花色与母猫不同,属千变异现象;它们都喜欢吃鱼,属千遗传现象等。 P33:P33:人除了相貌特征,还有哪些遗传现象?人除了相貌特征,还有哪些遗传现象? 答:血型、遗传病、近视、体型、身高、血压等。 在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在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什么?个人吗?为什么? 答:世界上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人的遗传组合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P35:P35: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 答:昆明鱼、恐龙、猛鸦象、菊石、三叶虫、始祖鸟等。 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 答:从化石中可

16、以看到古代生物的样子,从而推断出古代生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 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等等。 P38:P38:地球上生物种类那么多,人类为什么还如此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种类那么多,人类为什么还如此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息 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着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 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答:环境污染、乱砍滥伐、过度捕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

17、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社区小小宣导员、制作“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报等。 P42:P42: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 答:恒星、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 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答:恒星(太阳)是一个球体、发光发热、体积巨大;行星也是一个球体、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卫星围绕着行星做圆周运动等。 P44:P44: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答:按比例处理数据,各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有远有近。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

18、同。 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答:比例尺不一样,制作出来的模型也不一样。 P46:P46: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有何不同? 答: 观察到了。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月球能够挡住整个太阳;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 小结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一个天体系统。小结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一个天体系统。 答: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天体的大小、与我们的距离可能不同,相对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 P48:P48: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 答: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在平面上组合出来的图形就不同。 哪哪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 答:从地球方向看过去的图像和北斗七星形状相同。 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答:天体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如果从宇宙中不同角度来看,星座的形状会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