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考点总结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素材推荐: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考点考点 1 1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1.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及感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及感受。 (1)方式: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国旗仪式;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国家变得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2
2、.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 (1)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3)使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学会与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4)使我们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注注:(2)(4):(2)(4)也可作答“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也可作答“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3.3.个人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员”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员”?)?)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
3、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个人。 (4)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4.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的类型。 从建立的基础角度,可分为血缘关系(家庭、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地缘关系(同乡、 邻居等)、业缘关系(同学、同事等)。 5.5.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1)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
4、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6.6.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7.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
5、程,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注:(2)(4):(2)(4)也可作答“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意义。 ”也可作答“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意义。 ” 误区点拨误区点拨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应尽量不参加社会活动。应尽量不参加社会活动。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不仅要通过书本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在人际交往和社
6、会实践中养成。 (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考点 1 合理利用互联网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1.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的积极影响。 (1)(1)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
7、交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如:淘宝京东等各种电商,进行线上交易;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各级政府网站都有留言箱,可发表意见和建议;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如:中国分钟 老家河南等微视频风靡网络。 2.2.网络的危
8、害。网络的危害。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有些甚至造成恶劣影响。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网络、 虚拟交往而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虚拟生活或网络游戏,影响学习、 工作和生活,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说明与检测补充为说明与检测补充)()(沉迷网络的危害沉迷网络的危害) )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防不胜防,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
9、和不安。 说说明与检测补充明与检测补充 3.3.初中生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原因。初中生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原因。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极易受到网上不文明、不道德信息的影响。 4.4.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诈骗情况。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诈骗情况。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通知“中奖”、 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在电话中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5.5. 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
10、息? ? (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个人信息,不轻易将私人信息上传至公共网络空间。 (3)不轻易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网络。 (4)当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时,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6 6. .怎样理性参与网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络生活?(?(如何理性使用现代媒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如何理性使用现代媒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 )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11、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6)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注注:(5:(5)(6)(6)可用来回答可用来回答“怎样利用网络为社会做贡献怎样利用网络为社会做贡献?”?” 7.7.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3)对信
12、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8.8.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 ,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依法取缔非法网吧,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社会保护) )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学校保护学
13、校保护) )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 (家庭保护家庭保护) ) (4)个人:遵守道德和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 (自我保护自我保护) )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考点 1 社会规则与秩序、遵守规则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 1.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1)(1)含义含义: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 (2)2)内
14、容内容: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 ) (1 1)对社会对社会: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只有每个社会成员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2)对个人对个人: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3.社会规则的形成及内容。社
15、会规则的形成及内容。 (1)(1)形成形成: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2)内容内容:道德、纪律、法律等。 44.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的作用。) )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5.5.对违反社会规则
16、行为的处罚措施。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措施。 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66.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为什么说规则与自由不可分为什么说规则与自由不可分?)?)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对自由的理解)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违反规则、 扰乱秩序的对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
17、罚。 (建立规则的重要性) 7 7. .如何对待规则?如何对待规则? (1)(1)公民应该自觉公民应该自觉遵守遵守规则规则, ,坚定维护规则坚定维护规则 需要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来)和自律(自我的来)。要严于律已,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 2)积极改进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B.一些原有的规则
18、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C.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做法:A.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B.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1.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因。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因。 (1)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是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 (2)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社会公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19、.2.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与违反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与违反( (破坏破坏) )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具体表现。 (1)遵守规则的具体表现: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出行遵守交通秩序,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乘车购买车票按秩序排队上车;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旅游时遵守景区规定,文明拍照爱护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不攀折花草等。 (2)违反(破坏)规则的具体表现过马路闯红灯;随意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戏打闹、 吸烟; 考试作弊;露天烧烤、违法占道经营;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景区攀爬雕像、乱刻乱画、损坏文物等。 3.3.不遵守规则的危害。不遵守规则的危
20、害。 (1)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混乱,可能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考点 1 尊重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1.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尊重的含义和表现。 (1)(1)含义含义: :尊重即尊敬、重视。 (2)(2)表现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 2.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1)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2)对个人对个人:
21、: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3)(3)对社会对社会: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社会的重要特征。 33. .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要求尊重他人的要求) ) (1)(1)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 (2)(2)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
22、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3)(3)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关心、尊重、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4)(4)学会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说明与检测补充说明与检测补充 4.4.正确理解宽容正确理解宽容 (1)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有助于化解矛盾、消融冲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2)宽
23、容是有限度的。宽容要坚持原则,而不能不分对错、委曲求全。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就会 变成纵容 考点 2 以礼待人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1.1.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1)(1)含义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2)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 22.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1)对个人对个人: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2)对社会对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
24、人与人之间关系、 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3)对国家对国家: :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4)礼貌是社会交往的“通行证”,是人们在交往中共同遵守的一种规范,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说明与检测补充) 33.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 (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
25、,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 观察、 思考和践行。 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4)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名言哲语名言哲语 有关礼仪的名言哲语。有关礼仪的名言哲语。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者,人道之极也;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有礼则安,无礼则
26、危。 考点 3 诚实守信 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1.1.诚信的重要性。诚信的重要性。( (讲诚信的重要意义。讲诚信的重要意义。) )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对个人) (4)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 (5)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对国家) 2.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
27、诚信意识。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如何正确处理诚实和保护隐私的关系?)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 说明与检测补充说明与检测补充 3.3.诚实和守信的关系。诚实和守信的关系。 诚实与守信二者有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 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会守信用。 4.4.诚实与信任的关系。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诚实是信任的道德基础,只有诚实才
28、能得到信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 5.5.请你为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请你为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 (2)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3)学校: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作为学生升学、 毕业等环节
29、的重要考量因素。 (4)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 (5)公民:树立诚信意识,坚守诚信原则;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自觉遵纪守法,信守承诺。 名言哲语名言哲语 关于诚信的名言哲语。关于诚信的名言哲语。 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考点 1 法不可违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1.遵遵法守法的必要性。法守法的必要性。 (1)法律是
30、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2.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不可违”?”?(为什么法不可违?)(为什么法不可违?)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作出违法的事情。 (1)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3.3. 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危害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危害 (1) 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 分类:根据违反
31、法律的类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 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我们应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 (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5.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 比较 分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32、刑事违法行为 区 别 社会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 触犯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行政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等 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 承担的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 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 处罚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典型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33、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 联系 1.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虽然有着严格的界限,但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考点 2 预防犯罪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1) 内容
34、: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 (1)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处罚。 3.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
35、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包括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注:驱逐出境指对在中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强制其离开中国境内的刑罚方法 4.4.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 ?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一害,远离犯里。
36、 5.5.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预预防违法犯罪防违法犯罪? ? (1)(1)学法:学法: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 (2 2) )守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遵守班规校纪。 ( (3 3) )遵法:遵法: 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观念,树立法不可违的意识, 从小事做起, 杜绝不良行为,不旷课、不偷窃等。 (4)(4)用法:用法: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采取合法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 6.6.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
37、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7.7.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1)(1)不良行为不良行为: :旷课、 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 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 收听色情、 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2)2)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
38、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说明与检测说明与检测补补充充 8.8.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1)(1)家庭家庭: :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父母离异或品行不端、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形成自卑和怨恨心理,自暴自弃,也可能受到其他方面的诱惑而失足犯错。 ( (2)2)学校学校: :学校保护不到位,有的学校重成绩
39、轻德育,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等,使学生产生强烈挫败感,导致学生情感变得空虚,性格变得怪癖,容易产生违法和犯罪心理。 (3)(3)社会社会: :社会治安和秩序整治不力,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的盛行,易使未成年人滋生厌世情绪和报复心理,或染上不良行为,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2)(2) 自身自身: :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抵御不良诱惑能力差,存在过激情绪以及盲目好奇心理、消极模仿心理、盲目攀比和嫉妒心理、逞强好胜心理、从众结伙心理、报复心理、反社会心理等。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1.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1)对个人:使未成年人失去人
40、生理想,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 (2)对家庭破坏家庭和睦,引发矛盾,对家庭成员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 (3)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科学管理,注重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 (3)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 考点 3 善用法律 掌握获得
41、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1.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应怎样依法求助应怎样依法求助( (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 (1)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途径:诉讼俗称打官司,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5
42、)非诉讼途径:主要指协商、调解、仲裁、投诉等。 注:(4)(5)为说明与检测补充。 2.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形。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形。 (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适用情形: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 3.3.诉讼的三种类型。诉讼的三种类型。 (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
43、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3)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44. .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治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 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如何做到见义智为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5.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同违法犯罪作
44、斗争的常见方法。 (1)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5)保护好作案现场。 6.6.生活在法治社会里生活在法治社会里, ,公民应该怎么做公民应该怎么做?(?(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 (1)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4)规范行为习惯,
45、培育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 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素材推荐: “时代楷模”黄文秀、杜富国、黄大年、王继才等模范人物事迹。 考点考点 1 1 责任责任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1)在社会生
46、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3)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3.3.列举自己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列举自己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 角色 责任 子女 孝敬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生 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 社会的一员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中华儿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 4.4. 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
47、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等。 (2)意义:只有对自已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 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5.5.对他人负责的原因、意义和做法。对他人负责的原因、意义和做法。 (1)原因: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承担着责任。 (2)意义: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有利于展现自己的才干,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也有利于使他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做法:学会感恩、 主动关心、 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说明与检测补充说明与检测补充 6.6.行为与后果的联
48、系及给我们的启示。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及给我们的启示。 (1)联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人的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启示:清醒地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培养责任意识,提高行为的判断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考点考点 2 2 做负责任的人做负责任的人 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责任的社会基础。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责任的社会基础。 (1)(1)代价代价: :付出时间、 精力和金钱,放弃与责任无关的个人兴趣、 爱好和利益,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
49、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2)回报回报: :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3)责任的社会基础责任的社会基础: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 2.2.承担责任的意义。承担责任的意义。 (1)(1)对自己对自己: :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2)对社会对社会: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的需要。 说明与检测补充说明与检测补充 3.3.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
50、(1)对自身对自身: :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道德的谴责;受到法律的惩罚;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 (2)(2)对他人对他人: :给他人造成麻烦,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3)对社会对社会: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4.4.怎样承担责任怎样承担责任?(?(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合理选择责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3)尽管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应该自觉承担 (4)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第七课第七课 积积极奉献社会极奉献社会 考点考点 1 1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