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代诗歌的分类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114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代诗歌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代诗歌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代诗歌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代诗歌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按体裁分 可分为: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1.古体诗(古风)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 、楚辞、乐府诗等。 “歌” “歌行” “引” “曲” “吟”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句数不限。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琵琶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大致为: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古诗如诗经(出现最早),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成熟于汉代)。 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

2、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 十五从军征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 “行” “歌行” “引” “曲” “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 、 琵琶行 ,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格律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 从形式上看是每首四句。 以五言、 七言为主, 五言的简称五绝, 七言的简称七绝。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 律诗,从形式上看是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长律)。五言律诗,如

3、杜甫的 春望 ;七言律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 律诗两句为一联, 共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一、 二句)、 第二联为颔联(三、 四句)、第三联为颈联(五、六句)、第四联为尾联(七、八句)。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每首八句,排律除外),句有定字(五言或七言),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只押平声韵),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即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 3.词: 又称 “诗余” “长短句” 。 其特点: 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 句有

4、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90 字)、单调(小令)(58 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第一段叫前阕、 上阕、 上片, 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律的音韵,题目揭示了内容或情感。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 ,以元代成就最高。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主要在金、元时期得以大发展,特点是可以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使语言更加生动,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元曲中的“小令”是指单

5、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如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如高祖还乡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二)按照表达方式分 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山水田园诗属写景抒情类。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6、充满了哲思和理趣。 (三)按照题材(内容)分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赠友送别诗、行旅闺怨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即事感怀诗等。每一类诗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对每一首诗歌不能一概而论。 1.赠友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诗人的情况不同, 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

7、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 如柳永 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别董大 ;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这类诗的特点是直抒胸臆或者借景抒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几句诗直抒胸臆,表达朋友间真挚的情意。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借景抒情,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赠” “别” “

8、送”等字眼。 (2)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3)常用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4)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高适别董大);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5)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行旅闺怨诗 也叫羁旅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内心总会激荡着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愁思,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

9、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月、雁、笛、柳等)传情,或因梦寄情。抒情角度:从己入笔;或从对方入笔。 (1)行旅诗:是指那些诗人在旅途中因景生情而写的表达羁旅之情、忧世之感、欣喜之意的诗词。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等。 这类诗的特点是情景交融。 诗人往往由眼前景写起, 交代行踪, 然后有感而发, 抒发情感。行旅类诗歌中有很多表达离开家乡的惆怅。 基本主题: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温庭筠的望江

10、南(梳洗罢)。 这类诗的特点是婉约缠绵。 基本主题: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失去自由、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3.咏物言志诗 也叫咏物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内容上以某一物象(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或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运用托物

11、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方法。 这类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诗人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表明自己高洁傲岸、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1)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或“咏” “题” “赠” “赞”后加相关物象。 (2)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不滞于物) (3)内容特点: 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4)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5)分析重点:所咏之

12、物的特征、品格;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6)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4.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怀古诗一般是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

13、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例如,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曲折地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和愤慨之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今昔对比,表达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这类诗的特点在于借古喻今,或借古抒情。怀古诗往往写得比较含蓄,有不少的怀古诗还有景物描写,需要认真去体味。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古喻

14、今,表明当今统治者也像南朝时的皇帝一样信佛。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借秦汉时的遗迹抒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基本主题: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

15、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5.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东晋陶渊明。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词。 这类诗的特点是多用白描手法,画面清新明朗,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诗人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描写了农家纯朴的生活,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留恋。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

16、光。如话家常,句句都显得很轻松,这种淡淡的风格与朴实的农家田园生活和谐一致。 (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基本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6.边塞征战诗 也叫边塞诗。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征战沙场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入仕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

17、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以描写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以及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 这类诗的特点是: 题材广泛, 包括描写边塞风光, 边疆地理, 民族风情, 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意象恢弘,描写奇情壮景;基调或激扬或悲壮,表达一种昂扬的斗志。 王昌龄的出塞中,诗人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反映戍边将士连年苦战却无能为力;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出了诗人企盼有汉代李广那样的名将来镇守边疆,也表达人民的强烈愿望。 (1)形式标志: 标题中常出现“塞” “征” “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 “关

18、山月” “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怨愤、悲叹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愤和厌战情绪。 7.谈禅说理诗 哲理诗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陆游的游山西村 ,朱熹的观书有感 ,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等。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8.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所谓“即事” ,即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如白居易琵琶行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