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104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35 分)分) 1. 默写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 ( 孟子滕文公下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 (李煜相见欢 ) (3)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4)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眼前所见景物作喻,表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 (6) 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_, _”两句,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7) 面对

2、恶浊的环境, 有的人能够永葆本心, 正如周敦颐在 爱莲说 中所言: “_,_”。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庵内走出一个老翁来,定睛看时,不是别人,就是潘保正。匡超人上前作 y,如此这般:“被了回禄。”潘保正道:“匡二相公,原来昨晚的火,你家也在内。可怜!”匡超人又把要借和尚庵住,和尚不肯的话,说了一遍。潘保正道:“师父,你不知道,匡太公是我们村上有名的忠厚人。况且这小二相公好个相貌,将来一定发达。你出家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权借一间屋与他住两天,他自然就搬了去。香钱我送与你。”和尚听见保正老爹吩咐,不敢违拗,才请他一家进去,让出一间房子来。匡超人把太公背进庵里去睡下。潘保

3、正进来问候太公,太公谢了保正。和尚烧了一壶茶来与众位吃。保正回家去了。一会又送了些饭和菜来与他压惊。 幸得那晚原不曾睡下,本钱还带在身边, (匡超人)依旧杀猪、磨豆腐过日子,晚间点灯念文章。太公却因着了这一吓,病更添得重了。匡超人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正读得高兴,忽听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乘官轿过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作 y( ) 磨豆腐( ) 簇拥( ) (2)“违拗”的“拗”读音和释义是( ) A. o 弯曲使断,折 B. o不顺,不顺从 C. ni 固执,不驯顺 (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_。 (4)以上文段选自_ ,作者是_。 (5)从

4、选文第二段看,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_、_的人,后来他变得虚伪无情、 忘恩负义。 在匡超人身上, 作者正是通过其人格的沦丧来反映_和_。 3. 九年级某班开展“廉洁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班委会拟了一则活动通知,其内容、表达和格式上共有 3 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为增强同学们进一步的廉洁意识,现决定于 4 月 29 日下午 3:00 开展“廉洁故事大家谈”活动。请全班同学准时参加。 班班委会 2022 年 4 月 28 日 修改意见: _; _; _。 (2)赵清亮同学准备用下列诗句来布置活动现场,其中有一项不太合适,请你指出并解释原因。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5、水来。宋朱熹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C.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明况钟 D.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_项不合适,因为_。 (3)沈冰洁同学就同学们对安徽历史名人包拯的认识进行了采访,请你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写出沈冰洁同学采访中所提出的问题。 沈冰洁:_ 同学甲:我觉得包拯身上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为突出。 沈冰洁:_ 同学甲:包拯的廉洁故事很多,如“不持一砚归”“不要庐州府一转,只取护城河一段”等。 二、阅读(二、阅读(5555 分)分) ( (2222 分)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忆李培栋老师 李大伟 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中文系必

6、须主修中国通史,而且是主课,与历史系同在东一阶梯教室上课。李培栋先生,刚刚从金陵中学调回上海师院,给我们上课。 讲台上的李先生,习惯张开双臂,撑住讲台的两角,双肩前倾,缩着颈、眯着眼,塑料眼镜框早已泛黄,掩掖不住狡黠的眼珠,始终似笑非笑,一脸的讥讽。讲到得意处,抬起头,俯视下面,享受因此焕发出的满堂笑声与掌声,镜片一闪一闪, ( ) ,有名士派头。 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抓起薄薄的一本书,举过头,封面对着座下的我们,在空中挥一挥:“我的这门课,选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做教材,”放下书,“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高傲的谦虚。 那时“文革”刚结束,我们刚刚从百里挑一的高考中( ) ,血气方刚

7、、双袖抱胸、鼻孔朝天、舍我其谁,坐在下面,寻隙与老师抬杠,一般的讲师,低头讲课,不敢看台下,就怕提问题。李培栋很自信:“这不是一本好书,”我们一怔,接着谦虚:“我也写不出。”他的坦诚,场下一片掌声。 开场白让( )的我们服帖了。 李培栋是程应谬的高足,大学毕业后留校,做张家驹先生的助教,但一生的学术兴趣始终不偏离魏晋南北朝,这是程应谬先生“文革”前的钻研领域。北大的周一良先生,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慕名去清华听陈寅恪剖析魏晋南北朝,深为陈寅恪的学问惊叹:“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从此发生了( )的兴趣,后来成为该领域的前辈大家,晚年在陈寅恪先生的纪念会上,谈到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

8、成果:“程应谬的南北朝史话具有特色和深度。”谈到国内研究重镇:“上海师大历史系有李培栋、严耀中等。”(见纪念陈寅恪先生 )从中可见到薪火传承的轨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五七年程应谬划为右派, 李是得意门生 (有“程门立雪”一说) , 贬到金陵中学做老师。 中学不重学问, 讲究传授,首先必须准确,如刻蜡纸一般;拷贝不走样。其次是生动,面对调皮蛋,循循善诱,诱敌深入,请君入瓮“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高校里凡是有中学教师经历的老师,往往授课生动,条理清晰,李培栋卓然上乘。 李培栋的历史课,究古今之变,极精彩,不仅历史系的研究生坐在前排旁听,连数学系物理系的也挤进来旁听,还有体育系的,东一教室里,走道的

9、阶梯上坐着、窗口上站着,一睹风采。 他说朱元璋最恨宦官,曾感叹:“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于是在宫门竖铁牌,告诫子孙们:“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李先生怕大家听不懂,将史料一一板书,从右到左、从上而下;直书!线装书立起来了。然后转过身,补充道:“明朝是极重前朝规矩的,后来太监居然敢卸下背走。”说着侧身,双手挪到背后,反掌驼起,仿佛他就是那个太监王振,他情不自禁,我们跟着入戏。 他的课不时引起全场爆笑与掌声,每到此时,先生习惯性地停下来,双手撑着讲台两角,抬手顶顶下滑的眼镜架,勾起腿,蹬着后墙,金鸡独立,让另只膝盖休息一会儿。然后转过身子,推上满屏板书的黑板,拉下

10、空大黑板,写下一个题目,一环扣一环,不扯! 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历史人物重返舞台,栩栩如生,在特定的时间舞台上,须眉毕现,历史甩出前后因果的辙迹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李先生的历史不仅仅是时间历史,更是故事历史、因果相环的历史,字字有来历,来自信史,而不是笔记。他的生动,源于他烂熟于心,还有他天生的风趣。他女儿李秋颖告诉我:她小时候正值小虎队风靡天下,有霹雳虎、小帅虎、乖乖虎,李培栋笑着说:“闺女,还有一只虎:笑面虎。”先生自谓也。 四十年过去了,李先生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深处,时不时弹出,他去世的消息,我在报纸上看到,深深一叹。现在同学们见面,

11、李培栋先生依然是循环往复的谈资,像一张老唱片,一直在时间的屋子里空转。 4.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落拓不羁 崭露头角 自以为是 一如既往 B. 放荡不羁 崭露头角 固执己见 一如既往 C. 落拓不羁 脱颖而出 自以为 终身不渝 D. 放荡不羁 脱颖而出 固执己见 终身不渝 5.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文字。 (1)他抓起薄薄的一本书,举过头,封面对着座下的我们,在空中挥一挥:“我的这门课,选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做教材,”放下书,“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从人物描写角度) (2)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 (从修辞角度

12、) 6. 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李培栋先生,第段写程应谬、周一良等人有什么作用? 7. 李培栋先生的历史课为什么能够“极精彩”? 8. 文章有几处缀以文言,试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好处。 二 (二 (1717 分)分) 材料一:在科技加持下,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合!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何使用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以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 2 立方米,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每小时消耗量的

13、千分之一。 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案,实现了主火炬晶莹剔透的效果。 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为此,研发团队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最优方案,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美轮美奂地呈现。 材料二:主火炬台放置在标准位置后,依靠控制系统的高科技,实现精细操控,重达 260 吨的钢结构完成快速升降,在 69 秒内将它从地下 10 米的位置抬升到舞台中央。“点火”后,还要将它稳稳举高 8 米并呈现优美弧线。主火炬的升空并不是简单地上下直升,而是要创造性地完成不同高度升降和不同角度旋转等复杂的

14、曲线运动,升降高度达到 8 米,翻转角度达到 70 度。 作为主开幕式保密级别最高的核心装置火炬系统, 项目安装和调试均在午夜 24: 00 至次日清晨 8: 00,现场温度基本在零下 10 摄氏度, 整个团队冒着严寒彻夜作业。 再加上开幕式的鸟巢现场地面都是 LED 大屏,不能承受大件货物,主火炬地面核心装置系统要装在鸟巢中心区域升降台钢架中,难度系数非常高。 材料三:主火炬辅助翻转提升装置总工程师严华峰:我们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来攻克各类技术难题,最终呈现出优美的弧线,将主火炬凌空传送至高空。充满创造力且造型多变的主火炬装置,不仅有奇思妙想的想象力,更是将绿色科技与北京冬奥完美融合,让全世界

15、看到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 北京交大风洞实验室负责人李波:经过一次次尝试、失败、调整、再测试后,晶莹的“大雪花”最终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稳稳亮相。能够参与如此意义重大的项目,我和团队都感到十分荣幸。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从过去熊熊燃烧的大火炬到今天绿色环保的微火火炬,非常庆幸,这都要感谢今天科技的力量。 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为实现导演组火炬台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创意理念,研发团队通过 500多张设计图纸和近 10 轮的制样,研发出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单像素可控异形 LED 显示产品,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效果。 9. 下列对以

16、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火、屏显、当空舞动,是北京冬奥会主火炬设计研发三大创新。 B. 主火炬“大雪花”最终在空中舞动,是由提升装置先将它从地下抬升到舞台中央,“点火”后,再将它垂直举高 8 米。 C. 北京冬奥会火炬台采用了单像素可控异形 LED 显示产品,其发光面宽度是目前行业内最窄的。 D. “微火”方式在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使用,且以氢气作燃料,充分体现了“绿色冬奥”的理念。 10.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从材料二看,主火炬安装呈现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方面的困难?请加以概括。 12. 结合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冬奥会主火炬能完美展

17、示的原因。 三 (三 (1616 分)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以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节选自资治

18、通鉴汉纪 ) 注魏昭:东汉时期知名儒家学者。泰:郭泰,东汉时期名士。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援疑质理 质:_ (2)俟其欣悦 俟:_ (3)泰尝不佳 尝:_ (4)泰复呵之 复:_ 1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 15. 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标志出来。 (1)故余虽愚 (2)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 16. 依据选文,将下表填写完整。 写拜师原因的语句 写拜师的语句 对待老师相同的态度 (甲文)宋濂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乙文)魏昭 友而善之 三、写作(三、写作(5

19、555 分)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仿佛是在一低头的瞬间,初中三年已悄然流逝。在这三年的时光中,困难在所难免。经过困难的磨砺,我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刚健的品质,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请写一篇作文,讲述你初中三年里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分享你难忘的人生体验。 【提示和要求】 (1) 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不少于 600 字。 20222022 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试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毕业考试)语文

20、试卷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35 分)分) 1. 默写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 ( 孟子滕文公下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 (李煜相见欢 ) (3)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4)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眼前所见景物作喻,表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 ” (6)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7) 面对恶浊的环境, 有的人能够永葆本心, 正如周敦颐在 爱莲说 中所言:“_,_” 。 【答案】 . 独行其道 . 别是

21、一般滋味在心头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九万里风鹏正举 .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鹏、厦、庇、淤、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庵内走出一个老翁来,定睛看时,不是别人,就是潘保正。匡超人上前作 y,如此这般:“被了回禄。”潘保正道:“匡二相公,原来昨晚的火,你家也在内。可怜!”匡超人又把要借

22、和尚庵住,和尚不肯的话,说了一遍。潘保正道:“师父,你不知道,匡太公是我们村上有名的忠厚人。况且这小二相公好个相貌,将来一定发达。你出家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权借一间屋与他住两天,他自然就搬了去。香钱我送与你。”和尚听见保正老爹吩咐,不敢违拗,才请他一家进去,让出一间房子来。匡超人把太公背进庵里去睡下。潘保正进来问候太公,太公谢了保正。和尚烧了一壶茶来与众位吃。保正回家去了。一会又送了些饭和菜来与他压惊。 幸得那晚原不曾睡下,本钱还带在身边, (匡超人)依旧杀猪、磨豆腐过日子,晚间点灯念文章。太公却因着了这一吓,病更添得重了。匡超人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正读得高兴,忽听窗外锣

23、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乘官轿过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作 y( ) 磨豆腐( ) 簇拥( ) (2) “违拗”的“拗”读音和释义是( ) A o 弯曲使断,折 B. o不顺,不顺从 C. ni 固执,不驯顺 (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_。 (4)以上文段选自_ ,作者是_。 (5)从选文第二段看,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_、_的人,后来他变得虚伪无情、 忘恩负义。 在匡超人身上, 作者正是通过其人格的沦丧来反映_和_。 【答案】 (1) . 揖 . m . c (2)B (3)火把簇拥(着)官轿 (4) . 儒林外史 . 吴敬梓 (5) . 孝亲 . 苦读(勤劳) . 恶劣社

24、会风气对人性的摧残 . 封建科举制度(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前两空填“勤劳” “孝亲” “苦读”中任意两项皆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以示敬意。读音 zu y。 磨豆腐: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读音 m d u fu。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读音 c yng。 【小问 2 详解】 考查字音字义。 违拗:违反,有意不依从长辈、上级的主意。拗:不顺。读音 w i o。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考查提取句子主干。就是提取出主语、谓语、宾语和否定词。 这句话中“许多”为定语, “火把”为主语, “簇拥”为谓语, “着”为补

25、语, “一乘”为定语, “官轿”为宾语, “过去”为补语。故提取主干为:火把簇拥(着)官轿。 【小问 4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选文句子“匡超人把太公背进庵里去睡下。潘保正进来问候太公,太公谢了保正”可知,本文选自儒林外史 ,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小问 5 详解】 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根据句子“匡超人把太公背进庵里去睡下”可知,匡超人孝顺;根据句子“ (匡超人)依旧杀猪、磨豆腐过日子,晚间点灯念文章”可知,匡超人勤奋。 根据原著可知,匡超人自从结识潘三,价值观遭到玷污。刻假公章,替人代

26、考,谎称未婚,再次成亲他已经不是曾经那块未雕琢的璞玉了。不知不觉中,跟着潘三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后,整个人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浑身充满铜臭味。封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不小心把人弄脏。攀龙附凤、追逐名利、嫌贫爱富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士人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才是匡超人堕落的根源。 3. 九年级某班开展“廉洁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班委会拟了一则活动通知,其内容、表达和格式上共有 3 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为增强同学们进一步的廉洁意识,现决定于 4 月 29 日下午 3:00 开展“廉洁故事大家谈”活动。请全班同学准时参加。 班班委会 2022 年 4 月

27、28 日 修改意见: _; _; _。 (2)赵清亮同学准备用下列诗句来布置活动现场,其中有一项不太合适,请你指出并解释原因。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C.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明况钟 D.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_项不合适,因为_。 (3)沈冰洁同学就同学们对安徽历史名人包拯认识进行了采访,请你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写出沈冰洁同学采访中所提出的问题。 沈冰洁:_ 同学甲:我觉得包拯身上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为突出。 沈冰洁:_ 同学甲:包拯的廉洁故事很多,如“不持一砚归” “不要庐州府一转,只取护城河

28、一段”等。 【答案】 (1) . 第一句中“进一步”调至“增强”前面(或将“进一步”删去) . 应交代活动的具体地点 . “2022 年 4 月 28 日” (日期)移到“班委会” (署名)正下方(下一行) (2)A (3) . 你觉得包拯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 你知道包拯的廉洁故事吗?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格式。 “为增强同学们进一步的廉洁意识”语序不当。故应将“进一步”调至“增强”前面(或将“进一步”删去) ; 通知内容缺漏,活动的具体地点没交代,故应在 3:00 后添加“在校大礼堂” ; 署名、日期格式不当。故应将“2022年 4 月 28日”移至“班委会” (

29、署名)正下方(下一行) 。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此句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要不断读书,吸取新的营养。跟清正廉洁无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溢满在天地之间。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精神品格。跟清正廉洁有关;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意思是:两袖清风离去,连江南地区极少数的棉花都不带走,表示拒绝收礼或者贪污。跟清正廉洁有关;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

30、清白在人间”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表现力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跟清正廉洁有关;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问题设计。 根据同学甲的回答“我觉得包拯身上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为突出”可知,沈冰洁同学应该是询问包拯身上哪些品质最为突出,故处为:你觉得包拯身上哪些品质最为突出? 根据同学甲的回答 “包拯的廉洁故事很多” 可知,沈冰洁同学应该是询问包拯有哪些廉洁的故事, 故处为:你了解的关于包拯廉洁的故事有哪些呢? 二、阅读(二、阅读(5555 分)分) ( (2222 分)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忆李培栋老师

31、李大伟 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中文系必须主修中国通史,而且是主课,与历史系同在东一阶梯教室上课。李培栋先生,刚刚从金陵中学调回上海师院,给我们上课。 讲台上的李先生,习惯张开双臂,撑住讲台的两角,双肩前倾,缩着颈、眯着眼,塑料眼镜框早已泛黄,掩掖不住狡黠的眼珠,始终似笑非笑,一脸的讥讽。讲到得意处,抬起头,俯视下面,享受因此焕发出的满堂笑声与掌声,镜片一闪一闪, ( ) ,有名士派头。 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抓起薄薄的一本书,举过头,封面对着座下的我们,在空中挥一挥: “我的这门课,选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做教材, ”放下书, “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 ”高傲的谦虚。 那时“文革”刚结束,我

32、们刚刚从百里挑一的高考中( ) ,血气方刚、双袖抱胸、鼻孔朝天、舍我其谁,坐在下面,寻隙与老师抬杠,一般的讲师,低头讲课,不敢看台下,就怕提问题。李培栋很自信:“这不是一本好书, ”我们一怔,接着谦虚: “我也写不出。 ”他的坦诚,场下一片掌声。 开场白让( )的我们服帖了。 李培栋是程应谬的高足,大学毕业后留校,做张家驹先生的助教,但一生的学术兴趣始终不偏离魏晋南北朝,这是程应谬先生“文革”前的钻研领域。北大的周一良先生,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慕名去清华听陈寅恪剖析魏晋南北朝,深为陈寅恪的学问惊叹: “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从此发生了( )的兴趣,后来成为该领域的前辈大家

33、,晚年在陈寅恪先生的纪念会上,谈到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成果: “程应谬的 南北朝史话 具有特色和深度。 ” 谈到国内研究重镇: “上海师大历史系有李培栋、严耀中等。 ” (见纪念陈寅恪先生 )从中可见到薪火传承的轨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五七年程应谬划为右派,李是得意门生(有“程门立雪”一说) ,贬到金陵中学做老师。中学不重学问,讲究传授,首先必须准确,如刻蜡纸一般;拷贝不走样。其次是生动,面对调皮蛋,循循善诱,诱敌深入,请君入瓮“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高校里凡是有中学教师经历的老师,往往授课生动,条理清晰,李培栋卓然上乘。 李培栋的历史课,究古今之变,极精彩,不仅历史系的研究生坐在前排旁听,连

34、数学系物理系的也挤进来旁听,还有体育系的,东一教室里,走道的阶梯上坐着、窗口上站着,一睹风采。 他说朱元璋最恨宦官,曾感叹: “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 ”于是在宫门竖铁牌,告诫子孙们: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李先生怕大家听不懂,将史料一一板书,从右到左、从上而下;直书!线装书立起来了。然后转过身,补充道: “明朝是极重前朝规矩的,后来太监居然敢卸下背走。 ”说着侧身,双手挪到背后,反掌驼起,仿佛他就是那个太监王振,他情不自禁,我们跟着入戏。 他的课不时引起全场爆笑与掌声,每到此时,先生习惯性地停下来,双手撑着讲台两角,抬手顶顶下滑的眼镜架,勾起腿,蹬着后墙

35、,金鸡独立,让另只膝盖休息一会儿。然后转过身子,推上满屏板书的黑板,拉下空大黑板,写下一个题目,一环扣一环,不扯! 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历史人物重返舞台,栩栩如生,在特定的时间舞台上,须眉毕现,历史甩出前后因果的辙迹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李先生的历史不仅仅是时间历史,更是故事历史、因果相环的历史,字字有来历,来自信史,而不是笔记。他的生动,源于他烂熟于心,还有他天生的风趣。他女儿李秋颖告诉我:她小时候正值小虎队风靡天下,有霹雳虎、小帅虎、乖乖虎,李培栋笑着说: “闺女,还有一只虎:笑面虎。 ”先生自谓也。 四十年过去了,李先生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

36、忆深处, 时不时弹出,他去世的消息,我在报纸上看到,深深一叹。现在同学们见面,李培栋先生依然是循环往复的谈资,像一张老唱片,一直在时间的屋子里空转。 4.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落拓不羁 崭露头角 自以为是 一如既往 B. 放荡不羁 崭露头角 固执己见 一如既往 C. 落拓不羁 脱颖而出 自以为是 终身不渝 D. 放荡不羁 脱颖而出 固执己见 终身不渝 5.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文字。 (1)他抓起薄薄的一本书,举过头,封面对着座下的我们,在空中挥一挥: “我的这门课,选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做教材, ”放下书, “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 ” (从人物描写角

37、度) (2)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 (从修辞角度) 6. 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李培栋先生,第段写程应谬、周一良等人有什么作用? 7. 李培栋先生的历史课为什么能够“极精彩”? 8. 文章有几处缀以文言,试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4. C 5. (1)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出李培栋先生的高傲(自信)和谦虚(坦诚) 。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李培栋先生以精彩的史实 (历史故事) 使干瘪的历史丰满生动起来。 6. 交代了李培栋先生的师承及相关经历:侧面描写,突出李培栋先生的学术水平和地位;引出李培栋先生的中学

38、教师经历并揭示其原因(为下文写李培栋先生的经历做铺垫) 。 (意思对即可) 7. 学识渊博,对历史烂熟于心。天生风趣。善于模仿,课堂表现力强。有中学教师的经历。 (意思对即可) 8. 例:先生自谓也。使文章语言典雅有文气,符合写作对象的身份特点。 (例句不限于此,符合要求皆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落拓不羁:意思是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放荡不羁:意思是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结合第段“讲到得意处,抬起头,俯视下面,享受因此焕发出的满堂笑声与掌声,镜片一闪一闪, ( ) ,有名士派头”可知,这里形容李培栋先生的豪放,故选“落拓不羁” 。 崭露头

39、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结合第段“那时文革刚结束,我们刚刚从百里挑一的高考中( ) ,血气方刚、双袖抱胸、鼻孔朝天、舍我其谁”可知,这里形容我们这些学生在高考中表现优秀,故选“脱颖而出” 。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结合第段“开场白让( )的我们服帖了”可知,这里形容我们这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不虚心,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故选“自以为是” 。 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终身不渝:一生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结合第段“从此发生了( )的兴趣

40、”可知,这里指坚守一生的兴趣,故选“终身不渝” 。 故选 C。 【5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描写赏析。答题思路:常见的描写方法,从描写对象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分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感情、形象、主题等;环境描写则是为了交代时间、天气、地点等信息,渲染氛围,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主题,奠定感情基调等。 结合句中“抓、举、挥一挥、放下”等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句子“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这不是一本好书,但我也写不出”上句写出了李培栋先生的高傲,对专家编写的教材进行评价;下句

41、表现了李培栋先生的谦虚,诚实地说出自己编不出来。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明确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效果,体会情感。 “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运用比喻修辞,把史籍典章比成腌腊货,写历史本身呈现给读者是干瘪的,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是写李培栋先生以精彩的史实(历史故事)使干瘪的历史丰满生动起来。突出了李培栋先生的知识的丰厚。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1)结合第段“李培栋是程应谬的高足,大学毕业后留校,做张家驹先生的助教,但一生的学术兴趣始终不偏离魏晋南北朝”可知,交代了李培栋先生的师承及相关经历: (2)结合第段“北大的周一良先生,在燕京大学

42、读书时,谈到国内研究重镇: “ 上海师大历史系有李培栋、严耀中等。 ”可知,先写周一良先生的经历、地位,再写其对李培栋先生的赞赏,这是侧面描写,突出李培栋先生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3)结合第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五七年程应谬划为右派,李是得意门生(有程门立雪一说) ,贬到金陵中学做老师”可知,引出李培栋先生的中学教师经历并揭示其原因(为下文写李培栋先生的经历做铺垫)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第段“史籍典章是被时间风干的腌腊货,李培栋先生给它们充氧,使之丰满起来” “他的生动,源于他烂熟于心”可知,原因有:学识渊博,对历史烂熟于心。 (2)结合第段“他的生动,源于他烂熟

43、于心,还有他天生的风趣”可知,原因有:天生风趣。 (3)结合第段“说着侧身,双手挪到背后,反掌驼起,仿佛他就是那个太监王振,他情不自禁,我们跟着入戏”可知,原因有:善于模仿,课堂表现力强。 (4)结合第段“李是得意门生(有程门立雪一说) ,贬到金陵中学做老师。中学不重学问,讲究传授,首先必须准确,如刻蜡纸一般;拷贝不走样。其次是生动,面对调皮蛋,循循善诱,诱敌深入,请君入瓮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高校里凡是有中学教师经历的老师,往往授课生动,条理清晰,李培栋卓然上乘”可知,原因有:有中学教师的经历。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答题思路:用文言文,一方面其比较凝练,让文章有文学、典雅色彩

44、;另一方作者怀念的李培栋先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用文言文更符合人物气质,可以从以上角度回答。 示例:第段“须眉毕现” ,凝练地表现了李培栋先生讲解历史时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符合李培栋先生精通历史教授的身份。 二 (二 (1717 分)分) 材料一:在科技加持下,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合!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何使用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以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 2 立方米,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45、主火炬每小时消耗量的千分之一。 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案,实现了主火炬晶莹剔透的效果。 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为此,研发团队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最优方案,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美轮美奂地呈现。 材料二:主火炬台放置在标准位置后,依靠控制系统的高科技,实现精细操控,重达 260 吨的钢结构完成快速升降,在 69 秒内将它从地下 10 米的位置抬升到舞台中央。 “点火”后,还要将它稳稳举高 8 米并呈现优美弧线。主火炬的升空并不是简单地上下直升,而是要创造性地完成不同高度升降

46、和不同角度旋转等复杂的曲线运动,升降高度达到 8 米,翻转角度达到 70 度。 作为主开幕式保密级别最高的核心装置火炬系统, 项目安装和调试均在午夜 24: 00 至次日清晨 8: 00,现场温度基本在零下 10 摄氏度, 整个团队冒着严寒彻夜作业。 再加上开幕式的鸟巢现场地面都是 LED 大屏,不能承受大件货物,主火炬地面核心装置系统要装在鸟巢中心区域升降台钢架中,难度系数非常高。 材料三:主火炬辅助翻转提升装置总工程师严华峰:我们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来攻克各类技术难题,最终呈现出优美的弧线,将主火炬凌空传送至高空。充满创造力且造型多变的主火炬装置,不仅有奇思妙想的想象力,更是将绿色科技与北京

47、冬奥完美融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 北京交大风洞实验室负责人李波:经过一次次尝试、失败、调整、再测试后,晶莹的“大雪花”最终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稳稳亮相。能够参与如此意义重大的项目,我和团队都感到十分荣幸。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从过去熊熊燃烧的大火炬到今天绿色环保的微火火炬,非常庆幸,这都要感谢今天科技的力量。 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为实现导演组火炬台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创意理念,研发团队通过 500多张设计图纸和近 10 轮的制样,研发出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单像素可控异形 LED 显示产品,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

48、效果。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火、屏显、当空舞动,是北京冬奥会主火炬设计研发的三大创新。 B. 主火炬“大雪花”最终在空中舞动,是由提升装置先将它从地下抬升到舞台中央, “点火”后,再将它垂直举高 8 米。 C. 北京冬奥会火炬台采用了单像素可控异形 LED 显示产品,其发光面宽度是目前行业内最窄的。 D. “微火”方式在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使用,且以氢气作燃料,充分体现了“绿色冬奥”的理念。 10.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从材料二看,主火炬安装呈现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方面的困难?请加以概括。 12. 结合三则材料,请

49、你概括冬奥会主火炬能完美展示的原因。 【答案】9. B 10. 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说明了“微火”设计所需燃料之少,突出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意思对即可) 11. 钢结构重量大,升降速度快。主火炬升空过程是复杂的曲线运动,升降高度和翻转角度大。安装调试施工条件差,难度系数高(为保密须夜间冒着严寒作业;地面不能承受大件货物,地面核心装置系统要安装在钢架中) 。 (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围绕科技、创新、艰辛付出三点中的任意两点谈,表达通顺即可。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 B.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第段“ 点火后,还要将它稳稳举高 8 米并呈现优美弧线。主火炬的升空并

50、不是简单地上下直升,而是要创造性地完成不同高度升降和不同角度旋转等复杂的曲线运动,升降高度达到 8米,翻转角度达到 70 度”可知,主火炬的升空不是上下直升,而是曲线运动, “垂直举高 8 米”说法错误;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材料一第段中“2 立方米” “千分之一”是利用数据来说明“微火”设计需要很少的燃料,因此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北京冬奥会以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 2 立方米,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每小时消耗量的千分之一”中把“微火”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氢气消耗量做对比,因此使用了作比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