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上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059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5.《土壤的类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1 - 5.土壤的类型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二课。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

2、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 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

3、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2 - 学生材料:每组沙土、黏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 3 张、放大镜 1 个、漏杯 3 个、烧杯 3个、搅拌棒 1 根、纸巾若干、水若干。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 2生:仙人掌干旱的,西瓜比较湿润的

4、,荷花很湿润的。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的土壤都是不同的,可以把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产生学生对探究土壤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产生学生对探究土壤的兴趣。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 (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5、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 (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 1 号容易搓成团而 3 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 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 3 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那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

6、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3 - 三、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 师: 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了, 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

7、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浇水,发现奇怪了,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的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

8、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那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四、土壤的特点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那他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

9、。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卡片, 知道不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卡片,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土壤的类型 黏质土 壤土 沙质土 颗粒小 颗粒中 颗粒大 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团 不易成团 不易成团 保水性好 良好 渗水性

10、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4 - 6.肥沃的土壤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1、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 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制作肥料袋并连续 5 星期观察腐

12、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5 - 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了解土壤了解土壤 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 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

13、物有什么影响了吗? 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 二、二、了解腐殖质了解腐殖质 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 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3注意事项:在

14、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 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 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 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 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 6了解土壤动物。 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

15、帮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6 - 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腐烂变黑) 9 了解腐殖质: 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 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 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析动植物遗

16、体在土壤中的变化, 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 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三、了解土壤的分层三、了解土壤的分层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 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17、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更深的原因。 更深的原因。 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8、。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 2交流讨论: 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7 - 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设计意图:在明晰腐

19、殖质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设计意图:在明晰腐殖质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1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 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 3是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 4制作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

20、叶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 (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 (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 。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蔬菜果皮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通过设计意图:通过利用蔬菜果皮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通过持续持续 5 5 个星个星期的观察任务, 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的能力, 并进一步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期的观察任务, 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的能力, 并进一步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六、畅谈收获六、畅谈收获

21、1过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肥沃的土壤,从西部大山一直到叶卓淏家的小葱,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很多问题,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呢? 2小结:是啊,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期待同学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肥沃的土壤 动植物遗体 腐殖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 8 -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的第 3 课。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

22、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课以贫困山区小朋友吃饭难的问题情境为导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肥沃的土壤。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带领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肥沃的土壤,学生对于室外活动兴致很高。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真切地观察到在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遗体,而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有何不同,也为后续了解土壤的分层做好铺垫。在探究肥沃的土壤的秘密时,学生能自主发现肥沃土壤的关键物质腐殖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增加土壤的肥力并运用所学制作一个肥料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制造成就感,体会到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三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