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上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第一课时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058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三上科学11.《把盐放到水里》教案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1 11把盐放进水里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把盐放进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物质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2.2“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通过实验,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和课程目标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体的物体分离开来。 ”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三组实验:活动一,探究影响盐

2、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让学生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活动二,测量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活动三,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的简单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他们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这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

3、实验,因此,实验前的设计环节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溶解物。 。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2能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 3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1 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

4、,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2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从而提高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2.了解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学

5、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记录单、烧杯、沙子、盐、碗、矿泉水、白糖、糖块、勺子。 学生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4 只、搅拌棒 1 根、药匙 2 个、冷水、热水、盐。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 1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是真的吗?”科学探究现场。科学探究,动手动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今天的现场,我们请了两位特殊的嘉宾,大家请看: (播放小视频)大家好,我叫沙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可以隐身。 大家好,我叫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能够隐身。 2.师:他们都说自己跳进水中能隐身,是真的吗? 生猜测。 师追问:怎样才能让我们眼

6、见为实呢? 生: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水中。 师:请你上台演示给同学看(借助实物投影) 生上台演示,发现:都没有隐身。 师:难道他俩说的都是假的? 生:老师,我觉得盐放水中能溶解,只是它溶解慢,所以现在它没有全部隐身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3 3. 师:想让盐快点溶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顾溶解现象,同时在观察中发现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顾溶解现象,同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从而顺利提出本问题,从而顺利提出本课时的研究问题。 课时的研究问题。 二、根据经验,进行假设二、根据经验,进行假设 学生大胆假设:搅拌、用热水 师提问:

7、你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三、设计实验,小组探究三、设计实验,小组探究 (一)以“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为例,设计并完成实验 1思维碰撞,设计实验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些只是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对,谁来设计实验,研究“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 生:找两个杯子,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分别放进盐,比较哪个杯里的盐溶解快。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杯子?(生答:分别操作,方便比较) 师小结:这样的实验,在科学里叫对比实验。科学讲究“严谨” ,对比实

8、验要求更高,它要求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这是对比实验的核心,只有严格控制好唯一改变的因素,这个实验才有说服力。 接下来请小组讨论,他设计的这个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唯一改变的是什么?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对比你们组的记录单,你有什么想说的? 明确:保持不变的因素:水量相同、盐量相同、放盐的时间相同、观察的时间相同。 需要改变的因素:一个杯倒冷水,另一个杯倒热水。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做这个实验要控制不变的量和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做这个实验要控制不变的量和唯一

9、改变的量,同时感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唯一改变的量,同时感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选材料 你们能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完成这个对比实验吗?把选好的材料移到你们小组的桌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杯子上都有一个黑色的标记线,它表示 150 毫升;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4 放盐的杯子上有一根横梁,可以帮助我们每次都取正好一小勺的盐。 (2)根据方法,小组实验 a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b同时往两杯水中放相同质量的盐。 c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快。 温馨提示: a要严格控制好变量。 b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确

10、,合作完成。 c认真观察,要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报告单。 3汇报发现,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最先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小结:大家真了不起,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准确地控制变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得出实验结论:用热水能加快溶解。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二二) 设计并研究“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 师提问:那 “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呢?你们能以小组的方式独立研究吗? 1小组设计并完成实验 (1)小组内讨论

11、本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和唯一改变的因素。 (填写记录单) (2)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3)认真发现,得出结论。 (填写记录单) (4)收拾材料,归回原位。 2汇报发现,得出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 设计意图:再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本次实验的设计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进行,再次明确设计意图:再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本次实验的设计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进行,再次明确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四、得出结论,回归问题四、得出结论,回归问题 刚才大家用了热水和搅拌的方式,证实了“盐跳进水里,能隐身。 ”这句话是真的。 用同样的方法能让沙子也隐身吗?谁愿意上台来试试。 对,科学就

12、需要这样勇于质疑,敢于探究,追求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五、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一)现场尝糖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5 1最近在微信我的朋友圈里,被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碗刷频了,人们疯狂转发,都说“这个碗里的水,放糖后不会变甜。 ”这句话是真的吗?如果你认为是真的,请坐到教室的左边,你们是 A 组。觉得不是真的,请坐到教室的右边,你们是 B 组。 2 我也感觉很奇怪, 于是费尽周折, 终于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神碗。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师演示:倒进半碗矿泉水,倒入一勺糖,然后从水面上舀一小勺水。 3请 B 组的一位同学先来尝尝(没有

13、甜味) 4再加一勺呢?继续加.(直到孩子们发现没有搅拌) 看来呀, “这个碗里的水,放糖后不会变甜。 ”这句话是假的。 师小结:果然,微信微信,有时可以微微相信,但更多的时候.等待我们去验证。 B 组同学敢于质疑,在刚才的这个比赛中获胜。奖励每人一颗奶片。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辨别微信中一句话的真伪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利用所学,发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辨别微信中一句话的真伪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利用所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吃奶片比赛 1PPT 出示比赛规则: (1)听到“开始”口令后,才能统一把奶片放进嘴里。 (2)不能囫囵吞。 (3)完全吃完的举手示意。 2

14、A 组同学猜测他们吃得快的方法,猜对的奖励一块糖。 3提问:有些同学特别爱吃奶片,就想让奶片在嘴里多待一会,该怎样吃? 4小结:看来,咬碎的方法也能加快溶解。 设计意图:简单有趣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设计意图:简单有趣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法。 法。 六六、知识提升,课堂延伸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设计实验,证实了加热和搅拌能加快盐在水里的溶解速度,还在吃糖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把物体弄碎,也能加快溶解。 生活中有需要加快溶解速度的事情吗?生举例(PPT 补充) 有需要减慢溶解速度的事情吗?你又怎么做?生举例(P

15、PT 补充)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关于溶解,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 用热水 改变一个 搅拌 加快溶解 其它不变 弄碎 对比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7 11把盐放进水里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把盐放进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物质领

16、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2.2“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通过实验,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和课程目标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体的物体分离开来。 ”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三组实验:活动一,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让学生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活动二,测量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17、是不同的;活动三,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的简单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他们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这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实验,因此,实验前的设计环节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

18、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科学探究: 4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5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6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2 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8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搅拌、加热、

19、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从而提高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2.了解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2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知道物质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记录单,烧杯,勺子,酒精灯,放有土、石子、树叶、树枝的盐水 学生材料:刷子、黑卡纸、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20、导入新知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发现了加快盐在水里溶解的主要方法是(生答:加热、搅拌)如果要溶解大块的奶片、冰糖等可溶物,还可以用到(生答:研碎)的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带领学生回顾加快溶解的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带领学生回顾加快溶解的方法。 二、小组实验,探究“溶解度”二、小组实验,探究“溶解度” 1播放微课,研究盐的溶解度 师:课后呀,爱提问的 XX 同学问老师:如果往烧杯里不停的加盐,不停的搅拌,会怎样? 生猜测。 师:猜对了吗?让我们眼见为实。这位同学在家自己进行了研究,大家请看(幻灯播放微课视频) 小结:他用实验告诉我们:在常温下,100

21、 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 36 克的盐,也可以说盐的溶解度大约是 36 克。可见,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科学就需要像 XX 同学一样敢想好问勤探索,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好奇宝宝,更要想办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9 去解决你的好奇问题,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不仅可以准确地掌握本实验,而且为接下来的小组实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不仅可以准确地掌握本实验,而且为接下来的小组实验做好了示范、铺垫的作用。 验做好了示范、铺垫的作用。 2小组实验,对比溶解度 (1)师:好奇宝宝们,你们也想亲自测一测这些

22、物体的溶解度吗?(PPT 出示白糖、味精、小苏打) 阅读实验提示: 每小组选择一种可溶物进行测量。 每次加一小勺(大约 2 克)搅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 当溶解的很慢时,半勺半勺地加(半勺大约是 1 克)当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 计算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 (2)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论,师及时统计。 小结: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到其他物质的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到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也就不能真正建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一概念。 ”课堂上准备

23、溶解度情况,也就不能真正建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一概念。 ”课堂上准备除盐外的可溶物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研究兴趣浓厚,在认识科学本质的同时,树立了科除盐外的可溶物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研究兴趣浓厚,在认识科学本质的同时,树立了科学思想。 学思想。 三、想方设法,继续溶解三、想方设法,继续溶解 1师提问:沉在水底无法溶解的这些物质,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呢? 2生:加热、加水 3验证:师用酒精灯现场加热水;生选一代表加水继续搅拌。 4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很短的时间验证孩子们的想法,既激发了他们学习、思考的兴趣,又为他设计意图:利用很短的时间验证孩子们的想法,既激发了他们学习、

24、思考的兴趣,又为他们终身的科学素养做铺垫。 们终身的科学素养做铺垫。 四、结合生活,学习“分离”四、结合生活,学习“分离” (一)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叫小聪的好奇宝宝在家也做了把盐放进水里的实验,可不巧的是,他把家里所有的食盐都用完了,妈妈炒菜时发现没盐了,爱动脑的小聪有想办法把盐从水里分离了出来,你能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10 到小聪是怎么做的吗?(生试猜) 2观看视频,激发思维 师:让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播放视频:海水晒盐) 小组讨论分离盐的方法。 小结:用蒸发的方法能分解出水中的盐。 3小组实验,眼见为实 那你们

25、刚才溶解在水中的白糖、味精等,也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吗? 生分组把浓白糖水、浓味精水、浓苏打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瓶口后放在阳光下晒。 (下节科学课交流)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二)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有土、沙子、树叶、树枝的盐水。 师提问:这杯盐水,也可以直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干净的食盐吗?(生:不能) 师提问:要怎么办才能快速的把土、沙子、树叶、树枝这些不溶

26、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2根据经验,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3分组操作,自制过滤器 阅读过滤的方法和步骤: 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给瓶盖打孔。 将瓶口倒置,在瓶口塞一团脱脂棉。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小石子、棉球,再把它倒扣在瓶身中,制成一个过滤器。 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比较过滤前后的水。 4汇报现象,交流小结。 小结:要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自来水厂的水出水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服务于生活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

27、服务于生活 (三)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蒸发和过滤的方法,你们还能说一说吗? 五、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 11 1同学们,把盐放进水里,我们做了好多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大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满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其实,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你去发现、去探索。孩子们,让我们做个生活有心人,相信你会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在注重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在注重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兴趣、态度和思维更为重要兴趣、态度和思维更为重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 溶解有限度 可溶解-蒸发 100ml 水 分离 溶解量不同 不溶物-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三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