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48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及其家穿井( ) (2)有闻而传之者( ) (3)国人道之( ) (4)丁氏对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闻之于宋君”中“之”的用

2、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因往晓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2)其一犬坐于前(3)意暇甚 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B作者通过“复投之” “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

4、的一种退让和惧怕心理。但是在骨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看清狼的本性,以持刀暴起的方式将狼劈死,尽显果断与英勇。 C本文语言生动简练,表现富于张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缀行甚远” “仍从” “又至” “并驱如故” “眈眈相向”等词语,将狼的凶狠、狡诈、贪婪刻画得入木三分。 D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中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其中与本文中“狼”的形象一致的成语有: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贪虎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学

5、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 ,故称司马温公。下帷绝编:董仲舒放下帷帐,精心研习并讲授儒家的经书;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形容读书勤奋。迨:等到。 倍:同“背” 。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_ (2)人不知而不愠 _ (3)为

6、人谋而不忠乎 _ (4)温公尝言 _ (5)或在马上 _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甲文中“传不习乎”的“传” ,是动词作名词用,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乙文中的画线句,应断为: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D成语“患得患失”意为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据此推断,乙文中的“患记问不若人”的“患” ,也可以解释为“担心” 。 11根据选段内容,请说说你从孔子和司马光身上收获了哪些学习方法。请至少写出三点。 四、阅读

7、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夔一足 韩非子 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 三人成虎 战国策 庞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

8、疑之矣。 ”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夔(ku) :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质:做人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 论语 ) B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 C夫市之无虎明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9、陈太丘与友期行 )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B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C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D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15班级开展“对待传言的态度与方法”主题班会,老师先分享了以上三则故事,你觉得老师的用意是什么? 五、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杞人忧天 列子

10、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6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我言秋日胜春朝 (2)杞人忧天 1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 亡处亡气 B奈何忧崩坠乎

11、后顾之忧 C因往晓之 晓风残月 D若屈伸呼吸 固若金汤 18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19秋词(其一) 的前两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运用_的手法, 抒发了诗人_的心境; 杞人忧天嘲讽了_的人,请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这则寓言:_。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1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 【乙】 乾道七年,缙云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言: “比岁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穽于田间,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迓卒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

13、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其祸乃脱。 ”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 (选自洪迈夷坚志 ) 【注释】缙云:地名。土人:当地人。比岁:近年。穽:阱。迓卒:唐宋时官衙的卫兵。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 缀:_ (2)屠暴起 暴_ (3)乡民畏其蹂食禾稻 畏:_ (4)盖象以计取食 盖: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 22阅读【甲】 【乙】两文,说说狼和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在【乙】文中的象身上体现出来的。 23从【甲】文中屠户“投以骨” “复投之”的行为可以看出屠户在刚遭遇

14、狼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七、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 材料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勉谕儿辈 ) 【注释】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24根据文意,下列符合两则材料标

15、题中“诫”和“谕”最恰当的义项是( ) A告诫,劝勉 告诉 B告诫,劝勉 知道 C教导 告诉 D教导 知道 2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缓慢 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D可办粗饭几日 办:购置,备办 2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由俭入奢/易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28 “俭”是中华传统美德,两则材料都以此劝勉后辈,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谈谈。 八、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材料一】

16、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材料二】 子书(节选) 左宗棠 我此次北行,非其素志,尔等虽小,当亦略知一二。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为尔等言之:惟时刻难忘者,尔等近年读书无甚进境,气质毫未变化,恐日复一日,将求为寻常子弟而不可得,空负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间思及,辄不成眠,今复为尔等言之。尔等能领受与否,则我不能强之,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 不辨明句读,不

17、记清首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经传精义奥旨,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一时思索不得, 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 29阅读文言文,读准句读很关键。下面四个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险躁则不能治性。 B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C非宁静无以致远。 D当亦略知一二。 30依据提示的方法

18、,推断材料二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材料二句子 意思 方 法 恐日复一日 课内迁移:恐前后受其敌 夜间思及,辄不成眠 字形联想: “辄”小篆写作“” , “辄”的本义为车厢的左右两板,亦称车耳。辄是人所倚靠的,所以引申指“专擅” 、 “擅自” 。还用作指“总是” 、 “每次” 。还相当于“立即” 、 “就” 。 31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2两则材料的作者虽所处时代不同,但都通过家书表达对子女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但从内容上看,两则材料有明显的不同,请简析。 九、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

19、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为政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为政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雍也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雍也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20、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述而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述而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子罕 )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 子罕 )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 子张 ) 【材料二】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

21、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注释】 志(zh) :记住。说(shu) :劝说。愠:恼火,生气。还(xun) :通“旋” ,转身。迨(da) :等到。蹉跎(cutu) :时光白白流逝。坐:通“座” ,座位。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不亦君子乎( ) 三十而立(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34把语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22、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5孔子及其弟子在关于修身方面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36材料二中李生所说的善学者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挖掘,开凿。 传播。 讲述。 应答,回答。 2D 3 (1)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2)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4宋君听说丁氏家挖掘水井,挖出一个人,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挖掘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意近即可) 5 (1)连接、紧跟。 (2)像狗似的 (3)从容、悠闲 6 (1)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后面。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

23、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7D 8同“悦” ,愉快。 生气。 竭尽自己的心力 曾经 有时 9 (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2) (司马光)却独自发奋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10C 11 【甲】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 (读文章要精读,还要多背诵,而且要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 12C 13B 14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 ” 不是只有一只脚。 15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轻信盲从。 1

24、6 (1)zho (2)q 17A 18 (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2)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19对比: 乐观豁达 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 这个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20连接、紧跟 突然 害怕 表示推测,原来 21 (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太守的家人又窘又怕,甚至有人被惊吓而死。 22贪婪,狡猾。象等到人们所积的稻谷能够满足其欲望才去食用,可见其贪婪;象以合围太守全家的方法,胁迫人们给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可见其狡猾。 23对狼抱有幻想,妄想狼在得到骨头后会主动离开,所以一再妥协

25、退让。 24A 25B 26B 27 (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意近即可) (2) (生活中)不挨饿不受冷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意近即可) 28示例:材料一侧重阐述“俭”的价值,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修养德行,告诫孩子培养俭朴、淡泊的品质。材料二侧重阐述“俭”的养成,主张克制奢侈欲念、居安思危,告诉孩子要养成长期的良好生活习惯。 29C 30害怕或怕 总是 31示例:文中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要通过学习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志向学有所成。 32材料一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人生价值观。材料二主要谈读书学习的方法,寄语子女读书时要做到“目到、口到、心到” 。 33有才德的人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以为快乐 泛指平民百姓 34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35符合要求即可。 36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不能拒人千里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