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遗传的细胞 能力提升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学年高一下生物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41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遗传的细胞 能力提升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学年高一下生物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章遗传的细胞 能力提升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学年高一下生物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章遗传的细胞 能力提升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学年高一下生物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章遗传的细胞 能力提升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学年高一下生物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章遗传的细胞章遗传的细胞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进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2 条 X 染色体,则这 2 条 X 染色体一定为同源染色体 B.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2 条 Y 染色体,则该细胞中可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4 条 X 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1 条 Y 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现象 2.人有 46

2、 条染色体,其中两条是性染色体,正常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Y,而 XYY 三体多出一条 Y 染色体, 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又称“超雄综合征”。 XYY 三体减数分裂后期, 任意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另一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另一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雄综合征患者可产生 X、Y 和 YY 三种类型的精子 B.正常女性与超雄综合征患者婚配生出染色体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1/3 C.超雄综合征患者染色体的组成与其父亲减数分裂后期异常有关 D.超雄综合征患者的细胞中最多有 94 条染色体 3.图 1 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

3、A 分子数量的关系,图 2 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1 中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与有丝分裂的中期 B.图 1 中时期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若图 2 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则 A 段可对应于图 1 中、 D.若图 2 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则 B 段染色体数等于核 DNA 分子数 4.下图所示为某动物基因型为 AaBb 的原始生殖细胞,图、图为该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

4、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 条或 8 条 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其子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基因组成可能是 aabb 也可能是 Aabb D.细胞有丝分裂时,会发生 A 与 B、a 与 b 或 A 与 b、a 与 B 的自由组合 5.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 1 头无角公牛和 6 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 6 头小牛中,3 头有角,3 头无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

5、显性性状是有角 B.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无角 C.可以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无角牛与无角牛杂交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D.可以从牛群中选择一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6.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早年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了“镶嵌显性”这一遗传现象, 即双亲的性状在 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与对应亲本基因型相同 C.新类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 D.除去 F

6、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尾,F3中均色型占 1/9 7.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为 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 ,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 、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 ,其显隐性关系是 A+Aa(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 。已知各种色素均不含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黄花植株 B.花色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该植物的花色 C.某一蓝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来确定 D.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若子代蓝花:黄花3:1则亲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1/2 8.某种牵牛花可以自花受粉, 也可以异花受粉, 其花色

7、有紫色、 红色、 白色之分, 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含有 A 或 a 的某种配子致死率为 50%,红花植株中有 A 基因,以某紫花牵牛花为母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1;若以某紫花牵牛花为父本,分别与某紫花、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分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2,紫花:白花=1: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紫花的基因型为 Aa,红花的基因型为 AA,白花的基因型为 aa B.含有 A 花粉的致死率为 50%,而含有 A 的卵细胞不存在致死现象 C.紫花为母本,红花为父本,子代中红花:紫花=1:1,反交子代中

8、红花:紫花=1:1 D.让紫花:白花=1:1 的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红花:紫花:白花=1:9:18 9.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花和白花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当植株的三对等位基因中每对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植株才开紫花, 否则开白花。 现有一杂合紫花植株 X和一纯合白花植株 Y,它们的基因型未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植株 X 自交,F1中紫花植株占 27/64,则 F1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 7 种 B.若植株 Y 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白花,则植株 Y 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 C.若植株 X 与植株 Y 杂交,

9、F1中紫花:白花=1:7,则植株 X 与植株 Y 的基因型均可以确定 D.让植株 Y 与纯合紫花植株杂交,所得 F1再与植株 Y 杂交,根据 F2性状表现可确定植株 Y 的基因型 10.科研人员利用三种动物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遗传学实验来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它们的两对相对性状均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选择 F1中两对等位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F2性状分离比 甲 A B 4:2:2:1 乙 C D 5:3:3:1 丙 E F 6:3:2:1 A.三组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甲组可能是任意一

10、对基因显性纯合均使胚胎致死,则亲本 A 和亲本 B 一定为杂合子 C.乙组可能是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 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4 D.丙组可能是其中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时胚胎致死,则 F2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5/6 11.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5:3:3: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 AABb 个体致死 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6:3:2: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

11、死 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4: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7:3: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12.如图所示果蝇 X 染色体上的 2 个连锁基因,其交换值为 5%,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红眼正常刚毛雄果蝇杂交得到 F1,F1雌果蝇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XABXAbXaBXab的比例是( ) A.1111 B.9331 C.191119 D.455545 13.鹦鹉的羽色多种多样,常见的以绿色、蓝色、黄色为主,也有黑色条纹和虎皮色等。研究人员在一个动物园的鹦鹉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虎皮色的雌鹦鹉(

12、ZW) ,让其与多只黑色条纹的雄鹦鹉(ZZ)进行交配,F1都是黑色条纹,F1雌雄鹦鹉相互交配,F2中虎皮色鹦鹉有 18 只,黑色条纹鹦鹉有 56 只,其中虎皮色鹦鹉全部为雌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鹦鹉的羽色中黑色条纹对虎皮色为显性 B.与鹦鹉羽色有关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 C.F1雄鹦鹉与亲本虎皮色雌鹦鹉交配所得子代中虎皮色鹦鹉均为雄性 D.F1雄鹦鹉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控制虎皮色的基因 14.某动物的灰毛和黑毛、 长尾和短尾各为一对相对性状,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 A、 a 和 B、b 表示, 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做了如表

13、所示的杂交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亲代 F1 正交组 灰毛长尾黑毛短尾 灰毛长尾:灰毛长尾=1:1 反交组 黑毛短尾灰毛长尾 灰毛长尾:灰毛短尾=1:1 A.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灰毛、长尾,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是 B、b B.若正交组的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F2灰毛长尾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6 C.若反交组的 F1雌性个体中出现了一只短尾个体,其原因可能是含有 B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D.若让正交组 F1中的灰毛长尾雌性个体与反交组 F1中的灰毛短尾雄性个体杂交,后代灰毛长尾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3/8 15.某家系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

14、遗传病(分别由 A/a、B/b 控制),如图甲是该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现从该家系中选择三人,提取其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所得结果如图乙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相关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B.若为 3 号个体,为 4 号个体,则可能为 1、9 号个体 C.若为 4 号个体,为 1 号个体,则可能为 8 号个体 D.若为 4 号个体,则 5 号个体和 6 号个体再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1/4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题,共 55 分。分。 16.甲图表示某种高等动物(2N=4)在细胞分裂

15、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及 DNA 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 A 细胞的名称是_,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 (2)甲图中的 B 细胞所处时期为_,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是_。 (3)乙图中无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8 时期进行_。 (4)丙图 CD 段进行_,在该种生物体内可能发生于_时期。 (5)该种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将形成_个四分体。将_(器官)制作为装片,将可能同时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 2、4 和 8 的细胞。 17.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

16、图所示。缺乏酶 1,喝酒后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 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猕猴的乙醇进入机体内代谢的A和a、 B和b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填“是”或“否”),原因是_ _ _。 (2)“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种;若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则它们再生一个“红脸猕猴”中的纯合体并且是雄性个体的概率是_。 (3)为了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进行了如下遗传实验: 让该“白脸猕猴”雄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雌猴交配,

17、并产下多只后代。 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并推测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 A.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 _; B.若子代_ ,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 C.若子代_ ,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 _。 18.某小组绘制了某家族的系谱图如图 1 所示,并对部分家庭成员是否携带甲病基因进行核酸分子检测。不同分子质量的基因片段在电泳时会形成不同条带,结果如图 2 所示。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均不位于 XY同源区段,甲病由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基因 B/b 控制,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判断依据是_。 (2)I3的体细胞在有丝

18、分裂后期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对 I3进行核酸分子检测的探针需用_等标记。 (3)I1的基因型为_。若乙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在人群中的患病概率为 1/256,则图1 中 III11只患甲病的概率是_;II7与人群中一健康女子再婚,再婚后他们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 (4)若乙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II9的基因型为_。II9和 II10再生二胎,_(填“能”或“不能”)通过染色体分析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 项,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 2 条 X 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故 A 错误; B 项,若观察到一

19、个细胞中有 2 条 Y 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无姐妹染色单体,故 B 错误; C 项,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4 条 X 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故 C 正确; D 项,若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 1 条 Y 染色体,则为精原细胞,不可能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现象,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C。 2.答案:A 解析: 超雄综合征患者产生的精子类型及比例为 X:Y:YY:XY=1:2:1:2, 正常女性与超雄综合征患者婚配生出染色体数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1/3,A 错误、B 正确;XYY 是由 X 型卵细胞和

20、 YY 型精子结合形成的,YY 型精子是父本减数分裂后期异常产生的,C 正确;超雄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时,含有的染色体数最多,为 94 条,D 正确。 3.答案:C 解析:图 1 中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及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 正确。图 1 中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时期表示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子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正确。若图 2 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则 A 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图 1 中、均存在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 错误。若图 2 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

21、,则 A 到 B 的变化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分裂,B 段染色体数等于核 DNA 分子数,D正确。 4.答案:C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 条,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 条;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基因组成可能是 aabb,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A/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其基因组成也可能是 Aabb;细胞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 A 与 B、与 b 或A 与 b、与 B 的自由组合,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选

22、C。 5.答案:C 解析:根据上述结果能否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原因如下: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 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 aa,按每头母牛只产了 1 头小牛计算,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 1/2,所以 6 个组合后代合计很可能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的情况;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 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 AA 和 Aa,AA 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 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 A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 3 头,那么

23、6 个组合后代合计也很可能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的情况。综合上述分析, 此杂交结果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 还是无角为显性, AB 错误;可选择多对无角牛与无角牛杂交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无角牛,则说明无角为隐性,若后代出现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C 正确;从牛群中选择一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无法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如 AA AA 或 AA Aa 或 aa aa,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D 错误。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镶嵌显性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可知,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二者属于“镶嵌显性”,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 正确;黑缘型个体的

24、基因型为 SASA,均色型个体的基因型为 SESE,而新类型个体的基因型为 SASE,可见 F2中黑缘型与均色型与对应亲本的基因型相同,B 正确;新类型个体鞘翅前缘和后缘均有黑色斑,故 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C 正确;若除去F2中的黑缘型,则新类型(SASE):均色型(SESE)=2:1,SA与 SE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3 和 1/2,则 F3中均色型占 2/3 2/3=4/9,D 错误。 7.答案:D 解析: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有可能出现黄花植株,如 A+a 和 Aa 杂交子代出现 aa 黄花,A 错误;由于色素属于非蛋白质类物质,因此花色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

25、成来间接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B 错误;该植物为雌雄异株的植物,不能进行自交,只能通过测交进行鉴定,C 错误;蓝花植株(AA/Aa)与黄花植株(aa)杂交,如果 AA 和 aa 杂交,子代全为蓝花,如果是 Aa,则子代蓝花:黄花=1:1,现子代蓝花:黄花=3:1,说明蓝花植株产生的配子 A:a=3:1,因此亲代蓝花中 AA:Aa=1:1,纯合子占 1/2,D 正确。 8.答案:C 解析: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有紫花、红花、白花个体,可见紫花的基因型为 Aa,又因为红花植株中有 A 基因,则红花的基因型为 AA,白花的基因型为 aa,A 正确;以 Aa(紫花)为母本,以 aa(白花)为父本,后代中紫

26、花白花=11,反交后代紫花白花=12,可判断含有 A 的花粉致死率为 50%,而含有 A 的卵细胞不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紫花为母本,红花为父本时,卵细胞 Aa=11,花粉只有 A 一种,则子代中 AAAa=11,反交时,卵细胞为 A,花粉 Aa=12,子代中 AAAa=12,即红花紫花=12,C 错误;让紫花白花=11 的植株自由交配,卵细胞中 Aa=13,而花粉中 Aa=16,则子代中 AAAaaa=1918,即红花紫花白花=1918,D 正确。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 A_B_C_的植株表现为紫花,其他情况表现为白花。若植株 X 自交,F1中紫花植株占 27/64

27、, 说明植株 X 的基因型为 AaBbCc, 则 F1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 7 种, A 正确。若植株 Y 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说明杂交子代没有同时含有 A、B、C 基因,则植株 Y 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B 正确。若植株 X 与植株 Y 杂交,F1中紫花:白花=1:7,说明植株 X 的三对基因均为杂合(AaBbCc),植株 Y 的三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aabbcc),C 正确。让植株 Y 与纯合紫花植株(AABBCC)杂交,所得 F1再与植株 Y 杂交,若 F2中紫花:白花=1:1,则植株 Y 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其余两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不

28、能确定具体的基因型);若 F2中紫花:白花=1:3,则植株 Y 具有 2 对隐性纯合基因(不能确定具体的基因型);若 F2中紫花:白花=1:7,则植株 Y 具有 3 对隐性纯合基因,D 错误。 10.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的性状分离比都是 9:3:3:1 的变式,都存在胚胎或配子致死现象,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甲组中 F2性状分离比为 4:2:2:1=(2:1)(2:1),说明可能是任意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均使胚胎致死,则亲本 A 和亲本 B 可能均为杂合子,也可能一个为双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B 错误;乙组中 F

29、2的性状分离比为 5:3:3:1,说明可能是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 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4,C 正确;丙组中 F2性状分离比为 6:3:2:1=(3:1)(2:1),说明可能是其中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胚胎致死,则 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6,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5/6,D 正确。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性状分离比异常的原因分析。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 9:3:3: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5:3:3: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 AaBb个体致死,A 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6:3:2:

30、1,推测原因可能是 A 基因或 B 基因纯合致死,B 正确;若后代性状分离比是 4: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 正确;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7:3: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 正确。 12.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abXab,红眼正常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XABY,杂交后代 F1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ABXAB,连锁交换定律中交换值的估算公式是交换值=重组配子数 配子总数 100%,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关系式:5%=(XAb+XaB) (XAB+XAb+xaB+Xab) 100%,又知配

31、子形成过程中,XAB=Xab,XAb=XaB,对关系式进行化简可得 XABXAbXaBXab=191119。 13.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亲本中的黑色条纹与虎皮色杂交,后代都是黑色条纹,说明黑色条纹是显性性状,A 正确; B、F2中虎皮色鹦鹉全部为雌性,表现出性别差异,控制鹦鹉羽色有关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B 正确; C、若控制鹦鹉羽色的有关基因用 A、a 表示,则 F1中基因型为 ZAZa的雄鹦鹉与亲本虎皮色雌鹦鹉(ZaW)交配,子代中虎皮色鹦鹉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C 错误; D、F1雄鹦鹉的基因型为 ZAZa,则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控制虎皮色的基因,一半含有控制黑

32、色的基因,D 正确。 故选 C。 14.答案:D 解析:正交组中,灰毛与黑毛杂交,后代只有灰毛,长尾与短尾杂交,后代只有长尾,说明灰毛、长尾为显性性状,黑毛、短尾为隐性性状;由正反交组 F1的表现型可知毛色与性别无关,尾形与性别有关,故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B、b 位于 X 染色体上,A 正确。正交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XBXB、aaXbY,则 F1的基因型为 AaXBXb、AaXBY,F1随机交配得到 F2,F2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为 1/4AA、2/4Aa、1/4aa,关于尾形的基因型为 1/4XBXB、1/4XBXb、1/4XBY、1/4XbY,其中灰毛长尾雌性个体的比例为 3/4 1

33、/2=3/8,则灰毛长尾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 1/4)/(3/8)=1/6,B 正确。反交组的亲本基因型为 aaXbXb、AA XBY,二者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为 Aa XBXb、Aa XbY,若 F1雌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短尾个体,则其原因可能是父本产生精子时,B 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或含有 B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C 正确。正交组 F1中的灰毛长尾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 XBXb,反交组 F1中的灰毛短尾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XbY,二者杂交,后代灰毛长尾雄性个体(A_XbY)所占比例为 3/4 1/4=3/16,D 错误。 15.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可知,3 号个体和

34、4 号个体均患甲病,但所生女儿(7 号个体)表现正常,符合“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的特点,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错误。3 号和 4 号均不患乙病,但所生儿子(9 号个体)患乙病,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图乙中为 3 号个体,为 4 号个体,则乙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 号的基因型为 AaXBY,即基因类型 3 为 b,有 3 种类型的基因且含基因 b,1 号两病兼患, 其基因型可能为 AaXbY, 9 号个体仅患乙病, 其基因型为 aaXbY, B 错误。 若图乙中为 4 号个体,为 1 号个体,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 号的基因型为 AaBb,1 号的基因型为

35、Aabb,基因类型 3为 B,符合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可能为 8 号个体,C 正确。若图乙中为 4 号个体,则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 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6 号的基因型为 aaXBY,二者再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2 1/4=1/8,D 错误。 16.答案: (1)初级精母细胞;34; (2)减二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3)48;受精作用 (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2;睾丸或卵巢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 A 细胞处于减数

36、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乙的 34。 (2)B 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无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中 48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8 时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该时期进行了受精作用。 (4)丙图 CD 段一条染色体上原本 2 个 DNA 变成 1 个 DNA,说明进行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以发正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图 1 中甲图处于减

37、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说明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四分体的数目等于同源染色的对数,等于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种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将形成 2 个四分体。可能同时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 2、4 和 8 的细胞应该是生殖器官睾丸或卵巢中的细胞,观察减数分裂最好选用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因此将睾丸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17.答案:(1) 是;A 和 a、B 和 b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4 号、12 号染色体上,即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 4;1/18 (3) aaBB;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 ;全为不醉猕猴;aabb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38、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图分析:由于 A、a 基因位于 4 号常染色体上,B、b 基因位于 12 号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示为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图示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生物的性状,其中“白脸猕猴”缺乏酶 1,基因型为 aa_;“红脸猕猴”缺乏酶2,基因型为 A_B_;“不醉猕猴”具有酶 1 和酶 2,基因型为 A_bb。 (1)由图可知:A 和 a、B 和 b 两对等位基因分

39、别位于 4 号、12 号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结合分析可知,有 A 基因没有 b 基因,即“红脸猕猴”基因型是 A_B_,即 AABB,AABb,AaBB,AaBb共 4 种;“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_;“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的个体,可以推断红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再生一个“红脸猕猴”中的纯合体并且是雄性个体(AABB)的概率=1/3 1/3 1/2=1/18。 (3)据题干基因控制酶合成的过程判断,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是

40、aaBB、aaBb 或 aabb,纯合“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 A、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子代全为“红脸猕猴”;B、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红脸猕猴”),Aabb(“不醉猕猴”),且子代中的“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 C、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子代全为“不醉猕猴”。 18.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I4均含有 A 和 a 基因且不患病,说明患病为隐性性状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46;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 (3)AaXBY

41、或 AaBb;4/27;1/102 (4)AAXbY;不能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I-3、I-4 均含有 A 和 a 基因且不患病,说明患病为隐性性状,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即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I-3 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含有46 对同源染色体。对 I-3 进行核酸分子检测的探针需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等标记。 (3)I-1 和 I-2 不患乙病,但生有患乙病的-6,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判断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由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 I-1 的基因型为 Aa

42、XBY 或 AaBb;若乙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在人群中的患病概率为 1/256,则乙病基因 b 的基因频率为 1/16, B 的基因频率为 15/16,由于-6 患乙病,所以 I-1 和 I-2 基因型均为 Bb,则-7 基因型为 1/3BB、2/3Bb,同理-8 基因型为 1/3BB、2/3Bb,则 III-11 患乙病的概率是 2/3 2/3 1/4=1/9,不患乙病的概率为 8/9,I-2 患甲病,所以-7 基因型为Aa,I-3、I-4 均含有 A 和 a 基因,所以-8 基因型为 1/3AA、2/3Aa,故 III-11 患甲病的概率为 2/3 1/4=1/6,即 III-11 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1/6 8/9=4/27。II-7 基因型为 1/3BB、2/3Bb,人群中一健康女子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 1/16 15/16) (1-1/16 1/16)=2/17,所以 II-7 与人群中一健康女子再婚,再婚后他们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 2/3 2/17 1/4 1/2=1/102。 (4)若乙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结合电泳图可知,II-9 的基因型为 AAXbY,II-10 基因型为 aaXBXb,II-9和 II-10 再生二胎, 由于无论甲病还是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 所以不能通过染色体分析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新教材)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