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5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 1.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使狼和兔的数量保持稳定 B. 负反馈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很少见 C. 受到了污染的湖泊由于正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D.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
2、强 3.某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通过自我调节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主要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河流中鱼、虾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适量增加该河流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能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4.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稳定,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干扰,也能通过反馈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下列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保持稳态的基础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3、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的负反馈调节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苔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得快 B.通过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丰富度均会提高 C.当生态系统稳定后,各种生物种群均达到 K 值 D.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6.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S1、S2、S3代表所在区域的面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4、性越强 C.S2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D.S3越小,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存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8.下列对生态系统相关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信息只能传递给同种生物 B. 森林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总是等于输出的能量 C.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将越强 D. 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 9.塞罕
5、坝位于河北省,历史上曾树木葱茏,后由于人类活动退化为荒原。经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7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的演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这一演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荒原生态系统 D.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 10.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
6、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C.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 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 11. 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 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
7、低 C. 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 D. 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 12.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A、B、C 表示其中三种生物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A、B、C 三种成分构成了食物网 C.该生态系统需与系统外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D.B 成分中各种生物同化量均能流向下一营养级 13.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
8、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C.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D.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1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态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C.去除数量稀少的植物种类,为优势植物种类腾出空间 D.加强对各类生物和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15.某江南水乡小城,曾经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怡人景象。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在下游洗澡洗衣,河水
9、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水质恶化。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当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水质急剧下降,说明_。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水质下降,水质下降后河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一系列过程为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_。 (3)若河流生态系统仅受到轻度污染(如含一定浓度有机物的生活污水),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净化作用。 在该河流的 AB 段,溶解氧大量减
10、少的主要原因是_。 在该河流的 BC 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 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草原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兔和狼的数量保持稳定,如果狼的数量增加,会导致兔子的数量减少,从而使狼的食物减少,因此狼的数量减少,A 正确; B、反馈调节是生从而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B 错误; C、受到了污染的湖泊导致鱼虾大量死亡,从而使池塘内有机物增加,污染进一步加剧,由于正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导致鱼类大量死亡,C 正确; D、负反馈调节具有维持系统稳定的作用,D 正确。 故选 B。 2.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 正确; B、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 正确; C、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即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 正确; D、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越长,难度也越大,D 错误。 故选 D。 3.答案:A 解析:A、生活在河流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
12、微生物等)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正确; C、鱼、虾等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能消除污染,并使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受到明显的影响,D 正确。 故选 A。 4.答案:C 解析: A、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 正确; B.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正确; C、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
13、系统,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C 错误;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的负反馈调节,如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D 正确。 故选 C。 5.答案:B 解析:A、同等强度干扰下,苔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得慢,A 错误;B、通过生态修复,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丰富度均会提高,B 正确;C、当生态系统稳定后,各种生物种群均达到稳定,但不一定达到 K 值,可能在 K 值上下波动,C 错误;D、由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故选 B。
14、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 正确;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 正确;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C 正确;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 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A 错误; B、森林的不同发展阶段,输入和输出能量不一定相等, B 错误;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结构
15、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将越强,但也有例外,比如苔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简单,但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 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非常多,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D 正确。故选 D。 9.答案:B 解析: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又由荒原被人为治理成森林,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 正确;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错误;C、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荒原生态系统,C 正确;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D
16、正确。故选 B。 10.答案:C 解析:生物繁殖能力的强弱与恢复力稳定性呈正相关,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弱,无论是物质的积累还是能量的周转都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每个结构,包括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均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息息相关,没有任何一种结构要素与稳定性没有关联,只有关联性强与弱的区别;无机环境的变迁时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冰小川融化影响北极的气候以及生态系统的边界范围、温度变化等,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A、生物繁殖能力的强弱与恢复力稳定性呈正相关,抵抗力稳定性与食
17、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A 正确;B、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弱,无论是物质的积累还是能量的周转都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 正确;C、生态系统的每个结构,包括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均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息息相关,没有任何一种结构要素与稳定性没有关联,只有关联性强与弱的区别,C 错误;D、无机环境的变迁时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冰川融化影响北化极的气候以及生态系统的边界范围。温度变化等,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故选 C。 12.答案:C 解析:A、与森林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抵抗力稳定性较低,A 错误; B、A 表示生产者,B 表示消
18、费者,C 表示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网,B 错误; C、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开放的生命系统,C 正确; D、B 为消费者,其中各种消费者同化能量的共同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或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同化量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D 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后,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 错误; B、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应该增加生物多样性,而不是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在经济发展中还要
19、适度利用,B 错误; C、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C 正确; D、由于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故同等强度干扰下,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A、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能力降低,甚至灭绝,降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A 错误; B、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没有增加该地物种的种类数目,所以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错误; C、去除数量稀少的植物种类,为优势植物种类腾出空间,是减少了该地的物种种类,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错误; D.加强对各类生物和环
20、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避免有些物种因为人类活动灭绝,有利于增加该地物种的种类,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态,D 正确。故选 D。 15.答案:(1)抵抗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2)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藻类数量减少,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有机物被分解后形成了大量的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解析:(3)在该河流的 AB 段,一方面,藻类数量减少,产生的氧气减少;另一方面,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所以在该段,溶解氧大量减少。在该河流的 BC 段,有机物被分解后形成大量的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一方面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另一方面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所以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