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01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清单、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题第一框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1)生产力生产力 含义: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内容:内容: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生产工具是

2、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含义: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内容: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3、状况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1)(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初阶段,也是最低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活极其艰苦,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并不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旧石器

4、时代和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时代。 (2)(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氏族的地位:氏族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 氏族制度的作用:氏族制度的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全氏族成年人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制度的发展:氏族制度的发展:到了

5、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 (4)(4)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产生的作用私有制产生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1)(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

6、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生产资料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B B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C C 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

7、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实质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 (2)(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为什么?)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奴隶社

8、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历史的进步。 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 1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1)(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小部分,并且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进行劳动 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

9、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之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2)封建统治的方式封建统治的方式 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和根源。 主要方式: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政治压迫: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思想钳制: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3)(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 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10、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B B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雇佣工人;C C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劳动力的人(有人)(有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有钱)(有钱) (2)(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

11、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思想上的极大解放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

12、剩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13、矛盾(基本矛盾) (4)(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实质: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5 5)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

14、一定会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3.总结总结 关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几种说法关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15、之间的矛盾”的几种说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是资本主义社会就一定会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无法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是资本主义社会就一定会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无法避免)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第二框题第二框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进步性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并进行了细致描绘

16、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所设想的生产关系和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之间不匹配根本原因:所设想的生产关系和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之间不匹配 仅从理性、正义等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主张阶级调和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2.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 (1)(1)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

17、亚纺织工人起义 (2)(2)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针对多个社会形态针对多个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的创立: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意义:唯物史观的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

18、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规律的基础上。 (2)(2)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只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只针对资本主义社会)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义: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3)唯物史观与

19、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1)诞生标志:诞生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伟大意义伟大意义 两个必然:两个必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一个政党:一个政党: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

20、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队 共产党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一个目标: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 (1)(1)十月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1、,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发展?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发展? (

22、1)(1)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2)(2)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3.总结总结 (1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

23、论基石: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3 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 4)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5 5)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6 6)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的历史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7 7)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飞跃:的历史性飞

24、跃:19171917 年十月革命年十月革命 (8 8)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9 9)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第二课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题第一框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近代中国

25、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1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3.复兴之路复兴之路 (1 1)探索复兴之路)探索复兴之路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 2)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26、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中国封建势力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胜利的征程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19- -19491949) 1.1.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1917 年,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3.3. (1 1)新

27、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1919 1919 年五四运动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转变 (2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心骨)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19211921 年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主心骨)(主心骨)。 (3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 4)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

28、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5 5)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和两个基本武器)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和两个基本武器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6 6)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 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7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 (8 8)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决定

29、性意义决定性意义) 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就所属世界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9 9)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18401840- -19491949 年)民主革命年)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民主主义社会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第二步(19491949- -19561956 年)社会主义革命年)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

30、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必然趋势,二者不二者不能同时进行)能同时进行)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彻底结束了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1、从根本上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4.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二框题第二框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1.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49- -19561956) (1 1)过渡时期的起止点:)过渡时期的起止点: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

32、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农业、对手工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化三改”或者说“一体两翼”“一体两翼”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改造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把生产资料私有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生产资料私有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 2.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主导性因素; (2

33、2) 国家积累了利用、 限制和管理利用、 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 3)个体农业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 4)国际形势有利于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 1)决定性胜利:)决定性胜利:19561956 年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 2)1956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基本完成(全部完成),社

34、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全部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2.探索自己的路探索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3.党的八大党的八大 (1 1)地位和贡献:)地位和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

35、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召开的第一次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2)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36、间的矛盾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 3)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4.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教育医疗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得到

37、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的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的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成果和巨大

38、成就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4.4.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 (1 1)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 第一次结合:革命时期第一次结合: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9、 (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课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题第一框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标志一、改革开放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和意义内容和意义: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40、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1 1)起步阶段(起步阶段(19781978- -19921992 年)年) 对内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

41、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乡镇企业业迅速发展。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企业改革 迈出重要步伐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1980 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 年,设立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 年,设立海南省(经济特区) 1990 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1992 年,开放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 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

42、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沿海经济开放区放区- -内地内地) (2 2)新阶段(新阶段(19921992- -20132013 年)年)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进行部署。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 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完善社会主义市

43、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进行部署 (3 3)全面深化阶段(全面深化阶段(19931993- -至今)至今)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上海)贸易自由试验区贸易自由试验区 2017 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8 年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部署 2019 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

44、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 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审议通过十四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 2021 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四个面貌: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

45、创立、发展到完善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一个法宝: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改革开放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四、改革开放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 (1)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力量源泉。 (2)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根本保证。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

46、本国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不是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不是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框题第二框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1.1.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题:主题:初步回

47、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地位:成功开创了地位: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 主题: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地位:地位: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推向 2121 世纪世纪 3.3.科学发展观(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六大) 主题: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地位:地位:成功在新的历史起

48、点上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 主题: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地位: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新时代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形成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确立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49、义制度制度,发展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制度自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