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66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广东省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市海珠区二校联考二校联考七年级七年级上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2 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ng) 嫩叶(nn) 抖擞(su) 鸟巢(cho) B薄烟(b) 黄晕(yn) 着落(zhu lu) 戴笠(l) C宛转(wn) 赶趟(tng) 嗡嗡(wng) 眨眼(z) D迷藏(cng) 散心(sn) 涨水(zhng) 应和(h) 2(2 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 唤醒 水藻 莅临 B披衰

2、 地毯 吝啬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 D粗犷 邪射 狭窄 宽敞 3(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4(2 分)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

3、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5(2 分)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6(2 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B济南的冬天老舍抓住济南冬天

4、“响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发了对济南的无限热爱 之情。 C四季的雨这篇写景散文,通过对雨的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这哲理: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二、古诗积累(二、古诗积累(24 分)分) 7(20 分)古诗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

5、迁龙标遥有此寄)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朱自清春)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句。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 。 峨眉山月歌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8(4 分)根据课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幸甚至哉 (2)次北固山下 (3)断肠人在天涯 (4)海日生残夜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9(4 分)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6、至哉,歌以咏志。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解释诗歌中的两个加点词。 (3)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20 分)分) 10(4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段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文段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7、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段 1 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是多、细、密,连绵不断等。 B文段 1 的“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是: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文段 2 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

8、”在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D文段 2 主要是写小雪后的山色。 (2)在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C.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1(16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四季分明 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 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 短裙来来去去, 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

9、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荫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

10、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于四季变换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于冬天的如此美丽。 红红绿绿, 冷冷热热, 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 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透过今

11、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轮回。 (1)阅读全文后,概括各段意思,补全下面的表格。 (2)第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第段到第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用“ ”来比喻“春的短暂”;用“ ”来比喻“夏的火热”;用“ ”来比喻“秋的成熟”。 (4)品读第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三、附加题(三、附加题(5 分)分) 12(5 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

12、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A 为书名)。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

13、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 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 别的都忘却了; 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A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

14、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文段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篇目名是 。 (2)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表达了 “我” 的心情。 由此可见, 儿时的 “我” 认为父亲是一个 的人。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2 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ng) 嫩叶(nn) 抖擞(su) 鸟巢(cho) B薄烟(b) 黄晕(yn) 着落(zhu lu) 戴笠(l) C宛转(wn) 赶

15、趟(tng) 嗡嗡(wng) 眨眼(z) D迷藏(cng) 散心(sn) 涨水(zhng) 应和(h) 【分析】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酝酿”的“酿”应读作“ning”。 B.正确。 C.有误,“眨眼”的“眨”应读作“zh”。 D.有误,“散心”的“散”应读作“sn”;“应和”的“和”应读作“h”。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

16、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 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 唤醒 水藻 莅临 B披衰 地毯 吝啬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 D粗犷 邪射 狭窄 宽敞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正确。 B.有误,“披衰”的“衰”应写作“蓑”。 C.有误,“摇蓝”的“蓝”应写作“篮”。 D.有误,“邪射”的“邪”应写作“斜”。 故选:A。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

17、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 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18、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在“提高”前加上“能否”; B表述正确; C搭配不当,“橘子洲”是“季节”,可改为“橘子洲的夏天,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删去“由于”或“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考查的病句类型都比较常见,只要熟悉病句类型,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很容易。 4(2 分)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

19、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可抗拒: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不符语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

20、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2 分)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语言得体。 【解答】A得体。 B错误,语气过于强硬。 C错误,不谦虚。 D错误,这样说容易把事情夸大,让苗苗的妈妈过分担心。 故选:A。 【点评】作答本

21、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回答。 6(2 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B济南的冬天老舍抓住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发了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四季的雨这篇写景散文,通过对雨的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这哲理: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

22、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济南的冬天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不是“响晴”。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古诗积累(二、古诗积累(24 分)分) 7(20 分)古诗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 (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 江入大荒流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桥

23、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春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句。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峨眉山月歌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

24、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秋风萧瑟 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 江入大荒流 江春入旧年 小桥流水人家 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面不寒杨柳风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意“洛”的书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的书写) 【点评】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 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4 分)根据课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幸甚

25、至哉 极,最 (2)次北固山下 停泊 (3)断肠人在天涯 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 (4)海日生残夜 夜幕还没有褪尽的时候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 对于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为:庆幸得很,好极了。至,极,最。 (2)句意为:船停在北固山。次,停泊。 (3)句意为: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断肠,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 (4)句意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残夜,夜幕还没有褪尽的时候。 答案: (1)极,最 (2)停泊 (3)指漂泊天涯

26、、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 (4)夜幕还没有褪尽的时候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 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 尤其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9(4 分)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解释诗歌中的两个加点词。 (3)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

27、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默写。注意重点字。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根据句子含义解释词语。句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何:多么。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是作者的想象,运用作者的想象,勾画了大

28、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答案: (1)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重点字:竦峙 萧瑟) (2)登上,有游览的意思。多么。 (3)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中,作者运用想象,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

29、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20

30、 分)分) 10(4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段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文段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

31、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文段 1 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是多、细、密,连绵不断等。 B文段 1 的“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是: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文段 2 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D文段 2 主要是写小雪后的山色。 (2)在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B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

32、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C.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分析】文段 1 是春的节选部分,突出了春雨多、细、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段 2 是济南的冬天节选部分,描写了雪后济南山的美丽景色,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和济南小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应该是“先近景后远景”。 故选:B。 (2)本题考查比喻修辞判断。 A

33、.是比喻句,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 B.句中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是比喻句,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 D.是比喻句,把山上有的地方有雪覆盖,有的地方没有雪覆盖的样子比作花衣。、 故选:B。 答案: (1)B (2)B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1(16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四季分明 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 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

34、、 短裙来来去去, 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荫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

35、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于四季变换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于冬天的如此美丽。

36、 红红绿绿, 冷冷热热, 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 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轮回。 (1)阅读全文后,概括各段意思,补全下面的表格。 (2)第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春天: 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 夏天: 碧荫如盖。 秋天: 叶片飘落,白果成熟。 冬天: 淡妆素裹,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 (3)第段到第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用“ 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 ”来比喻“春的短暂”;用“ 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 ”来比喻“夏的

37、火热”;用“ 历经甘苦的中年人 ”来比喻“秋的成熟”。 (4)品读第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分析】本文记叙了南京的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所以“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南京。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概括为:春天短暂;结合“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概括为: 夏天火热;结合“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

38、现出成熟的魅力”,概括为:秋天千姿百态;结合“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于四季变换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于冬天的如此美丽”,概括为:冬天美丽;结合“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概括为: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篇文章以深圳与南京冬天作对比,引出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然后依时间顺序,描写了南京春夏秋冬的景物特点,表达了“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的人生感悟。因此,此题可从第段中提取四季银杏树姿态特点的语句,或概括为自己的话。初春“不知不

39、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季“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季“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3)本题考查筛选比喻语句。第段“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第段“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淋,透不过气来”比喻夏季。第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比喻秋天。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要品读第段文字,体会南京冬天的特点。第段写了南方学生“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这些内容与老年人缺乏活力的特点不相符合,并且四季是

40、周而复始的,与老年人将要到人生终点也不符合。综合上述分析,不适合用“老年人”比喻南京的冬天。 答案: (1)春天短暂;夏天火热;秋天千姿百态;冬天美丽;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2)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碧荫如盖。叶片飘落,白果成熟。淡妆素裹,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 (3)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历经甘苦的中年人 (4)不恰当。因为:作者写南京的冬天很美丽,就不宜用老年人作比;老年人是人生将要到终点了,而自然界的冬天并不是终点,它是周而复始的。 【点评】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即初读文章, 了解大意后, 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

41、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 中心思想。 三、附加题(三、附加题(5 分)分) 12(5 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A 为书名)。因为我再没

42、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 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 别的都忘却了; 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A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

43、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文段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篇目名是 五猖会 。 (2)“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

44、“我”认为父亲是一个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 的人。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 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段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篇目名是五猖会。讲的是“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要“我”背鉴略的事。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的心情。从文中父亲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 答案: (1)朝花夕拾 五猖会 (2)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