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 1010 月学情调研地理试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某航班于当地时间 2021 年 9 月 24 日 16: 29 从甲地起飞, 飞行 13 小时抵达乙地。 下图为“航班路线图”。完成此次航行( ) A. 飞机起飞时,乙地旗杆影子朝向东南 B. 飞机从西半球经 160E 进入东半球 C. 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 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东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航班于当地时间 2021年 9月 24日 16:29 从甲地起飞,甲地位于西八区,乙地位于中国,使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二者相差
2、 16个小时,当飞机从甲地起飞时,乙地的时间=9 月 24日 16:29+16h=9月25日 8:29,此时太阳位于东南的天空,乙地旗杆影子朝向西北,A错误;结合飞机的航线进行判断,飞机从 120W 向西跨过 180经线,到达乙地,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行判断,飞机是从西半球经 160E进入东半球,B正确; 结合前面计算,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 8:29,结合飞机飞行的时间 13 小时,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为 21:29,因此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变化为逐渐变大最大逐渐变小,C错误;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错误,故选 B。 【点睛】两点间最近航线的判断: (1)两地经度之差等于 180
3、,最短航线过极点。两地同位于北(南)半球,最短航线先向北(南)过极点再向南(北) ;两地位于南、北两半球,看过哪个极点的航线是劣弧。 (2)两地经度之差不等于 180,最短航线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东北(东南) ,再向东,最后向东南(东北) ;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西北(西南) ,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西北) ;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 2. 图左为波兰位置图,图右为秘鲁位置图。下列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左的比例尺比图右小 B.
4、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 C. 波兰和秘鲁皆位于西半球 D. 波兰位于秘鲁的西北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与左图相比,右图的纬度和经度跨度均较大,而且图幅右图略小于左图,因此左图的比例尺大于右图,A 错误;读图可知,波兰位于北半球,秘鲁位于南半球,因此从南北方方向上,波兰位于秘鲁北边,波兰位于 20 E 附近,秘鲁位于 75 W 附近,因此波兰位于秘鲁东边,综合起来,波兰位于秘鲁东北方向,B 正确、D 错误;波兰位于 20 E 附近,因此位于东半球,秘鲁位于 75 W 附近,因此位于西半球,C 错误。故选 B。 下图中是某区域平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小路,和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
5、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陡崖 4. 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丁 【答案】3. B 4. C 【解析】 【3 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从 X 到 Y 地势逐渐降低,从 O 到两侧 MN 地势升高,可推测图示区域的地形是山谷。B 正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ACD 错误,故选 B。 【4 题详解】 结合图示
6、信息可知,四条小路中,乙、丙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C 正确,丁、甲位于山谷顶部两侧,坡度较陡,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2、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3、再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4、最后按照掌握的世界或中国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属国家、地区以及城市,山脉、地形、河流、海洋名称,和与此有关的气候、土坡、地质、植被、洋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情况。 5. 图为沿 85E 的地形剖面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示意图。图示区域( ) A. 莫霍面是地壳和软流
7、层的分界 B. 莫霍面的深度大于全球平均值 C. 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 D. 地势北高南低,起伏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莫霍面是地球内部的一级不连续面,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壳与软流层并不相接,A 错误;图示区域海拔较高,地壳厚,莫霍面整体上下凹,因此图示区域莫霍面的深度大于全球平均值,B 正确;图示区域的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呈正相关,C 错误;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大致是中间高、南北两侧(或四周)低,D 错误。故选 B。 6. 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第三次
8、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 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 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 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 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 3 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 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 选项错误。故选 C。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33.5N)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观测正午日影的原始“圭表”,如图所示(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
9、)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 A. 处时,我国各地的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 B. 处时,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 C. 处时,我国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 、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加长 8. 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应将( ) A.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 B.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 C.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 D.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处时,影子
10、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1 月份。、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 【7 题详解】 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处时,说明影子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1 月份,A 错。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B 对。处时,我国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 错。、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D 错。 【8 题详解】 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太阳位于南岛北部天空,应将两根
11、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D 对。A、B、C 错。 每年的 5 月 30 日前后, 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 (40N, 74W) 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5 月 30 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A. 全球 5 月 31 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 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C. 在北京的人们正在欣赏日出 D. 圣地亚哥(智利首都,西五区)夕阳西下 10. 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11.
12、 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 A. 7 月 12 日前后 B. 9 月 10 日前后 C. 12 月 5 日前后 D. 1 月 8 日前后 【答案】9. A 10. C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曼哈顿“悬日”出现在 5 月 30 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北京(40N)昼长为 14 时 51 分,19:25 分日落) ,纽约曼哈顿约位于 40N,当该地 5 月 30 日日落时,应在地方时 19点左右,而伦敦是零时区,比曼哈顿(西五区)早 5 小时,此时为 24 点左右,正值夜晚休息时间,B 错。此时伦敦约在 24
13、点左右,全球两个日期大约各占一半,A 对。北京时间为 8 点左右,5 月 30 日日出应在 6点以前,C 错。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而该地位于西五区,此时是 19 时左右,太阳早已落山,D 错。故选 A。 【1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曼哈顿“悬日”出现在 5 月 31 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当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所以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C 对,ABD 错误。故选 C。 【11 题详解】 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的那一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
14、知,一年中直射纬度相同的两个日期应是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日期,即与夏至或冬至时间间隔相同的日期,5 月 31 日位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之前约 22 天,则夏至日之后 22 天的日期约是 7 月 12 日,因此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7 月 12 日,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日出日落的方位:1. 在 3 月 21 日9 月 23 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前。2. 9 月 23 日次
15、年 3 月 21 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后。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12. 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下图) 。据此,完成图中时段最接近( ) A. 立春 B. 芒种 C. 惊蛰 D. 寒露 【答案】C 【解析】 【详解】立春为 2 月 3 日到 5 日,惊蛰为 3 月 5 日至 7 日,芒种为 6 月 5 日到 7 日,寒露为 10 月 8 日到 9日;从图中看,当天 6 时 41
16、分日出,18 时 11 分日落,昼长小于 12 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不可能是芒种, B 错; 从一周天气看, 气温不断上升, 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不可能是寒露, D 错; 从图中看,最低气温大多已在 0以上,可判断出为 3 月,2 月为北京冬季,最低气温低于 0,因此最接近惊蛰,C正确,A 错。故选 C。 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和岸风(从陆地吹向湖面的风) ,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曰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
17、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现象变化 B.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C. 下垫面的改变 D. 当地盛行风的转换 14. 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 16 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 题详解】 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根据材料,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当湖口吹南风,也就是吹湖风,当湖口吹北风也就是吹陆风,因此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也就是湖陆风的转换,因此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 正
18、确;湖陆风转换与天气现象无关,A 错误;下垫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C 错误;当地为季风区,季风风向是季节变化的,不是日变化的,D 错误。所以选 B。 【14 题详解】 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 18 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 正确,ABD错误。所以选 C。 【点睛】湖陆风会影响局地小气候。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1、白天,吹湖风。带来湿润的空气,甚至带来丰沛的降水,使环境含水量变大。2、夜晚,吹陆风
19、。带走陆地上的温度,使夜晚降温速度加大。 15.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读下图,图中图示时刻( ) A. 比气温高 B. 比气温低 C. 比气压低 D. 比气压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处位于处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温比低,A 错误;读图可知,海洋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海洋此时气温较高,即气温高,陆地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面气压高,陆地此时应气温较低,即气温较低,B 错误;图中位于 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压比高,C 错误;读图可知,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处等压面下凹,处等压面上凸,因此比气压高,D
20、 正确。故选 D。 【点睛】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有土瓶 空瓶 16:08(开始) 30 30 16:17(结束) 38 31 (天气状况:晴朗、微风 场地:学校操场 气温:22) 16.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 B.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C. 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 D. 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17. 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 A. 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B. 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 C. 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D. 阴坡阳坡
21、植被差异明显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 题详解】 由于两个瓶子中的填充物不同,有土的瓶子升温快,空瓶升温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下垫面的物质性质不同,会导致大气的升温速度不同,由于土壤比热容小,升温快,导致释放出的辐射量也大,即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吸收极少,A错误。晴朗的天气也存在大气削弱作用(如紫外线) ,C 错误。土壤能够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传递给大气,D 错误。故选 B。 【17 题详解】 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是因为太阳辐射需要先被地面吸收然后转化成长波辐射后再被大气吸收从而升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22、因此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并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会延后两个小时左右。这与实验所体现的原理相似,A正确。不同维度间存在气温差异是因为太阳高度不同,B 错误。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升温速度不同,进而导致海陆间存在气压差,与实验不同,C错误。阴阳坡植被差异是因为光照条件不同,D错误。故选 A。 18. 5 月 17 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研究表明,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图为北京时间 2021 年 5 月 16 日 20 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 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
23、锻炼 B. 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 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 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背景,涉及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常见天气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 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人群活动,B 项错误;次日上午,丙地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明显,应添加衣物,C 项正确;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减轻,D 项错误。故选 C。 【点睛】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
24、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喀麦隆( ) A. 地处东非高原,最高峰超过 4000 米 B. 沿岸主要受寒流影响,多海雾 C 铁路线贯穿南北,与山脉平行 D. 禁猎区数量多,加强物种保护 20. 2018 年 9 月,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 6000 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 ) A. 大西洋洋中脊地震 B. 印度洋海啸 C. 环太平洋火山 D. 北冰洋浮冰 【答案】19. D
25、20. A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据图可知,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西临几内亚湾,不在东非高原上,故 A 错;沿岸不受寒流影响,沿岸为几内亚暖流,故 B 错;图中铁路并没有横贯南北,故 C 错,图中有多个禁猎区分布,主要为了加强物种保护,故 D 正确。故选 D。 【20 题详解】 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通过大西洋中脊,该区域为板块的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故 A 正确;不通过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故 BCD 错。故选 A。 【点睛】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南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接壤,东邻乍得、中非,西部与尼日利亚交界,北隔乍得湖与尼日尔
26、相望,西南濒临几内亚湾。该国地形复杂,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喀麦隆属热带气候,喀麦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达 1 万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按地理环境特点区分,喀麦隆大致可分为 5 个自然区:西部山区、沿海森林平原、内陆森林高原、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热带草原,其自然地理风貌包括海滩、沙漠、高山、雨林及热带莽原等。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1.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 而穿行该区的“人”字形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图为八达岭长城部分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铁路分布的
27、主要地形部位,以及火车爬坡时行驶的方向。 (2)说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说明图中铁路,采用“人”字形设计的原因。 【答案】 (1)山谷;行驶方向:先自南向北,至铁路交汇处,自西南向东北,行驶至青龙桥站;然后,从青龙桥站自东北向西南,至铁路交汇处,再向西北行驶至隧道口。 (2)丙地;理由:丙海拔较高,且视线沿线没有海拔高过丙地的地形部位阻挡视线。 (3)使铁路大致沿等高线分布,降低了路线坡度,降低施工难度,利于火车的行驶。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八达岭长城段铁路为背景材料,涉及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类型、交通线布局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
28、能力和读图看图能力。 【小问 1 详解】 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铁路经过的地方等高线往高处弯曲,为山谷。火车“爬坡”说明由低处往高处行驶,结合图中经纬线的度数和铁路交汇处可以判断,爬坡时,火车先从南至北到达铁路交汇处,接着顺着南北方向继续往西北行驶到达青龙桥站;最后从青龙桥站由东北往西南行驶再次到达铁路交汇处,最后由铁路交汇处向西北行驶至隧道口。 【小问 2 详解】 在等高线图中,分别连接甲、 乙、 丙、 丁四点与八达岭关城, 根据直线所经地区可以判断, 甲海拔在 740-760之间,向东北眺望时会被数值为 760 及以上的海拔地区挡住视野,故排除;乙地海拔小于 580 米,往西北眺望时, 其西
29、北侧海拔均大于 580, 看不到八达岭关城, 排除乙; 丙的海拔在 680-700 之间, 其西侧低于 680,往西北侧眺望时无视线阻挡,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丙正确;丁海拔在 660-680 之间,往西看时,会被数值为 680 的等高线挡住视野,故丁错误。综上,丙处无视线阻挡,能看到八达岭关城。 【小问 3 详解】 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青龙桥站到隧道口地区地势较陡,坡度大,直接修建铁路可能导致火车动力不足,难以翻越山岭。故图中铁路大多沿着等高线修建,避开直接经过山岭,能够减缓地形坡度,降低铁路建设成本,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22. 2021 十一当天, 摄影师 F 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览, 下图
30、为摄影师 F 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时, 拍摄的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时至第二天中午 12 时,摄影师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立即收到了来自莫斯科(5545N,3737E)的 Z、纽约(4043N,74W)的 Y、悉尼(3351S,15112E)的 N 等在不同国家摄影爱好者的点赞。 (2)判断当时与拍摄者不在同一天的摄影师并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画出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比较该日莫斯科、纽约、悉尼三城市的昼长。 【答案】 (1)6:00-8:00(或早晨) ,因为此时太阳在东南(或)天空,太阳高度较小(或太 阳在地平线附近) ,
31、说明此时正值日出不久。 (2)摄影师 Y 与拍摄者不在同一天,摄影师 F(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区时相差 13 个小时,当 F 的时间为 12 点时,纽约为前一天的 23 时。 (3)作图: 昼长:莫斯科纽约悉尼 【解析】 【分析】本题以摄影师 F 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时,拍摄的照片为载体,涉及太阳视运动,两个日期问题,昼夜交替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小问 1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安门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太阳高度较小,位于地平线附近,说明是日出后不久,时间为早晨,大约 6:00-8:00。 【小问 2 详解】 北京时
32、间 10 月 2 日的 12 点, 此时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为 60 W, 60 W 向东到 180 为新的一天 (10 月 2 日) ,60 W 向西到 180 为旧的一天(10 月 1 日) ,与摄像者不在同一天的摄影师为纽约(40 43N,74 W)的 Y,其他摄影师与拍摄者在同一天。 【小问 3 详解】 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纬度低,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晨昏线经过地心,平分地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太阳直射南半球,悉尼在南半球,昼长大于 12 小时,莫斯科、纽约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莫斯科比纽约纬度高,昼长莫斯科小于纽约,三地昼长关系是:莫斯科纽约悉尼。 【点睛】 2
33、3. 新疆喀什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 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到图左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某日 20:30 到达 A 地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 (1)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 6 月 10 日至 8 月 10 日考察期间,B 地(21N)昼长的变化情况。 同学们在 B 地(21N)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记录的 B 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图右) 。 (3)据此简述 6 月 10 日至 8 月 10 日期间,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4)说明考察活动期间,新疆喀什日照时间比 B 地长的原因。 【答案】 (1
34、)喀什比 A 地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喀什比 A 地位置偏西,日落更晚。 (2)6 月 10 日至 6 月 22 日前后,昼渐长;6 月 22 日前后,昼最长;6 月 22 日前后至 8 月 10 日,昼渐短。 (3)6 月 10 日至 6 月 22 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6 月 22 日至 7 月 17 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 (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 90)7 月 17 日至 8 月 10 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4)喀什比 B 地纬度高,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间长;喀什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解析】 【分析】
35、本题以新疆喀什为材料, 设置 3 道小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与昼长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 1 详解】 同学们是在夏半年进行的考察,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 A 地区纬度高, 因而能够见到太阳; 另一方面, 喀什位置靠西, 地方时相比 A 地区晚, 日落也要晚一些。 【小问 2 详解】 6 月 10 日至 8 月 10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 6 月 22 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一直到12 月 22 日前后。考察时间段内,对于靠近北回归线
36、的 B 地而言,昼长夜短,6 月 22 日昼长达到最大值,因而 6 月 10 日到 6 月 22 日昼长不断变长,6 月 22 日到 8 月 10 日,昼长逐渐变短,整体而言昼长夜短。 【小问 3 详解】 由 B 地区日影图可以看出,6 月 10 日到 6 月 22 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6 月 22日至 7 月 17 日,日影逐渐变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7 月 17 日日应为 0,说明此时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7 月 17 日到 8 月 10 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小问 4 详解】 考察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
37、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 B 地区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喀什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4.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 3300 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2)分析香格里拉气温低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 1、2 两个通风口使室内增温的。 【答案】 (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香格里拉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
38、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 (2)香格里拉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且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 1 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 2 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香格里拉暖棚搭建为材料设置 3 个小题, 涉及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 1 详解】
39、据材料可知,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再加上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因此白天太阳辐射强。 【小问 2 详解】 由材料可知,很明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因此气温较低。 【小问 3 详解】 从图中看,暖棚位于房屋南侧,太阳短波辐射能绝大部分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从棚内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棚内的温度高。据图可知,通风口 1 在上,通风口 2 在下。暖棚受热之后空气膨胀上升,上方形成高压,下方气压降低。而内室受热相对较少,空气收缩下沉,上方形成低压,下方气压升高。由于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上层空气由暖棚通过 1 通风口向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内室通过 2 通风口向暖棚流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使内室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