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6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7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绯红/芳菲 殷红/殷切 边塞/敷衍塞责 悄然/悄无声息 B. 狼藉/慰藉 解放/解数 记载/载歌载舞 周济/人才济济 C. 缥碧/漂流 鬈发/卷曲 轩邈/器宇轩昂 禁止/情不自禁 D. 兴奋/兴致 处理/处分 是否/否极泰来 薄暮/薄利多销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 娴熟 镌刻 鸢飞戾天 正襟危坐 B 缅怀 慷慨 闲情逸致 别出新裁 C. 酒肆 燥热 山青水秀 养精蓄锐 D. 窒

2、息 锃亮 震聋发聩 惨绝人寰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B.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C. 新闻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D.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他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

3、“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DF41导弹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等极端地域行驶。 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陆基机动固体弹道式洲际核导弹。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 32支装备方队编为7个作战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 它的精彩亮相展示了我国慑战并举的强大战略制衡能力,为我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相比于其他导弹,DF41 导弹具有单车集成化程度高、发射系统功能全等优势。 其中全新登场的 DF41导弹在地面受阅方队中压轴出场。 A. B. C. D. 5. 古诗文默写。 (1)_,云生

4、结海楼。 ( 渡荆门送别李白) (2)_,志在千里。 ( 龟虽寿曹操) (3)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放、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 (5)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两句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6) 吴均在 与朱元思书 中借“_, _”两句用“蝉”和“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6. 名著阅读 (1)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 ,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1937年在_首次出版,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在陕北,作者采访了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并在作品中描述了_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

5、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分) (一) (一) (12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

6、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

7、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 消息前黑体字称为什么?起什么作用? 8. 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9. 作者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10.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说说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以及你阅读后得到的启示。 参加渡江战役的各部队

8、路队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为筹备战役,动员了百万民工运粮、修路,还有 7000多民工、16个地方团队随军参战。许多老大爷、老大娘眼含着热泪,说:“可把你们盼回来了!就看你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了!” (二) (二) (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的龙虾 陆怀珍 初夏,龙虾还未长丰满,下身松瘪,食之无肉,虾黄又特别的少,吃起来不带劲。仲夏的龙虾丰满黄多,确实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吃过油炸龙虾,虾皮光亮,虾肉有一种特有的油炸芳香,但虾黄却无法享受得到。我也吃过十三香龙虾,各种香味满口,喜欢吃的人,双手配合,一边剥一边吃,一盆独吞不厌。我还吃过蒜

9、泥龙虾,味道鲜美,蒜香迷人,蘸着热气腾腾的卤水吃,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四川的辣子炒龙虾,我也吃过,尝一两个不敢再继续,辣气太烈,常常一边吃,一边张嘴哈气,还需茶水减辣救护。吃这些龙虾,我常有三种顾虑:一是整虾下锅,总有不干净之嫌;二是虾头内污秽未去,与虾黄连在一起,享受虾黄还得用手仔细分开;三是虾身脊上一根泥肠未抽,吃时需掐断尾巴,不能断肠,然后慢慢抽取泥肠,丢弃,方可剥皮享受虾肉的精美。 父亲烧制的龙虾,让人全无这些顾虑,且味道独特,令人难忘。 我们喜欢吃龙虾,仲夏至中秋时节,父亲就常常买龙虾,烧龙虾。父亲买龙虾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买个头大的,而父亲喜欢买个头中等,且外壳透亮的。他说,个头小

10、的肉少,个头大的肉老,外壳深褐而且黑的,说明水质不好,煮出来的虾会有土腥味。父亲打理虾的方法也与人不同。他将虾放在盆中,坐于盆前,然后用手摘掉虾头,用剪子的尖头轻轻挑出虾黄,不让头内污秽与虾黄并出,将虾黄放在碗中,再用手掐断虾尾,不掐断泥肠,然后慢慢地抽出泥肠。这样,一只虾的初期打理工作就算完成了。一斤虾,这样打理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打理好后,将虾放入水中,用牙刷一个一个地刷净,然后用剪刀将虾脊剪开,虾的打理工作才算完成。做虾时,父亲从不用十三香,他说那样会改味。他用生姜、蒜泥、葱、晒干的红辣椒、酱油、醋、糖做佐料。烹饪时,将辣椒和生姜放入油锅中炸一小会儿,然后倒入龙虾炒,待龙虾皮红即

11、可。再倒入少量的酱油,滴几滴醋,放一勺糖,加适量的盐,和水而煮。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水沸腾后,倒入虾黄,再用微火慢熬,让汁水浸透虾肉。汁水不可耗干,平虾面时放入葱,搅拌,煮一分钟,然后放入蒜泥,搅拌,出锅上盘,这样一盘精美的龙虾就上桌了。 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吃,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我们常用虾卤煮豆腐给他吃,他的饭量大增。 父亲的龙虾干净、鲜美、芳香、味透、虾味十足、吃时省事,堪称一绝。凡来过我们家做客,吃过父亲烧制的龙虾的人,都觉得这是最好吃的龙虾。他们对父亲说:“陆爹,开一个龙虾餐馆,

12、就叫陆爹龙虾,一定生意兴隆!”父亲总是连连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瞎做瞎做。吃着好就行。” 又到龙虾上市的季节了,真想再尝尝父亲的龙虾,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11. 本文标题是“父亲的龙虾”,但作者却在文章的开篇,用较多文字写自己在别处吃过的各种龙虾,意图是什么? 12. 赏析第段中加线的“他将虾放在盆中然后慢慢地抽出了泥肠”一句。 1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14. 文章以“父亲的龙虾”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17 分)分) (一) (一) (13 分)分)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13、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

14、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15.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良多趣味 良_ (2)属引凄异 引_ (3)盖竹光相射故也 盖_ 16. 翻译下列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 甲文的描写非常有特色,作者主要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分析。 18. 山光水色,寄情寓理。请联系甲乙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语段借山水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二) (4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15、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四、写作(50 分)分) 任选一题作文任选一题作文 21. 题目:从此,我不再_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相,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

16、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好汉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7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绯红/芳菲 殷红/殷切 边塞/

17、敷衍塞责 悄然/悄无声息 B. 狼藉/慰藉 解放/解数 记载/载歌载舞 周济/人才济济 C. 缥碧/漂流 鬈发/卷曲 轩邈/器宇轩昂 禁止/情不自禁 D. 兴奋/兴致 处理/处分 是否/否极泰来 薄暮/薄利多销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字音 A.fifi,ynyn,s is ,qioqio; B.j ji ,jixi ,ziz i,j j; C.piopio,qu njun,xunxun,j njn; D.xngx ng,chch,fup,b b ; 故选 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娴熟 镌刻 鸢飞戾天 正襟危坐 B. 缅怀 慷慨 闲情逸致 别出新裁 C

18、. 酒肆 燥热 山青水秀 养精蓄锐 D. 窒息 锃亮 震聋发聩 惨绝人寰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 B.别出新裁别出心裁; C.山青水秀山清水秀; D.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故选 A。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B.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C.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

19、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D.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他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英国”有误,应为:奥地利; 故选 D。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DF41导弹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等极端地域行驶。 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陆基机动固体弹道式洲际核导弹。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 32支装备方队编为7个作战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 它的精彩亮相展示了

20、我国慑战并举的强大战略制衡能力,为我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相比于其他导弹,DF41 导弹具有单车集成化程度高、发射系统功能全等优势。 其中全新登场的 DF41导弹在地面受阅方队中压轴出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句总领全段,应为首句。 句“其中”指的是句中的“32 支装备方队编为 7 个作战模块”,应为次句。 句中的“它”指的是句中的“DF41 导弹”,应为第三句。 句把“DF41 导弹”与其他导弹相比较,应为第四句。 句介绍“DF41 导弹”的另一个特点,应为第二句。 句介绍“DF41 导弹”亮相的意义,应为末句。 故排序为。 故选 D

21、。 5. 古诗文默写。 (1)_,云生结海楼。 ( 渡荆门送别李白) (2)_,志在千里。 ( 龟虽寿曹操) (3)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放、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 (5)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两句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6) 吴均在 与朱元思书 中借“_, _”两句用“蝉”和“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答案】 . 月下飞天镜 . 老骥伏枥 .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解析】 【详解】考查名

22、篇背诵,注意:骥、枥、暮、蝉、绝。 6. 名著阅读 (1)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 ,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1937年在_首次出版,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在陕北,作者采访了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并在作品中描述了_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 (1) . 西行漫记 . 埃德加斯诺 . 伦敦 .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

23、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学常识。 红星照耀中国 ,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 1937 年 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 于 1938 年 2 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 1936 年 6 月至 1936年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

24、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识记。 回顾红星照耀中国第 2 篇,结合李长林的话“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

25、。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的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提炼出要点:贺龙是个大个子;对有钱人的仇视;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质朴纯真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分) (一) (一) (12 分)分) 阅读下

26、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

27、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28、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 消息前的黑体字称为什么?起什么作用? 8. 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9. 作者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10.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说说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以及你阅读后得到的启示。 参加渡江战役的各部队路队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为筹备战役,动员了百万民工运粮、修路,还有 7000多民工、16个地方团队随军参战。许多老大爷、老大娘

29、眼含着热泪,说:“可把你们盼回来了!就看你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了!” 【答案】7.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报道及时。 8.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作战兵力(百万大军)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9. 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中心;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为东路军遭遇的敌军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0. 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0、”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我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全力支持,从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丧失民心,最终失败。所以说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在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不在于部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好好学习,为维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电头。新闻开头黑体字部分是电头。“新华社”点明了发电单位。“长江前线”点明了发电地点。“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点明了发电时间。发电单位和发电地点说明了新闻的真实性。发电单位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8 题详

31、解】 考查分析导语。导语起到了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新闻的开头。本则新闻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点明了作战兵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点明了战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点明了战况。故导语从兵力、战线、战况等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9 题详解】 考查分析详略。首先需明确,详略的安排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联系“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可知,东路军攻击的防线最为巩固,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32、根据“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可知,该地区战略意义重大。联系“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知,详写东路军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0 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文本中的“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可知,我军英勇善战。国民党丧失民心。 根据材料中的“参加渡江战役的各部队路队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可知,我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

33、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是不是有利的地理条件,也不是先进的装备。人民支持是我党我军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关键因素。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无数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并继承烈士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 (二) (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的龙虾 陆怀珍 初夏,龙虾还未长丰满,下身松瘪,食之无肉,虾黄又特别的少,吃起来不带劲。仲夏的龙虾丰满黄多,确实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吃过油炸龙虾,虾皮光亮,虾肉有一种特有的油炸芳香,但虾黄却无法享受得到。我也吃过十三香龙虾,各种香味满口,喜

34、欢吃的人,双手配合,一边剥一边吃,一盆独吞不厌。我还吃过蒜泥龙虾,味道鲜美,蒜香迷人,蘸着热气腾腾的卤水吃,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四川的辣子炒龙虾,我也吃过,尝一两个不敢再继续,辣气太烈,常常一边吃,一边张嘴哈气,还需茶水减辣救护。吃这些龙虾,我常有三种顾虑:一是整虾下锅,总有不干净之嫌;二是虾头内污秽未去,与虾黄连在一起,享受虾黄还得用手仔细分开;三是虾身脊上一根泥肠未抽,吃时需掐断尾巴,不能断肠,然后慢慢抽取泥肠,丢弃,方可剥皮享受虾肉的精美。 父亲烧制的龙虾,让人全无这些顾虑,且味道独特,令人难忘。 我们喜欢吃龙虾,仲夏至中秋时节,父亲就常常买龙虾,烧龙虾。父亲买龙虾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买

35、个头大的,而父亲喜欢买个头中等,且外壳透亮的。他说,个头小的肉少,个头大的肉老,外壳深褐而且黑的,说明水质不好,煮出来的虾会有土腥味。父亲打理虾的方法也与人不同。他将虾放在盆中,坐于盆前,然后用手摘掉虾头,用剪子的尖头轻轻挑出虾黄,不让头内污秽与虾黄并出,将虾黄放在碗中,再用手掐断虾尾,不掐断泥肠,然后慢慢地抽出泥肠。这样,一只虾的初期打理工作就算完成了。一斤虾,这样打理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打理好后,将虾放入水中,用牙刷一个一个地刷净,然后用剪刀将虾脊剪开,虾的打理工作才算完成。做虾时,父亲从不用十三香,他说那样会改味。他用生姜、蒜泥、葱、晒干的红辣椒、酱油、醋、糖做佐料。烹饪时,将辣

36、椒和生姜放入油锅中炸一小会儿,然后倒入龙虾炒,待龙虾皮红即可。再倒入少量的酱油,滴几滴醋,放一勺糖,加适量的盐,和水而煮。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水沸腾后,倒入虾黄,再用微火慢熬,让汁水浸透虾肉。汁水不可耗干,平虾面时放入葱,搅拌,煮一分钟,然后放入蒜泥,搅拌,出锅上盘,这样一盘精美的龙虾就上桌了。 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吃,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我们常用虾卤煮豆腐给他吃,他的饭量大增。 父亲的龙虾干净、鲜美、芳香、味透、虾味十足、吃时省事,堪称一绝。凡来过我们家做客,吃过父亲烧制的龙虾的人,都觉

37、得这是最好吃的龙虾。他们对父亲说:“陆爹,开一个龙虾餐馆,就叫陆爹龙虾,一定生意兴隆!”父亲总是连连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瞎做瞎做。吃着好就行。” 又到龙虾上市的季节了,真想再尝尝父亲的龙虾,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11. 本文标题是“父亲的龙虾”,但作者却在文章的开篇,用较多文字写自己在别处吃过的各种龙虾,意图是什么? 12. 赏析第段中加线的“他将虾放在盆中然后慢慢地抽出了泥肠”一句。 1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14. 文章以“父亲的龙虾”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1. 为下文写父亲的龙虾做铺垫;将自己在别处吃过的龙虾与父亲做的龙虾进行对比,突出

38、父亲做的龙虾干净、味道独特;表现了父亲的龙虾与众不同,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12.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打理龙虾时的认真、仔细。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怀念。 13. 做事认真,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智慧:花费很长时间认真打理龙虾,精心烹饪,烧制的龙虾干净、鲜美,堪称一绝。疼爱孩子,慈祥和蔼: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家人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家人们吃,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谦虚低调:别人夸父亲做的龙虾好吃开餐馆生意一定好时,父亲总是连连摆手,笑着否认。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14. 文章的线索,有利于展开情节

39、;点明记叙的对象,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承载着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加文章的抒情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1 题详解】 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第段写自己吃过的几种龙虾,第段写的是父亲做的龙虾。所以开篇用较多文字写自己在别处吃过的各种龙虾,为下文写父亲做的龙虾做了铺垫。 根据第段中的“我常有三种顾虑:一是整虾下锅,总有不干净之嫌;二是虾头内污秽未去,与虾黄连在一起,享受虾黄还得用手仔细分开;三是虾身脊上一根泥肠未抽,吃时需掐断尾巴,不能断肠,然后慢慢抽取泥肠,丢弃,方可剥皮享受虾肉的精美”和第段中的“父亲烧制的龙虾,让人全无这些顾虑,且味道独特,令人难忘”可知,将

40、自己在别处吃过的龙虾与父亲做的龙虾进行对比,突出父亲做的龙虾干净、味道独特。 联系第段中的“父亲的龙虾干净、鲜美、芳香、味透、虾味十足、吃时省事,堪称一绝”可知,表现了父亲的龙虾与众不同,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12 题详解】 考查赏析语句。画线句中的“放、坐、摘、挑、掐、抽”是对父亲处理龙虾的动作描写。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处理龙虾时的认真仔细。联系第段中的“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吃,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可知,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的关爱。联系作者感情可知,作者写作此文时父亲已

41、经去世,但作者对父亲处理龙虾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3 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第段中的“他将虾放在盆中,坐于盆前,然后用手摘掉虾头,用剪子的尖头轻轻挑出虾黄,不让头内污秽与虾黄并出,将虾黄放在碗中,再用手掐断虾尾,不掐断泥肠,然后慢慢地抽出泥肠”可知,父亲做事认真,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智慧。 联系第段中的“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吃,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可知,父亲疼爱孩子,慈祥和蔼。 联系第段中的“哪里哪里。瞎做瞎做。吃着好就行”可知,父亲谦虚低调。 【1

42、4 题详解】 考查分析题目作用。 联系文本内容可知,作者先是回忆了自己吃过的各种龙虾,进而引出父亲做的龙虾不仅干净,而且味道独特。然后回忆了父亲做龙虾时的情景,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接着写父亲做的龙虾自己却不吃,得到别人的称赞,也表现得谦虚低调。所以“父亲的龙虾”是叙事的线索,也点明了写作的对象,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与思念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联系末段中的“真想再尝尝父亲的龙虾,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可知,龙虾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爱与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增加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以“父亲的龙虾”为题,特意点明是父亲做的龙虾,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三三、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

43、(17 分)分) (一) (一) (13 分)分)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

44、相射故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15.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良多趣味 良_ (2)属引凄异 引_ (3)盖竹光相射故也 盖_ 16. 翻译下列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 甲文的描写非常有特色,作者主要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分析。 18. 山光水色,寄情寓理。请联系甲乙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语段借山

45、水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5. . 甚,很 . 延长 . 大概是 16. (1)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17. 示例一、写夏水能漫上丘陵、阻断水路,从正面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用船行速度之快,从侧面烘托夏水湍急、水流迅疾的特点。 示例二、写春冬之季三峡水的清幽美时,绿色的潭水、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等各种形态的水,正面写出了水清。而水中能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是从侧面烘托水的清澈。 (任意分析一处即可) 18. 语段甲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语段乙作者既

46、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实在是有许多趣味。良:甚,很; (2)句意为: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引:延长; (3)句意为: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盖:大概是、大约是。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素

47、: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2)重点词语: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不以:不如。 疾:快。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侧面描写。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夏水能漫上丘陵、阻断水路,是正面描写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船行速度之快,是侧面描写夏水湍急、水流迅疾的特点。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春冬之季三峡水,绿色的潭水、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等各种形态的水,是正面描写;“回清倒影”水中能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澈。 【18 题详解】 本题考

48、查思想感情。 根据【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良多趣味”等可知,作者通过描绘三峡山和水不同特征,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根据【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中的“心窃乐之”可知,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根据“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可知,作者从眼前的山水还悟出一种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

49、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

50、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约约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