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67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 5 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

2、折和起点。 经过 80 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 , 光明日报 ) 材料二: 80 多年前,长征的胜

3、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 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 95 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 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

4、厚历史底蕴。 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 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 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

5、在全党面前。 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 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 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

6、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聚合众力、 融合众智, 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 大庆社会科学 )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 54%的人是 24 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 25 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

7、阵地的陈树湘只有 29 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 20 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 95 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

8、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 , 人民日报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9、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

10、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 AI 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

11、营养和力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 年 8 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兵团里,“英雄第一师”就自然

12、而然地成了先锋队。 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 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 兰州解放了,这一天是 1949 年 8 月 26 日。 此时此刻,插在阵地最高处的“英雄第一师”军旗,在霞光里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师长李佩其拿着望远镜走向了一辆苏式“嘎斯 69”吉普车。他刚要上车时,一 阵马蹄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战士快马加鞭朝他奔来。来人是司令员派来的,命令一师师长李佩其和政委马明义晚上十点赶到司令部。 李佩其知道又有新任务了,很是高兴。他上车前,又望了一下士兵们正在打扫的战场,一股浓郁的火药味随风扑鼻而来,里面还夹杂着尸体的焦臭味。 近处的两个战士拣着地上的枪支弹药,无

13、拘无束地说着想老婆想家的话题。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仗接着一仗地打, 部队也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打完了兰州, 又该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又一次将傍晚的兰州城拉近了距离 此时此刻,李佩其似乎觉得到了天之尽头。 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 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吉普车碾过崎岖的战场, 摇醒了李佩其匆匆的梦境, 他不由得笑了,

14、笑自己身在战场还如此多情,如果让政委猜出了他的心思,一定会难为情的。 师政委马明义还沉醉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中,黝黑的脸庞上散发着黑亮的光彩,额头上的青筋因为刚刚经历过战事的艰险和胜利后的激动,还在微微跳动。 “司令员亲自召见我们,一定又有大仗打了。”李佩其兴奋地对马明义说。 马明义顿时摩拳擦掌,骄傲地回答:“咱们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嘛!”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不由黯然神伤:“可惜呀” 马明义知道李佩其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时他不定该有多高兴呢! 李佩其从上衣兜里掏出了被鲜血染红的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边是一张照片,一个大约十岁的小

15、男孩正冲着他笑呢!照片下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 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就牺牲了” 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烟雾从嘴里飘出后转瞬消失在了车窗外头。 吉普车继续在兰州的沙石路上行进着,周遭荒芜的风景顺着车窗徐徐而过,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眼球,远处光秃秃的山峦上几乎寸草不生,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山下是不是藏匿着什么宝藏呢?唉, 管这些干啥呢?现在首要的任务是

16、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 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选自国家使命第一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第一师”是攻打兰州主力兵团中的先锋队,在司令员的部署下,“英雄第一师”的战士孤军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兰州的解放。 B上车前李佩其看到士兵们打扫战场,又听到其中两名战士谈论的想家话题,这话题引起了李佩其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 C马明义去司令部的路上一直非常激动,胜利的喜悦让他深

17、深陶醉,这从他脸庞上散发的光彩和额头上微微跳动的青筋都能看得出来。 D李佩其知道兰州新川峡有地下宝藏等待自己去开采,因此他面对荒山有亲切感,这说明他在清华大学有可能读的是地质专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段抓住“硝烟”“坑洼焦黑的土地”“血腥的气味”等战场中的特定事物,以环境的残酷渲染出战争的激烈。 B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佩其的形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使得师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C“花褪残红青杏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处引用,描摹出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 D节选部分写李佩其在接受“新任务

18、”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结尾对他的“新任务”只字未提,能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8小说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将其“人性”体现得完整而真实。小说中的李佩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53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

19、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 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

20、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

21、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2、。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

23、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4请简要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写。 (2)“门外楼头”化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说隋

24、朝开国大将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 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

25、绝唱。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 ”一句,写出落叶飘零天边、纷纷扬扬的场景;“ ”一句,表明自己心酸悲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沁园春 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十分_。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当仁不让地彼此打擂;茶客们,则在观看中

26、_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使它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一座有诗歌传统的城市,才能够如花开一般,处处都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它靠的不是一时的推崇和追捧,而是漫长岁月的_,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一如何绍基先生题写在草堂工部祠门前的楹联所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今天的草堂之所以仍是成都人民的文化圣地, ( ) ,并写出了后世我们所见到的“浑然天成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也是因为杜

27、甫自身及其诗歌的人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是他和他的草堂,让诗与这座城市的人们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高涨 随心所欲 浸润 水乳交融 B高涨 直言不讳 浸润 合而为一 C昂扬 随心所欲 熏陶 水乳交融 D昂扬 直言不讳 熏陶 合而为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B如果杜甫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C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反而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D如果杜甫当

28、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 B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C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D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这种生物制品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 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裂解疫苗的生产, 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

29、的抗原成分。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_。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_,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 2 剂或第 3 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_。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

30、2)请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尝试给“灭活疫苗”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60 字。 四、作文(四、作文(6060 分)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

31、定理想、发愤图强。 九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从祖国各地为全国中小学生送来了开学寄语, 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培文中学举行的国旗下讲话仪式上,你作为学生代表,以“橙子同学”的名义,联系自身实际,完成一篇发言稿,表达一名当代青年学子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800 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B 4 采用总分总结构。 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然后分为“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 最

32、后再次总结观点, 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5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积极主动地 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

33、华;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

34、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一和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然后分析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方式以及论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然后回顾议论文论证特点包括哪些内容,再结合材

35、料二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论证的结构特点。通读材料二,从以上特点入手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浏览材料,找到材料中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的方式,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由题干中的“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一关键信息可知。在答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本身,又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尤其是要和生活、理想相结合做到这两点。 1

36、A 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 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 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 D 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 故答案为: B。 2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

37、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 故答案为: C。 3B“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说的是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 故答案为: B。 4论证上的特点需要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方面。第二段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

38、一点吧”,这些诗词名言属于引用论证,作用是可以增加论述的可信度; 第三段“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这里的“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第一段“80 多年前”“80 多年后的今天”以及在中间论述时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这是对比论证,作用是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论证结构方面。材料二共五段文字,第一段结尾以“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总领全文,

39、提出观点,从第二段到第四段从“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段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由此可知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5材料三中,“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 20 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 95 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奋力前进,

40、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由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重走长征路, 用脚步与先辈对话, 在心底与先辈共鸣, 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如材料三最后一段“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 更是精神的洗礼、 思想的升华。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当遇到挫折,遭受压力时,可以想想长征的不易,以此来鼓励自己;如“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 与人民共命运, 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升华人生境界”,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把自己和国家融为一体,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最后结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来看,可以参加各种红色教育活

41、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红军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影响,鼓励自己勇敢向前。 【答案】6A 7B 8刻画出以陈师长为代表的革命者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形象,使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更加丰满。既解释了上文李佩其黯然神伤感到可惜的原因,又为下文写李佩其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心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陈师长的妻子三年前就牺牲了,攻打兰州陈师长自己也英勇牺牲,托孤 之事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暗示了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 9小说中的李佩奇是“英雄第一师”的师长,他率领部队英勇作战,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且始终不忘初心,怀揣实业报国之梦想,这都是体现其豪情的一面。小说中的李佩其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战斗闲暇,他思念自己的爱人

42、,回忆大学时的美好,为牺牲的陈师长感到伤感惋惜等,这是体现他重感情的一面。小说既写出了李佩其的豪情,又表现他的儿女情长,让英雄人物从“神化”走向“人化”,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

43、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照应前文或标题, 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

44、,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本题可以从“有豪情”和“有感情”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李佩其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形象。 6A“孤军奋战”表述有误。原文说“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所以,从原文可看出兰州解放并不光是“英雄第一师”的功劳,奋战的还有主力兵团的其他战士。故答案为:A。 7B“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错误。文中没有采用“虚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而是采用实写,用直

45、接描写的手法塑造师长的形象。故答案为:B。 8小说插入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其作用如下: (1)内容上 根据“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 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 就牺牲了”分析, 陈师长的妻子三年前就牺牲了,攻打兰州陈师长自己也英勇牺牲,陈师长只能把儿子托付给李佩其,所以,陈师长托孤一事、既赞颂了以陈师长为代表的革命者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暗示和平、幸福来之不易。 (2)结构上 上文说“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 不由黯然神伤: 可惜呀”“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 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时他不定该有多

46、高兴呢”,可见陈师长已经牺牲了,这就解释了李佩其黯然神伤感到可惜的原因;下文写“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可见李佩其想等打完仗,全国解放后,他要搞地质,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这表明他拥有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心。所以,小说中陈师长托孤的情节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文交代了李佩其黯然神伤感到可惜的原因,又为下文写李佩其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心做铺垫。 9题干中提到“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那就需要从豪情和感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先分析他有豪情。 小说中的李佩其是

47、“英雄第一师”的师长,“英雄第一师”是解放兰州的先锋队。李佩其英勇作战率,领部队“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使兰州获得了解放。小说最后通过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由此可见, 李佩其师长始终不忘初心, 怀揣实业报国之梦想。所以,无论是他带兵英勇作战解放兰州,还是将来要立志实业救国,都体现了他

48、“有豪情”的一面。 再分析他有感情。 “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 不由黯然神伤: 可惜呀”“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分析,李佩其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战斗闲暇,他

49、思念自己的爱人,回忆大学时的美好,为牺牲的陈师长感到伤感惋惜等,这体现了他重感情的一面。 综上分析,小说既写出了李佩其的豪情,又表现他的儿女情长,让英雄人物从“神化”走向“人化”,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答案】10D 11B 12B 13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举止必定遵循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超过常礼。 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14廉洁正直,主要是扣“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机敏,擅长经营,主要是扣“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