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6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河北省保定市雄县 2021-2022 学年学年九年级九年级上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25 分)分) 1 (3 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o) 折腰(sh) 可汗(hn) 娉婷(png) B分外(fn) 风骚(so) 鲜妍(yn) 莽莽(mng) C稍逊(xn) 摇曳(y) 冠冕(gun) 枉然(wng) D红晕(yn) 呢喃(nn) 黎明(l) 丰润(yn) 2 (3 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

2、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3 (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沿着高速看中国” ,随着从北京到新疆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使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 1300 公里。 B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C现在的年轻人虽月薪不菲,却很多是月光族。如果能量入为出,就能避免每到月底就捉襟见肘的窘态。 D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交警提醒驾驶员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

3、要再次发生。 4 (12 分)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 , 。 (2) 岳阳楼记中生动的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 , 。 (4) 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 ,天与云与山与水, 。 5 (4 分)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我们读书学做

4、人,从先贤哲人哪里,我们学得他们的品格, 爱莲说里我们学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岳阳楼记里我们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之气; ;语文学习,让我们的人格更完善。 第二部分阅读。 (第二部分阅读。 (35 分)分) 6 (9 分)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的作者 字 ,朝代 ,本诗是诗人写给 的一首诗。 (2)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的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 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 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即坚韧不拔的意志。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称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7 (14 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

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 “痛耶?”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始妇无裈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挑:挖。裈(kn) :裤子。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

7、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 C或问曰: “痛邪?” 或王命急宣( 三峡 )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河中石兽 )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中能含蓄

8、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8 (12 分)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各题。 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 韩青 当年,孟子离开齐国,停留在休邑,公孙丑问道: “做官不受俸禄,合乎古道吗?”孟子说: “不是的。在崇邑我见到了齐王,退下来就有离去的意愿,不想改变,所以不受俸禄。随后齐国有战事,不能提出离开的请求。在齐国久留并不是我的本意。 ”这里边就包含着这样一个规则:无功不受禄。如果孟子当时接受了俸禄,而自己又没有做什么,那么就说明他是一个不讲规则的人,而这样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君子,也不会成为什么圣人。可见,一个人只有牢记

9、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 道德经中有言: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可见,得道之人之所以与世俗之人不同,就是因为前者依靠的是道,而道,就是规则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事实早已说明: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人物无一不是守规则的人。 由此可见,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把规则带在身边,就是说,规则在,我们才能更好地成事、成人。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年,康僧渊在豫章时,在郊外建造了一个用来修行的住所。他独居在那里研习、讲论佛理,并且专心致志地加以体会。可是,后来很多人都来探望他

10、,甚至来者络绎不绝,而这严重影响了他的修行。再说,他无法忍受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于是偷偷离开了那里。而他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不想跟名利之类的东西纠缠在一起。可见,规则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为他保驾护航,让他继续过自己想要的淡泊生活。如果他丢失了规则,那么他就会重新回到这个俗世,继续做一个俗人。 其实,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的主人,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自己做人的规则,并且,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行。就像康僧渊一样。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一位诗人曾写道: “规则如冬,为你降下高洁的雪。 ”规则虽然像冷酷的

11、冬天,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苦寒,它才会为我们降下一场场高洁的雪。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0 年 6 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的理解。 第三部分作文。 (第三部分作文。 (40 分)分) 9 (40 分)在人生匆匆旅途中,你是否为一处风景,一次相遇,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停下前行的脚步,驻足沉思,深情感悟呢? 请以“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要求: (1)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2)抒发真情实

12、感。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25 分)分) 1 (3 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o) 折腰(sh) 可汗(hn) 娉婷(png) B分外(fn) 风骚(so) 鲜妍(yn) 莽莽(mng) C稍逊(xn) 摇曳(y) 冠冕(gun) 枉然(wng) D红晕(yn) 呢喃(nn) 黎明(l) 丰润(yn)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解答】A错误, “折腰”的“折”应读作“zh” ; B错误, “鲜妍”的“妍”应读作“yn” ; C正确; D错误, “丰润”的“润”应读作“rn” 。 故选:C。 【点评

13、】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2 (3 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

14、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褒贬不当。 B.有误,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不符语境。 C.有误,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不符语境。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 (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沿着高速看中国” ,随着从北京到新疆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使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 1300 公里。 B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C现在的年轻人虽月薪不菲

15、,却很多是月光族。如果能量入为出,就能避免每到月底就捉襟见肘的窘态。 D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交警提醒驾驶员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去掉“随着从” ; B.有误,搭配不当,把“国家”改为“民族” ; C.正确; D.有误,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 故选:C。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 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

16、, 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 (12 分)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2) 岳阳楼记中生动的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和无风时水

17、中月影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4) 醉翁亭记 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的“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

18、,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沧)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重点字:璧)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重点字:幽)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6)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重点字:沆砀)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 (4 分)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

19、排比句。 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我们读书学做人,从先贤哲人哪里,我们学得他们的品格, 爱莲说里我们学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岳阳楼记里我们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从陋室铭里我们学到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情怀 ;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之气; 从送友人里,我们学到李白的不舍情怀 ;语文学习,让我们的人格更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都表达“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内容,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句式是“从中

20、,我们” ,据此可仿写。 答案示例: 从陋室铭里,我们学到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情怀;从送友人里,我们学到李白的不舍情怀。 【点评】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第二部分阅读。 (第二部分阅读。 (35 分)分) 6 (9 分)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的作者 刘禹锡 字 梦得 ,朝代 唐 ,本诗是诗人写给 白居易 的一首诗。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21、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的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 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 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即坚韧不拔的意志。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称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

22、” 、 “烂柯人” ,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的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刘禹锡,字梦得。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

23、CD分析正确。 B有误;结合内容可知, “点明酬答题意”应在尾联。而非一、二句。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赏析,注意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 富含的哲理去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

24、会比现在好。诗意为: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 “病树”自比,并与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案: (1)梦得 唐 白居易。 (2)B (3)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 示例三:这

25、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3.鉴赏作品的语言。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7 (14 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26、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 “痛耶?”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始妇无裈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挑:挖。裈(kn) :裤子。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D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微斯人,吾

27、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 C或问曰: “痛邪?” 或王命急宣( 三峡 )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河中石兽 )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C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28、) 【分析】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 “很痛吗?”他回答说: “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 ”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

29、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求:探寻/求:请求; B归:一道/归:回来; C或:有人/或:有时; D是:这样/是:这样/。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

30、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庙堂:指朝廷。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 ,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重点词:同载,同坐一辆车。与,给。句意: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故断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

31、内容。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 表达了自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结合内容,从“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中可知,他非常孝顺。从“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中可知,他品行高洁,廉洁俭省。 答案: (1)D (2)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 ,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3)C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32、而乐。 孝顺(孝敬父母) ,品行高洁(或清廉) 【点评】 “或”的用法: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 8 (12 分)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各题。 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 韩青 当年,孟子离开齐国,停留在休邑,公孙丑问道: “做官不受俸禄,合乎古道吗?”孟子说: “不是的。在崇邑我见到了齐王,退下来就有离去的意愿,不想改变,所以不受俸禄。随后齐国有战事,不能提出离开的请求。在齐国久留并不是我的本意。 ”这里边就包含着这样一个规则:无功不受禄。如果孟子当时接受了俸禄,而自己又没有做什么,那么就说明他是一个不讲规则的人,而这样的人,自然不是

33、什么君 子,也不会成为什么圣人。可见,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 道德经中有言: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可见,得道之人之所以与世俗之人不同,就是因为前者依靠的是道,而道,就是规则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事实早已说明: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人物无一不是守规则的人。 由此可见,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把规则带在身边,就是说,规则在,我们才能更好地成事、成人。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年,康僧渊在豫章时,在郊外建造了一个用来修行的住所。他独居在那里研习、讲论佛理

34、,并且专心致志地加以体会。可是,后来很多人都来探望他,甚至来者络绎不绝,而这严重影响了他的修行。再说,他无法忍受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于是偷偷离开了那里。而他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不想跟名利之类的东西纠缠在一起。可见,规则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为他保驾护航,让他继续过自己想要的淡泊生活。如果他丢失了规则,那么他就会重新回到这个俗世,继续做一个俗人。 其实,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的主人,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自己做人的规则,并且,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行。就像康僧渊一样。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一位诗人曾写道:

35、 “规则如冬,为你降下高洁的雪。 ”规则虽然像冷酷的冬天,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苦寒,它才会为我们降下一场场高洁的雪。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0 年 6 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的理解。 【分析】本篇文章文题“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即中心论点,第段列举孟子讲规则不接受俸禄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的分论点;第段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言得出“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

36、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的观点;第段总结上文。第段列举了康僧渊专心修行,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述了廉僧渊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 论证了 “要很好地遵守、 运用规则, 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分论点。第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观点。最后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解答】 (1)本题考查文段中心论点的判断。第段列举孟子讲规则不接受俸禄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的分论点;根据第段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言得出“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的观点

37、;根据第段列举了康僧渊专心修行,运用了举例论证,引出“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根据“当年,康僧渊在豫章时,在郊外建造了一个用来修行的住所。他 独居在那里研习、讲论佛理,并且专心致志地加以体会。可是,后来很多人都来探望他,甚至来者络绎不绝,而这严重影响了他的修行。再说,他无法忍受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于是偷愉离开了那里”可知:列举了康僧渊在郊外修行,因为总是有人来拜访,选择离开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法,论述了康僧渊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 论证了 “要很好地遵守、 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

38、“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的中心论点。 (3)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和内容。 本篇文章文题 “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即中心论点,第段列举孟子讲规则不接受俸禄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的分论点;第段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言得出“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的观点;第段总结上文。第段列举了康僧渊专心修行, 运用了举例论证, 论述了廉僧渊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论证了“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分论点。第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要很好地遵

39、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观点。最后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化论点,总结全文。据此再运用表示起承转合的连词进行整合即可。 (4)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理解。在理解中心论点时应根据文中的事实或道理论据中进行分析。第段列举孟子讲规则不接受奉禄的事例, 运用了举例论证, 论证了 “一个人只有牢记规则, 他才会做正确的事”的分论点;第段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言,论证了“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的分论点;第段列举了康僧渊专心修行,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述了唐僧渊离开那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要遵守心中的规则,论证了“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

40、分论点,据以上可知本文旨在强调“遵守规则”对人生的,对灵魂的重要作用。启示据此回答即可。示例:只有遵守规则,守住内心的底线,才能成就自身。在学校,难免有因为淘气犯错而回家反省的同学,作为学生一是怕回家反省耽误学习,二是被家长责怪,总是向老师求情,然而老师向来按照规定办事,大的问题上绝不妥协,回家反省后的学生因为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奋进。 答案: (1)讲规则的人,才有高洁的灵魂。 (2)举例论证。列举唐僧渊专心修行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分论点,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本文首先第段列举孟子的事例,举例论证了“一个人只有

41、牢记规则,他才会做正确的事”的分论点;第段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言论述了“要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大写的人就必须遵守规则,并将规则深植心中”的观点;第段总结上文。第段列举了康僧渊专心修行的事例,举例论证“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分论点。第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要很好地遵守、运用规则,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的观点。最后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4)示例:只有遵守规则,守住内心的底线,才能成就自身。在学校,难免有因为淘气犯错而回家反省的同学,作为学生一是怕回家反省耽误学习,二是被家长责怪,总是向老师求情,然而老师向来按照规 定办事,大的问题上绝不妥协,回家反省

42、后的学生因为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奋进。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部分作文。 (第三部分作文。 (40 分)分) 9 (40 分)在人生匆匆旅途中,你是否为一处风景,一次相遇,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停下前行的脚步,驻足沉思,深情感悟呢? 请以“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43、。 要求: (1)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2)抒发真情实感。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前必须弄清“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对作文情境的一种限定。 “那一刻”一词给了我们停下脚步时的一种时间限定,更能体现当时的一种心境。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写作范围广泛,可以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感悟;也可以是被眼前的人、事、景所触动而引发的思考;还可以是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思考;既可以是实在的停下脚步做某事,赏某景;也可以是虚写某事中断静心思考等等。文章可以以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偶然停下脚步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来展开故事情节,可描写一处自己从来没有在意过的风景,这次偶然发现,

44、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欣赏,却发现这处风景是如此的美好。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 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 春天来了,春姑娘把大地装饰得五彩缤纷,给大地母亲织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大地母亲欣然睁开了眼睛,万分惊喜地望着春姑娘那孝顺的女儿。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大声呼喊: “春天来了,快到公园踏春去呀! ” 我也随着妈妈到公园踏春:春天在哪儿呢?一路上,我睁大了眼睛,惊奇地四处张望。 啊!春天在柳树上,柳树的枝叶被微风和细雨在天空中打下的染料给染绿了,一个个绿芽苞悄悄地爬满了柳树的枝条。春风把

45、柳树的枝叶吹开,轻轻地一摇一摆,它像是一位理发师,在用一把巨大的梳子和剪刀为这位小姑娘整理秀发。我看得入神,情不自禁地背起了唐代的诗人贺知章的两句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呵, 春天还在花坛里。 花坛里有许许多多的迎春花, 棕色的枝干上有许许多多的黄色的小芽苞,有的还是小小的花骨朵,像是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有的是已经开了,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身姿,还有蜜蜂和蝴蝶在中间上下翻飞。人们都争着观赏这一番有趣的景象。 呀!春天还在许多小精灵上。燕子从南方飞来,在人们头顶上唧唧地叫着。有的燕子在空中翩 翩起舞,像是在向人们表演它精妙的飞行技术,有的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像一些音符。小朋友都

46、追着燕子奔跑,叫着, “燕子来了,快来看呀!”河里的小鱼儿也高兴地探出水面,赢得了人们的一片掌声。 春天的美景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刻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观赏,细细品味 春天是多么充满生机啊!俗话说: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这样的季节里抓紧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开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来了,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文中作者又用三个并列段落, 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柳树的嫩绿, 迎春花的害羞,蜜蜂、蝴蝶的热闹,小燕子的可爱,小鱼儿的活泼,表达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文末深化主题,号召大家“更应该在这样的季节里抓紧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