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54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秋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年秋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 4 分) 中华大地广袤无边,山河美景雄浑壮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 (jng)折腰,写下诗文赞颂祖国大好河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旖旎风光,恍若仙境;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洞庭湖宽阔无边,浩浩汤汤; “野芳发而幽香” ,春日里百花齐放令人眼花(lio)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冬日里冰天雪地使人精神振奋。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2 分) 恍( ) 汤(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 jng ( ) l

2、io ( ) 2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文句。 (共 8 分) 山水之美,古来共赏。洞庭月夜,范仲淹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1), (2) ( 岳阳楼记 ) ;琅琊山上,欧阳修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3) , (4) ( 醉翁亭记 ) 身处逆境之中,李白仍怀有 (5) , (6) ( 行路难 )的自信乐观,积极进取;与亲人分离多年的苏轼则是通过 (7) , (8) ( 水调歌头 )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一轮圆月,千里共赏。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4 分) (1)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选取艾青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两个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2)在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成长为一名英雄。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可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春秋末年,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 。 。 。 。 。即使对“乱臣贼子” ,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隐寓于对历史事实的正面论述中。 反对“巧言” “利口” 教导弟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讷于言而敏于行” 甚至当着弟子的面提出“余欲无言” 编写春秋 ,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的笔法, “寓

4、褒贬,别善恶” 对待不同观点的人,只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 A. B. C. D. 5九一班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9 分) (1)班级将围绕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同学们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分) 活动一:举行“君子自强不息”讲故事比赛。 活动二:开展“学生当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2)古往今来中国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请选取一个对你影响较大的人物,谈谈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3 分) (3)班级举行了以“学生当自强不息”为话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拟

5、写一段开场白。 (4 分) (80 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 (共 16 分) 因为儿子在前线因为儿子在前线 李叔叔是城里医院的一名医生。他的爸爸是养鸡场的一个工人,村里人都叫他老李头。 这个新年由于疫情的暴发,老李一家都没能团聚。 李叔叔在疫情暴发伊始,就主动请缨,加入了援鄂医疗的队伍,跟老李头匆匆通了电话,就急急忙忙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往了前线。 老李头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每当昏昏沉沉进入睡眠的时候,耳畔儿子的声音,就缥缈却又坚定地在脑中响起: “国家需要我,我必然是要到那地方去的。 ” 这是儿子去往前线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后来疫情就全面暴发了,

6、村子与村子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夹板,这边的人走不过去,那头的人也进不来。 以前坐在门前唠嗑的人, 被纷纷通知回到自己的家里, 没有必要的事情, 是绝对不允许出门、 出村的。村里的大喇叭平时都放些音乐,如今却是一遍遍放着村主任的讲话: “特殊时期大家都不要乱走!都好好待在家里。你去别人家里,别人也不欢迎你。你说你去了干啥,尽给自己添 村子如今只有一个出口了。虽没有精致的保安亭,但村委还是尽其所能搭了个小帐篷,两张小桌子往那一放, 好歹也是设备齐全的模样。 老李头家里已经实在揭不开锅了, 决心今天出村, 去小卖部买点米。前几天跟儿子通话,老李头知道要戴口罩少出门尽量不与人接触。儿子在电话里嘱咐了一大堆

7、,老李头一字不落,全记在家里的日历上,一出门就能看到。自从儿子上了前线,不是天天能通电话,所以老李头听得格外仔细,生怕漏掉了什么。 远远的,老李头就看到志愿者红色的三角袖章,阳光下,红得像一团火。 渐渐走近,老李头清楚看见那志愿者们全副武装,进村的人可都一个不落测了体温,消杀现场,隔离观察点, 拿着的大喇叭不停宣讲防控知识老李头看新闻的时候, 听到主持人这样说的, 他们的努力,筑起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铜墙铁壁,为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因为儿子也在前线, 所以这些话, 老李头记得格外清楚。 老李头觉得自己的儿子也是 “最美逆行者” ,连着好久都睡得自豪而踏实。那时人们和疫情的

8、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死亡率,感染率,都在不断上升。 老李头开始担心害怕,儿子已经五天没打来电话了。新闻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医护人员的感染数字也在不断攀升,老李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年非典,就没经历过这样的事。 村里唯一进出口的关卡也查得越发严格,志愿者给每家每户都发了出入令和通行证,严防感染。这天,老李头很早就起床了,在厨房坐了好一会,七点就戴上口罩出门了。 家里的空调坏了好久了,还没有等到儿子回来修。老李头的老伴儿起来的时候,同往常一样哆嗦了一下,才适应了外头渗入的丝丝寒意。她径直来到厨房。厨房还是留着点余温,锅里的水还冒着热气,桌上是李家每天都要吃的鸡蛋。老伴儿在厨房坐了一会,很快就暖和起来

9、了。老李头还是不见踪影。临近八点,老李头拿着个空锅回来了。没等老伴儿问,老李头就主动说了: “我们儿子在前线,都不容易啊,我上次出门看到坐在门口的志愿者,跟咱儿子年纪差不多大,往那一坐就是一天,也同样辛苦” 4 老李头放下空锅,声音却不知怎么的颤抖起来: “咱们儿子都很久没打电话了,也不知道那儿情况怎么样了。今天早上,我给那隔离点的志愿者们送去了一锅热的煮鸡蛋。就希望咱对其他孩子好一些,别人也能对咱家孩子好一些” 老伴儿蹲下来,捂住了眼睛。 疫情一天天好转了,治愈率不断上升,援助其他地区的医疗队一批一批地凯旋。村口的关卡一点一点拆除,外面的路又重新与村子连接起来。空气也是,蓝天也是。天气也一天

10、天回暖,春天就要来了。 那天老李头像往常一样早起,坐在餐桌前剥着鸡蛋,边剥边和老伴儿说, “这批鸡蛋是新鸡蛋,虽然比老鸡蛋要小,但是口感绝对不差”老李头没有听到老伴儿的回应,只是听到了她的一声哽咽。 老李头朝着门的方向转身,听到一道熟悉的声线: “爸” 老李头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作者:陈薛如意。有删改) 6阅读因为儿子在前线全文,从老李头的角度,填写下表。 (4 分) 情节 心理表现 疫情爆发伊始,儿子就前去武汉支援抗议 睡得自豪而踏实 疫情形势严峻,儿子已经五天没打来电话了 给隔离点的志愿者送去煮鸡蛋,希望别人也能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 声音颤抖 湿了眼眶 7文章第段写道“耳畔儿子的声音,

11、就缥缈却又坚定地在脑中响起” ,既“缥缈”又“坚定” ,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4 分) 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的句子“天气也一天天回暖,春天就要来了”的理解。 (3 分) 9学习完本文,同学们对本文的主人公产生了不同看法,有同学认为本文主人是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有同学认为主人公是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有同学认为二者皆是主人公。你认同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5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 (共 12 分) 勇者不惧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

12、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 “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 ,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剪,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 ,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礼记讲: “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

13、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 赤脚横涉河滩, 如此莽夫, 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 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 ,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提

14、到“不动心” ,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 “每临大事有静气” 。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 “折而不挠” ,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

15、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锐意进取。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 “歌两柱之间” “修乐不休” 。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 “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 ”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 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 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

16、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作者河南博爱沈壮海;刘水静。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文章由神话传说开篇,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出辩证思维。 C.外

17、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土,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文章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 E.本文的论证方法是多样的,如文章第段既运用了举例论证,又采用了道理论证。 11请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 分) 12下列事实材料,适合放到这篇文章的哪一段?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理由。 (4 分) 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贵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 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 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 “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18、)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 ,完成 15-18 题。 (共 10 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一路平安。 B.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更颠乎 少

19、不更事 C.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自以为是 D.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络绎不绝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5选文以舟子喃喃之语结尾,有什么妙处?(2 分) 16同样是赏雪,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描写雪景的写法和所寄托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4 分) 【链接材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飞霞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 【注】子瞻之壁

2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糁:散开,散落。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霞(xin) :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醪(lo) ;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7-18 题。 (共 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本诗借“ ”和“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 分) 18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尾联

21、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长精神”三字。 (2 分) 四、作文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题作文。 (50 分) “后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盾” ,或是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学校、社会、国家,或是理想、精神、信念 因为有了他(它)们,我们才能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1)请以“我的坚强后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后盾”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按文体要求作文。600 字左右。 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

22、文月考答案九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hung shng (2)竞 缭 2.(1)浮光跃金(2)静影沉璧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云归而岩穴暝 (5)长风破浪会有时(6)直挂云帆济沧海 (7)但愿人长久(8)千里共婵娟 3.(1)土地:凝聚着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太阳:折射出艾青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示例一:保尔面对拿枪的押送兵,勇敢上前救了朱赫来,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英勇无畏。面对筑路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保尔毫无怨言,冻坏了双脚还继续在一线工作,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坚韧顽强。 示例二:热爱学习:保尔家境

23、困难,工作环境恶劣,但仍坚持读书。正直坦率:保尔发现车厂团员的不正之风时,挺身而出,向车厂共青团领导指出问题,号召大家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考验”符合小说内容,2 分;:“品质”与“考验”照应,言之成理,2 分) 4.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句紧承前文“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故句应在第一空;句是孔子教导学生应该去做什么,是对水自己观点的延续,应放在第二空;句是孔子教导学生不应该做什么,应放在第三空;句中“甚至”表明这是对弟子更进一步的教导,应放在第四空;句是孔子编写春秋)时采用的笔法,与后文“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正面论述中”相承接,故正确排序为.故选

24、 B 项。 5、(1)示例:举办“君子自强不息”读书报告会。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苏秦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即可) (3)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在于世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面临升学压力的九年级学子,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生当自强

25、不息”演讲比赛吧。 二、现代文阅读 6.整夜睡不着觉,总会想起儿子说的话 新闻称赞医护人员,觉得儿子也是“最美逆行者” 担心害怕 疫情好转,医疗队凯旋,儿子也终于回来了(意思对即可。一空 1 分,共 4 分) 7.不矛盾。说“缥缈” ,是因为老李头的儿子远赴武汉支援抗疫,二人相距甚远;说“坚定” ,是因为老李头的儿子对自己加入援鄂医疗队的决定十分坚定,他认为这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所在。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传达出对“逆行者”的敬意。 ( “不矛盾” ,1 分;对“缥缈” “坚定”的解释,各 1 分; “敬意” ,1 分。共 4 分) 8.寒冬过去,春天就要到来;人们终将战胜疫情,表达对抗疫必胜的

26、信心;预示老李头的儿子即将胜利归来。 (每一点各 1 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 3 分。 ) 9.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文章标题“因为儿子在前线”中的儿子既指李叔叔,又指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虽然文章对李叔叔着墨不多,但正因他们这群“最美逆行者”主动担当、无私奉献,才赢得抗疫的胜利。本文讴歌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的无私奉献的品质,所以本文主人公是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 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文章标题“因为儿子在前线”就像是众多抗疫者家属的心声;文章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疫情期间,老李头对身处抗疫一线的儿子的担忧和牵挂,这也是众多抗疫者家属内心

27、的映照,正是这些家属的支持换来了抗疫的胜利,所以本文主人公是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 示例三:我认为二者皆是本文的主人公。本文记叙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逆行”前往一线疫区的故事,以及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在家中忧心守望的故事。正是有李叔叔这样的最美抗疫者以及老李头这样的鼎力支持者,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人民的生活才有了屏障。本文讴歌这两类人的奉献精神与民族大义,所以二者皆是本文的主人公。 (若单独选择“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 “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 ,1 分。分析言之成理,3 分共 4 分。若选择“二者皆是主人公” ,1 分,分析言之成理,4 分。共 5分) 10.B C(

28、一项 2 分,共 4 分) 【解析】B 项结合文章第段“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 ,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可知选项中的“对立的情况”表述有误。C 项结合第段“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可知选项中的“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表述有误。 11.举例论证,举王阳明平定叛乱时始终神色自若的事例,论证了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对比论证, 将听到探马来报时弟子的失色与王阳明神色自若进行对比, 论证了真正的勇者有锐气, 也有静气。 (每点 2 分,共 4 分) 12.放到第段合适。理由:材料中蔺相如无论是面对强秦时理直气壮,还是面对廉颇时甘受委屈,始终坚持“国家大义

29、” ,生动演绎了“勇者不惧” “义以为上”的品格;而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就是勇者能“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 ,可见,材料所举事例与第段的观点相契合并论证了该段观点,适合放到第段。 (分析合理即可,4 分) 三、古诗文阅读 13.A(2 分) 【解析】A 项,均为“全” ;B 项,还/更加/经历;C 项,这/是/对,正确;D 项,消失/极/断绝。 14.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2 分) 15.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了意境。对此迷人雪景, “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2 分) 16.写法:选文运用

30、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用语朴素;(1 分)链接材料充分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比喻描绘雪后的美景。(1 分) 情感:选文隐含着作者的家国之思;(1 分)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的自然之乐。(1 分) 【参考译文】 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风吹起了柳絮般的雪花,峰峦上都堆积着白玉般的积雪;乌鸦在城角翻飞,无数山谷都铺开银装。没有树却飘下花,片片都是苏轼在赤壁怀古词中所讲的“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不化妆却有散落的粉,点点飞散的都是那甘于淡泊的孔门弟子原宪的粗劣的汤羹。雪珠飞舞入林,回旋的风摧折了竹子。徘徊凝眸观赏,来引发奇妙的思绪。(想要)描画出雪飘云出之情势,召唤仆人拿来松醪酒及茶具(来欣赏景致),靠着炉火烧烤山芋,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 17.闻笛赋 烂柯人(2 分) 18.“长精神”即“振作精神”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与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四、作文 根据中招考试作文评分标准打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