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54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A钢笔 B一次性木筷子 C汽车 D塑料直尺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币 B氯化钠 C氢气 D水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

2、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5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 长颈漏斗 B 试管夹 C 滴瓶 D 蒸发皿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7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 14 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 212 万年。碳 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相对原子质量为 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8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熔点 D助燃性 9某同学用空塑料瓶、 小卵石、 石英沙、 活性炭、 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 再用

3、浑浊的河水试效果 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交流 C实验 D查阅资料 10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可以倒入下水道 B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C加热操作时,要凑近加热仪器直接观察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2如图描述的是水发生某种变化的微观实质,其所描述的变化是( ) A液态水结冰 B水的蒸发 C水的分解 D冰的熔化 13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的烧

4、杯实际质量为( ) A23.8g B27.4g C32.3g D32.6g 14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种类变多 B一滴水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 40L 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5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取液体时挤入空气 D点燃酒精灯 16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的小球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5、D 17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水的天然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A B C D 18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19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不符合题意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呈球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中

6、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 B C D 20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C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发生了化学变化 2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 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D理论上若得到的氧气约 amL,可同时得到约 2amL 氢气 2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

7、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3学习了原子的相关知识后,A、B、C、D 四位同学在微信上相互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4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箔,这就是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金原子核质量比 粒子质量大得多 25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易失

8、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后,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 C氯离子和钠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D氯化钠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因此氯化钠是显电性的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6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_(填序号) 。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

9、,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 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5) 用量筒量取 8 毫升水时, 若仰视读数, 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 毫升,正确的读数方法为 。 2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

10、变化。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 。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三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类型为 。 (4)将水样静置后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填标号) 。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

11、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28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 1 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2)图 2 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图 2 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的是 (填字母序号) 。 图 2 中 C 表示的反应现象为:氢气安静地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图 2 中的 B 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

12、化为 能。 在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时,与正极相连的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 从图 2 中氢气燃烧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29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1897年, 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

13、, 这种粒子就是 。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 。 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 1/12 的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 (2)离子的构成: 如图 1 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 x=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图 2 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i 当 n= 时,该粒子是原子;

14、 ii 当 n=12 时,该粒子是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 iii 当 n= 时,该粒子是带有 2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30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现象及结论: (1)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放热,蜡烛逐渐变短,石蜡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如图乙所示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外焰温度 。 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 (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此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说明其具有 性,据你猜想白烟应该是 。 3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5、”。 资料信息: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具有碱性。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 滴-3 滴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如图,在烧杯 A 中装有 10mL 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一段时间后,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 (3)探究:是什么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提出猜想: 猜想:从 A 烧杯中挥发出水蒸气,部分进入 B 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从 A 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 B 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从 A 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

16、分进入 B 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 (4)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善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将两张滤纸分别用酚酞实验浸泡,然后悬挂晾干 一张晾干的滤纸 a 直接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 a 猜想正确 另一张晾干的滤纸 b 先滴加几滴蒸馏水,然后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 b (5)拓展延伸: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证明了分子 的性质。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32已知一个碳-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26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8,其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4 个。求

17、(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2)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 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 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

18、量变化,C 不符合题意;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在化学中重要性分析 B、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分析 D、根据化学发展的意义分析 2 【答案】B 【知识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解析】【解答】A、钢笔一般是使用金属、塑料等各种材料制作而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次性木筷子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选项符合题意; C、汽车是由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19、制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塑料直尺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分析 B、根据筷子可以用天然材料制取分析 C、根据汽车配件中有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分析 D、根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分析 3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金币属于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选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

20、由原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4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5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 A 不符合题意; B、是试管夹,故 B 符合题意; C、是细

21、口瓶,不是滴瓶,故 C 不符合题意; 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等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符合题意; B、白炽灯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是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有气体生成是变化的现象,不是特征,给水加热,水中的氧气逸出,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有沉淀生成,是变化的现象,不是特征。给澄清的石灰水加热,有沉淀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

22、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分析 8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助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

23、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9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解:A、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猜想,故选项错误 B、 某同学用空塑料瓶、 小卵石、 石英沙、 活性炭、 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 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交流,故选项错误 C、 某同学用空塑料瓶、 小卵石、 石英沙、 活性炭、 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 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故选项正确 D、 某同学用空塑料瓶、 小卵石、 石英沙、 活性炭、 膨

24、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 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查阅资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0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入下水道,不符合题意; B、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抓取,不符合题意; C、加热操作时,不要凑近加热仪器直接观察,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也不能对着自己,以防止

25、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不能用手触摸药品分析 C、根据给仪器加热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11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 A 选项符合题意;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烧杯既可用于配制溶液,又可用做反应的容器,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热源,可用于给物质加热,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

26、方法进行分析 12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排列有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排列无序,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较自由运动。所以题干描述的是冰的熔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析 13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砝码的读数为 30 g,游码的读数为 2.6g,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烧杯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烧杯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烧杯质量=30g-2.6g=27.4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

27、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14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释符合题意。 B、一滴水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不符合题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浓浓的香味,解释不符合题意。 D、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 40L 的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点进行解答。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

28、动着,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15 【答案】B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图示不符合题意; B、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取液时,需要将空气挤到外面,不能如图中这样挤到试剂瓶中,防止药品变质,故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图示

29、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16 【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故 A 不符合题意; B、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 C 符合题意; D、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0、【分析】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 17 【答案】D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符合题意;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符合题意;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符合题意;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水的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18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如铜原子质量大于氢分子质

31、量,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或电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分析 C、根据微粒的特性进行分析 D、根据电子和质子都带电分析 19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呈球形; 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答案为

32、:A。 【分析】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据此分析 20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在处的温度高于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间的间隔:,故 A 符合题意; B、水在处的温度高于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故 B 不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状态的水分子在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33、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1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试管 b 中气体较多,是氢气,a 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钠,可增加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增强导电性,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 1:2,理

34、论上若得到的氧气 amL,可同 时得到 2amL 氢气,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2:1。 22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开; 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选 C 【

35、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 23 【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 A 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不显电性,故 B 不符合题意;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 C 不符合题意; D、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变为原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离

36、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分析 24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只有极少数 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 粒子碰到的原子核体积很小,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大部分空间是空的,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 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质量比 粒子质量大得多,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原子核内内有 中子进行分析 25 【答案】D

37、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钠原子的最外层有 1 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1 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氯离子和钠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物质氯化钠,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钠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氯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氯化钠不显电性,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A、根据金属原子容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容易的电子分析 B

38、、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是得失电子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不带电分析 26 【答案】(1)朝向手心;倒放 (2)C (3)13;预热 (4)试管刷 (5)大于;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液腐蚀标签;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故填:朝向手心;倒放;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水分蒸发掉,利于点燃酒精灯,不是为了节约酒精, 故

39、答案为:C; (3)给试管中的液体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13 ,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填: 13 ; 为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故填:预热;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故填:试管刷; (5)用量筒量取 8 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 8 毫升;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大于;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分析】 (1)根据倾倒

40、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清洗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 27 【答案】(1)物理 (2)C;A (3)煮沸;碳酸氢钙 加热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4)ad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 (1)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紫外线能杀菌消毒,所以图中对应的作用是吸附杂质;对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3)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下降。水煮沸时能使水中微生

41、物死亡。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氢钙 加热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a、为防止液体溅出,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正确; b、为防止液体流出,滤纸边缘不能高出漏斗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为防止液体溅出,漏斗末端颈尖应该紧靠烧杯内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为加快过滤速率,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该选项操作正确; e、为防止滤纸损坏,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该选

42、项操作不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 (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水的净化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碳酸氢钙加热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28 【答案】(1)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2)A;淡蓝;验纯;水通电氢气+氧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分子生成;电;化学;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AC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 (1)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

43、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2)A 中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不变;B、C 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的分子,故填:A; 图 2 中 C 表示的反应现象为:氢气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图 2 中的 B 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氢气+氧气 ; 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故属于化学变化;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与正极相连的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

44、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A、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不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 (1)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9 【答案】(1)电子;

45、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AB (2)20;失去;10;阳离子;8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 (1)1897 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如果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是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故填:电子;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A、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

46、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说法不正确; 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并没有增大了原子的质量,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 x=2+8+8+2,得 x=20;核外电子数为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填:20;失去; i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 n=2+8=10,故填:10; ii 当 n=12 时,质子数为 12,核外电子数为 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为阳离子,故填:阳离子; iii 该粒子是带有 2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即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2

47、,即 n=8+2-2=8,故填:8。 【分析】 (1)根据微粒的发现及原子的结构分析 (2)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结合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30 【答案】(1)最高;水珠生成;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2)可燃;石蜡的小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 (1)如图乙所示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外焰温度最高; 水蒸气遇冷液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此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

48、说明其具有可燃性,据你猜想白烟应该是石蜡的小颗粒。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 31 【答案】(1)溶液变红 (2)溶液变红 (3)烧杯 B 中含水,无色酚酞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4)不变色;变红 (5)在不断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 滴-3 滴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浓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 B 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

49、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烧杯 B 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3)烧杯 B 中本身含有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猜想不正确; (4)实验结论为:猜想成立,说明是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 B 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故将两张滤纸分别用酚酞实验浸泡,然后悬挂晾干,一张晾干的滤纸 a 直接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 a 不变色; 另一张晾干的滤纸 b 先滴加几滴蒸馏水,然后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滤纸 b 变红; (5)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分析】 (1)根据酚酞遇碱性

50、溶液变红色分析 (2)根据分着是不断运动分析 (3)根据蒸馏水是中性的分析 32 【答案】(1)22 (2)解:设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m,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931026112 =48,m=7.972 10-26kg; 答: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7.972 10-26kg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 解: (1)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设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x, 则中子数为 x+4,即 x+x+4=48,x=22; 【分析】 (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