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48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双阳区吉林省双阳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试卷 一、阅读(一、阅读(60 分)分)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遒劲(j n) 喧嚣(xio) B. 顾忌(j ) 娴熟(xi n) C. 嶙峋(x n) 辟邪(b ) D. 洗涤(d ) 不辍(chu )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B. 遥无信息 一丝不苟 C.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D.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3. 不含有夸张修辞的诗句是( ) A. 万里赴戎机

2、,关山度若飞。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 选择: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 ,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

3、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 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文中“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反语 C. 拟人 D. 借代 (2)在原文横线上依次添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 ) 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无边无垠 A. B. C. D. (3)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 ) A. 表示特定称谓 B. 表示否定 C.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D

4、. 表示强调或着重指出 5. 选择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 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 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项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 永不改变的信条。 (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 ,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 A. 法国 儒勒凡尔纳 B. 法国 法布尔 C. 英国 迪福 D. 丹麦 安徒生 (2)横线上应填写的一种昆虫的名字是( )

5、 A. 蝉 B. 蜘蛛 C. 螳螂 D. 切叶蜂 (3)下面针对短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段话把小昆虫当作人来写,用词精当,在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小昆虫捕食时的快狠准仿佛在纸上呼之欲出。 B. 此段描写不仅体现了微小昆虫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微小昆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C. 这段话虽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但用语不幽默风趣,也没有展开联想。 D. 此段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 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

6、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7. 古诗文默写。 (1)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 ) (2)九万里风鹏正举,_,_。 (李清照渔家傲 ) (3) 二章中,“_,_,_”三句话概况了大丈夫的操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4) 杜甫 春望 中, 由春天的开花、 鸟鸣而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_, _。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 中,“_,_”两句“境与意会”,物我合一,最有妙处,写尽了作者的超然情趣。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

7、阅读(17 分)分) (甲)(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 本文选自_ 。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达于汉阴( ) (2)且焉置土石( ) 10. 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新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B. 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上正确认

9、识。 C. 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远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D. 愚公和智叟的对比, 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了“愚”, 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 11. 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12. 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乙)(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颜延之子竣贵重,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屋,萧然如故。尝乘羸牛笨车,逢竣卤簿,即让避道则。尝语竣曰:“吾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延之谓曰:“善为之,无

10、令后人笑汝拙也。”延之尝早诣竣,见宾客盈门,竣尚未起,延之怒说:“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后竟为宋孝武帝所诛。 (选自宋书卷七十三) 【注释】颜延: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贵重:位高权大。羸:瘦弱。卤簿:官员的随从。起宅:建造房子。无:同“毋”不要。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延之尝早诣竣( ) 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15. 文章在写颜延时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句子分析颜延的性格特点? (丙) (丙) (4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

11、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6. 诗的题目是题春晚 ,请找出体现“晚”这个时间的词语? 17.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18.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3 分)分) (甲) (甲) (13 分)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

12、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

13、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

14、,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

15、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边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9.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1)河堤( ) (2)缠绵( ) 20.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填空。 (1)_:指演变而产生。 (在第段里找) (2)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在第段里找) 21. 说说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中“吞”字的含义。 22. 文章第段写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 23.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方面入手赏析第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24. 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 又数秋天的黄昏, 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B. 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C. 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D. 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乙) (乙) (10 分)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菊花 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

17、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女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

18、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

19、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25. 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这”指代具体内容是什么? 26. 阅读至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 30 个字) 27.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 ) (2)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 ( ) (3)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 ) 28. 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 分)分) (一)综合实践(一)综合实践(10 分)分) 2

20、9. “文明”是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乡村的内在气质。为响应区政府“文明创建”号召,我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在小区内营造文明创建的氛围,学校开展了“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节约用水的温馨提示语,请用楷书或行书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工整、美观(引号不写) 。 珍惜生命之水,关“住”点点滴滴。 (2)请参照上面节约用水的提示语,选择“草坪旁”或“楼梯”,写一句温馨提示语。 我选择_,提示语:_。 (3)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1、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本着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 【B】提升城市品位, 【C】改变城市现状。 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删去;把“_”改为“_”。 【A】 、 【B】 、 【C】语序不合理,应把【_】和【_】调换(只填序号) (二)作文(二)作文(50 分)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30. 题目:走近你,温暖我 要求: (1)表达真实情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 (5)600字

22、左右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要求: (1)表达真实情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 (5)600字左右。 吉林省双阳区吉林省双阳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试卷 一、阅读(一、阅读(60 分)分) (一)积累

23、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遒劲(j n) 喧嚣(xio) B. 顾忌(j ) 娴熟(xi n) C. 嶙峋(x n) 辟邪(b ) D. 洗涤(d ) 不辍(chu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遒劲(j n)j ng; 故选 A。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B. 遥无信息 一丝不苟 C.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D.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B.遥无信息杳无信息; 故选 B。 3. 不含有夸张修辞的诗句是( )

24、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修辞手法的辨析。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三千尺”是极写瀑布的壮观; C.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故选 D。 4. 选择: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

25、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 ,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 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文中“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6、 ) A. 比喻 B. 反语 C. 拟人 D. 借代 (2)在原文横线上依次添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 ) 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无边无垠 A. B. C. D. (3)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 ) A. 表示特定称谓 B. 表示否定 C.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D. 表示强调或着重指出 【答案】 (1)A (2)C (3)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高原自然美丽的风景。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坦荡如砥

27、: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潜滋暗长:意思是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由第一空处“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可知, 这是偶然之间得出的妙语, 故第一空选“妙手偶得”; 由第二、三空后面“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可知, 这里是形容高原极为广阔,且非常平坦,故第二空应选“无边无垠”,第三空应选“坦荡如砥”; 由第四空“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

28、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可知,这里形容一种情绪在心里慢慢酝酿出来,故第四空应填“潜滋暗长”;因此依次为:;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作用辨析。 D.由“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_了单调”可知,这里都是着重强调论述的这几个词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故选 D。 5. 选择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 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 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项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

29、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 永不改变的信条。 (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 ,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 A. 法国 儒勒凡尔纳 B. 法国 法布尔 C. 英国 迪福 D. 丹麦 安徒生 (2)横线上应填写的一种昆虫的名字是( ) A. 蝉 B. 蜘蛛 C. 螳螂 D. 切叶蜂 (3)下面针对短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段话把小昆虫当作人来写,用词精当,在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小昆虫捕食时的快狠准仿佛在纸上呼之欲出。 B. 此段描写不仅体现了微小昆虫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微小昆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C

30、. 这段话虽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但用语不幽默风趣,也没有展开联想。 D. 此段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答案】 (1)B (2)C (3)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 昆虫物语 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 ,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1879 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 年全书首次出版。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 ,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

31、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选段选自昆虫记中的螳螂中的“打猎”一节;结合原文“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联系选段“它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可知,此处写的是螳螂捕食蝗虫的情景,这种昆虫是螳螂。 故选 C。 【小

32、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选段“击打那个可怜虫”“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可知,这里用语幽默且展开了合理联想。 故选 C。 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 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答案】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大师的话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

33、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大师将抄袭或借鉴的部分比喻成“熟人”,巧妙地批评作曲家抄袭了多人的作品,以此告诫作曲家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 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7. 古诗文默写。 (1)半卷红旗临易水,_。 (李贺雁门太守行 ) (2)九万里风鹏正举,_,_。 (李清照渔家傲 ) (3) 二章中,“_,_,_”三句话概况了大丈夫的操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4) 杜甫 春望 中, 由春天的开花、 鸟鸣而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_, _。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 中,“_,_”两句“境与意会”,物我合一,最有妙处,写尽了作者的超然情趣。

34、 【答案】 . 霜重鼓寒声不起 . 风休住 . 蓬舟吹取三山去 .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霜、淫、贫、贱、篱”等字容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17 分)分) (甲)(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5、,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36、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 本文选自_ 。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达于汉阴( ) (2)且焉置土石( ) 10. 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新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B. 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 C. 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远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D. 愚公和智叟的对比, 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37、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了“愚”, 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 11. 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12. 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答案】8. 列子汤问 9.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 哪里 10. C 11. 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2. 愚公的开路精神是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是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是今天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做事就需要这种精神。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

38、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到达汉水南岸。阴:山北面、水的南面。 (2)句意: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焉:哪里。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

39、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移走两座大山靠人力是不能实现的,人们把它寄希望于神仙,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联系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遂率子孙荷

40、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等内容,可围绕“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开拓精神”等方面分析,如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

41、太行、 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番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

42、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乙)(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颜延之子竣贵重,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屋,萧然如故。尝乘羸牛笨车,逢竣卤簿,即让避道则。尝语竣曰:“吾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延之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延之尝早诣竣,见宾客盈门,竣尚未起,延之怒说:“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后竟为宋孝武帝所诛。 (选自宋书卷七十三) 【注释

43、】颜延: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贵重:位高权大。羸:瘦弱。卤簿:官员的随从。起宅:建造房子。无:同“毋”不要。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延之尝早诣竣( ) 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15. 文章在写颜延时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句子分析颜延的性格特点? 【答案】13. 曾经 14. 好好地处理各种事情,不要让后人和别人嘲笑你笨拙。 15. 语言描写;从“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屋,萧然如故,乘羸牛笨车”可看出颜延是一个崇尚节俭,恪守本分的人。从“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可看出颜延是一位谦逊、正直的人。从

44、他对儿子的教诲中,可看出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尊严的严父。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颜延曾经早上去见颜竣。尝:曾经。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善:好好地;为之:做好它。之,代词,代指日常和工作上的各种事情;无:同“毋”不要。 ;令:让;汝:你;拙:笨拙。 【15 题详解】 本文考查文言文的描写

45、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本文关于颜延的描写有人物描写的语言描写, 从“吾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可知。 从“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屋,萧然如故,乘羸牛笨车”一句,颜延的儿子位居高位,但他不以此为傲或借此享受,可看出颜延是一个崇尚节俭,恪守本分的人。 从“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颜延非常严肃告诫儿子,不要忘记本心,要做一个谦逊正直的人,可看出颜延是一位谦逊、正直的人。且从他对儿子一系列的教诲中,可看出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尊严的严父,并不因儿子位居高位就

46、放松对他的告诫。 点睛】参考译文: 颜延的儿子颜竣位高权大,凡是颜竣给颜延供养的物品,颜延不接受任何一样,穿的是布衣,住的是茅屋,像从前一样冷落地生活。他曾经乘瘦弱的牛,拉着笨重的车,去颜竣那里,遇到颜竣的随从,也就避让到道路旁边.颜延曾经告诉颜竣:“我一生最不喜欢见到官人,现在却不幸见到你!”颜竣造房子,颜延严肃地说:“好好地处理各种事情,不要让后人和别人嘲笑你笨拙。”颜延曾经早上去见颜竣,见门口有很多宾客,而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很生气地说:“你出生卑微,如今高官厚禄,立刻就如此骄傲,怎么可能长久?”后来,颜竣最终被宋孝武帝所杀。 (丙) (丙) (4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7、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6. 诗的题目是题春晚 ,请找出体现“晚”这个时间的词语? 17.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18.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6. “花落”写暮春,“昏鸦”“夕晖”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17. 吟余小立阑干外。 18.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 诗歌意思是: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

48、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诗人首句、次句、尾句分别描绘了三幅画面,花儿飘落,遮住余晖;远处昏鸦飞过;远见樵夫、渔人归来;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这“春晚”三景,景景都扣题中“晚”字,而起笔“花落”则点明了“春”字(诗中指暮春) 。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吟余小立阑干外”意为:诗人吟罢诗句在栏杆外放目远望。“阑干外”点明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所以点明诗人观景立足点的诗句是“吟余小立阑干外”。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根据“昏”字可知此时正是黄昏,天色渐暗,根据“傍林飞”可知作者与昏鸦距离较远,所以作者望过去,

49、在树林边飞翔的乌鸦自然就像是“点”,准确而贴近,也更加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3 分)分) (甲) (甲) (13 分)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

50、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