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42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学年七年级上上期中语文试题期中语文试题 一、(18 分) 1.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r n) 应和(y ng) 着落(zh o) 精神抖擞(su) B. 贮蓄(zh ) 莅临(1 ) 粗犷(kung) 咄咄逼人(du) C. 侍弄(sh ) 分歧(q ) 一霎(sh ) 煞有介事(sh ) D. 攲斜(q) 啄食(zh ) 难堪(kn) 人声鼎沸(dng) 2. 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概 澄清 奥秘 花团锦簇 B. 确凿 云宵 博学 各得其所 C. 祷告 遮蔽 徘

2、徊 波光粼粼 D. 静谧 诀别 烂漫 翻来复去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B. 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暌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 C. 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 小亮对这个问题有点恍然大悟,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3、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 下列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张的父亲因病住院了,老李看见老张说:“家君身体好些了吗?有空我去看望他。” B. 课堂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明站起来说:“大家都听听我的高见吧!” C. 小杨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 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王老师说: “我在教学上有许多不懂之处, 请您多多指教。 ” D. 老王邀请同事小李周六到自己家做客,小李高兴地答应了,说:“我一定会准时光临寒舍的。” 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五经”中

4、的“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五十知天命”是指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懂得了“听天由命”的道理。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 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5、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 相委而去(舍弃) C. 下车引之(拉) D. 太丘舍去(到) 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思而不学则殆 C.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尊君在不 不义而富且贵 9.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写的是有关诚信的事。 B. 文中刻画了两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C. 文中的“惭”“下”“引”三个动词,把

6、友人知错就改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D. 元方“入门不顾”原因是友人言辞行为不守信用且不讲礼貌。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止:留住。俟:等待。欤:句末语气词。 10.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一处)。 起 之 不 食 以 俟 者 恐 其 自 食 其 言 也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12.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三)(共 7 分) 13.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遮”古音读 zh。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 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 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顿,令人略感凄凉。 D.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

8、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所展示的画面。 (四)根据原文默写。(共 9 分,每空 1 分)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水何澹澹,_。 (2)乡书何处达?_。 (3)_,小桥流水人家。 (4)峨眉山月半轮秋,_。 (5)不知何处吹芦管,_。 (6)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融情入景, 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_。 三、名著阅读(7 分) 15. 阅读五猖会片段,依据要求完成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

9、船椅,饭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以上文字节选自_(散文集),作者是_。文中刻画了父亲_、_的性格特点。 (2)

10、请概括五猖会的思想内容。 _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到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学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 请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17. 这段文字是按照什

11、么顺序写?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18.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品味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从修辞手法角度,揣摩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二)(共 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

12、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A 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 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B 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

13、:“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

14、,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

15、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9. 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20. 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结合语境,品味第 10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A、B 两处任选一处) A.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

16、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B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21. 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爱是等不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作文(60 分) 23. 作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云密布的岁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勇敢面对,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成熟、坚强乐观、自信 请以“在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能驾

17、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18 分) 1.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r n) 应和(y ng) 着落(zh o) 精神抖擞(su) B. 贮蓄(zh ) 莅临(1 ) 粗犷(kung) 咄咄逼人(du) C. 侍弄(sh ) 分歧(q ) 一霎(sh ) 煞有介事(sh ) D. 攲斜(q) 啄食(zh ) 难堪(kn) 人声鼎沸(dng) 【分析】【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地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解答】A有误,“着落”的“着”应读“zhu”; 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gung”; C正确; D有误,“啄食”的“啄”读作“zhu”。 故选:C。 【点评】【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 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概 澄清 奥秘 花团锦簇 B. 确凿 云宵 博学 各得其

19、所 C. 祷告 遮蔽 徘徊 波光粼粼 D. 静谧 诀别 烂漫 翻来复去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解答】A有误,“感概”的“概”应为“慨”; B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 C正确; D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 故选:C。 【点评】【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答案】

20、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B. 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暌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 C. 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 小亮对这个问题有点恍然大悟,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解答】 A.使用不当, 苦心孤

21、诣: 指煞费苦心地钻研, 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与“完成了作业”的语境不符,使用不正确。 B.使用恰当,众目暌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使用不当,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褒贬误用,不能用来形容学生的积极发言。 D.使用不当, 恍然大悟: 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后文“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和“恍然大悟”前后矛盾,使用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

22、读书习惯。 B.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解答】A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 B有误,成分残缺,将“通过”或“使”删去; C有误,成

23、分残缺,在“反腐工作”后面添加“的意见”; D正确。 故选:D。 【点评】【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下列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张的父亲因病住院了,老李看见老张说:“家君身体好些了吗?有空我去看望他。” B. 课堂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明站起来说:“大家都听听我的高见吧!” C. 小杨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 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王老师说: “我在教学上有许多不懂之处, 请您多多指教。 ” D. 老王邀请同事小李周

24、六到自己家做客,小李高兴地答应了,说:“我一定会准时光临寒舍的。”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另外还要注意表达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解答】【解答】A.有误,“家君”是称呼自己父亲的谦辞,不能称呼别人的父亲。 B.有误,“高见”是对别人建议的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C.正确。 D.有误,“光临寒舍”用于欢迎别人来自己家中,不能用于到别人家做客。 故选:C。 【点评】【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目要求,明确说话人的身份,正确理解敬辞和谦辞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从语气,语意,表达方式等方面辨析作答。

25、 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五十知天命”是指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懂得了“听天由命”的道理。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 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解答】ACD.正确; B.有误, “五十而知天命”, 是说五十岁之后, 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

26、, 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 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听天由命”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7、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 相委而去(舍弃) C. 下车引之(拉) D. 太丘舍去(到) 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思而不学则殆 C.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尊君在不 不义而富且贵 9.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写的是有关诚信的事。 B. 文中刻画了两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C. 文中的“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就改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D.

28、元方“入门不顾”原因是友人言辞行为不守信用且不讲礼貌。 【分析】【分析】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 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29、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而:表承接/表转折。 B.则:就/就; C.之:代词,他/代词,这里指学问和学业; D.不:同“否”/表否定。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ABD正确; C有误,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就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故选:C。 答案: (1)D (2)B (3)C 【点评】【点评】“之”的用法:

30、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吴起:战国时著名的

31、军事家。止:留住。俟:等待。欤:句末语气词。 10.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一处)。 起 之 不 食 以 俟 者 恐 其 自 食 其 言 也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12.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分析】【分析】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 (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 (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解答】【解答】(1

3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和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故停顿应为: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特点,灵活调整,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重点的字词,或特殊文言句式。重点词语:故人:老朋友;食:吃;待:等待。句意: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从他“遇故人”就“止之食”,而“

33、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最后“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可见吴起是个热情、讲信用的人。 答案: (1)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2)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3)从他“遇故人”就“止之食”,而“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最后“故人来,方与之食”。因此吴起是一个讲信用,待人诚恳的人。 【点评】【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

34、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三)(共 7 分) 13.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迎燕 葛天民 咫尺

35、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遮”古音读 zh。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 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 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顿,令人略感凄凉。 D.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所展示的画面。 【分析】【分析】迎燕是宋代诗人葛天民所作诗词之一。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

36、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的一部分了。 译文: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BD 正确。 C.有误,颔联

37、写“不下旧帘遮”,结合前一句为迎新燕入”可知,不放下破日的帘子,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的归来,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喜爱。并不是写作者隐居生活的清贫困顿,令人略感凄凉”。 故选:C。 (2)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从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中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泥香带花描写了燕子在春天里忙着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的温馨幸福的场面。作答时,抓住细雨“燕翅“泥土花香”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燕子在细雨中穿梭飞行、衔泥筑巢的情形作答即可。 答案: (1)C (2

38、)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思对即可) 【点评】【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 (四)根据原文默写。(共 9 分,每空 1 分)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水何澹澹,_。 (2)乡书何处达?_。 (3)_,小桥流水人家。 (4)峨眉山月半轮秋,_。 (5)不知何处吹芦管,_。 (6)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融情入景, 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_。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

39、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 (2)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3)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 (4)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罔”“殆”的书写) (7)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注意“杨”“道”“溪”的书写) 【点评】【点评】古诗文背诵的方法: 读写结合:放声读,才能读准字音;动手写,才能掌握字形; 读思结合:

40、“仰天长啸”不忘“低头沉思”, 通过吟诵, 体会诗文的情感、 节奏、韵律; 借助沉思,走入诗境,加深理解; 变换节奏:快读,要一气呵成,脱口而出;慢读,要涵咏诗韵,品味诗意; 分类记忆:可按时间(朝代)、作者、主题等进行分类后再记忆; 化整为零:注重平时复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记忆,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逐步“缩小包围圈”, 重点突破。 此外, 还可根据实际采用分组进行、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在做默写题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做完后及时检查一下,看有无错别字,改正笔误。 三、名著阅读(7 分) 15. 阅读五猖会片段,依据要求完成小题

41、。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 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42、 (1)以上文字节选自_(散文集),作者是_。文中刻画了父亲_、_的性格特点。 (2)请概括五猖会的思想内容。 【分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以上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中描写父亲在“我”去看会时要“我”背鉴略的情节,刻画了父亲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五猖会记叙了儿时盼

43、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习俗的不合理。 (1) . 朝花夕拾 . 鲁迅 . 专制 . 不了解儿童心理 (2)五猖会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习俗的不合理。 【点评】【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12

4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到儿白, 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学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 请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17. 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18.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45、(1)结合语境品味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从修辞手法角度,揣摩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分析】【分析】本文选自济南的冬天,主要描写了雪后的小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阅读文本内容可知,文章叙写的对象是济南的雪后小山;从描写的内容看,突出了小山秀气的特点。据此可概括为:文本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的特点或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景色。 (2)本题考查对描写顺序的理解。依据“山上的矮松越

46、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知,文章是按照“山上一山尖一山坡一山腰”的空间顺序描绘雪后山景的。文本中“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等内容,都突出表现了雪的“小”。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句子“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这里把“雪”赋予了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像是给蓝天边缘镶上一道银边的秀美景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语句将“雪后的

47、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树尖上顶着的白雪”比作“日本看护妇头上的白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雪之秀美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答案: (1)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的特点。 (2)空间顺序。雪后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3)“镶”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来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比喻,把小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 【点评】【点评】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

48、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 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表达了。 (二)(共 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

49、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A 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B 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

50、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