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标题作用示例与专练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标题作用示例与专练 考点: 1.徐竞母亲没有“朋友圈”标题的作用 2.李修文惟有垂杨管别离标题的妙处 3.(2020 泰安市)夏新祥丑石标题的好处 4.风疏棋义任选标题与理由 5.刘汉俊_任选标题与理由 6.曹春雷俯向大地的身影标题的妙处 7.刘玉柱神奇的激光雕刻标题的用意 8.谢谢你啊,杜典娥标题替换 【考点研究】 一、标题的作用 1.表明(凸显)文章的主旨,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2.通过标题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3.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文章主旨,为下文做铺垫。 4.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
2、及环境。 5.标题通过应用修辞手法,蕴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6.线索,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贯串全文情节,使整篇文章的结构严谨。 7.突出人物性格。 8.结构上呼应。 【考点示例】 一、标题的作用 (一)徐竞母亲没有“朋友圈”标题的作用 示例 标题的作用 文本 母亲没有“朋友圈” 徐竞 儿时,我特羨慕玩伴们,他们的母亲,个个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方圆四周,都有着极好的人缘,家中也因此常来客人,每每必杀鸡割肉,桌上好菜鲜汤不断,而我们家则日日素菜上桌。 与她们相比, 我的母亲, 不善言辞, 更不善与人交往,她极少去村镇上串门, 也无人来我家,母亲既没“朋友圈”,更无好的人缘。 母亲,整日像个“独行
3、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风雨不改!回到家中,又围着灶台、猪圈、鸡笼、柴垛转,脚步匆忙。晚上还会独自在灯下做着针线活,日复一曰。 待到农闲时,别的妇女都闲坐下来娱乐:打打牌,嗑嗑瓜子,唠唠家常,一则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情感,二则将劳累已久的身心彻底放空,唯独母亲不肯加入其中她要去窑厂贩运陶罐,将柴火挑到镇上换钱,开语坊出售雏鸡,熬糖稀卖她忙得甚至连娘家都极少回。说起母亲,外人都觉得她不搭理人,很孤僻。 “您看谁谁,整天就到处闲逛,结交朋友,你呢?”有时,我也会抱怨母亲。她则平静地回应:“我没她们闲呀,等把你拉扯大了,我再去结交朋友啊!” 母亲就这样一个人忙碌着,直到我们被拉扯大了。 我们大
4、了,可母亲也老了,我将她接到城里,和我住同一个小区里,每个周末我们都相聚。 我怕母亲平日里孤独寂寞,交代她在小区里要多结交朋友,尤其是同一栋楼的邻居,以后遇到事也好有人帮助。 可母亲依然是个“独行侠”。拾荒,捡垃圾,成了她每日的新工作,她去车库里,楼下垃圾桶旁,甚至各个楼层,捡拾废品。小区里还有其他几个捡废品的老人,母亲每天要跟他们进行“暗战”,斗智斗勇,有时赢,拔了头筹,有时晚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她将大堆的废品放在楼道里,常遭住户们的白眼,让人生恨,母亲在城里,不但没交到朋友,反而结了“敌人”。 捡回来的废品,母亲将其分类,再用婴儿车推到不同的废品收购站去卖。起初,我反对她去捡卖废品,说:
5、“您不能待在废品的世界里,要多与人交流,小区里有打牌、跳广场舞的,你也加入他们的朋友圈,跟他们交朋友啊。” 母亲却说:“我都 70 多岁了,年轻时没交朋友,老了,也不想交了。再说,谁又愿意跟我这个乡下老太太做朋友呢?” 我说:“多交朋友,能防止老年痴呆,延年益寿。”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得痴呆了,就把我送回乡下吧,在老家,我走不丟。” 我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觉察到气氛有些尴尬,母亲又说:“我在这边也是有朋友的,你看我手机里都存着他们的号码收衣服的, 收纸盒的, 还有收废铁的”母亲戴上老花眼镜,拿着她的老人手机,一个个翻给我看。 我鼻子一酸,突然心疼起母亲来,父亲很早便过世,是她带着
6、孩子们,从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走来。作为寡母的她,每天忙于挣钱供养孩子,还要让他们能读书上学,以至于我们兄妹 3 个都读了大学,在当时全镇都是少有的,儿时的我们,虽未吃到好的,喝到鲜的,但却得到了知识的最好灌溉。 记得母亲曾跟我说过,她也想结交朋友,将外人请进自己的生活中,可结交朋友,讲究礼尚往来,是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这些她都不富足,于是只好放弃,将自己“孤立”起来,暗自消化掉外界对她不公的评价,一头扎进忙碌中,将肩上无人可分担的担子,左肩换右肩。 想到母亲这一生,都在为儿女们忍苦耐劳,负重而行,不惜放弃了交友和休闲,我有些难过,但转念一想,母亲其实也有“朋友圈”,乡下的山野田地、农作物、
7、鸡鸭、陶罐、柴火、雏鸡;城里的废品、 旧物不都是她主动结交和深交的朋友吗?她的内心从未真正孤独过, 同时我也突然悟到,其实,母亲现在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孩子,是离她最近的我啊!该是我好好爱她的时候了。 问题 文章标题“母亲没有朋友圈”有何作用? 答案 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点明了主要人物母亲。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解析 文章以母亲的“朋友圈”为主要内容, 介绍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与人结交的事, 故题目“母亲没有朋友圈”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知, 文章重点赞美了母亲对家庭的奉献精神, 故题目“母亲没有朋友圈”点明了主要人物母亲; 选文围绕母亲交友的故事而写, 故题目“母
8、亲没有朋友圈”是文章的线索, 从始到末贯穿全文; 最后,题目“母亲没有朋友圈”用网络新词来形容母亲的社交情况,故显得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李修文惟有垂杨管别离标题的妙处 示例 标题的妙处 文本 惟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 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 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
9、她将病房当做课 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 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 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 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生性顽劣, 只要病情稍好, 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
10、到最后, 小病号也愤 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 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 没 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 反倒是教他更多, 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 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 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
11、,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 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 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 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
12、!”可 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 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 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 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 她正在哭泣 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 ,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 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问题 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折柳有惜别之意,以诗句命名,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2)表现了文章送别的主旨;(3)贯穿全文的线索的;(4)吸引读者的阅
13、读兴趣。 (三)(2020 泰安市)夏新祥丑石标题的好处 示例 标题的好处 文本 丑石 夏新祥 世人有玩邮票者、玩古董者、玩文字者。老墨和老白以玩石头为乐,因玩石头出名。 老墨和老白是一对挚友。 老墨开车到桃源茅草街去寻石,邀上了老白。 茅草街临桃源境内沅水的一条支流。 河床很浅,清凌凌的水在石头间游走,时而高声喧哗,时而默不作声。石头遍布在河床里,大则似碗、碟、盘、笠,小则如卵、珠、米。其状无棱无角,乖巧圆滑。色多为白、黑,间以红、黄、蓝、绿、紫。 两人在小河的分叉处分手,各朝上游寻去。 到下午时,老墨只觅到几块可要可不要的石头,他有些沮丧。 老白却喜滋滋的。 你捡到好东西了?老墨问。 是个
14、好东西,老白说。他从背囊中取出一块石头,这石头大得好比一个盘子,圆得像是用圆规画好后打磨而成。 老白把石头放进浅水里。石头乃玛瑙石,白色,质地像奶。润、绵、厚。不浮、不薄、不浅。其间黛黑的纹理,恰如国画大师勾点,一幅独钓寒江图浑然天成。 老墨看得有些呆了。 一路回城, 老墨和老白都十分开心。 老墨建议老白把石头养好后参加全国奇石展, 定能获得大奖。 到城乡接合部,两人上了一趟厕所。老白出来时,看见老墨站在车边,脸都气黑了。老墨的车窗被人砸了!放在车里的两个包已经没了。 老墨报了警,警察二十分钟后赶到现场,拍照取证,录口供。 老墨把老白送到家,蔫蔫地去修车了。 两人一如既往地交流石头,提起那块丢
15、失的“独钓寒江石”,不免摇头叹息一番。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老白正在养石。老墨打电话给老白,老白,你过来看一下,我得到了一块石头,你肯定会惊奇。 老白立即打的到了老墨的“丑石斋”。 老白的确惊住了。 老墨说,老白,寻到这块石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呆了。 你在哪里得到的这块石头? 茅草街,就是我们上次寻石的那一条小河。老墨说。 世界上竟有如此相像的两块石头,这和双胞胎兄弟有区别吗!老白叹道。 老墨说,老白,这块石头让给你吧,就算你失而复得。 老白说,你舍得? 老墨说,你养我养都一样,你拿走吧。 老白就拿走了那块石头。他说,我肯定会拿它参展,一旦有了市价,我将把钱全部给你。 那块“独钓寒江石”果真得
16、了大奖。专家评估,市价三十万。 老墨说,恭喜你,老白,你发了。 老白说,老墨,我说过的,我会兑现我的话。(A) 老墨说,老白,石头这东西,有价无市,要不你给二十万吧。 老白就给了老墨二十万。 以后,两人一如既往地玩石。 有一次在河里寻石头时,老墨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深水潭。水底暗流涌动,老墨像被一只鳄鱼咬住,打了几个圈,就要被扯进潭底。将要没顶时,老墨喊,老白救我! 老墨最后被老白救了起来。 老墨坐在岩石上,久久不发一言。 老墨已经七十岁了,要随儿子到深圳去定居。临行前,老墨把老白邀到家里喝酒,喝着喝着,老墨就哭了起来,泪水怎么都擦不干。 老白说,老墨哥,可不兴太伤感啊! 老墨说,老弟,多谢你
17、这么多年陪我玩儿,我对不起你。 老白说,别说那些话,我陪你玩,你不也在陪我玩吗? 老墨说,老弟,我这一屋的石头都送你吧! 老白说,你这些石头起码值二十万哪!我给你钱。(B) 老墨急了,老弟,别说钱,可千万别说钱! 其实,当年老白把“独钓寒江石”送展之前,要给石头换一个底座,老墨做的底座实在是太俗了。老白换底座时,发现石头的下面有一个丁字形口子,老白当时再一次惊住了。他在小河里寻得那块石头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磕出了一个丁字形的口子,这口子和那口子竟然惊人地相似! 老白相信,老墨所说的对不起应该是“独钓寒江石”这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 年 11 期(有删节) 问题 本文以“丑石”为题,有
18、什么好处?(4 分) 答案 以“丑石”为题,一方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欲望;另一方面暗指老墨虚伪、见利忘义的丑陋德行。 (四)风疏棋义任选标题与理由 示例 任选标题与理由 文本 棋义 风疏 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 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 无论对方棋艺如何, 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 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
19、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着同意。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意。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得走投无路,我又习惯性地悔棋,父亲坚决不同意。母亲没好气地说父亲:“跟个孩子较什么真,你让他一步不行吗?”父亲说:“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讲究个落子无悔,为啥?棋子落地,板上钉钉。现在我让着他,以后谁让着他啊!”母亲摇了摇头,只得转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负孩子。 ” 母亲的话像催泪弹, 我的眼泪立刻
20、涌了出来, 我哽咽着对父亲说: “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 总角小儿撑不过两天,又求着父亲下棋。父亲欣然同意,但声明仍要落子无悔。父亲前两天说的那番话我听得懵懂,倒也隐约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经心。 高三下学期,我开始变得焦虑。脑中经常出现同学们不眠不休学习的画面,我愈加烦躁。尽管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学习,最终我还是落榜了,感觉希望从此破灭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觉啊,起来跟爸杀几盘。”我置若罔闻。父亲不肯罢休,一边摆棋一边说:“你说这些棋子,车能疾行千里,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动,为什么还需要小卒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父亲看了
21、看沉默的我说:“你可别看轻了小卒,虽然它每次只能走一步,却只进不退。对弈搏杀,往往是一“卒决胜负。你要是不服气,就来试试!” 明知父亲用了激将法,我还是忍不住接了招。谁知一连下了五局,倒有三局栽在了小“卒”上。我盯着棋盘发愣,父亲笑着说:“意外吧?过河卒子当车使,过河对卒子来说是一道坎儿。你现在就是小卒,没过去这道坎儿。怎么样?敢不敢再做一次小卒?”我瞬间感觉自己灰暗的世界“仿佛若有光”,用力点了点头。 我如愿考上理想院校。倏忽间十多年过去了,整日为工作和生活所累,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料父亲突然大病一场,为照顾他,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我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父亲基本恢复了
22、行动能力,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病人多动脑,我第一反应就是多陪父亲下棋。 可是下棋时我才发现,以前那个“乡村棋王”不见了,此刻的父亲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该落往何处。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发牢骚:“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亲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嗫嚅着说:“我不想走错了悔棋。”我突然想起当年父亲教我下棋的情景,不禁鼻子一酸。羞愧、难过、( ),一起涌上心头。 后来父亲拿起棋子不知道该放哪儿时, 我就指给他一个可以吃到我棋子的地方, 又假装懊悔地说:“哎呀,我太大意了。”父亲赢了我,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话也多起来。母亲背着父亲对我说:“我都能看出来你是让着他,你忘了当初他
23、不让你了?” 我笑而不答,心里说:当初他不让我,是教我守棋道,这里面是有“义”的啊!今天我让着他,正是以“义”报之。棋中不仅有道、有理,其实更有“义” (取材于风疏的文章) 问题 请从“棋义”和“棋王”中选择一个作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 分) 答案 (1)示例一:选“棋义”。父亲教“我”下棋,更教“我”做人之道,教育“我”成长,这是父亲对“我”的“义”;为了帮父亲康复,“我”故意让棋,这是“我”对父亲的“义”。以“棋义”为题,点明了文章主旨。 (2)示例二:选“棋王”。父亲不仅棋艺高超,更深明棋中蕴含的道理,并用这些道理教育“我”成长;而“我”后来以“义”报答父亲也正是父亲教
24、育“我”的成果。父亲堪称“棋王”,以此为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表意含蓄,令人回味。(共 4 分。结合内容,2 分;说明,2 分) (五)刘汉俊_任选标题与理由 示例 任选标题与理由 文本 _ 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有一种亲近感。 牛是我的乡愁记忆。 晨起, 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 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 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
25、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 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 张望着插秧的风景。 偶尔扬
26、起黑粗脖子 “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 气贯长虹。 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 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牛是人类的朋友
27、。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 有改动) 问题 (3 分)请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 答案 我认为家乡的牛恰当。因为本文主要写了家乡牛与人们和谐相处的情景。牛是作者的“乡愁记忆”。牛年说牛这个题目无法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题目的能
28、力。题干要求“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结合文中“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是我的乡愁记忆”“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牛是家乡的风景”“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 “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 把牛的元素、 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等关键语句可知都与家乡有关, 写了家乡牛与人们和谐相处的情景, 以及对家乡牛的情感, 故选 家乡的牛。而牛年说牛只表明了内容与牛有关,无法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六)曹春雷俯向大地的身影标
29、题的妙处 示例 标题的妙处 文本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 我知道, 其实母亲的意思是, 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 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 母亲说,你光脚在田里待几天, 就能治好。 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有脚气。 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这一粒与那一粒像是有仇,离得很远,有时三四
30、粒花生挤挤攘攘挨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俯身都大于九十度。 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我估摸的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地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地就对你好: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豆腐块,坚持用农家肥。到了丰收的季节,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要夸赞几声。 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
31、熟后,籽多且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 秋日,若想在一大片花生地里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的,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如今,70 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一瞎了, 就是浪费了。 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 她就反驳, 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 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地将身影俯向大地,
32、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问题 阅读文章,想一想用“俯向大地的身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2 分) 答案 一语双关,既指母亲俯向大地耕种的身影,又指母亲对土地的敬畏;点明文章主旨。 三、拟题 (一)俯首甘为孺子牛拟有创意的小标题 示例 拟有创意的小标题 文本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画家陶元庆是鲁迅的老乡,精于书籍的封面设计。1924 年,鲁迅先生不经意间看到一幅叫苦闷的画,甚是喜爱。两个人一见如
33、故。后来,鲁迅译了一部苦闷的象征,便请陶元庆来设计封面,这个封面与鲁迅译作的精神一脉贯通,鲁迅很是满意。此后,鲁迅常请陶元庆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比如小说集彷徨的封面,陶是这样设计的: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太阳,以几何线条勾勒 3 个呆坐在椅子上的人,太阳歪歪斜斜,正往西山后落写意与写实兼具,现实与象征同框。鲁迅先生特别高兴,觉得画作“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1925 年,陶元庆在北京举办画展,其时名不彰人不来。他用红纸折红封,红封做红柬,稀稀落落请来些人捧场。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 两次来看画展。鲁迅都去了,其他人自然也跟着去,画展因此人气爆棚。鲁迅对陶元庆不遗余力的
34、提携,让陶很是感动。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 天不假年,陶元庆英年早逝。临终之时,许钦文在其身边,陶枕在许的手臂上合上双眼。许公把噩耗告诉鲁迅,鲁迅很是痛心,说:“我想,既然璇卿(陶元庆字璇卿)喜欢西湖,大家的意思也主张他在西湖边留个纪念,索性就把他葬在西湖边上吧。 ”说着拿出钱, 让许钦文为陶买块冢地。陶氏坟墓建好后,鲁迅依然挂念陶元庆,他约来许钦文,让他再在坟边种几棵苍柏。 鲁迅待陶无庆很暖心,对许钦文也挺热情。许当“北漂族”时,衣食不周,常常不能举火。1924 年 5 月,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下课后,鲁迅约许去中央公园今雨轩喝茶。
35、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 鲁迅先生与许关系相当密切。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集中,许钦文的名字出现过 260 来次。许钦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乡被列入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这是鲁迅先生用呐喊的版税出版的。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若说,以金钱搞慈善,不出奇,很多富贾也常为之,但富贾愿意把时间给你吗? 敬慕名家,便思名家提携。男文青与女文青只想自己的文章能早日发表,常常一封信,把书稿寄去鲁迅家。鲁迅看啊,审啊,读啊,大半夜时间都耗在这上面:增增删删,添添减减
36、。既改错别字,又提炼主题。鲁迅夫人许广平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上大约有两天。”鲁迅给你两天,比富豪给你两万,来得贵重百倍吧。 文字中的鲁迅那么冷, 生活中的鲁迅那么热。 生活中的鲁迅是一种什么样的热?萧红曾问鲁迅: “您对我们的爱, 是父性的, 还是母性的?”鲁迅先生怔了一晌, 很认真地回道: “是母性的。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面对千夫指, 鲁迅勇猛好斗,头上长角, 直刺公敌,一刺一个准,刺得对手鲜血淋漓;而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选自 2020 年读者,有删改) 问题 邓稼先以拟“小标题”的方式结构文章,提示各部分内容。
37、阅读-段,试根据各段内容拟几个有创意的小标题。 段:一见如故,倍加赏识; 段:_ 段:西湖边上的冢地苍柏; 段:_ 答案 捧场画展,师徒情深; 一笼热包子。 解析 空一:根据第段“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两次来看画展。”鲁迅特意参观画展,“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许钦文拜望恩师,可概括为:捧场画展,师徒情深; 空二:根据第段“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关心学生的鲁迅为饿肚子的陶元庆特意点上一笼包子,可概括为:一笼热包子。 【考题对接】 一、刘玉柱神奇的
38、激光雕刻标题的用意 神奇的激光雕刻 刘玉柱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冰立方由 24 道激光雕刻出“冰雪五环”高悬于空,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格外耀眼。 其实,“激光雕刻”一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激光雕刻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事实上,激光本来不叫“激光”,而是“镭射”,意思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1964 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改称“激光”。对于激光光源,它的发光机制为“受激辐射”。在激光器中,我们先给大量的原子提供能量,让它们的电子处在激发态,然后用特定频率的光子去激发这些原子,就可以释放
39、出大量跟入射光子频率、相位完全相同的光子。这些“一模一样”的光子叠加之后,就形成了高能量的激光。 那么,激光相比于普通光源,又有哪些优点呢?第一,激光拥有良好的方向性。与普通光源“发散”的光线不同,激光更像是一条细细的直线。第二,激光的单色性好。计量工作的标准光源、激光通信等都离不开激光良好的单色性。第三,激光的亮度高。它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在极小区域内产生极高的温度,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武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都是利用了它高亮度的特性。 激光雕刻的方式与普通雕刻大同小异,只是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当作一把“雕刻刀”。在雕刻时,激光会直接照在加工件上,使材料的温度瞬间增加至极高。这样的高温会使得激
40、光照射点处极小范围内的材料瞬间熔化甚至汽化,这样便能在加工件上“雕刻”下痕迹。 此外,在大多数的激光雕刻机上还增加了一个“吹气”装置,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向激光照射点处喷射气体。喷射的气体不仅可以带走雕刻产生的粉尘和废渣,而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而减轻木制品、皮革制品、布艺制品等材料雕刻时由于高温产生的表面碳化,让材料保持原色,实现出色的雕刻效果。 激光凭借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激光“雕刻刀”又快又准。激光雕刻时,优点就是强大的激光能量可以瞬间在样品表面留下刻痕,因此激光头的移动可以非常迅速。例如,在工艺品上刻下奥运五环的图样,仅仅只需要几秒。同时,方向性好的优点使得雕刻所用的激光束极
41、其纤细,聚焦后在加工件表面只会留下极小的刻痕,配上高精度的机械引导装置,任何细微复杂的图案都能够被精准雕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激光内雕也逐渐流行。与常见的激光外雕方式不同,激光内雕是用特殊的机器,将激光束配合多种光学元件,从不同角度射入透明的物体,在内部完成雕刻,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常见的水晶雕刻工艺品都是利用了这种技术。 事实上,激光雕刻的应用领域多达上百个,竹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都可以利用激光进行雕刻。 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把又快又准的“雕刻刀”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发展和中国“智造”点赞!
42、(选文有删改) 1“学则须疑”。有同学读完本文后提出质疑:选文标题是“神奇的激光雕刻”,文章开头却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有何用意?请你回答。 2第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似乎”能否替换成“已经”,为什么? “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于普通光源,激光具有很多的优点:良好的方向性、单色性好、亮度高。 B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内部雕刻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C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雕刻应用领域广泛这一事实。 D“激光雕刻”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一、刘
43、玉柱神奇的激光雕刻【答案】 1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 不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神奇的激光雕刻, 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解析】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本文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首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神奇的激光雕刻。 2示例:不能替换。因为“似乎”一词表示不确定,说明
44、“激光”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会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如果替换成了“已经”一词,表示这个事实已经存在,就变成了绝对化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表态(“能否替换”,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语句中的“似乎”一词表推测,表示不确定,说明“激光”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会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但并不确定,如果替
45、换成了“已经”一词,句子就变成了“激光”已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表示这个事实已经存在,这与客观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替换。 3B【解析】B.有误,第段运用了作比较,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谢谢你啊,杜典娥标题替换 谢谢你啊,杜典娥 车在贵州铜仁的盘山路上转了无数大圈小圈。我们过悬崖峭壁,然后乘船渡乌江,再翻山越岭,才找到德江县桶井乡下坪村大屋基村,看到藏在大山缝隙中的她和她的没有名字的学校。她,就是杜典娥。 我搞不清这座陈旧简陋的木加砖建筑究竟是不是学校上课不定时,学生没定数,各年级在一个教室里;校长、班主任,语文、数学、体育等各科教师,
46、就是她一个,另有一个杂工、厨师、卫生员,是她的丈夫简光轩。教室里挂着一块小黑板,培上贴着一些儿童画,彩色的塑料小桌凳摆得东一个西一个。孩子们挤在桌边,有的在写生字,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算“2+6=8”。隔壁就是灶间、堂屋兼“校长”办公室、卧室,院里放着做游戏的小滑梯一切显得那么不正规。只有星期一在门前小院落举行升旗仪式时,杜典娥用手机放着国歌,丈夫用绳子拉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她和学生们才整齐肃立,表情变得庄严而神圣。 生于 1967 年的杜典蛾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困难年代,贵州农村很少送女孩上学。父母没文化,但母亲是老党员,她深知当“睁眼瞎”之苦,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女儿读书。每天天不亮,小典娥
47、就起身了,提上一个小烘笼,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山后的小学校。因为家里没有劳力,生活艰难,小典娥不得不时常帮着父母耕作,几次辍学又几次复读。直到 1987 年,已经 20 岁的她才初中毕业。尽管如此,村里和周边许多农家姑娘都特别美幕她能上学读书。 一天,村干部来看望她的父母,说起山村的贫困与落后,孩子上学太远太累,杜典娥突然问:“我在村里办个小学,行不?” 村干部大惊,没钱没房没老师没用具,咋办? 杜典娥说:“我当老师,我家当教室,有啥难的!” 事情操办起来,杜典娥才发现,自家局促的小地面根本无法办学,孩子们连个活动场所也没有。在老党员母亲的领导下,“家庭会议”决定:用自家的田置换邻居家的地做
48、小操场。有了操场,还要建房铺路,父亲就带人上山炸石头。村干部送来几块木板,帮着做了一些小桌小凳。之后,杜典娥跑遍周边各个山村,动员所有适龄男孩女孩来上学,说他们再也不用大黑天提着小烘笼翻山越岭了。家长问:“没钱咋办?”杜典娥说:“每年只交 6 斤米;交不上的可以记账,啥时有,啥时再给。” 1987 年 9 月,这个没名没照、只有一个没证老师的“私立山村小学”办起来了。方圆十里八村的 30多个孩子背着空书包欢天喜地跑来,满满登登挤了一屋子。没课本怎么办?母亲毫不犹豫地说,把家里的牛卖了!可课本要去江对岸的镇上买。杜典娥清早起身,翻山过江已是夜晚,找个地方住一宿;第二天去镇上买两大包课本,晚上再住
49、一夜;第三天背上沉重的课本乘船过江,爬山过沟,晚上才能回到家。个子小小的柔弱姑娘,就这样成了“小黄牛”。有一次朋友介绍地去对岸长江村姓简的农户家住一晚,户主当过 7 年兵,豪爽正直,了解到杜典娥独自办学的经历,深为感动,于是命令大儿子简光轩帮地背书过江。简光轩黑黑的,个头很高,老实巴交,很少说话,光会笑。一来二去,一向不善言辞的简光轩对这个大眼睛姑娘说了一句决定一生的话:“我看你家实在缺少一个帮你背书的男人,这事就让我包了吧。”姑娘羞红着小脸。小伙子当了上门女娇,一直到现在,职业是学校杂工。 母亲敲响了挂在门框上的“铁盘钟”,父亲把桌凳摆整齐,杜典娥拿着自备的教学笔记走进“课堂”,宣布学校开课
50、。杜典娥把学生分为三个年级,在一间房里“轮番作战”。给一年级小豆包上课,就安排二年级做作业,三年级做游戏。数百年寂寂无声的大屋基村,第一次响起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在广大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在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实施的年月里,附近山村所有适龄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无一“漏网”,全部上学读书了。 1994 年,有关部门给了杜典娥一个“代课教师”的名义,每月给她补助 60 元。2008 年,杜典娥又开办了学前班。总共有 100 多个孩子了,家里装不下了,只好自费请人马,从 10 里之外拉水泥砖加盖小二层。2009 年,杜典娥通过考试成了正式教师,月工资 3000 多元。她可以把一生贡献给山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