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35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一、语文知识积累(第 1 17 7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第分;第 8 8 题题 1010 分,共分,共 3131 分)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塞(si) 气氛(fn) 不逊(xn) 深恶痛疾(w) B. 颁发(bn) 翘首(qio) 诘责(ji) 悄无声息(qio) C. 溃退(ku) 教诲(hu) 滞留(zh) 颔首低眉(hn) D. 轩昂(xun) 解剖(pu) 炽热(ch) 黯然失色(n) 2. 下列词语中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疏林薄雾 巧妙绝伦 别出心裁 富贵不淫 B. 络绎不绝 清荣峻茂 千硾百炼 心远地偏 C. 长途跋涉 相提并论 再劫难逃 登堂入室 D. 毫无顾忌 因地制宜 出奇致胜 夷为平地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黑恶势力是危害社会毒瘤,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疾。 B. 妈妈的厨艺相当不错,每次做出的菜都是香味扑鼻,油光可鉴。 C. 临近春节,大集越发热闹,买年货的人摩肩接踵,浓郁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D. 爱上超模在爱奇艺正式上线,别开生面的内容,紧张活泼的节奏,大胆搞笑的桥段,让观众们赏心悦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3、. 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 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它还是得到了我。 D.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5.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一项( ) 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

4、去聚焦。 A. B. C. D.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等。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C. 三峡的作者是北宋地理学家郦道元,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7.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节到了,妈妈根据“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的对联,在门窗上插了艾草和菖蒲。 B. 语文课上,小军设计了有关礼仪的竞答题,如:请人改稿称“斧正”,称己

5、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等。 C. “处”有止息的意思,“处暑”代表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小满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D.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通过人物言行等重要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可适当想象和虚构。 8. 根据提示填空。 (1)你有幸游览塞外,面对壮美雄奇的风光,不禁吟诵道:_,_。 (王维使至塞上 ) : (2) 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两句诗描绘了春归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4)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6、_?_。 (5)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9 91212 题,共题,共 1212 分)分) 9. 汉字书写。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碧水剔透 晶莹清澈 语文综合运用(语文综合运用(6 6 分)分) 10.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含标点限 80 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民的领袖,”_A_大声说,“我代表国家。我认为我的政策是正确的。” 就这

7、样,总司令虽然流了一点血,却毫不屈服,到了城里,成了杨虎城将军和_B_少帅的阶下囚。 在兵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各省首脑,全国人民。这封简短的电报说明“为了要促使他觉悟”,已要求总司令“暂留西安府”。同时保证他个人安全。 (1)选段出自名著_ 。 (2)选段中的人物 A 是_,B 是_。加点的“我的政策”指_。 三、阅读理解(共三、阅读理解(共 4747 分)分) (一) (每小题(一) (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 6 分)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小园香径独徘徊。 12. 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常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 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 词的上阀,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 词的下阀,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1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二) (二) (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9、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

10、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 1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2)般乐怠敖 怠: (3)而后作 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6. 【甲】 【乙】两文都论证了“_”(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 【甲】文主要运用了_和_, 【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 17. 联系实际,结合【甲】 【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三) (三) (1515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脑的秘密 含有特殊营养素的巧克力、有助于

11、增强记忆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大约十年前,我们才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

12、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 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他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进行过试验:在一个月时间里, 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

13、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 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障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卵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增加卵磷脂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吗? 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 25 克纯卵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

14、。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 20 克纯卵磷脂,才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8. 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19. 选文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2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渗入”改为“进入”行不行,为什么?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

15、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21. 依据课文内容,请你分别给有失眠症、记忆力衰退症的人提条建议。 (四) (四) (101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智慧。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劳动,崇尚劳动。 颜氏家训涉务篇中,颜之推尖锐地批判了当时一些士大夫子弟养尊处优、脱离劳动的作风,告诫子孙: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在颜之推看来,通过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事的艰辛,可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他在治家篇中

16、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之推熟悉农业生产,他列举了诸多稼穑种植中的农事,意在教导子弟要能守农桑本业,希望自己的儿孙要了解生产劳动。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于世。家庭成员辛勤劳作,不好吃懒做,不好逸恶劳,整个家族才会蒸蒸日上。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黎明即起,将与生活有关之家务及时料理,切勿怠惰,否则,今日姑待明日,则费事损业,不觉不知,而家道日耗矣。清代名臣曾国藩在教育子孙时指出,曾家治家要义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强调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

17、皆从此生矣。他以切身的体验劝勉曾家后辈子女,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认为勤劳与个人生活、家庭兴衰息息相关。清代甘树椿在甘氏家训中也说:兴家之事多途,未有不自勤劳始者也,故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见,勤则家兴人通,惰则家衰人穷。 古人一向认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要从孩子小时候做起。清康熙六十年进士王士俊在闲家编中说:教子而不在幼时,可乎?是以朱子小学 ,必先洒扫应对之节。还明确指出如何洒扫,以木盘置水,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轻洒堂中,扫毕,敛尘于箕,出弃他所,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劳动中养成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的品质。 (取材于徐海娇

18、等相关文章) 材料二: 劳动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应该有新的追求。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学校要注重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可以开设劳动课程,编写劳动教材。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应根据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新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形态,正在深刻

19、改变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要注重劳动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避免劳动教育变成某种生活技能的单纯机械训练,要关注互联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之美。人工智能驱动劳动教育认知模式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平台开展劳动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同时,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的劳动平台,体验劳动情境,获得劳动知识,进而提高其在实践生活中的劳动技能。融入了先进科技手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劳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力量必不可少。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

20、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 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 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群团组织以及公益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 共同支持学生开展公益劳动。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劳动教育,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共同的价值观。 (取材于王海建等相关文章) 2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之推严厉地批评颜氏子孙不事劳作,脱离劳动。 B. 叶梦得告诫家人如果怠惰拖延,将导致家道衰落。 C. 曾国藩认为,只要勤

21、劳、谦谨就能成为一代名臣。 D. 王士俊写闲家编主要目的是教子弟如何洒扫。 23. 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决定劳动课程。 B. 某校可利用 VR 技术安排学生模拟汽车修理过程。 C. 学校的生物课程可安排粮食种植等教学内容。 D. 职业院校可以邀请“劳模”下校开展劳动教育。 24. 在立足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请结合两则材料从学校方面简要说明。 三、写作(三、写作(6060 分)分) 25. 文题一:生活中,有许多往事,偶然记忆,既如品香茗,又如涵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请将文题“_,值得品味”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22、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实情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少于 600 字。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一、语文知识积累(第 1 17 7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第分;第 8 8 题题 1010 分,共分,共 3131 分)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塞(si) 气氛(fn) 不逊(xn) 深恶痛疾(w) B. 颁发(bn) 翘首(qio) 诘责(ji

23、) 悄无声息(qio) C. 溃退(ku) 教诲(hu) 滞留(zh) 颔首低眉(hn) D. 轩昂(xun) 解剖(pu) 炽热(ch) 黯然失色(n) 【答案】C 【解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 形声字、 形似字、 音近字、 方言、 生僻字等。 C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教诲(hu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疏林薄雾 巧妙绝伦 别出心裁 富贵不淫 B. 络绎不绝 清荣峻茂 千硾百炼 心远地偏 C. 长途跋涉 相提并论 再劫难逃 登堂入室 D. 毫无顾忌 因地制宜 出奇致胜 夷为平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B. “硾”应为“锤”; C. “再”应为“

24、在”; D. “致”应为“制”。 故选 A。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黑恶势力是危害社会的毒瘤,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疾。 B. 妈妈的厨艺相当不错,每次做出的菜都是香味扑鼻,油光可鉴。 C. 临近春节,大集越发热闹,买年货的人摩肩接踵,浓郁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D. 爱上超模在爱奇艺正式上线,别开生面的内容,紧张活泼的节奏,大胆搞笑的桥段,让观众们赏心悦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深恶痛疾: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B.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句中形容饭菜的香味,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 C.摩肩接踵:形容人

25、多拥挤。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D.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故选 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 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它还是得到了我。 D.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B.缺少主语,“他”与“和”交换位置; C.主客颠倒,应改为“我还是得到了它”; D.语序不当。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了”。 故选 A。 5

26、.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排列句子顺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

27、。本题要说明的中心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故句排首位;句“这是为什么呢?”紧接着引出对原因的阐释,排在第二位;句“因为”承句,排第三位;句“另外”是对第二个原因的阐释,排第四位;句“所以”是对全段进行小结,放最后。故排序为。答案选 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等。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C. 三峡的作者是北宋地理学家郦道元,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

28、精练生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C.郦道元应为北魏地理学家。故选 C。 7.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节到了,妈妈根据“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的对联,在门窗上插了艾草和菖蒲。 B. 语文课上,小军设计了有关礼仪的竞答题,如:请人改稿称“斧正”,称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等。 C. “处”有止息意思,“处暑”代表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小满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D.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通过人物言行等重要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可适当想象和虚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些习俗是端午节的

29、; C“小满”指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D传记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不允许想象和虚构; 故选 B。 8. 根据提示填空。 (1)你有幸游览塞外,面对壮美雄奇的风光,不禁吟诵道:_,_。 (王维使至塞上 ) : (2) 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两句诗描绘了春归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4)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 (5)思乡、离愁是永恒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 【答案】 . 大

30、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漠、落、摧、鳞、莺、燕、啄。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9 91212 题,共题,共 1212 分)分) 9. 汉字书写。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碧水剔透 晶莹清澈 【答案】碧水剔透晶莹清澈 【解析】

31、【分析】 【详解】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画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本题注意“碧”与“璧”、“剔”与“踢”、“莹”与“萤”、“澈”与“撤”的区别。 语文综合运用(语文综合运用(6 6 分)分) 10.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含标点限 80 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答案】 (1)墙前站三人,站地面的人,眼前只有墙;站较高书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最高书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书包括词典和名著 。

32、(2)书读的越多,积累的积累的东西也就越多,眼界便可以看的更远。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漫画内容的能力。把漫画转化成文字,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漫画中的各个元素都要介绍到,意思要连贯,文字要简洁,富有文采。作答时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以及看到的范围。 (2) 解答漫画题最关键的是审题, 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 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观察漫画可知,开卷有益,书读得越多视野越开阔,知识面越广。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民的领袖,”_A_大声说,“我代表国家。我认为我的政策是正确的。” 就这样,总司

33、令虽然流了一点血,却毫不屈服,到了城里,成了杨虎城将军和_B_少帅的阶下囚。 在兵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各省首脑,全国人民。这封简短的电报说明“为了要促使他觉悟”,已要求总司令“暂留西安府”。同时保证他个人安全。 (1)选段出自名著_ 。 (2)选段中的人物 A 是_,B 是_。加点的“我的政策”指_。 【答案】 . (1)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 (2)蒋介石 . 张学良 . 攘外必先安内(或:先全力剿灭共产党和红军/让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依据选段中的“我是中国人民的领袖”“

34、杨虎城将军”“少帅”“在兵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各省首脑,全国人民”“要求总司令暂留西安府”等信息,可以判定选段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其中 A 是蒋介石,B是张学良,“我的政策”指的是让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 点睛:名著导读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需要平时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 三、阅读理解(共三、阅读理解(共 4747 分分) (一) (每小题(一) (每小题 3

35、3 分,共分,共 6 6 分)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常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 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 词的上阀,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 词的下阀,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1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

36、活哲理? 【答案】12. B 13. 一切必然要消逝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 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无可奈何,又觉得似曾相识,惋惜中有欣慰。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赏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

37、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二) (二) (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

38、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

39、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 1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2)般乐怠敖 怠: (3)而后作 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6. 【甲】 【乙】两文都论证了“_”(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 【甲】文主要运用了_和_, 【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 17. 联系实际,结合【甲】 【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答案】14. (1)同“增” (2)怠惰 (3)奋

40、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4)指在国内 15. (1)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2)祸与福没有不是自己找的。 16.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举例论证 . 对比论证 . 道理论证 17. 国内要有坚守法度、尽心为民的官员;国外要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隐患;要及时修明政令刑法。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 (2)句意:追求享乐,怠惰游玩怠:怠惰; (3)句意: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4)

41、句意: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指在国内。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恒:常常;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 (2)无不:没有不是。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论证方法。 第一空: 甲文首段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论述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

42、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第二段,论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有忧患意识才能够谋求发展,否则就会“死于安乐”,论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根据乙文“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等语句可知,孟子先是表达了关于国家在没有内忧外患应该采取的做法的看法,然后引用名篇,强调国家强盛亦应该未雨绸缪,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是在自找祸端;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应该未雨绸缪,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第二空: 甲文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43、海,百里奚举于市”,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第三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将一个人在忧患错误中不断成长的事例与国家缺少“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者”最终灭亡的事例进行对比,运用对比论证法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第四空: 根据乙文“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可知,乙文多引用名篇,运用了道理论证法。

44、【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答题时,可以在读懂文章,把握内容基础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分析,国内要有坚守法度、尽心为民的官员;国外要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隐患;要及时修明政令刑法; 结合甲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分析,在和平年代,国家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繁荣昌盛。 【点睛】 【甲】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

45、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

46、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参考译文: 孟子说:“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趁着这个时候,修明政令刑法。即使是大国,也一定会畏惧它。 诗经说:趁着天还没下雨,快取那朵根的皮,将窗户和门缚紧。下面的人,有谁还敢欺侮我?孔子说:写这诗的人,他懂得道理呀!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如今国家无内忧外患,趁着这时候,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是自己找祸患。祸与福没有不是自己找的。 诗经说:长久配合天命,自己寻求多福。太甲说: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找的灾难,那可逃不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 (三) (1515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脑的

47、秘密 含有特殊营养素的巧克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大约十年前,我们才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

48、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 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他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进行过试验:

49、在一个月时间里, 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 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障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卵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增加卵磷脂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吗? 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 25 克纯卵

50、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 20 克纯卵磷脂,才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8. 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19. 选文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2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渗入”改为“进入”行不行,为什么?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