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173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414 分)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鲜腴(y ) 黝黑(y u) 侏儒(r ) 纷纷溃退(ku ) B. 杀戮(1 ) 锃亮(z ng) 纤维(qin) 惟妙惟肖(xi o) C. 跳蚤(zao) 篡改(cu n) 教诲(hu ) 不折不挠(ro) D 举箸(zh ) 婆娑(su) 秀颀(q ) 深恶痛绝(w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虬枝 狼籍 遏制 藏污纳垢 B. 簇拥 轩榭 牛

2、犊 摩肩接踵 C. 悄然 俯瞰 燥热 眼花瞭乱 D. 慰勉 洗条 诘责 和颜悦色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知道,病从口入,手指甲可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B. 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 C.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妙喻。 D. 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讲述着铜仁市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制造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B. 大疫当前,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和医疗专家组给世

3、界各国人民带去了温暖与力量。 C. 在本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的现场,到处都能听到优美的歌声和舞姿。 D. 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锻炼,使得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5.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 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

4、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缺点和不足 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B. C. D. 7.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 中国文化中, 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熟语, 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C.

5、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月、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二、阅读与积累二、阅读与积累 (一) (一) (6 6 分)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6、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般的山峰) B 属引凄异(属:连接) C.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或者) D. 夕日欲颓(颓:坠落)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 沉鳞竞跃 静影沉璧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7、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日欲颓 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的景物非常优美,都表现了山高水净的特点。 B. 甲乙两文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景物色彩。 C. 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感伤情绪。 D.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卷卷(8080 分)分)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2. 古诗文默写 (1)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2)报君黄金台上意,_。 (李贺雁门太守行 ) (3)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4

8、)黄鹤一去不复返,_。 (崔颢黄鹤楼 ) (5)争渡,争渡,_。 (李清照如梦令 ) (6)_,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14. 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15. 名著导读 (1)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_国昆虫学家_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这本书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之美誉,阅读这样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9、(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例: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性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二) (共(二) (共 1010 分)分)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

10、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

11、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

12、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暼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6. 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两件事。 17. “在讲堂里

13、的还有一个我”这句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 18.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在那时那地”是指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_。 19. 最后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纪念藤野先生的? (三) (共(三) (共 11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24 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

14、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 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 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

15、,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裁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20.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1. 文章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2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

16、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2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三、作文(三、作文(4040 分)分) 24. 作文 “担当”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 6 版 252 页)中释义为:接受并负起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担当:在家庭生活中,因为有父母和儿女的担当,家才能幸福美满:在学校教育中,因为有老师和学生的担当,教育才能蒸蒸日上:在国家建设中,因为有每个公民的担当,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

17、: (1)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 600 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 、校名和人名。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414 分)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一项是( ) A. 鲜腴(y ) 黝黑(y u) 侏儒(r ) 纷纷溃退(ku ) B. 杀戮(1 ) 锃亮(z ng) 纤维(qin) 惟妙惟肖(xi o) C. 跳蚤(zao) 篡改(cu n) 教

18、诲(hu ) 不折不挠(ro) D. 举箸(zh ) 婆娑(su) 秀颀(q ) 深恶痛绝(w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黝黑(y u)yu; B.纤维(qin)xin; C.不折不挠(ro)n o; 故选 D。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虬枝 狼籍 遏制 藏污纳垢 B. 簇拥 轩榭 牛犊 摩肩接踵 C. 悄然 俯瞰 燥热 眼花瞭乱 D. 慰勉 洗条 诘责 和颜悦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狼籍 狼藉; C. 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D. 洗条洗涤; 故选 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知

19、道,病从口入,手指甲可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B. 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 C.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妙喻。 D. 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讲述着铜仁市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使用正确; B.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使用正确; 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不符合“峨眉山景色秀丽”的语境,使用错误; D.漫山遍野: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现形容数量很多、范围

20、很广、声势很大。使用正确; 故选 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制造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B. 大疫当前,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和医疗专家组给世界各国人民带去了温暖与力量。 C. 在本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的现场,到处都能听到优美的歌声和舞姿。 D. 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锻炼,使得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 A.搭配不当,应把“制造”改为“开创”; C.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舞姿”; D.成分残缺,应去掉“通过”或“使得”; 故选 B。 5.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D 【解析】 【详解】D.此句为选择问句,前面的问号改为逗号,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故选 D。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 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22、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横线前语句“浅阅读”分析,后面应是继续“浅阅读”的话题。句是讲“浅阅读”不利的方面,是对文段首句讲“浅阅读”的优点反方向陈述,所以应紧随其后,先排除 AC两项,再作比较。句是对“浅阅读”不足的进一步陈述,故紧随句,排除 B。第句是针对“浅阅读”的缺点做出的假设,抓住关键词“如果”,可确定紧承第句;抓住关键词“那么”,可确定第句是紧承

23、第句的;故选 D。 7.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 中国文化中, 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熟语, 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C.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月、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D.“这一天有赏月、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错误。赏月是中秋节的习俗,不是重阳节; 故选

24、 D。 二、阅读与积累二、阅读与积累 (一) (一) (6 6 分)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25、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般的山峰) B. 属引凄异(属:连接) C.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或者) D. 夕日欲颓(颓:坠落)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 沉鳞竞跃 静影沉璧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日欲颓 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的景物非常优美,都表现了山高水净的特点。 B. 甲乙两文写景

26、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景物色彩。 C. 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 D.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C.有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为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或:有的时候;所以选项解释错误。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含义。 A.绝:断/消失; B.沉:潜游,没入水中,与“浮”相对; C.以:如,比得上/以后; D.欲:欲望/想要;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

27、文章内容理解。 C.有误,由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这里的猿猴的叫声是凄凉的,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情感;由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可知写出来的是猿猴的叫声和鸟鸣声是杂交在一起,体现的是这里的生机勃勃的特点,所以并非表现得都是“感伤情绪”。 故选 C。 【点睛】译文: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

28、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

29、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卷卷(8080 分)分)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案】 (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

30、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歇:消散。乱:此起彼伏。 12. 古诗文默写 (1)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2)报君黄金台上意,_。 (李贺雁门太守行 ) (3)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4)黄鹤一去不复返,_。 (崔颢黄鹤楼 ) (5)争渡,争渡,_。 (李清照如梦令 ) (6)_,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 ) 【答案】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山山唯落晖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惊起一滩鸥鹭 . 东皋薄暮望

31、 【解析】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暮、携、晖、载、滩、鸥、鹭、皋、薄”这几个字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14. 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13.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

32、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意近即可) 14.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 【13 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抓住景物“山岭”“原野”“长江”“荒原”的特点描绘即可。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

33、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万里送行舟”,这句话是说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用的是拟人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5. 名著导读 (1)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_国昆虫学家_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这本书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之美誉,阅读这样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例: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

34、性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答案】 (1) . 法 . 法布尔 . 昆虫的史诗 (2)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国雨果评论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名著内容,抓住对昆虫的描写,阐述喜欢的理由。作者在文章中生动的描写了蜘蛛、黄蜂、蝎子、蝉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示例 1:我喜欢螳螂,螳螂是一种聪明、机智,懂得运用计谋昆虫。螳螂在捕食蝗虫时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它懂得运用心理战术去迷惑敌人或猎物,使其不敢贸然进

35、攻、伤害自己。 示例 2:我喜欢掘地蜂,因为它们尽管胆子很小,但是可会收拾自己的小家了,连墙壁都打磨得光溜溜的,真能干。 (二) (共(二) (共 1010 分)分)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

36、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37、,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

38、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暼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6. 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两件事。 17.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 18. 读

39、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在那时那地”是指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_。 19. 最后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纪念藤野先生的? 【答案】16.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17. 强调“我”也是中国人,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 18. . 上霉菌课,在讲堂里看电影时 . 决定弃医从文。 19. 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写文章。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由第段“末尾是匿名”“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可知这是“匿名信事件”,“我”受到了冤枉,所以让“我”

40、感到了歧视; 由第段“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可知这是“我”看到了枪毙中国人时,也有许多中国人在旁边看,“我”感到的是当时中国人的麻木,据此可知,看电影事件使“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由第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可知这是“我”也在看枪毙中国人,从中能够感受到的是作者当时心中的悲苦

41、,不得不看残害同胞的影片; 由第段“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可知,作者当时的对于自己国家的落后的情况感到的痛心,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由此也能够让人体会到的是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指代内容。 由第段“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可知“那时那地”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由第段“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可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我”开始放弃学医,决定从事文学创作。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最后一段“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

42、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可知“我”收藏了先生改正的讲义; 由“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可知“我”将照片放在自己的书桌正对方; 由“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知“我”想到先生受到了鼓励,继续写更多的文章。 (三) (共(三) (共 11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24 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

43、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 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 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

44、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裁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20.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

4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1. 文章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2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2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答案】20. 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1. 说明方法: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 5 月 20 月 22 时 36 分”。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下定义,如“

46、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22. 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 如:清明、惊蛰、霜降(学生回答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解析】 【20 题详解】 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由第段“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47、 时 36 分”可知,先说明了小满的时间; 由第段“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可知,然后说明小满的含义; 由第段“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可知,再说明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 由第段“在南方地区, 小满还有小满小满, 江河渐满的说法, 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可知,接着说明满时的气候特点; 由第段“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可知,最后说明小满时

48、农事的特点; 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21 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结合文段的内容分析说明方法,再根据文章或者文段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文章第段中“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属于“引用”或“引资料”,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具有权威性,且生动有趣; 文章第段中“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24 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

49、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文章第段中“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22 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需整体感知全文,从内容和效果方面作答。 “渐次”意思是逐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结合由第段“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可知,接着说明满时的气候特点可知,这样更符合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天气

50、变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23 题详解】 考查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解答时,结合自己的识记积累,请从自己知道的节气中选择一个进行介绍即可。 示例一: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示例二:惊蛰,是春季第 3 个节气,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