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16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字词书写一、字词书写 1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金樽(_) 珍羞(_) 投箸(_) 侧畔(_) 长精神(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_) 琼楼(_) 绮户(_) 婵娟(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空吟(_) 烂柯(_) 侧畔(_) 长精神(_)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歧路(_) 金樽(_) 珍羞(_) 投箸(_)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烂柯(k) 碧溪(x) 空吟(y n) B侧畔(p n) 歧路(q ) 宫阙(qu) C太行(h ng) 蝉娟(ch n) 投箸(zh ) D绮户(

2、q ) 金樽(zn) 琼楼(qi ng) 3下面对行路难(其一) 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 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 黄河不可渡, 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是事典,写诗人对月怀人,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诗人希望像姜太公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像

3、伊尹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 C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D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4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语气上,好像代替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D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5选出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概写诗人“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凄凉

5、地”三个字,举重若轻,“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贬逐、被“抛弃”,这一联表达了他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用两个典故,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中“沉舟”和“病树”两个意象表现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千帆过”和“万木春”两个意象又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此联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示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6对下面这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6、,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B词的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写词人转身走向朱红色的楼阁,站在雕花的窗户前,看到没有睡觉的弟弟苏辙。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

7、憾,饱含哲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相接: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澄江净如练: 文选谢朓晩登三山还望京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玄晖:即谢朓,字玄晖。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

8、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第一、二句写朋友出于对诗人的深厚友情,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 B 【乙】诗颔联中写景,先俯视,后仰视,两个“白”字从色彩上渲染了月光的皎洁、露珠的晶莹和江水的明净。 C 【甲】诗用“姜尚、宗悫”的故事表明诗人理想仍在, 【乙】诗化用“谢朓”的诗句表达诗人对谢朓的敬慕。 D两首诗都有写诗人内心的苦闷, 【乙】诗结尾诗人含蓄地对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状况发出感慨, 【甲】诗结尾则表现了诗人一往无前的精神。 8阅读下面这首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

9、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用“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极富感情色彩的字句,暗含了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艺术感染力较强。 B颔联用两个典故写归来的感触,“闻笛赋”写对友人的悼念,“烂柯人”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伤感惆怅。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长精神”三字、表达了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三、情景默写三、情景默写 9理解型

10、默写。 (1)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_,_。 (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与他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长沙过贾谊宅中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氛围的句子:_,_。 (4) 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以设问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的句子:_,_!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怀念家乡的句子:_?_。 (6)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表现早行之早的句子:_,_。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自己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_,_。 10李白行路难(其一) (1) 行路难(其一) 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

11、_”。 (2) 行路难(其一) 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_,_”。 (3)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捷报频传,这是航天人一直心怀“_,_”的坚定信念,并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的辉煌成就。 (用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的诗句填空) 1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四、综合性学习四、综合性学习 12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 月 18 日, 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

12、目全长 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 3 月 6 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建筑、 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 国宝档案 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 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0 字以内)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 ,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_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

13、白楼。 _ 1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_ ,字 _ ,号 _ ,_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_”,与杜甫并称为“ _ ”。其代表作有 _ 行路难 蜀道难 将进酒 _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 。诗人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_,洛阳人,有“_”之称。 五、诗歌鉴赏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

14、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下列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分别紧扣“望”和“忆”字展开来写,它们都出自“安史之乱”这一时代背景。 B甲乙两诗的首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C甲诗的颔联和乙诗的颈联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荒马乱、人民饱经忧患散乱的社会现实。 D甲诗的尾联让我们看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乙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15甲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乙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它们体现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六、对比

15、阅读 16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16、,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停杯投箸不能食 余拏一小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万象更新 B独往湖心亭看雪/踽踽独行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强不息 D是金陵人,客此/宾客盈门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花花一片。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名句赏析 相关名句积累 行路难(其一) 这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以形象化的语言

17、,写出了_的艰难,寓_ 含着无限的_。 湖心亭看雪 此句没有正面写雪, 而写“大雪三日”后西湖的_。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材料一 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材料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

19、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材料三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 ,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 ,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20、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四面歌残终破楚: 此处用 史记 项羽本纪 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烈:刚烈。 肝胆:指真诚的心。 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17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 ( ) A名之者谁 闻名遐迩 莫名其妙 不可名状 B野芳发而幽香 发愤图强 间不容发 整装待发 C乐亦无穷 理屈词穷 山穷水尽 穷途

21、末路 D射者中 中规中矩 百发百中 一语中的 18下列对诗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与寓之酒也即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点名作者陶醉山水,借宴饮抒怀。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东西的人,一路欢歌,往来山路的人在树下休息,表现游人之快乐。 C颓然乎其间即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与饮少辄醉相呼应,将宴酣之乐推向高潮。 D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即为阴云笼罩秦岭,大雪堵塞蓝关。突出路途艰险,蕴含英雄失路的迷茫。 19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材料一第一段如何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20材料二写法特点是什么?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21面对人生困境,欧阳修、韩愈、秋

22、瑾有着不同表现,联系表现探究他们身上相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zn xi zh p n zhng qu qi ng q ch n jun y n k p n zhng q zn xi zh 2A 3B 4B 5C 6C 7C 8C 9 (1)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3)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4)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5)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6)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7)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10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1

2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2 (1)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 ; 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2)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 13 (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 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14D 15第一问:都表达作者思乡念亲之情。 第二问:甲诗通过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乙诗通过融情于景的手法。 16(1)(1)zh ; (2)n 。 (2)B (3)(1)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 仕途 悲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寂寥空旷 17B 18C 19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勾出滁州地理环境,然后层层推进,写沿途的见闻,最后定格在醉翁亭上。 2 分寥寥数语, 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0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抒发作者内心郁愤及前途未卜的感伤。 21欧阳修被贬后造福百姓,与民同乐。韩愈被贬后内心沉痛、无限悲慨。秋瑾面对心比男儿烈却身为女儿的尴尬处境,激越抗争。对待人生处境,他们行为态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忧国忧民情怀或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