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357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南京市玄武区二校联考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学年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二)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44 分)分) 1 (13 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相关的知识。 (1)出门东向看, 。 ( 乐府十五从军征 ) (2)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3) ?满眼风光北固楼。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4)溪云初起日沉阁,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6) ,再而衰,三而竭。 ( 左传曹刿论战 ) (7)令初下,群臣进谏, 。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

2、8)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 (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以花设喻,描写边塞雪景。 (10)文天祥被俘后,用“ , ” ( 过零丁洋 ) ,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 2 (3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hn) 伶仃(dng) 祭祀(s) 煞白(sh) B牡蛎(d) 嗤笑(ch) 阴晦(hu) 惘然(wng) C撩逗(lio) 诓骗(kung) 褴褛(l) 栈桥(zhn) D拮据(j) 觅食(m) 恣雎(su) 端祥(xing) 3 (3 分) 开学后, 小明有很多感受, 他写下这样一段话, 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 ) 初三开学后,整个年级学习氛围浓厚,当“双减”政策和初三节奏碰撞在一起,自我学习能力更加重要,同学们在教室里_学习,下课后围在一起争论题目,他们的探究精神让我_。同学们两年_以来的努力与付出,让我领悟到,其实“双减”政策下,虽然减去过多的作业,但多出来的时间,更要学会自己合理安排,多找老师面批,多找同学讨论,才能更快更好地把握好初三的节奏。 A孜孜不倦 自惭形秽 持之以恒 B置之不理 不足为据 行之有效 C置之不理 自惭形秽 行之有效 D孜孜不倦 不足为据 持之以恒 4 (3 分)不久前,一支 5 分钟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全网。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 “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月牙形妆容“斜红

4、” ,借助 3D 和 AR 技术,14 位舞蹈演员穿梭于妇好鸮(xio)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 八年级的小明看了这场表演感慨万千,写了一段话来描绘它,只可惜乱了语序,请你帮他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 只见乐者姿态各异,演奏着琵琶、竖箜篌、排箫、横笛、钹、筚篥等乐器,长裙铺地,如痴如醉。 演员们黑发朱唇,上身穿窄袖衣,长裙高系于胸前打结,锦带下垂而飘逸。 时而像那急驰的流波,时而又如溪水潺潺。 舞者着长裙长袖,均以恬静、柔和的神情,挥舞双袖轻轻起舞,敏捷轻快的舞步不似在走动,而是被推动。 A B C D 5 (4 分)请给“勤勉奋斗,

5、能谱写出最美壮歌”一句加上关联词,将句子改写成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1)假设复句: (2)条件复句: 6 (7 分)综合性学习。我校初三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临写汉字)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现实的评价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请你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2) (设计活动)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参照示例,再设计三项活动。 活动一:小说人物我来品。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7 (4 分) 【品尝小说之味】小琪和小夏在讨论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后练习,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要有理有据。 你:这个题目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假如在船上遇

6、到的是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小琪:我觉得菲利普夫妇肯定会主动上前相认,最后他们一大家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夏:我不认同你的想法。我觉得于勒肯定不会认这个哥哥,更不会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你: 8 (7 分)名著阅读。 你利用这段时光认真阅读了儒林外史 ,并和小语、小文同学有了以下一段对话。 小语:图片中周进的朋友圈说的是什么事?你能给我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吗? 你: (1) 小文:吴敬梓在书中竟塑造了如此可笑又可悲的人物。 你:是呢,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还刻画了“喜极而疯”的(2) 、 “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

7、的(3) 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4) 。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56 分)分) 9 (9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_。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淳熙六年,陆游因开义仓赈济饥民,受到当权者反对,被罢职回乡。绝:横渡。新亭: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

8、 (1)联系律诗的相关知识,诗中横线应填入的字是 A.黑 B.白 C.青 D.活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0 (18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时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 “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高祖不纳,

9、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 “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有删改) 注折节:降低自己的身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会久雨粮尽 率精兵二万屯霍邑 声闻帐中 进战则必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今兵以义动/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高祖乃悟而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 C.乃率兵略徇西

10、河,克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 D.太宗遂号泣于外/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 (3)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众 散 于 前 敌 乘 于 后 死 亡 须 臾 而 至 是 以 悲 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太宗在帐外大哭的原因。从中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 11 (14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新与旧(节选) 王鼎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

11、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 。 “新” 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 它之所以 “新” , 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 而是由于它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 “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

12、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赋唐诗宋词, 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 都是从总成果着眼。 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 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无处不在“推陈出新” “因新得新”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 ,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每一寸都是女人” ,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一寸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

13、出新” 。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绿肥” ,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 。由于“推陈出新”之必须, “因新得新” 之可能,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 “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一派,

14、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 ”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 能使人成为射手, 不一定成为神射手, 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出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变” 。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 ,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 “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器才出现的。 文学创作的

15、方法大概也是如此, 所以, 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 我们不妨听听。 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 。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 (选自文学主张 ,王鼎钧著,三联书店 2017 年版) (1)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 (2)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诫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B创新是有

16、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 C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 D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 (3)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 (4)第 4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 (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 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12 (15 分)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

17、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餐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 “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 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 “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

18、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 ”明子说。 三和尚说: “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 “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 “砍呀! ”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

19、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 ”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 见仍无动静, 便欲要大声地喊 “砍” , 然而这 “砍” 字刚吐出一半, 只听见 “咚”“咚” “咚” 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 砍者动作极其坚决, 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 “你可以走了。 ”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20、 ”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 “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 “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 ”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 ”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 “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

21、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 ”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 ,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

22、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44 分)分) 1 (13 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相关的知识。 (1)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 ( 乐府十五从军征 )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3)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4)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 (6) 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 左传曹刿论战 ) (7)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23、 。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8)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 (诸葛亮出师表 ) (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花设喻,描写边塞雪景。 (10)文天祥被俘后,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 过零丁洋 ) ,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泪落沾我衣(注意“沾”字的书写)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注意“阙”字的书

24、写) (3)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4)山雨欲来风满楼(注意“竭”字的书写)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一鼓作气(注意“作”字的书写) (7)门庭若市(注意“庭”字的书写) (8)不求闻达于诸侯(注意“侯”字的书写) (9)忽如一夜春风 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3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hn)

25、 伶仃(dng) 祭祀(s) 煞白(sh) B牡蛎(d) 嗤笑(ch) 阴晦(hu) 惘然(wng) C撩逗(lio) 诓骗(kung) 褴褛(l) 栈桥(zhn) D拮据(j) 觅食(m) 恣雎(su) 端祥(xing)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有误, “煞白”的“煞”读作“sh” ; B有误, “牡蛎”的“牡”读作“m” ; C正确; D有误, “端祥”的“祥”应为“详” 。 故选:C。 【点评】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

26、,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3 (3 分) 开学后, 小明有很多感受, 他写下这样一段话, 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初三开学后,整个年级学习氛围浓厚,当“双减”政策和初三节奏碰撞在一起,自我学习能力更加重要,同学们在教室里_学习,下课后围在一起争论题目,他们的探究精神让我_。同学们两年_以来的努力与付出,让我领悟到,其实“双减”政策下,虽然减去过多的作业,但多出来的时间,更要学会自己合理安排,多找老师面批,多找同学讨论,才能更快更好地把握好初三的节奏。 A孜孜不倦 自惭形秽 持之以恒 B置之不理 不足为据 行之有效 C置之不理 自惭形秽 行之有效 D孜孜不倦 不足为据

27、持之以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根据“学习”的提示,第一空选“孜孜不倦”恰当。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根据“探究精神”的提示,选“自惭形秽”恰当。 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根据“两年” “努力与付出”的提示,选“持之以恒”恰当。 故选:A。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

28、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 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 (3 分)不久前,一支 5 分钟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全网。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 “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月牙形妆容“斜红” ,借助 3D 和 AR 技术,14 位舞蹈演员穿梭于妇好鸮(xio)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 八年级的小明看了这场表演感慨万千,写了一段话来描绘它,只可惜乱了语序,请你帮他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 只见乐者姿态各异,演奏着琵琶、竖箜篌、排箫、横笛、钹、筚篥等乐器,长裙铺地,如痴如醉。 演员们黑发朱唇,上身穿

29、窄袖衣,长裙高系于胸前打结,锦带下垂而飘逸。 时而像那急驰的流波,时而又如溪水潺潺。 舞者着长裙长袖,均以恬静、柔和的神情,挥舞双袖轻轻起舞,敏捷轻快的舞步不似在走动,而是被推动。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介绍了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首先介绍演员的造型,确定为首句。紧承的内容,写出了乐者姿态各异。揭示了舞者舞蹈时的神态

30、。所以顺序为。 故选:C。 【点评】排列句子顺序的技巧: 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找到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要善于发现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一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一方面的几句话之间就会相对“密” ,不同方面之间的几句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疏” 。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候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往往都会采用一定的顺序

31、。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因到果,由近及远等等。 5 (4 分)请给“勤勉奋斗,能谱写出最美壮歌”一句加上关联词,将句子改写成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1)假设复句: 如果勤勉奋斗,就能谱写出最美壮歌。 (2)条件复句: 只有勤勉奋斗,才能谱写出最美壮歌。 【分析】本题考查复句相关知识。假设复句又称假设句,指分句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的复句。前面的偏句提出一句假设的情况,后面的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之下所产生的结果。常用“如果就”等关联词语表示。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 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可用“只要就” “只有才”等等关联词。 【解答

32、】答案: 如果勤勉奋斗,就能谱写出最美壮歌。 只有勤勉奋斗,才能谱写出最美壮歌。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 (7 分)综合性学习。我校初三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临写汉字)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现实的评价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请你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2) (设计活动)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参照示例,再

33、设计三项活动。 活动一:小说人物我来品。 活动二: 小说情节精梳理。 活动三: 小说主题妙感悟。 活动四: 小说续文巧构思。 【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要求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即可。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活动主题为“走进小说天地” ,可以从人物、故事情节、主题、小说风格等角度设计具体活动。示例:故事情节竞再现,小说特色巧评说,小说主题深探究,小说剧情争表演,小说主题妙感悟,小说续文巧构思,文体知识大比拼。 【解答】答案: (1)示例: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2)示例:小说情节精梳理。小说主题妙感悟。小说续文巧构思。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

34、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 (4 分) 【品尝小说之味】小琪和小夏在讨论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后练习,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要有理有据。 你:这个题目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假如在船上遇到的是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小琪:我觉得菲利普夫妇肯定会主动上前相认,最后他们一大家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夏:我不认同你的想法。我觉得于勒肯定不会认这个哥哥,更不会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你: 小夏,我们在讨论菲利普

35、夫妇的表现哦,先把于勒放一边吧。我同意小琪的观点,我觉得菲利普夫妇那么势利,放着一个大富翁弟弟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跟于勒相认的。 【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要结合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观点,符合讨论语境,表达顺畅。如:菲利普夫妇是极端嫌贫爱富、势利之人。他们重视利益超过亲情,如果见到百分富翁于勒,定会极力搭讪。 【解答】答案: 示例:小夏,我们在讨论菲利普夫妇的表现哦,先把于勒放一边吧。我同意小琪的观点,我觉得菲利普夫妇那么势利,放着一个大富翁弟弟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跟于勒相认的。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

36、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 (7 分)名著阅读。 你利用这段时光认真阅读了儒林外史 ,并和小语、小文同学有了以下一段对话。 小语:图片中周进的朋友圈说的是什么事?你能给我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吗? 你: (1) 周进屡试不第,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在号板上而死,哭到口吐鲜血。金有余和众客商同情他,出了钱为他捐了一个监生进场考试,

37、后来得以考中。 小文:吴敬梓在书中竟塑造了如此可笑又可悲的人物。 你:是呢,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还刻画了“喜极而疯”的(2) 范进 、 “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3) 严监生 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4) 严贡生 。 【分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38、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 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 以及所忍受 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金有余帮助周进进入科场。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 “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

39、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还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严贡生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他也一直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但是他却是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人,曾经讹诈邻居王小二的猪,后来小二的哥哥王大到

40、严家讨猪,严贡生的几个虎狼儿子还把王大的腿打断了。 答案: (1)周进屡试不第,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在号板上而死,哭到口吐鲜血。金有余和众客商同情他,出了钱为他捐了一个监生进场考试,后来得以考中。 (2)范进 (3)严监生 (4)严贡生 【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 语言风格, 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 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56 分)分) 9 (9 分)阅读下面诗歌

41、,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_。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淳熙六年,陆游因开义仓赈济饥民,受到当权者反对,被罢职回乡。绝:横渡。新亭: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 (1)联系律诗的相关知识,诗中横线应填入的字是 C A.黑 B.白 C.青 D.活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2、【分析】本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为“流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 “一身报国有万死” ,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 “我”却甘愿死一万次。 “一

43、”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 ,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一个“青”字,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 故选:C。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 “一身报国有万死” ,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 “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 “双鬓向人无再青” ,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

44、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答案: (1)C (2)诗人一心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时光流逝青春难再的感伤;壮志难酬的孤寂悲愤。 译文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 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 了解诗歌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

45、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10 (18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时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 宗曰: “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 “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

46、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有删改) 注折节:降低自己的身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会久雨粮尽 恰逢 率精兵二万屯霍邑 驻扎 声闻帐中 使听到 进战则必克 取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D A.今兵以义动/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高祖乃悟而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 C.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 D.太宗遂号泣于外/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 (3)

47、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众 散 于 前 敌 乘 于 后 死 亡 须 臾 而 至 是 以 悲 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太宗在帐外大哭的原因。从中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 (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

48、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军队。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作谋划。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太宗回答说: “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

49、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 此悲伤。 ”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隋军放下吊桥(准备投降) ,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解答】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句意: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会:恰逢。 句意: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屯:驻扎。 句意: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闻:被听到。 句意: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克,取胜。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凭借/认为; B.乃:才/是; C.代词/

50、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D.在/在。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故断句为: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每,经常。推材,散发财物。翻译为: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 (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 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分析即可。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有卓越领导才能、目光远大、有明锐的洞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