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2795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线织布 C.冶炼金属 D.烧制陶瓷 2.消除铁制品表面的锈可用.() A.水 B.稀盐酸 C.洗涤剂 D.食盐水 3.某同学以“浦阳江江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江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 试纸 D.蓝色石蕊试液 4.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1 C.碳酸钙、熟石

2、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5.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 pH 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唾液(6.67.1)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6.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一种盐 B.氯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7.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 pH 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A.Ca(OH)2 B.K2CO3 C.AgNO3 D.NaOH 8.下列有关 NaOH 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用 NaOH 固体

3、干燥 CO2气体 B.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 C.用酚酞试液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 D.用 CaCl2溶液除去 NaOH 溶液中的少量 Na2CO3 9.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 H2SO4、NaC1、NaOH 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纯碱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石蕊试液 10.如图“五环旗”的上面 3 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 2 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 下列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 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 11.将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 HC1 和

4、 FeCl3的混合溶液中至过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为测定一瓶 NaOH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 A、B 两个密闭器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加到A 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1 所示;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B 中,利用 pH 传感器测定溶液 pH 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 图 1 图 2 A.说明 NaOH 溶液是部分变质 B.图 1 中 ab 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图 2 随着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 不可能等于 7 D.根据图 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 NaCl 1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

5、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溶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碱液的流量阀应做的调节为.() A.保持不变 B.加大流量 C.减小流量 D.无法确定 14.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 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向 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 pH=7 D.d

6、 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Ba2+、OH-、SO24、H+ 15.小明同学分别取 28gKOH 固体 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 未变质、B 部分变质、C 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 15%的稀盐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 B.为控制正好反应,A 可用酚酞试液指示,B、C 可滴加稀盐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正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都相等,均为 37.25g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16.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 CO2与

7、 NaOH 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 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人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A.先加入盐酸,再加人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人氢氧化钠溶液,再加人盐酸 (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17.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 汁液)呈紫色,X 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1)据上表推测,X 汁液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将 X 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 PH (填“”“”或“”)7。 18.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填空: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 汁

8、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物质 氨水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8.510.5 2.93.3 6.36.6 7.68.0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2)鸡蛋清是 性。 (3) 若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 则试管中液体的 pH 会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 19.某物质由 Na2SO4、Na2CO3、CaCl2、CuSO4、NaCl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 取该物质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由此可以推断:原混合物

9、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如果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得到的溶液先滴加 溶液,再滴加 溶液来检验。 20.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NaOH+NH4ClNaCl+NH3+H2O 2KOH+(NH4)2SO4K2SO4+2NH3+2H20 Ca(OH)2+2NH4NO3Ca(NO3)2+2NH3+2H2O (1)上述反应中 NH4C1、(NH4)2SO4、NH4NO3属于化肥中的 肥。 (2)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铵盐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和水。 (3)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不能使用铵盐作肥料的原因是 。 2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 ,反应

10、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 出现,反应方程式为 。 22.兴趣实验能激励同学们学习化学实验,某同学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全部推入,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 2 所示: (1)先推入的液体是 NaOH 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2)cd 段压强变大,其原因是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反思:欲证明 c 点处反应后的生成物,除了用盐酸还可以用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是什么? (写一种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23.实验小组用 pH 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

11、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d 点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 。 24.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常含有少量的 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 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 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 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 A 的作用是 ,装置 E 的作用是 。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 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

12、致实验结果 , 若撤除装置 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CuSO4、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小文为了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 a 的名称是 ,其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 。 (3)白色固体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为 。 (4)小文通过实验后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他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26.通过下列实验判断稀硫酸与 KOH、Ba(NO3)2、KNO3、K2CO3能否发生复

13、分解反应: 实验一:KOH 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 实验二:Ba(NO3)2溶液稀硫酸 实验三:KNO3溶液稀硫酸 实验四:K2CO3溶液稀硫酸 (1)上述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2)实验二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 无色滤液 b 一定呈 性(填“酸”“碱”或“中”)。 上述实验所得无色滤液 b 中有一种溶质可能存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溶质是否存在。你设计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是 。 2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

14、A 装置中的导气管 a 与 C 装置中的导气管 相连,当装置 C 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 A 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 H2经干燥后用 D 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 abc 。 四、分析计算题(28、29 题每题 4 分,30 题 6 分,31 题 10 分,共 24 分) 28.-瓶氢氧化钠固体,因不慎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已经部分变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测定该瓶试剂变质的程度,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取该瓶中的试剂 20g 加水配制成溶液;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第三步:过滤、干燥、称量,生成沉淀为 5g。 (

15、1)若该瓶试剂中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A,原因是 。 (2)计算该 20g 试剂中含有杂质 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1%)。 29.石灰石是常见的主要矿石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的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矿石样品,并取来稀盐酸 200 克,平均分成 4 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表中 m 的数值是 。 (2)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0.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 4g 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4

16、0g 分 4 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固体物质的质量没有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g 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31.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 进行溶质成分鉴定。 取废液的上层清液 50 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 10 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 5 克,

17、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填“盐”或“碱”)。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 CO2的质量(克) 1.76 3.52 m 4.4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 10g 第二次加入 10g 第三次加入 10g 第四次加入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2)10 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 克。 (3)图像中的 a 点数值是 。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 b 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18、分,共 30 分) 1.【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棉线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答案】B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

19、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的性质进行。 【详解】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该题要求具体得出江水的酸碱度,所以不能利用指示剂,应选择 pH 试纸。 【分析】仔细审题,明确题目是要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还是酸碱度,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详解】略 4.【答案】D 【解析】学生应熟悉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及俗称。有些物质名称很相似甚至仅一字之差,但是其结构组成却相差很大,结合能反映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区别名称相似的物质是简明有效的方法。 【分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对各种

20、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 Ca(OH)2,氧化钙俗称为生石灰,化学式为 CaO,因此,消石灰与氧化钙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错; B、HCl 的水溶液俗称为盐酸,盐酸为 HCl 与水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 HCl 气体,二者不是同种物质,故错;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 Ca(OH)2,与碳酸钙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错;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 NaOH,因此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三者为同一物质。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根据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21、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 【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A、唾液的 pH 为 6.67.1,不一定是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胆汁的 pH 为 7.17.3,呈碱性,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胃液的 pH 为 0.91.5,一定呈酸性,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血浆的 pH 为 7.357.45,呈碱性,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分析】

22、【详解】略 7.【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8.【答案】B 【解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不能用 NaOH 固体干燥 CO2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可以用

23、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详解】A、纯碱溶液能与稀

24、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 H2SO4、NaCl 均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银溶液与 H2SO4、NaCl 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H2SO4、NaCl、NaOH 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

25、D 【解析】红,碱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分析】根据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 【详解】A、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B、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纯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氢溶液呈酸性所以开始时溶液的 pH 值小于 7,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呈碱性,pH 大于 7,所以 A 错误; B、向 HCl 和 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

26、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数目减小,导电性减弱。所以 B 错误; C、向 HCl 和 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时,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 水的质量一直增加, 所以 C 错误; D、 向HCl和 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 首先发生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而后再有沉淀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铁不断减少,直至反应停止,此时就不会有沉淀生成,所以 D 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若含有氢氧化钠,滴加稀盐酸时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

27、】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明确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钙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由题意由图 1 可知,a 点到 b 点之间,较长时间内未明显产生 CO2,说明滴加的稀盐酸主要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b 点之后曲线开始明显上升,反应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由图 2 可知,随着氯化钙溶液的滴加,与之反应的是碳酸钠,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反应结束 pH 仍大于 7,因此剩余碱性物质就是部分变质后没有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则有: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这瓶 NaOH 溶液部分变质,A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8、a 点到 b 点曲线说明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主要发生中和反应,B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随着氯化钙溶液的滴加,虽然 Na2CO3和 CaCl2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但是还有部分氢氧化钠未变质,相当于氢氧化钠溶液会被稀释,pH 逐渐降低,但溶液仍呈碱性,故 pH 不可能等于 7,C 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烧杯 B 滴加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不反应,因此反应结束时,溶质应为 NaCl 和 NaOH,D 选项结论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两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29、式和 NaOH 和 KOH 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如果要中和等质量的硫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所需量也较大,据此答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详解】Na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K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6,如果要中和等质量的硫酸,所需 KOH 的质量要大于 NaOH 的质量,故碱的流量阀应作的调节为加大流量。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根据 a 点时,反应没有开始,溶液中有一种溶质 H2SO4解答; B、根据稀 H2SO4与 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 点溶液中有硫酸解答; C、根据稀 H2SO4与 Ba(OH)

30、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c 点表示完全反应解答; D、根据完全反应后继续加 Ba(OH)2溶液到 d 点解答。 【分析】此题是多个知识点的考查题,能对多个物质的反应过程达到有效分析,并能结合读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a 点时,反应没有开始,溶液中有一种溶质 H2SO4,故错误; B、稀 H2SO4与 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c 点完全反应,b 点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错误; C、稀 H2SO4与 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质质量为 0,c点完全反应,杯内液体的

31、pH=7,故正确; D、完全反应后继续加 Ba(OH)2溶液到 d 点,点 d 溶液中较多的 Ba2+、OH-,无 SO24、H+,故错误 答案:C 15.【答案】C 【解析】根据氢氧化钾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钾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由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怎样变质,钾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会相等,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信息可对三种固体的消耗稀盐酸的量进行分析,要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可通过反应的现象及指示剂完成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钾的有关的性质,氢氧化钾的变质及相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及

32、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 【详解】A、氢氧化钾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钾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是:2KOH+CO2K2CO3+H2O,即每 112 份的氢氧化钾可生成 138 份的碳酸钾,所以变质越多质量越大,故三份固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故 A 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无现象,借助酚酞遇碱变红的事实,可先在氢氧化钾中滴加酚酞,变红后滴加稀盐酸,只要红色恰好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钾恰好反应,含有碳酸钾的氢氧化钾加入稀盐酸后会优先于氢氧化钾反应,而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B、C 滴加稀盐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时即是恰好反应,故 B 正确; C、从KOH+HCl

33、KCl+H2O, 2KOH+CO2K2CO3+H2O, K2CO3+2HCl2KCl+H2O+CO2可知: KOHHCl、2KOHK2CO32HCl,由关系式可知,三种情况下,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三固体相等,故 C 错误;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三种情况下,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相等,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x,则: KKC 39 74.5 28g5639100 xg1005639285 .7439 =37.25g 故 D 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16.【答案】(1)B; (2)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

34、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 明确气球变化的原因、 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如果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再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后变瘪。稀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B。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氢

35、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再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后变瘪。 故答案为:(1)B; (2)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17.【答案】(1)能; (2) 【解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 X 汁液在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记录表,判断可用作酸碱指示剂的物质; (2)根据 X 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判断肥皂水的酸碱性。 【分析】掌握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以及指示剂的变色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 X 汁液在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记录表,判断可用作酸碱指示剂的物质; (2)根据 X

36、 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判断肥皂水的酸碱性; 故答案为:(1)能; (2) 18.【答案】(1)苹果汁; (2)碱; (3)变小 【解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7 时,随着 pH 的减小酸性增强,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解答。【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1)当溶液的 pH7 时,随着 pH 的减小酸性增强,上述液体中,苹果汁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故填:苹果汁。 (2)鸡蛋清是的 pH 范围是 7.6-8.0,大于 7

37、,显碱性,故填:碱。 (3)氨水的 pH 范围是 8.5-10.5,显碱性,盐酸显酸性,因此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则试管中液体的 pH 会变小,故填:变小。 19.【答案】肯定有 Na2CO3; 肯定没有 Na2SO4、CaCl2、CuSO4; 可能有 NaCl; 过量稀硝酸; 滴加硝酸银 【解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钙,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

38、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 【分析】本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抓住题干叙述的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推测其他物质,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2)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钙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39、氯化钙。 (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要确定氯化钠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由于混合物中含有的碳酸钠会造成干扰,所以可先加硝酸除去。 故本题答案为:肯定有 Na2CO3; 肯定没有 Na2SO4、CaCl2、CuSO4; 可能有 NaCl; 过量稀硝酸; 滴加硝酸银 20.【答案】(1)氮; (2)盐;氨气; (3)铵盐遇碱生成氨气,从而失去肥效 【解析】【分析】【详解】(1)NH4Cl、(NH4)2SO4、NH4 NO3都含有氮元素,都属于氮肥; (2)由上述反应可知

40、,碱与铵盐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盐、氨气和水; (2)铵盐遇碱会生成氨气,熟石灰属于碱,所以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不能使用铵盐,否则会因生成氨气而使其肥效降低; 故答案为:(1)氮; (2)盐、氨气; (3)铵盐遇碱生成氨气,从而失去肥效。 21.【答案】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SO4)3+3H2O; 有气泡冒出; Fe+H2SO4FeSO4+H2 【解析】生锈的铁钉表面有铁锈,故放入盐酸中后,首先铁锈与盐酸反应,所以开始并没有气泡冒出,当铁锈除去后,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 【分析】在置换反应中,铁表现出正二价,正二价的金属铁溶液呈绿色,而三价铁溶液呈黄色。 【详解】

41、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所以溶液变为黄色,铁锈反应完后露出铁钉,铁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有气泡冒出; Fe+H2SO4FeSO4+H2 22.【答案】(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 (2)NaCO3+2HCl2NaCl+H2O+CO2 (3)氯化钙溶液 【解析】(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4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1)先推入的液体是 NaOH 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 故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 (2)cd段压强变大, 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CO3+2HCl2NaCl+H2O+CO2; (3)欲证明 C 点处反应后的生成物,除了用盐酸还可以用氯化钙溶液,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3、碳酸钙和氯化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故填:氯化钙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23.【答案】(1)NaOH+HClNaCl+H2O (2)红色溶液变无色,PH 逐渐减小至小于 7; (3)氯化钠、氯化氢 【解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显酸性溶液 pH 小于 7,显中性溶液 pH 等于 7,显碱性溶液pH 大于 7。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

44、Cl+H2O;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红色溶液变为无色,pH 逐渐减小至小于 7 故填:红色溶液变为无色,pH 逐渐减小至小于 7; (3)40s 时,溶液 pH 小于 7,因此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氯化钠、氯化氢; 24.【答案】(1)Ba(OH)2+CO2BaCO3+H2O;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 D 中; (3)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4)偏大; 偏大 【解析】根据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45、,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分析; 根据空气通入过快,不能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 装置 B 中产生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 如果不除去气体中的水,会使丁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装置理解、对操作的评价、物质含量的测定、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要认真分析,把握实验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实验目的。 【详解】(1)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2)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46、蒸气,所以装置 A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 E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 D 中。 (3)空气通入过快,不能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装置 B 中产生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如果不除去气体中的水,会使丁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1)Ba(OH)2+CO2=BaCO3+H2O;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 D 中; (3)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4)偏大; 偏大 25.【答案】(1)过滤; 漏斗; (2)Cu(OH)2; (3)碳酸钙; CaCO3

47、+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4)错误;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 Na2SO4 【解析】(1)根据结果操作 a 得到固体和液体两种状态的物质分析操作及需要的仪器; (2)根据蓝色沉淀是蓝色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可知含有硫酸铜,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3)根据物质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可知是原有的难溶性碳酸钙,没有两两反应产生的沉淀,故只有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4)根据推断的物质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钠分析。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从物质的颜色、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

48、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结果操作 a 得到难溶性固体和蓝色溶液,可知是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漏斗; (2)溶液呈现蓝色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铜是蓝色的沉淀,化学式为:Cu(OH)2; (3)白色固体是难溶性的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是酸和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4)经过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硫酸铜,而硫酸钠不影响实验的现象,所以可能含有硫酸钠,因此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

49、只有两种物质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存在 Na2SO4 故答案为:(1)过滤; 漏斗; (2)Cu(OH)2; (3)碳酸钙;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4)错误;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 Na2SO4 26.【答案】(1)实验三; (2)H2SO4+Ba(NO3)2BaSO4+2HNO3; (3)中;取样,加入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钾,否则没有 【解析】(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或有气体生成,三个条件中,至少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反应就能够发生;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实质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物

50、质的水溶性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沉淀的成分; 证明硝酸钾存在,可取样,加入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硝酸钾,否则没有。 【分析】本道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条件,探究碱的性质时学生应利用学过的碱的性质并结合习题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详解】(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硝酸钾与稀硫酸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故填:实验三; (2)试管 B 中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故填:H2SO4+Ba(NO3)2BaSO4+2HNO3; (3)根据图示可知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部分消失可知白色沉淀 a 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因此硫酸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