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分)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初中,开启人生的新里程。小佳同学想邀请你参加七年级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初中,开启人生的新里程。小佳同学想邀请你参加七年级“漫漫步语林步语林”活动。现在,请你和他互帮互助,同步开始吧!活动。现在,请你和他互帮互助,同步开始吧! 1. 【字词迷宫】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空缺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在动人的文字中感悟世间的真情,感慨万千。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
2、纷中与母亲(ju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一家人解决散步途中的分(q )时,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印象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美好神秘, 寄托着鲁迅对童年的留恋 A. 感慨(ki) 决别 骨髓(su ) 分岐 确凿(zu ) B. 感慨(k i) 诀别 骨髓(su) 分岐 确凿(z o) C. 感慨(k i) 决别 骨髓(su ) 分歧 确凿(zu ) D. 感慨(ki) 诀别 骨髓(su) 分歧 确凿(z o) 2. 【词语擂台】某同学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近年来,长沙成为新晋网红城市,人气持续飙升,每到节假日,各地游客
3、纷至沓来,南门口的臭豆腐、小龙虾、糖油粑粑历历在目,岳麓山上的游人摩肩接踵,湘江两岸的灯光秀更是令人目眩神迷,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每一条街巷,用心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美食、美景、美人已成为网红长沙屹立不倒的名片。 A. 历历在目 B. 摩肩接踵 C. 目眩神迷 D. 屹立 3. 【病句诊断】下列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 升旗时,同学们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在主席台前那面冉冉上升的鲜红旗帜上。 C. 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D.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担负
4、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1984 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口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 B. C. D. 5. 【文化长廊】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
5、,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励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莅临 6. 【实践园地】综合运用 班级决定举行以“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解读“朋友”内涵】 (1)“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_的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
6、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_。 【感受“朋友”情谊】 (2)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 【伸出“友谊”之手】 (3)假设老师安排你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你会主动走到她面前说什么?(如果出现姓名请用“XX”代替) 7. 【名句橱窗】古诗名句填空。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旅途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王湾旅途奔波,一句“_?_”次北固山下 )道出游子思乡情深;李益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芦笛声,不禁吟叹“_,_”夜上受降城闻笛”,让人动容。 二、阅读(共二、阅读(共 4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一)古诗文阅读(
7、共 16 分)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东栏: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庭院门口的栏杆。清明:清澈明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当时苏轼已经四十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京城,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 ,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用静态描
8、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烘托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同时柳絮点出梨花盛开的季节,衬托出梨花盛开的欢喜心情。 B. 第三句写诗人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洁白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成了“一株雪”。 C. 本诗的诗眼是“惆怅”一词。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惆怅”一词中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 D. 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9. 诗歌是怎样描写“梨花”的?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9、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之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 ,有改动) 【注】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长史:官名。谢公指谢安。版:此处指用来题写殿名、制作匾额的木板。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
10、。据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画,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画,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诉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阼:封建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 10. 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多一词多义现象。 甲文中的“太丘舍去”与 两小儿辩日 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相同。 B. 文言字词积累要联系课内所学,乙文“时为谢公长史”与甲文“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意思相同。 C. 乙文“使王题之”中的“题”在此为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题字、题匾”的意思。 D. 乙文“谢以为名言”与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11、矣”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1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B.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C.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D.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12.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 【场景】 (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_)“魏阼所以不长。” 13. 请分别指
12、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 (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8 分)分) 雕虫小技其实是“神技” 按照成语辞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虫书是金文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虫书起源
13、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 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从目前国内出土的相关文物上看, 虫书这一书体兴盛于古代的吴、越、蔡、楚、曾、宋、齐、徐等国。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及。当时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书法技艺,久之,学、写的人越来越少,虫书便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而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夺走了锋芒。尤其是到了汉末,虫书居然被装点在大纛(d o)旗幡上,以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作为
14、国家、宗教、军队、将帅的表征。此时的虫书虽曰是“书”,但从本质上讲,已经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图腾”了。 作为一种古字的特殊书写方式,虫书虽然无法在书本上一展身手,但其超强的书写技艺,却在中国古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实乃下过一番苦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北史中载,有着“北地三才子”之美誉的北齐史学家、文学家魏收擅长虫书,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的虫书神技就甘拜下风、自叹弗如:“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1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第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流行区域和起源。 B.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特点和起源。 C. 介绍了
15、虫书的别称、特点和流行区域。 D.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作用和起源。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雕虫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这里的“虫”是指一种昆虫。 B. 虫书难学、难写、难识,不过还是很快普及了,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写。 C. 到了汉末,“虫书”不仅是一种“图腾”,同时也具备文字功能。 D. 最后一句写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虫书神技甘拜下风的例子,说明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实乃下过一番苦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 16. 判断下列四幅字哪幅是虫书。请借助文章中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宁静致远 和谐交通 厚德载物 返璞归真 【甲】 【乙】 【丙】 【丁】 虫书是_ 理由
16、是_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4 分)分) 不可辜负的青春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迷恋网游,喝酒,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而且还有两门功课因不及格而挂科。 暑假,他参加同学的假期游,与同学兴奋地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正是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替换着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心生挂念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陷入了沉思,直到有人催
17、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在游戏中。 凌晨三点,他拖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拥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进入梦乡。 在一节车厢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世界很大有时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的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父亲又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
18、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卷出外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车厢里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在自己的口袋里发现多了二百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从风景区回来,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
19、。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的天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他心里五味杂陈,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
20、,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他沉睡的心。 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 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父亲拼尽一生,用全部的心血,浇灌他人生路上的片片绿荫,他怎能再辜负青春。这是从那以后,经常盘桓在他心里的一句话。 17.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情节发展变化
21、“他”的心理变化 兴奋 列车停靠在家乡 吃惊不安酸楚 父亲下车后 18.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19. 请概括文中父亲形象的特点。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青春? 链接材料:清华大学学生拍的毕业电影敢不敢的主题曲唱到: 敢不敢/青春是我的/老天没有资格管/敢不敢/只要有你在/什么我都不稀罕 敢不敢/青春那么短/再不勇敢就完蛋/敢不敢/唱起这首歌/哪儿的天都一样蓝 (四)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6 分)分)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
22、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0.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又名旧事重提 ,是部回忆性散文集。 B. 阿长是一个爱说闲话、迷信
23、、唠叨的封建妇女,作者特别不喜欢她。 C. 二十四孝图中重点写了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虚伪凶残的本质。 D.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但是父亲让“我”背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1. 阅读以上语段,写出作者在选段(一)和(二)中提及的两部书的名称。 语段(三)中写道“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请写出篇目名称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语言表述与写作(三、语言表述与写作(56 分)分) 22.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这样精妙的写景文章
24、,请你也结合你看到的一处校园之景或公园之景写一段文字。 要求:紧扣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用到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 200字。 23. 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你一定接触了新老师,认识了新朋友。 请你从“温暖、耐心、负责、热情、勤奋、认真、专注”中选一个词,将“他(她)是这样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细致描写,通过事件表现出他(她)的性格或思想品质,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 字。 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25、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分)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初中,开启人生的新里程。小佳同学想邀请你参加七年级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初中,开启人生的新里程。小佳同学想邀请你参加七年级“漫漫步语林步语林”活动。现在,请你和他互帮互助,同步开始吧!活动。现在,请你和他互帮互助,同步开始吧! 1. 【字词迷宫】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空缺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在动人的文字中感悟世间的真情,感慨万千。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一家人解决散步途中的分(q )时,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6、印象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美好神秘, 寄托着鲁迅对童年的留恋 A. 感慨(ki) 决别 骨髓(su ) 分岐 确凿(zu ) B. 感慨(k i) 诀别 骨髓(su) 分岐 确凿(z o) C. 感慨(k i) 决别 骨髓(su ) 分歧 确凿(zu ) D. 感慨(ki) 诀别 骨髓(su) 分歧 确凿(z o) 【答案】D 【解析】 【详解】感慨(gn ki) :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 诀别(ju bi ) : (动)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 ; 骨髓(g su) :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也比喻精华的地方; 分歧(fn q) :不一致;有差异; 确凿(qu z o) :指
27、真实、确定,不容怀疑; 故选 D。 2. 【词语擂台】某同学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近年来,长沙成为新晋网红城市,人气持续飙升,每到节假日,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南门口的臭豆腐、小龙虾、糖油粑粑历历在目,岳麓山上的游人摩肩接踵,湘江两岸的灯光秀更是令人目眩神迷,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每一条街巷,用心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美食、美景、美人已成为网红长沙屹立不倒的名片。 A. 历历在目 B. 摩肩接踵 C. 目眩神迷 D. 屹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不能用来形容食品; B.摩肩接踵:
28、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使用正确; C.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使用正确; D.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使用正确; 故选 A。 3. 【病句诊断】下列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 升旗时,同学们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在主席台前那面冉冉上升的鲜红旗帜上。 C. 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D.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B. 搭
29、配不当,“目光”可以集中在旗帜上,而“歌声”不能,应删去“和歌声”; C. 搭配不当, “能否”与后文的“是重要前提”犯了两面对一面的毛病,应在“是”后添加“能否”或直接删除句首的“能否”。 D. 语序不当,“发扬”“继承”的逻辑顺序为先“继承”,后“发扬”,故应将“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故选 A。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1984 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
30、,邓稼先的一声口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A 项正确,先明确语段中心是什么,根据前后逻辑顺序理清文段论述思路,准确判断。论述中心应该是,然后衔接最紧密的是,第句是对的总领,从“又是一片”可判断排到最后。
31、 5. 【文化长廊】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励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莅临 【答案】C 【解析】 【详解】C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品的客套话。不能用于收下老师奖励给自己的礼物。故选 C。 6. 【实践园地】综合运用 班级决定举行以“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
32、任务。 【解读“朋友”内涵】 (1)“朋”字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_的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_。 【感受“朋友”情谊】 (2)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 【伸出“友谊”之手】 (3)假设老师安排你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你会主动走到她面前说什么?(如果出现姓名请用“XX”代替) 【答案】 (1) . 平等 . 友好 (意思基本相同即可,不强求唯一答案)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莫
33、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参考示例一:林芳,你好,我是 XX。我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乒乓球,是个运动健将。咱俩同桌,真是缘分啊!今后请多多关照! 参考示例二:林芳,很高兴和你同桌,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可知,“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明二者之间的平等; “友”字看起来像两只相握的右手,从朋友关系来理解,是表示二者的关系亲密。所以“友”字的本义是友好。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 关于友谊的古诗句有“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注意说话对象(林芳)与说话目的(主动与她结交) ,说话时要注意礼貌与文明用语。 示例:林芳,你好!我是 XX。很高兴能够与你同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彼此了解,成为好同桌,成为好朋友! 7. 【名句橱窗】古诗名句填空。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旅途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王湾旅途奔波,一句“_?_”次北固山下 )道出游子思乡情深;李益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芦笛声,不禁吟叹“_,_”夜上受降城闻笛”,让人动容。 【答案】 .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不知何处吹芦管
35、 . 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雁、洛、芦。 二、阅读(共二、阅读(共 4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一)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东栏: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庭院门口的栏杆。清明:清澈明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当时苏轼已经四十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京城,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
36、州(今山东潍坊诸城) ,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用静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烘托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同时柳絮点出梨花盛开的季节,衬托出梨花盛开的欢喜心情。 B. 第三句写诗人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洁白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成了“一株雪”。 C. 本诗诗眼是“惆怅”一词。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惆怅”一词中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 D. 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
37、,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9. 诗歌是怎样描写“梨花”的?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答案】8. A 9. 用“淡白”直接描写梨花颜色,用“雪”比喻梨花,突出其洁白和繁盛,“花满城”写出梨花的繁盛。动静结合:第二句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既点出梨花开放的季节,还突出了梨花不轻狂的特点;对比衬托:用柳色的“深青”衬托梨花的“淡白”,突出梨花的洁白、不娇艳的特点;用“柳絮飞” 衬托“花满城”,突出梨花坚持自我,不轻狂的特点。 【解析】 【8 题详解】 A.“第二句用静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表述错误。第二句是动态描写:写的是满城飞舞的柳絮的场景;“衬托出梨花盛开的
38、欢喜心情”表述错误,结合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可知,用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烘托的是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并不是表达“欢喜的心情。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梨花淡白柳深青”可知, 先用“淡白”写造梨花的颜色,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 而“惆怅东栏一株雪”意为: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诗人又用用“雪”比喻梨花,突出其洁白和繁盛;而“柳絮飞时花满城”则表示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用“花满城”表示花的繁盛,是静态描写,而“柳絮飞时”则为动态描写,柳絮飞时也是梨花开放的季节,也是典型的环境描写,用“柳絮飞” 烘托“花满城”,突出梨花坚持
39、自我,不像柳絮飘飞般轻狂的特点。 写梨花,却写出“柳深青”,其实是以深青状柳叶和衬托雪白的梨花,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突出梨花的洁白、不娇艳的特点。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衬托,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40、,语信云:“可掷之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 ,有改动) 【注】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长史:官名。谢公指谢安。版:此处指用来题写殿名、制作匾额的木板。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据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画,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画,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诉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阼:封建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 10. 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多一词多义现象。 甲文中的“太丘舍去
41、”与 两小儿辩日 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相同。 B. 文言字词积累要联系课内所学,乙文“时为谢公长史”与甲文“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意思相同。 C. 乙文“使王题之”中的“题”在此为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题字、题匾”的意思。 D. 乙文“谢以为名言”与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1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B.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C.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D.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
42、题之王/有不平色 12.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 【场景】 (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_)“魏阼所以不长。” 13. 请分别指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 (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 【答案】10. D 11. A 12. 参考示例一:紧绷着脸,不屑地说 参考示例二: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扣住语境和王子敬不畏权贵、率
43、性正直的品质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心理,任意一样或多样均可) 13. 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他懂得“信”的重要;他懂得“礼”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王子敬的方正体现在:拒不为太极殿题匾,直言评价魏国不长久的原因,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D. “谢以为名言”译文:谢安认为是名言。以为:认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为:以,可以;为,做。 故两句中的“以为”意义不同。 故选 D。
44、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中“为”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长史”,不能在“谢公”和“长史”之间断开,应在“长史”后断开,排除 BC; “使王题之”中“使”为使令性动词,往往其后所跟内容为“让(使)某人干某事”,故不应在“王”后断开,应在“题之”后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的意思是“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题干所设计的人物动作、
45、神态为“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可以看出谢安因为王羲之不给他题写匾额,谢安略有不满,在对待题写匾额这件事上,谢安认为这种事在其他朝代发生过,不以为意,故神色轻松;而王羲之认为这事不正确,故应是非常生气,有些愤怒地反驳谢安,表现出王羲之不慕权贵的耿直性格,故此处王羲之应是“紧绷着脸,不屑地说”或“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直接反驳陈太丘,指出陈太丘与自己父亲约定而没有如期而至,是一种
46、失信行为;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当陈太丘感到惭愧后想拉元方的手,而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不给陈太丘刘面子,均可以表现出元方的正直; 【乙】文“可掷之门外”“魏阼所以不长”,王羲之直接让人将谢安的木板扔到门外,不给题字,当谢安反问王羲之不题字并给出先朝例子时,王羲之毫不留情地说魏朝国运不能长久,反驳有力,毫不为权贵屈服,体现了王羲之的耿直、不慕权贵。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
47、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太极殿刚建成的时候,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告诉来人说:“把它扔在门外吧。”谢安后来看见王子敬,就说:“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王子敬说:“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是名言。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非文学类文本阅
48、读(8 分)分) 雕虫小技其实是“神技” 按照成语辞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虫书是金文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虫书起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 虫书主要流行于长
49、江中下游地区。 从目前国内出土的相关文物上看, 虫书这一书体兴盛于古代的吴、越、蔡、楚、曾、宋、齐、徐等国。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及。当时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书法技艺,久之,学、写的人越来越少,虫书便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而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夺走了锋芒。尤其是到了汉末,虫书居然被装点在大纛(d o)旗幡上,以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作为国家、宗教、军队、将帅的表征。此时的虫书虽曰是“书”,但从本质上讲,已经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图腾”了。 作为一种古字的特殊书写方式,虫书虽然无法在书本上一
50、展身手,但其超强的书写技艺,却在中国古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实乃下过一番苦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北史中载,有着“北地三才子”之美誉的北齐史学家、文学家魏收擅长虫书,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的虫书神技就甘拜下风、自叹弗如:“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1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第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流行区域和起源。 B.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特点和起源。 C.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特点和流行区域。 D. 介绍了虫书的别称、作用和起源。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雕虫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这里的“虫”是指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