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2739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德州市平原县六校德州市平原县六校 2021-2022 学年学年八年级八年级上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40 分)分) 1 (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弱(xin) 镌刻(jun) 摇曳(y)摩肩接踵(zhn) B洗涤(d) 两颊(ji) 解剖(pi) 不折不挠(no) C秀颀(q) 绯红(fi) 残垣(hn)惟妙惟肖(xio) D翘首(qio) 喧嚣(xio) 瓦砾(l) 长途跋涉(b) 2 (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蹒跚 泻气 斟酌 诚惶诚恐 B丘壑 踌躇 诘责 杳无消息 C无暇 狼籍 料峭 恹恹

2、欲睡 D轮廓 不辍 琐屑 锐不可挡 3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欢快的气氛。 B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妙绝伦的艺术品。 D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4 (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

3、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 82000 多件。 5 (3 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贵右贱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即指贬官。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诗句字数整齐,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 C 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此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形式。 D “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6 (3 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

4、合称“王孟” 。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 B 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 。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 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7 (3 分)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 12 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

5、自 1937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8 (14 分)名句默写。 (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壮丽风光、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特点的名句: , 。 (2) 浣溪沙 (晏殊 北宋)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对仗工整的句子: , 。 (3)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边塞战事,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用丰富的色彩描绘意境。写敌情紧急, 战云笼罩的句子是: , 。 用

6、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表达报国的忠心: , 。 (4)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中心论点: , ; 君子能战无不胜的原因是:“ , ” 。 (5)它 ,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9 (5 分)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 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 在地下 “潜伏” 四年才钻出地面, 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

7、个多星期;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二、阅读(二、阅读(44 分)分) 10 (5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公元 971 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 974 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 (1) “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

8、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1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 【乙】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

9、子曰: “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 【注释】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翟:参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傅悦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使使者来谒之 亡其及我乎 (2)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通过论证,两段文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甲】文

10、得出的结论是 ; 【乙】文得出的结论是 。 (用原文语句填空) (4)阅读两段文字,说说【甲】文中“生于忧患”的观点是如何在【乙】文赵襄子身上体现的。 12 (8 分) 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沙漠常常给人以“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奇异、多样的沙漠植物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 严酷的沙漠也有其温柔的一刻。早春时分,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冬天的积雪逐渐融化,恰到好处的春雨也送来了及时的湿润。此刻,灌木、乔木尚未萌动,而一类依靠春季冰雪融水和降雨又不能忍耐夏日高温、干旱的特殊草本植物类群,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有效光合积累,在

11、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在沙海中燃尽了绚烂夺目的生命之火,然后将自己以种子或休眠芽的形式继续隐藏在沙层,期待下一个春季。 这类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被称作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高光效、繁殖力强、结实率高的特殊生理功能,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涵养水土、防沙固沙及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 30 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最早宣告了沙漠春天的到来,成为沙海中惊鸿一瞥的“隐形森林” 。 短命植物被认为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将导致荒

12、漠植物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种间互作、水分和养分循环等地表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引起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过程和遗传结构乃至群落结构的多度、盖度、丰富度发生变化,或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影响并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新疆准噶尔盆地现有短命植物将近 200 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疆干旱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物种数和重要值将逐渐增大。对荒漠生态系统中短命植物如何响应气温、降水变化的全面了解将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下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关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2 月 26 日) (1)第段以“死亡之海” “

13、生命禁区”写起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段中划线的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结合第段内容,简要概括短命植物具有哪些特点。 (4)第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 (16 分)现代文阅读。 赔偿 余显斌 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 “ 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

14、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 “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了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 快步来到我面前: “先生刚才在 泥人轩 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 “这就是啊! ” 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 “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系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老人举起

15、泥塑, “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 “你要干什么! ” 老人笑了笑,慢条斯理地说: “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我理解了, 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 “我就是泥人曾 。 ”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 “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

16、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 “放心,我赔。 ”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 ,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 ,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 “我只买了一个。 ”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 “ 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 ”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了拍我的肩,笑道: “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

17、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 “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 年第 7 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 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段中画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阅读全文,概括老

18、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 “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综合性学习(三、综合性学习(6 分)分) 14 (4 分)综合性学习 下面这则应用文有四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初三全体师生: 为了旨在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更好地备战中考, 同时传达今年全省中考改革的精神。兹定于 4 月 12 日在我校操场召开初三全体师生大会。请务必准时参加! 2018 年 4 月 11 日 培英中学 15 (2 分)请给下面的新闻补写一个导语。 人工智能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网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胡杨表示, 人工智

19、能可以极大地提升大众参与健身的体验度和健身效果,有效帮助大家了解健身效果。同时,大众在健身活动中使用智能设备,将会产生大量的个人健身数据、健康数据。而这些数据恰恰对我国国民体质现状评估以及体育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人工智能还可以有效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对我国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并确立体育强国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作文四、作文 16 (60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温度”是当下一个热词,甚至谈“温”色变,其实生活中需要温度。一句有温度的话语能让人温暖,一组有温度的镜头能让人感动,一行有温度的文字能让人开怀,一首有温度的歌曲能让人振作,一段有温度的经历能让人奋进 请以“有点温度

20、,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 (2)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40 分)分) 1 (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弱(xin) 镌刻(jun) 摇曳(y)摩肩接踵(zhn) B洗涤(d) 两颊(ji) 解剖(pi) 不折不挠(no) C秀颀(q) 绯红(fi) 残垣(hn)惟妙惟肖(xio) D翘首(qio) 喧嚣(xio) 瓦砾(l) 长途跋涉(b)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

21、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 “解剖”的“剖”应读作“pu” 。 C.有误, “残垣”的“垣”应读作“yun” 。 D.有误, “翘首”的“翘”应读作“qio” 。 故选:A。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 (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蹒跚 泻气 斟酌 诚惶诚恐 B丘壑 踌躇 诘责 杳无消息 C无暇 狼籍 料峭 恹恹欲睡 D轮廓 不辍 琐屑 锐不可挡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 “泻

22、气”的“泻”应为“泄” 。 B.正确。 C.有误, “狼籍”的“籍”应为“藉” 。 D.有误, “锐不可挡”的“挡”应为“当” 。 故选:B。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欢快的气氛。 B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妙绝伦的艺术品。 D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

23、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不符语境;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 (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

24、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 82000 多件。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缺主语; B用词不当,删掉“引导和” C正确; D “近 82000 多”表约数的词使用重复,删掉其一。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5 (3 分)下列表述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贵右贱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即指贬官。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诗句字数整齐,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 C 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此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形式。 D “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

26、率。 【解答】ABD.正确; C.有误,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体例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 (3 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 B 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 。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

27、。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 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 , “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 ; B有误,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 C正确; D有误, 孟子三章摘自孟子 , 孟子一书是孟

28、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能说作者是孟子。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7 (3 分)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 12 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 1937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

29、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阅读名著的能力。在阅读名著时,需要注意:一是要扣住故事情节,对人物具体生动的描写进行客观的分析;二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感情倾向。学生在平时读名著时可以多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批注,有助于提高综合阅读名著的能力。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记录的时间应改为 1936 年;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8 (14 分)名句默写。 (1)王维

30、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壮丽风光、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特点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2) 浣溪沙 (晏殊 北宋)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对仗工整的句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3)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边塞战事,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用丰富的色彩描绘意境。写敌情紧急,战云笼罩的句子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表达报国的忠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能战无不胜的原因是: “ 以天下之所顺 , 攻亲戚之所畔 ” 。 (5)它 没

31、有婆娑的姿态 ,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现代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燕”的书写)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摧” “鳞” “提携”的书写) (4)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注意

32、“畔”的书写) (5)没有婆娑的姿态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注意“婆娑” “虬枝、 ”的书写) 【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9 (5 分)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 杨柳天牛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小甲虫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小麻雀 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 蝉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

33、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螳螂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分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解答】答案: 杨柳天牛 小甲虫 小麻雀 蝉 螳螂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

34、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二、阅读(44 分)分) 10 (5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公元 971 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 974 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 (1) “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

3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清平乐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写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深切地刻画出主人公思念亲人的无奈之苦与企盼之情;下片由彼方措意,以亲人归梦难成的设想和春草滋生无际的比喻强烈地表现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之切。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结构浑成,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道。 【解答】 (1)本题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砌下落梅如雪

36、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所以说这是一语双关的写法。这是一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弓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 (2)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离恨恰如春草”意为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运用了比喻,把离愁别绪比喻成春草,和“问君能有

37、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愁绪,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乱”字既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春草” ,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点评】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

38、,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11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 【乙】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

39、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 “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 【注释】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翟:参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傅悦举于版筑之间 举荐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横” ,不顺 使使者来谒之 拜见 亡其及我乎 大概 (2)翻译下列

40、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 通过论证, 两段文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甲】 文得出的结论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得出的结论是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 (用原文语句填空) (4)阅读两段文字,说说【甲】文中“生于忧患”的观点是如何在【乙】文赵襄子身上体现的。 【分析】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

41、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 (一个人的想法)在脸色上流露出来,在声音中抒发出来,这样以后才能被人们知晓。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 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乙】 赵襄子派兵攻打翟国获胜,夺取了尤人和终人两座城镇,派使者前来报告赵襄子,赵

42、襄子正准备吃饭, 听后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镇, 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现在您反而显得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回答说: “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多少,而这么轻松夺取两座城镇,衰败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孔子知道此事后说: “赵氏将要昌盛了。 ”忧虑是昌盛的原因,喜悦是灭亡的原因。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举:举荐。 句意为: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 句意为: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衡:

43、同“横” ,不顺。 句意为:派使者前来报告赵襄子。谒:拜见。 句意为:衰败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其:大概。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的方法。动,使惊动。句意为: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引出议论。所以,用来的方法。句意为:忧虑是昌盛的原因,喜悦是灭亡的原因。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44、。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乙】 文通过赵襄子获胜之后却显得忧心忡忡的事告诉读者 “夫忧所以为昌也, 而喜所以为亡也”的道理。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从“一朝而两城下” “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等语句可知,赵襄子取得“一朝而两城下”的胜利之后仍然忧虑,反思自己的德行,后来赵氏得以昌盛,这体现了“生于忧患” 。 答案: (1)举荐;违背,不顺;同“横” ,不顺;拜见;大概。 (2)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

45、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忧虑是昌盛的原因,喜悦是灭亡的原因。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赵襄子取得“一朝而两城下”的胜利之后仍然忧虑,反思自己的德行,后来赵氏得以昌盛,这体现了“生于忧患” 。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2 (8 分) 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沙漠常常给人以“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奇异、多样的沙漠植物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 严

46、酷的沙漠也有其温柔的一刻。早春时分,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冬天的积雪逐渐融化,恰到好处的春雨也送来了及时的湿润。此刻,灌木、乔木尚未萌动,而一类依靠春季冰雪融水和降雨又不能忍耐夏日高温、干旱的特殊草本植物类群,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有效光合积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在沙海中燃尽了绚烂夺目的生命之火,然后将自己以种子或休眠芽的形式继续隐藏在沙层,期待下一个春季。 这类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被称作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高光效、繁殖力强、结实率高的特殊生理功能,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涵养水土、防沙固沙及

47、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 30 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最早宣告了沙漠春天的到来,成为沙海中惊鸿一瞥的“隐形森林” 。 短命植物被认为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将导致荒漠植物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种间互作、水分和养分循环等地表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引起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过程和遗传结构乃至群落结构的多度、盖度、丰富度发生变化,或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影响并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新疆准噶尔盆地现有短命植物将近 200 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疆干旱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48、,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物种数和重要值将逐渐增大。对荒漠生态系统中短命植物如何响应气温、降水变化的全面了解将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下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关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2 月 26 日) (1)第段以“死亡之海” “生命禁区”写起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段中划线的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结合第段内容,简要概括短命植物具有哪些特点。 (4)第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文第段,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第段,介绍沙漠植物的生长过程;最后第段,介绍沙漠短命植物的重要作用,尤其对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1)

49、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首段在文中的一般作用,结合本文作出具体的分析。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以“死亡之海” “生命禁区”写起,是为了突出沙漠环境的恶劣,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沙漠中的短命植物,同时又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 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 “左右”表示约数,意思是说时间在两个月上下,不能确定。如果删去,则表现正好是两个月时间,这样就会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符。最后不要忘记强调一下,

50、这个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筛选与概括。阅读第三段,根据“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 30 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提取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200”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在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答案: (1)介绍沙漠环境,引出说明对象沙漠中的短命植物;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删去, “左右”表示概述,用在句中说明时间在两个月范围内不确定,并非是完全确定的两个月。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