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169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9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古诗词曲鉴赏 一、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 (2022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021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2、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 4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0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之情。 6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19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7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

4、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018 北京 中考真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

5、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0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11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22 北京海淀 二模)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

6、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13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 (2022 北京海淀 一模)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

7、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有人评价岑参的边塞诗“奇气益出”。“奇”在本诗中体现为:先用一个妙喻,描绘雪景的奇丽;紧接着通过描写将士们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写当时的天气,其中“_,_”从侧面突出边塞的奇寒;继而场景移至帐外,以“百丈冰”“万里凝”描绘出大漠雪景_的特点;而欢饮饯别之后,化情为景,堪称奇情。 15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并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1

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021 北京海淀 二模)阅读天净沙 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都刻画了_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_的气氛。 17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妙处,请结合画线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2020 北京海淀 一模)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9、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安史之乱中,春日的长安城一片_的景象;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事持久和_。整首诗表达出诗人思念亲人、_的情感。 19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与“恨别鸟惊心”一样表达伤感之情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22 北京西城 二模)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10、涕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0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作品都是登高怀古之作。登幽州台歌没有对幽州台的描写,都是登台之后的感慨;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由所见之景引发无限感慨。 B登幽州台歌起笔一句,诗人俯仰古今,感慨人生。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起笔一问,意在神州已非大宋所有,作者已是万念俱灰。 C楚辞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登幽州台歌化用此句,而意境更为苍茫遒劲,悲怆之感油然而

11、生。 D三国志记载曹操与孙权对垒时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借此表达了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1古诗词中,“悠悠”常用来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请谈谈这两首诗词中的“悠悠”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2 北京西城 一模)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渔家傲 秋思上阕写景,一个“_”字概括写出边塞与内地风光的不同,接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突出塞下

12、秋景_的特点;下阕抒情,作者借_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23乐器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羌管悠悠霜满地”,天气寒冷,秋霜满地,传来羌笛悠悠之声。作者借“羌管”表现了征人愁思。下面几句古诗中都写到了乐器,请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 关雎)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4古诗词中,人们常借“雁”写景抒情。请写出一句带“雁”字的古诗词。(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13、,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21 北京西城 二模)阅读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5有人评价“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本词上下阕均使用了“设问”来体现词人的郁愤之意。上阕问到“何处望神州”,此处的“神州”指_ ,这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面对眼前“_”(原句)之景,词人发出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词人自问自答,借“天下英雄谁敌手”的答案“曹刘”,烘托出孙权_的形象。 26“豪”的意思是“气魄大”

14、。学者王国维评价“稼轩之词豪”,而白居易也评价刘禹锡“诗豪者也”。请结合本词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说它们分别怎样体现了“豪”的特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22 北京东城 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 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

15、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这两首诗皆在结尾表明诗人心志,但引出途径有差异。塞上曲二首 其二由“_”的场面描写引出诗人的壮志豪情;过零丁洋前三联将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_之情,最后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 28有位已经在抗击新冠疫情前线奋战了几个月的医护人员,在别人劝他申请调回休息时,引用了塞上曲二首 其二中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两句诗来回应。他选用这两句诗是否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2 北京东城 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16、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9对上面两首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词都与边塞征战生活有关,都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 B渔家傲 秋思中以“异”字统领上阕景物,强调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C塞下曲开篇也是写景,宿雁惊飞,既交待了时间,又写出了景色的壮美。 D“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雪满弓刀”两句均借边塞特有景象表现将士们的威武气概。 30邓稼先“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有人推测“燕然勒功”抒发的情感与渔家傲 秋思

17、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相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1 北京东城 二模)阅读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1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以“折”字写出了前朝战争的_,以“_”字表现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32本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清代高鼎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写到了“东风”。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东风”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2021 北京东城 一模)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

18、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归,八十始得归”,写出了老兵从军时间之长,反映出战争的旷日持久和兵役的繁重。 B老兵与乡人的一问一答,令人感受到老兵心情的变化:由想了解家人情况时的迫切,到得知家人情况后的失望。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D“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让人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二者都描绘了破败荒芜的景象。

19、34本诗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和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出门看”的行为,分别表现了老兵和木兰怎样的情感。 (2020 北京东城 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5这首词写于作者失意闲居之时,借助对现实和_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尾句还表达了_之情。 36壮词是语言、形象、内容、情感各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请结合词中画线句

20、,说说你对壮词特点的理解。 (2020 北京东城 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崚嶒(l ng c ng)】形容山势高峻。【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箭栝(gu)】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37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

21、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_。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_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仿徨,这一点从乙诗中_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3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2022 北京朝阳

22、 二模)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9这是一首描写西湖胜景的诗歌。诗歌首联点题,描摹了春水_的景象;中间两联细致描写莺、燕、花、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的明媚春光;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_之情。 40同学们在复习春天主题的诗歌时发现,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浅草才能没马蹄”都传神地写出了早春小草的特点。你觉得是这样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2 北京朝阳 一模)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8

23、9 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1这是一首壮词。上片以“醉里挑灯看剑”发端,接踵而来的是记忆中这些极雄豪、壮美的情景: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_。下片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后,“_”一词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4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1 北京朝阳 二模)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

24、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3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开头两句直陈其事,交代_;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竦峙”写出山岛的巍然,“丛生”“丰茂”写出草木的欣欣向荣,“_”“_”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势;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44古人常登高抒怀,曹操的观沧海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登高佳作。请你结合上面的诗歌和链接材料,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链接材料】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

25、目,更上一层楼。 (2021 北京朝阳 一模)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5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前两句中,“黑云压城”写出敌人攻城的气势,“金鳞开”写出了_的景象,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三、四句中“_”表明了战争的惨烈。五、六句中“半卷红旗”“鼓寒”等细节,突出了 _的氛围。 46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用到了典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 北京

26、朝阳 二模)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7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_。 48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 49“仁者乐山。”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本试卷中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20 北京朝阳 一模)阅读黄鹤楼,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

27、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0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_、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51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之明丽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52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22 北京平谷 二模)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

28、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3春望开篇就写出望中所见:残破不堪的国都,_的长安城。颈联中“_”交代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连三月”表明 _ 。 5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与本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 北京石景山 二模)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甜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29、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5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_”字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下片写_,把词中历来花前月下的儿女情,换成汪洋恣意的英雄气。 56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与本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都写到了酒。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 北京顺义 二模)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7观沧海

30、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作者先写观海的地点,接着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澹澹”形容大海_的特点,“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_的特点。 58本诗和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都是借助宏大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请分别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2 北京大兴 二模)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9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用动词“问”“过”“出”“入”“_”,写出诗

31、人出使的行踪。言事中又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_的内心感受,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塞外风光,个人的情绪在_的景象中已然消散,情感也随之升华。 6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画线诗句都勾勒出了大漠图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漠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 北京房山 二模)阅读行路难(其一)和渔家傲 秋思,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32、海。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1行路难(其一)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喻作者_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则表现出作者_的精神。渔家傲 秋思中“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_。 62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酒与诗人的情感密不可分。上面文字中,李白借丰盛筵席上的“清酒”,范仲淹借边塞将士所饮的“浊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 北京昌平 二模)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33、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3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以“_”写乘夜奔袭之状。 64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 参考答案 1 车马喧 真意 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

34、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

35、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3 历历 芳草的茂盛 4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解析】 3本题考

36、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清楚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的茂盛。 4本题考查探究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乡之情。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5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6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7、,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 5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 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6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

38、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

39、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7 宦游人 不舍、依依惜别 乐观豁达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 7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的理解。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离别意”写出了两人共同的境遇。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

40、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据此理解作答。 8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

41、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点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 相承,以实转虚,文情

42、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9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10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11 不尽长江滚滚流 日暮乡关

43、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9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10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11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

44、”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12 竦峙 示例:宏伟壮阔 13示例:曹操的诗句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王安石的诗句写不畏视线被浮云遮挡,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王冕的诗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解析】 1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45、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故第一空填“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故第二空可填“宏伟壮阔”或“波澜壮阔”或“汹涌起伏”等。 13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

46、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

47、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品格。 14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奇伟(或壮阔、壮美) 15示例 1:选(1)。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目送曲折山路上离去的友人、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心中怅然若失,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边塞的角声,血染的战场,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将士誓死报国、不畏牺牲的赞叹之情。 示例 2:选(2)。岑参的诗句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已消失在远方,但诗人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不愿离去,表现了诗人难舍友人的无限惆怅。王昌龄的诗句借

48、汉代名将李广纵横驰骋的英武气概,表达了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空和第二空:“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为: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铠甲冻得难以穿上。“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所以这两句诗从侧面突出边塞的奇寒。 第三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为: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这两句诗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

49、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这两句诗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联系这首诗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还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不畏牺牲

50、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意。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为: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两句诗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16 漂泊孤独 凄清伤感 17答案示例:天净沙 秋思中画线句借“夕阳”这一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断肠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以声写静,暗示诗人因愁绪满怀而难以入眠,含蓄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思。 【解析】 16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