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5 课课 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强与弱 (教材 P1112)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科学技术与我
2、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难点:难点:从探究活动中,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棉线、乒乓球、音叉(含橡皮槌)、一段(鼓乐)音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引导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小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听到比较大的鼓声时,抬高手臂。 2.揭题:声音的大小不同也称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3、。 那么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次课将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板书:声音的强与弱) 【设计意图】通过“听鼓声抬手臂”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然后提出本课的聚焦问题“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的关系 1.出示: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几粒黄豆。 2.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预设:将钢尺部分伸出桌面,分别用较大力和较小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 3.讲解:(教学提示:演示拨动钢尺并引导学生观察钢尺振动的情况。)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复运动的距离称为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 探索
4、 与研讨 4.提问:提问: (教学提示:轻敲鼓面。 )大家能看清鼓面的振动吗?(预设:看不清。 )怎样能更容易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呢?(预设:在鼓面上撒黄豆,观察黄豆跳动的幅度。 ) 5.布置任务: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明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依次观察并记录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最后统一用“ ”来表示。 6.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 1:轻轻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小,发出的声音弱。 学生 2: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强。 学生 3:轻轻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小,发出的声音弱。 主持人:你们觉得声
![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2-8/22/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1.gif)
![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2-8/22/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2.gif)
![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2-8/22/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5fcc90b5-225f-49c2-9c78-af9bdb8b97d5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的强与弱 1.5 声音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