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认识棱镜》教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19695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认识棱镜》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5《认识棱镜》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5《认识棱镜》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5《认识棱镜》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5《认识棱镜》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 1.5认识棱镜教案 课题 认识棱镜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 5 课。教材在上一节课认识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射。进一步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借助三棱镜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是否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认识三棱镜的特点,观察“白光”由空气射入三棱镜发生折射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初步认识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

2、不同的混合颜色。然后借助彩色轮实验装置把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第三部分研讨,组织学生基于实验现象提出自己对光的理解,指导学生由认识棱镜到思考白光的组成,经历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本课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认识与理解更多光的现象,揭示光的折射、色散等奥秘提供了很好的“脚手架”。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雨后出现彩虹的现象并不陌生,对产生的原因非常好奇,但真正理解或是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却比较困难。通过上节课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学生已经知道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推测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也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对学生而

3、言,光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三棱镜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但仍然会对光的色彩之谜有很多困惑。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重点 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 难点 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4、. 新课聚焦 猜谜语: 一座弧形桥,顶着蓝天造; 赤橙黄绿青蓝紫,只能仰望摸不到。 谜底:彩虹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彩虹吗?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那么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材质的透明物体时,也会发生折射吗? 板书课题认识棱镜 彩虹 光的折射 利用彩虹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奥秘。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回顾,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探索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棱镜、白纸 认识下三棱镜: 三棱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三条棱, 截面是三角形

5、,透明的玻璃体。 实验步骤: (1)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 (2)将三棱镜的一面对准白光(强光),让光线射入。 (3)调整角度,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有同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吗?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 思考问题 认识三棱镜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的 操 作 与 探索。 在 教 师 的 指 导下,学生借助三棱镜认识光的折射,认识光的色散现象,进而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白光的组成,满足了学生对彩虹之谜的好奇心。 播放视频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6、 实验分析: 白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白光便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实验结论: 白光是有七种单色光组成,通过三棱镜后能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阳光的颜色阳光的颜色 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播放视频探究彩虹的形成 彩虹的形成彩虹的形成 彩虹是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 射形成的色散

7、现象,彩虹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思考:为什么冬天很少见到彩虹呢? 冬天气温低,在空气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机会少。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探索二:制作一个彩色轮。探索二:制作一个彩色轮。 实验材料:白色硬纸板、圆规、水彩笔、铅笔、剪刀 实验步骤: (1)用白色硬纸板剪一个直径约是 5 厘米的圆。 (2)在圆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3)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 三种颜色。 (4)用两只手同时拉住线绳的两头,绕动彩色轮,然后将线绳拉紧,使彩色轮快速旋。 (5)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实验指导: 也可以在圆盘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然后穿入一根铅笔或者火

8、柴棒,让圆盘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这样操作更简单,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播放视频制作一个彩色轮 实验现象: 当彩色轮快速转动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逼近白色。 实验分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他颜色的光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所以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和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即产生白色的光。当彩色轮不动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种颜色。转动彩色轮,当转速足够快时,圆盘呈现白色。这是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的彩色的光叠加,引起白色的视觉 实验总结: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可以合成其他颜色的光。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 准备实验材

9、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利用彩色轮研究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变为白光,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白光与色光的关系。 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因为光线是越加越强的。 颜料的特性与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增强光线,因此混合颜色越来越深。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研讨一: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三棱镜对光起到了什么左右?认为三棱镜对光起到了什么左右? 教师点拨: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折射,产生了七种颜色的光。 三棱镜的作用是使光发生折射,发生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就是把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太阳、日光灯等发出的光

10、称为复色光或白光,复色光内含有各种颜色的光。利用三棱镜可以将复色光内不同颜色的光分开,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研讨二: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说研讨二: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 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逼近白色。说明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能产生其他各种颜色的光,所以能达到七种颜色的光混合的效果。 播放视频光和颜色 根据彩虹判断天气变化根据彩虹判断天气变化 民间谚语:东降晴,西降雨,降南降北下大雨。 东方出现彩虹时,本地不容易下雨; 西方出现彩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南方和北方出现彩虹时,本地下大雨的可能性很大。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 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思考,加深了对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通过实验现象说明问题的证据意识。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认识棱镜; 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之一;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5 认识棱镜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五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