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944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区分文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 3.学习课文运用对比及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 4.牢记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3.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设计课时设计 2 课时 教

2、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这是一场震惊中外的掠夺,也是全人类的悲剧。中国的每一个有识之士无不为此义愤填膺,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个生活在强盗统治国家的外国人,他不顾个人得失,仗义执言,公然抨击本国政府的强盗行为,他就是法国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雨果写给一位法国上尉巴特勒的信。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好,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雨果的内心世界。 2.介绍作者 雨果(18021885),19 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

3、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 3.写作背景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订正字音 赃物(zng) 箱箧(qi) 制裁(ci) 给(j)予 恍若(hung) 琉璃(lili) 珐琅(flng)

4、朱鹭(l) 瞥见(pi) 劫掠(ji) 缀满(zhu) 绸缎(chu) 惊骇(hi) 晨曦(x) 眼花缭乱(lio) 2.识别多音字 为 wi 为难 wi 因为 给 j 给予 gi 交给 模 m 规模 m 模样 曾 cng 曾经 Zng 姓曾 3.词语释义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惊骇:惊慌害怕。 瞥见:一眼看见。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留下。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

5、本观点。 1.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的主要内容。 明确: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概括一下这封信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非正义战争的厌恶;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烈谴责和讽刺;对圆明园文化价值的赞美,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读过本文后,你认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有清醒的头脑、有公正客观的立场的人;是一位是非分明、正直、有良知、勇敢的人;是一个有宽广的胸怀、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4.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 :交代写作缘由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 第二部分(210) :表明立场盛赞圆明园在世界文

6、明史上的地位,谴责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明确: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2.本文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其后,又用比喻及反讽的修辞, 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

7、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观点。 五、课堂练习五、课堂练习 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完成填空。 本文是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说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想象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可是,就是这样的奇迹却因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的闯入而消失了。这两个强盗,一个洗劫财物,另一个放火,作者在信中不仅控诉了他们的强盗行径,而且对他们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和抗议。 六、作业布置六、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一、二题。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将课

8、文分成两部分。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方法。 二、复习旧课二、复习旧课 从标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 (1)本文的体裁是书信; (2)沟通的双方是雨果和巴特勒上尉; (3)沟通的话题是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 (4)公开信标题的形式。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为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明确: “两个强盗” 闯进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 另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

9、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请你说说结尾两段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结尾两段话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5.作者说: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这样说,使用对比、反语等手法给予英法联军以辛辣的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

10、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方法指导: 反语又称“倒反” “反说” “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6.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其他国家的殖民者不能以被侵略国家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联军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

11、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雨果是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公开抗议和指斥政府犯下的罪行。 7.“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明确: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8.作者说: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12、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 ,好不好? 明确:不好。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 ,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明确: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之一,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作对比,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圆明园,了解中国。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都被强盗毁灭,强盗

13、的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雨果所持的立场? 明确:法国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明确,态度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义正词严,令人信服。 雨果的立场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他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指出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公开指斥政府,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

14、者。他提出,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雨果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淡化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

15、人类的财富。 六、写法探究六、写法探究 1.采用铺陈、对比手法。 文章采用铺陈、 对比手法, 细致描绘圆明园这个 “世界奇迹” 。 铺陈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在书信正文第 3 段,作者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铺垫。同时,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对比,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是亚洲文明的代表。在铺陈、对比的过程中,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2.

16、巧用反语,辛辣讽刺。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批判。比如,在描述圆明园被洗劫时,作者用“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文明” “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 ,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 七、课堂小结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在本文中,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遭受空前劫难

17、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随堂检测八、随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雨果,_国作家,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小说_ _ 九三年等。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 _ 3.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_ _ 4.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_ _ 【参考答案】 1.法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2.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3.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4.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十、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三、四、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