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867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作为人类文明的符号系统,影像本质上是关于时空的具象叙事。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今天,专业影像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较之于数不胜数的业余生产者,专业生产者的

2、影像覆盖面难免显得局促和单薄。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 另外, 2021 年抖音数据报告的一个统计, 抖音用户上传的视频中记录了1517 万次出生、 2.53亿次长大、1819 万次毕业、3347 万次催婚、715 万次退休。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同时, 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

3、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 然而无论在宏观视域中短视频的影像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关系变得有多么密切,影像终究是世界的投影。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但其看见的世界相对闭合,并由多种力量共同塑形,既在于其个体内心的愿景,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我们理想的情形是,通过超级短视频平台和强大的搜索机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影像。但现实的情形是,人们通常不会充满理性地逐次打开进入影像之窗,而是容易在源源不断的短视频影像供给中,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

4、清醒转为沉浸。在日积月累的观看积淀中,人们看起来是在别人生产的影像中流连忘返,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由于智能手机与个体的亲密匹配,人们之于短视频的观看行为往往是独立和隐蔽的,因此这种选择更容易听从他们内心的召唤,也可以更容易且精准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影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算法逻辑也会精准地把它们嵌入到我的世界中。另一种对可见世界强大的塑形力量是来自消费社会的商业机制。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 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

5、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此外, 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 人们也越来越难厘清其与现实时间交错交缠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 (摘编自刘永昶短视频时代的影像化生存 ) 材料二: 技术媒介是人类的文化肌肤,它作为媒介延伸人类的身体,塑造人类的感官,创造新型文化。当前视频化生存预示着这种新型文化的崛起,全方位地冲击着人类社会。 当下,人们常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限制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全面了解,以至于造成了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

6、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将考察尺度放大以呈现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探讨技术与文化的深层关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技术更新带来更多的文化交往,人们的认知范围大大地扩展了,遭遇不同文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德布雷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技术价值的轻视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精神基因里。在哲学传统基础上,我们发现技术和文化的对立,而我们也一直理所当然地保留了这种观念。因此,技术文化没有在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

7、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技术是无国界的,但它的实施必然受到文化影响,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文化也出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交汇。 这个观点的启发意义在于,一是不能将技术与文化对立起来,而要变化思路,探讨两者是如何实现互嵌和转换的;二是既要在较大尺度中看到技术对于促进文化交融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要高度警惕技术可能对文化造成的侵蚀,特别是造成文化隔绝的危险,无论是在个体还是社会层面。技术更新带动的文化发展,必然引发更大范围的破圈,视频化生存激发的技术破圈已超越文化,这个破圈,致使人类基于碳基身体的主体性正在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 (摘编自孙玮技术文化:视频化

8、生存的前世、今生、未来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专业行为,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也显得局促和单薄,很难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B. 人们进入影像之窗后,观看行为容易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从而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 C. 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脱域机制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 D. 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一席之地,这和技术价值受轻视以及保留技术和文化的对立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9、影像化生存时代,人们不再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屈从式消费,而是主动参与和创造。 B. 作为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呈现出了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这与所有的参与主体有了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有很大关系。 C. 材料二认为人们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造成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 D. 关于技术文化,德布雷认为技术和文化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是互构的,技术更新可以直接带动文化融合。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既肯定了短视频时代影像化生存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它的弊端,一分为二看问题,体现出论证的思辨性。 B

10、. 材料一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这观点。 C. 材料二第一处引用德布雷的话,是为了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的原因,从而得出“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获得一席之地的结论。 D. 材料二先指出人们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的不足之处,再做立论,先破后立,体现了论证的针对性和充分性。 4. 材料一开篇指出“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5. 同是提及视频化生存中出现的“信息茧房”这负面现象,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

11、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吉公(节选)吉公(节选) 林徽因 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此刻吸引我回想的仅是那错综的人物中一个人物。他是我们的舅公,我们都叫他做“吉公”。“吉公”是外曾祖母抱来的儿子。如果讲到吉公小时的情形,祖母等人且必用一点叹息的口气说起这吉公如何的顽皮,如何的不爱念书,尤其是关于学问是如何的没有兴趣,长大起来,他也始终不能去参加他们认为光荣的考试。 吉公住在一个跨院的旧楼上边。在那楼上,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吸取的知识,许多确非负责我们教育的大人们所能想象得

12、到的。随便说吧,最主要的就有自鸣钟的机轮的动作,世界地图,油画的外国军队军舰,和照像技术的种种,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吉公这个人。吉公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对于种种新鲜事情的好奇活像个孩子。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情,惟独回到他自己的旧楼上,他才恢复过来他种种生成的性格,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 某个夏日午后,他看我走来便向我招手。他告诉我他私自学会了照相,家里新买到一架照相机已交给他尝试。夜里,他点盏红灯,冲洗那种旧式玻璃底片,白日里他一张一张耐性地晒片子,这还是第一次让我遇到!那时他好脾气地指点给我一个人看,平常孩子

13、们太多他没有工夫讲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讲了一些。“吉公,谁教你怎么修理钟的?”吉公笑了笑,一点不骄傲,却显得更谦虚的样子,努一下嘴,叹口气说:“谁也没有教过吉公什么!”“这些机器也都是人造出来的,你知道!”他指着自鸣钟,“谁要喜欢这些东西尽可拆开来看看,把它弄明白了。”“要是拆开了还不大明白呢?”我问他。他更沉思地叹息了。“你知道,吉公想大概外国有很多工厂教习所,教人做这种灵巧的机器,凭一个人的聪明一定不会作得这样好。”说话时吉公带着无限的怅惘。 一次,我那喜欢兵器、武艺的祖父,拿了许多所谓“洋枪”到吉公那里,请他给揩擦上油。吉公开一瓶橄榄油,扯点破布,来回地把玩那些我们认为颇神秘的

14、洋枪,一边议论着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体知识,他把枪支放在手里,开开这里,动动那里,演讲一般指手画脚讲到机器的巧妙,由枪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车,一件一件。祖父感到惊讶了,这已经相信维新的老人听到吉公这许多话,相当地敬服起来,微笑凝神地在那里点头领教。他们讲到苏彝士运河,吉公便高兴地,同情地,把楼上地图拿下来,由地理讲到历史,甲午呀,庚子呀,我都是在那时第一次听到。我更记得平常不讲话的吉公当日愤慨的议论,我为他不止一点的骄傲,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结论总回到机器上。 但是一年后吉公离开我们家,却并不为着机器,而是出我们意料外地为着一个女人。有一次有人请他去,照相的却

15、是一位未曾出阁的姑娘。这事传到祖母耳里,这位相信家教谨严的女人便不大乐意。起前,她觉得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相片交给一个没有家室的男子手里印洗,是不名誉不正当的。并且这女子既不是和我们同一省份,便是属于“外江”人家的,事情尤其要谨慎。在这纠纷中,我才又得听到关于吉公的一段人生悲剧。多少年前他是曾经娶过妻室的,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并且也生过一个孩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母子两人全都死去。现在这照相的姑娘是吉公生命里的一个新转变,在他单调的日月里开出一条路来。不止在人情上吉公也和他人一样需要异性的关心和安慰,就是在事业的野心上,这姑娘的家人也给吉公以不少的鼓励,至少到上海去看火轮船的梦是有了相当的担保,

16、本来悠长没有着落的日子,现在是骤然地点上希望。虽然在人前吉公仍是沉默,到了小院里他却开始愉快地散步;注意到柚子树又开了花;晚上有没有月亮;还买了几条金鱼养到缸里。忽然突兀地他把婚事决定了,也不得我祖母的同意,便把吉期选好,预备去入赘。吉公终于离开那所浪漫的楼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 现在想来,我不能不称赞吉公当时那一点挣扎的活力,能不甘于一种平淡的现状。那小楼只能尘封吉公过去不幸的影子,却不能把他给活埋在里边。两年前我南下,回到幼年居住的城里去,无意中遇到一位远亲,他告诉我吉公住在城中,境况非常富裕;子女四人,在各个学校里读书,对于科学都非常嗜好,尤其是内中一个,特别聪明,屡得学校奖金等等。于是

17、我也老声老气地发出人事的感慨。如吉公自己生早了三四十年,我说,我希望他这个儿子所生的时代与环境合适于他的聪明,能给他以发展的机会,不再复演他老子的悲剧。并且在生命的道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励,敏捷地达到他可能的成功。这得失且并不仅是吉公个人的,而可以计算做我们这老朽的国家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吉公是被抱来孩子,所以他在家人面前总是谦卑、退让的模样,这与后文吉公在婚事上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B. 小说写吉公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一方面表现了吉公童心未泯,另一方面寄托了作者的希望,表现了她对儿童的赞美。 C. 吉公拆开机器进行研究,还给“我”

18、祖父的洋枪揩擦上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机器的热爱与对国家自强的渴望。 D. 祖母对未曾出阁的姑娘照相一事的看法体现了她思想的狭隘,从她的观念中折射出了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所写的他人眼中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吉公形象与后文中吉公形象形成了反差,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B. 小说在塑造吉公形象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如通过祖父反应可以看出吉公对机器的了解。 C. 小说中通过吉公回到小院后开始注意到柚子树开花、晚上有没有月亮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吉公重新获得爱情后的喜悦。 D. 小说最后一段的插叙,交待了吉公人生

19、的圆满结局,使得对吉公人生的叙述更加的完整,同时也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8. 小说以“我的回忆”来展开叙述,请简要赏析这样构思的妙处。 9. 有人在谈及林徽因小说的创作时,评价其“兼具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请你结合小说文本对该评价加以阐释。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

20、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

21、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子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暑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

22、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B.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世大戳陵/尚复何顾乎/ C.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

23、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交际用语,从汉代开始,作为对长辈的敬称,多用于书信,比较庄重。 B.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C. 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共得二千一百六十斛。 D. 甘露,西汉宣帝在位时期曾使用多个年号,文中神爵、甘露都是宣帝的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获释归汉前,曾经百般劝说苏武投降的李陵摆酒庆贺,席间倾诉自己的委屈与无奈,与苏武诀别时涕泪交流。 B. 苏武正值壮年受汉武帝派遣持节出

24、使匈奴,滞留匈奴十九年,历经千难万险,回到长安朝见汉武帝时已白发苍苍。 C. 苏武回到汉朝第二年,因受上官桀父子等人合谋的反案牵连,被免去官职,他的儿子苏元也因参与密谋犯罪被杀。 D. 苏武家里不蓄积财产,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赠送给自己的兄弟和老朋友,连皇后的父亲平恩侯都非常敬重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2)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 1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汉宣帝给予苏武怎样的优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

2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何将军,郑广文好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 B. 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 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 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16

26、. 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曹丕在 典论论文 中对文章的价值给予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他肯定文章是“_, 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表达出自己的觉醒,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但当下和未来可以把握。 (3) 苏轼在 石钟山记 中, 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 指出“_, 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

27、用(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及魏晋书法艺术, 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 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后来又将它上升到_的境界,这使得书法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光是历代书家摹本就不下几十种,这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将充溢韵致的书风与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达成一种微妙的人和自然_在一起的境界。 ( ) 兰亭序体现的一种典雅、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_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_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

28、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仰慕而又不得其门而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得意忘形 契合 疏朗有致 变幻莫测 B. 得鱼忘筌 融合 错落有致 变化多端 C. 得鱼忘筌 契合 错落有致 变幻莫测 D. 得意忘形 融合 疏朗有致 变化多端 19. 下列填入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就是艺术的奥妙,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 B. 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C. 这就是艺术的奥妙,后来据说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 D. 后来据说王

29、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20.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给长期驻留空间站的航空员提供新鲜食物,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包装好的可以长期储存的食物,。对于时间更长或者距离更远的探测任务而言,携带太多的天然食物,它们可能就会坏掉。因此,可以一举三得: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航天员日常工作会产生很多废水,废水净化之后可以灌溉植物;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空气中,可以冷凝制成优质的空气冷凝水。

30、 世界各国一直没有停下太空种植实验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辣椒、草莓等在内的上百种植物种子,被先后送入国际空间站进行培育。其中,辣椒是太空种植实验中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辣椒的维生素 C含量比较高,吃起来口感清新;辣椒会开花,观赏度高;此外, ( ) ,株型在微重力下支撑性较好,比较适合在太空环境下种植。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辣椒苗枝丫较为坚挺,植株小,占空间少 B. 辣椒苗植株小,占空间少,枝丫较为坚挺 C. 辣椒苗枝丫较为坚挺,占空间少,植株小 D. 辣椒苗占空间少,植株小,枝丫较为坚挺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31、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天地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莎士比亚 生活中又常常见到自智者荒废,知愚者大成 对“智与愚”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

32、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作为人类文明的符号系统,影像本质上是关于时空的具象叙事。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今天,专业影像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较之于数不胜数的业余生产者,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难免显得局促和单薄。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

33、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另外,2021 年抖音数据报告的一个统计,抖音用户上传的视频中记录了1517 万次出生 、2.53亿次长大 、1819 万次毕业 、3347 万次催婚 、715 万次退休 。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同时,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 。 然而无论在宏观视域中短视频的影像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关系变得有多么密切,影像终究是世界的投影

34、。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但其看见的世界相对闭合,并由多种力量共同塑形,既在于其个体内心的愿景, 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 。我们理想的情形是,通过超级短视频平台和强大的搜索机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影像。但现实的情形是,人们通常不会充满理性地逐次打开进入影像之窗,而是容易在源源不断的短视频影像供给中,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在日积月累的观看积淀中,人们看起来是在别人生产的影像中流连忘返,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 。由于智能手机与

35、个体的亲密匹配,人们之于短视频的观看行为往往是独立和隐蔽的,因此这种选择更容易听从他们内心的召唤,也可以更容易且精准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影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算法逻辑也会精准地把它们嵌入到我的世界中。另一种对可见世界强大的塑形力量是来自消费社会的商业机制。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 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此外, 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 人们也越来越难厘清其与现实时间交错交缠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这

36、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 (摘编自刘永昶短视频时代的影像化生存 ) 材料二: 技术媒介是人类的文化肌肤,它作为媒介延伸人类的身体,塑造人类的感官,创造新型文化。当前视频化生存预示着这种新型文化的崛起,全方位地冲击着人类社会。 当下,人们常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限制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全面了解,以至于造成了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将考察尺度放大以呈现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探讨技术与文化的深层关系。

37、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技术更新带来更多的文化交往,人们的认知范围大大地扩展了,遭遇不同文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德布雷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对技术价值的轻视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精神基因里。在哲学传统基础上,我们发现技术和文化的对立,而我们也一直理所当然地保留了这种观念。 因此, 技术文化没有在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 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 。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技术是无国界的,但它的实施必然受到文化影响,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

38、,文化也出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交汇。 这个观点的启发意义在于,一是不能将技术与文化对立起来,而要变化思路,探讨两者是如何实现互嵌和转换的;二是既要在较大尺度中看到技术对于促进文化交融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要高度警惕技术可能对文化造成的侵蚀,特别是造成文化隔绝的危险,无论是在个体还是社会层面。技术更新带动的文化发展,必然引发更大范围的破圈,视频化生存激发的技术破圈已超越文化,这个破圈,致使人类基于碳基身体的主体性正在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 (摘编自孙玮技术文化:视频化生存的前世、今生、未来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专业

39、行为,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也显得局促和单薄,很难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B. 人们进入影像之窗后,观看行为容易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从而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 。 C. 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脱域机制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 D. 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一席之地,这和技术价值受轻视以及保留技术和文化的对立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像化生存时代,人们不再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屈从式消费,而是主动参与和创造。 B. 作为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

40、呈现出了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这与所有的参与主体有了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有很大关系。 C. 材料二认为人们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造成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 D. 关于技术文化,德布雷认为技术和文化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是互构的,技术更新可以直接带动文化融合。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既肯定了短视频时代影像化生存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它的弊端,一分为二看问题,体现出论证的思辨性。 B. 材料一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这观点。

41、C. 材料二第一处引用德布雷的话, 是为了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的原因, 从而得出 “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获得一席之地的结论。 D. 材料二先指出人们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的不足之处,再做立论,先破后立,体现了论证的针对性和充分性。 4. 材料一开篇指出“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5. 同是提及视频化生存中出现的“信息茧房”这负面现象,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 A 2. B 3. B 4. 影像生产不再是被垄断的专业行为;短视频充满新鲜的气息并呈现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人们依据

42、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影像成为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 ;影像化生存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 5. 材料一侧重分析“信息茧房”的形成原因及负面影响(危害) ;材料二侧重于指出单纯批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很难再引起广大网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说法有误,与原文“专业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吻合。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删去了“总是” “一味”表述绝对化。原文是说“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

43、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 ” C.“是没有价值的”无根据,也与原文“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符,并且强加因果。 D.该项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德布雷的观点。根据原文“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 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 。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可知,单引号内的才是德布雷的观点。另外“技术更新可以直接带动文化融合”于文无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

44、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是递进的关系。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指出的“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是全文的总起部分,因此对于具体的变化,可从材料一第二至四段中提取。 根据第二段原文 “在影像生存时代, 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可归纳出:影像生产不再是被垄断的专业行为。 根据第二段“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

45、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可筛选出:短视频充满新鲜的气息并呈现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 根据第二段“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可归纳出:人们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 根据第二段“同时,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 ”可归纳出:影像成为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 。 根据第三段“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

46、的观看世界的机制”可归纳出:影像化生存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归纳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对“信息茧房”的描述主要在第三段。原文中“ 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 ”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 “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 “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

47、来越不可见。 ”指出了“信息茧房”的成因和危害。 材料二中,根据文中信息“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可知,其讨论的重点是“单纯批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吉公(节选)吉公(节选) 林徽因 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此刻吸引我回想的仅是那错综的人物中一个人物。他是我们的舅公,我们都叫他做“吉公” 。 “吉公”

48、是外曾祖母抱来的儿子。如果讲到吉公小时的情形,祖母等人且必用一点叹息的口气说起这吉公如何的顽皮,如何的不爱念书,尤其是关于学问是如何的没有兴趣,长大起来,他也始终不能去参加他们认为光荣的考试。 吉公住在一个跨院的旧楼上边。在那楼上,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吸取的知识,许多确非负责我们教育的大人们所能想象得到的。随便说吧,最主要的就有自鸣钟的机轮的动作,世界地图,油画的外国军队军舰,和照像技术的种种,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吉公这个人。吉公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对于种种新鲜事情的好奇活像个孩子。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情,惟独回到

49、他自己的旧楼上,他才恢复过来他种种生成的性格,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 某个夏日午后,他看我走来便向我招手。他告诉我他私自学会了照相,家里新买到一架照相机已交给他尝试。夜里,他点盏红灯,冲洗那种旧式玻璃底片,白日里他一张一张耐性地晒片子,这还是第一次让我遇到!那时他好脾气地指点给我一个人看,平常孩子们太多他没有工夫讲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讲了一些。 “吉公,谁教你怎么修理钟的?”吉公笑了笑,一点不骄傲,却显得更谦虚的样子,努一下嘴,叹口气说: “谁也没有教过吉公什么! ” “这些机器也都是人造出来的,你知道! ”他指着自鸣钟, “谁要喜欢这些东西尽可拆开来看看,把它弄明白了。 ” “要

50、是拆开了还不大明白呢?”我问他。他更沉思地叹息了。 “你知道,吉公想大概外国有很多工厂教习所,教人做这种灵巧的机器,凭一个人的聪明一定不会作得这样好。 ”说话时吉公带着无限的怅惘。 一次,我那喜欢兵器、武艺的祖父,拿了许多所谓“洋枪”到吉公那里,请他给揩擦上油。吉公开一瓶橄榄油,扯点破布,来回地把玩那些我们认为颇神秘的洋枪,一边议论着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体知识,他把枪支放在手里,开开这里,动动那里,演讲一般指手画脚讲到机器的巧妙,由枪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车,一件一件。祖父感到惊讶了,这已经相信维新的老人听到吉公这许多话,相当地敬服起来,微笑凝神地在那里点头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