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842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个晴朗的夜晚,摄影师在我国甘肃某地,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夜空,把相机固定好,长时间曝光得到一张照片(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中每颗星的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这是因为( ) A. 恒星在自转 B. 恒星在公转 C. 地球在自转 D. 地球在公转 2. 某恒星在拍摄日 22:08 位于图中甲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22:12 B. 22:04 C. 22:08 D. 22:00 3. 下列

2、选项与下图中、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B. 风化作用、搬运沉积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搬运沉积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 2018 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4. 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文 C. 生态 D. 气候 5. 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 A. 减少占用耕地 B. 避免破坏生态 C. 避免自然灾害 D. 减缓道路坡度 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

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欲使直径为 0.1mm 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 0.1cm/s B. 0.5cm/s C. 0.8cm/s D. 30cm/s 7. 图 1 能够反映图 2 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经调查,图示地区的地层无层序颠倒和缺失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 A. 2 次 B

4、. 3 次 C. 4 次 D. 5 次 9. 根据图中裂缝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A. A 地震早于 B 地震 B. B 地震早于地层 C. C 地震晚于地层 D. C 地震晚于 B 地震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有关图中 P 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最显著月份 7 月 B. 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C. 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最显著月份 1 月 D. 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11. 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 地的最佳位置是( ) A. 甲地 B. 乙

5、地 C. 丙地 D. 丁地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 盛行西风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13.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D.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据新华社 9 月 25 日报道,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根据温哥华(西八区)机场信息,该航班

6、于当时地间 9 月 24 日 16:29 时起飞,将于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 21:50 抵达深圳。完成下面小题。 14. 计算飞机飞行的时长约为( ) A. 13 小时 21 分 B. 5 小时 21 分 C. 29 小时 21 分 D. 21 小时 21 分 15. 该日之后一个月( )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 北半球的白昼变长 D. 南非的日落方位为西南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码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6. 左图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 、A B. 、C C.

7、 、B D. 、I 17. 从成因上对右图岩石分类,与图 1 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珊瑚石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花岗岩 读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 (阴影表示夜半球, 度数为经度, 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 ) A. 11 B. 111 C. 21 D. 15 19. 比较图中甲乙丙丁戊五地自转线速度,正确的是( ) A. 丙甲乙戊丁 B. 丁戊=乙甲丙 C. 丙甲乙=戊丁 D. 丁戊乙甲丙 20. 该日 3 个月后甲中学操场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 ) A. B. C. D. 构造等高

8、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示地质构造是( ) A. 向斜山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背斜谷 22. 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 A. 480 米 B. 360 米 C. 420 米 D. 280 米 下面四幅图为某地近地面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四个风带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B. C. D. 24. 四个风带中信风带有( ) A B. C. D. 25. 当风带的位置最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处于冬半年 B.

9、北半球昼短夜长 C. 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D.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 年 7 月 22 日至 8 月 7 日,浙江几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澳大利亚旅行,行程的第一站是澳大利亚西部的珀斯,之后包车自驾一路向北参观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 (图 1:澳大利亚简图,图 2 为包车内部座位示意图) (1)某日几位地理教师于当地时间 8:00-10:00 自珀斯一路向北行驶时,推测图 2 所示车内四个座位中,避光效果最好的是_。 材料二:7 月 27 日某时刻,一位教师在乙地拍摄了一幅海平面日照图(图 3) 。 (2) 请推断

10、该日照图为_ (日出/日落) 图, 此时太阳的方位是_, 比较该日甲乙两地的昼长情况_,该日悉尼和达尔文市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城市是_。 (3)推断该教师出发前一个月,乙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最佳角度为_。 材料三:某日教师们到达悉尼(34S)游玩,在悉尼歌剧院前,一位教师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通过视频,她看见家里电子时钟上显示的时间为 8 月 2 日 9:56,此时太阳正好位于歌剧院的正北方向。 (4)推测该教师进行视频通话时,悉尼的区时为_,悉尼所在的经度为_。 27. 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北半球季节是_,理由是 _。 (2)此时

11、,丙地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 (3)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并说明判断理由_。 (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 浙江某学校的桂花盛开 B. 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 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轮船逆风逆水 D. 南极科考队正开展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 28.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 120km 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 北宋

12、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图 1中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外力作用:_。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判断依据是_。 (4)写出图 3中相应图例地貌名称。 图例 甲 乙 甲:_;乙:_。 (5)上表中乙图例的地貌分布在河流的_。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

13、原以每年 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图 1 为青藏高原移动原因示意图。图 2 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图 1 中板块 a 是_板块,与图 2 中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 (3)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移动主要原因。 材料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图 3 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4)试判断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 材料

14、三:川藏铁路建设难度大,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具有非常高的桥隧比(其中雅林段桥隧比高达 95.8) ,因此被大家称为“川藏地铁”。图 4 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5)结合材料三,分析川藏铁路桥隧比高的原因。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个晴朗的夜晚,摄影师在我国甘肃某地,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夜空,把相机固定好,长时间曝光得到一张照片(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中每颗星的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这是因为( ) A. 恒星在自转 B. 恒星在公转 C. 地球在自

15、转 D. 地球在公转 2. 某恒星在拍摄日 22:08 位于图中甲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22:12 B. 22:04 C. 22:08 D. 22:00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地轴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对准北极星附近星空;由材料信息“摄影师在我国甘肃某地,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夜空,把相机固定好,长时间曝光得到一张照片”可知,图中恒星围绕北极星做圆运动,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C 正确,D 错误。恒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AB 错误。故选 C。 【2 题详解】 恒星连续两次出现

16、在某地夜空中相同位置的时间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长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所以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比前一天要提前 3 分 56 秒;据此计算出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一位置的时间约是 22 时 04 分 04 秒,B 最接近,B 正确。故选 B。 【点睛】地球自转周期:一个恒星日是 23 小时 56 分 4 秒,是真正周期;一个太阳日是 24 小时,是昼夜更替周期。 3.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B. 风化作用、搬运沉积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搬运沉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为岩石由一整块变为多个碎

17、块的过程,为风化现象。为风化物变为沉积物的过程,是风化物被搬运沉积的结果,B 正确。 【点睛】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包括热力作用、冰劈作用。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 2018 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4. 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文 C. 生态 D. 气候 5. 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因为( ) A. 减少占用耕地 B. 避免破坏生态 C. 避免自然灾害 D. 减缓道路坡度 【答案】4. A 5. D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

18、考查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地形,故 A 正确。 5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延长路程,从而降低坡度,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故 D正确,为少占耕地,建高架就可以了,不一定建回旋路,故 A 错,修路就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可避免,故 B错,无法避免自然灾害,故 C 错。 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欲使直径为 0.1mm 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 0.1cm/s B. 0

19、.5cm/s C. 0.8cm/s D. 30cm/s 7. 图 1 能够反映图 2 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6. C 7. B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分析可知,如果降到 0.1cm/s 时,已经发生堆积了,不符合题意,A 错误。如果降到 0.5cm/s 时,已经发生堆积了,也不符合题意,B 错误。根据坐标反映的关系,欲使直径为 0.1mm 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的速度至少应降为沉降速度与 0.1mm 交点处的河流流速,约为 0.8cm/s,C 正确。如果降到 30cm/s 时,已经发生侵蚀了,不符合题意,

20、D 错误。故选 C。 【7 题详解】 根据坐标反映的关系,图 2 是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甲是侵蚀作用,与题意不符,A 错误。乙、丁是堆积作用,但乙的颗粒比丁的颗粒小;在入海口附近,颗粒较小,因此能够反映图 2 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乙,B 正确,D 错误。丙是搬运作用,与题意不符,C 错误。故选 B。 【点睛】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堆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某

21、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经调查,图示地区的地层无层序颠倒和缺失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9. 根据图中裂缝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A. A 地震早于 B 地震 B. B 地震早于地层 C. C 地震晚于地层 D. C 地震晚于 B 地震 【答案】8. B 9. B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图中岩层中有 A、B、C 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 3 次

22、地震。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图中 C 地震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地层发生断裂错位,地表产生裂缝,之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形成地层;之后发生了 B 地震,导致地层都发生了错位,之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形成地层;之后发生了 A 地震,导致地层都发生了错位,之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形成地层。由分析可知,A 地震晚于 B 地震,A 错误;B 地震早于地层,B 正确;C 地震早于地层,C 错误;C 地震早于 B 地震,D 错误。故选 B

23、。 【点睛】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 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

24、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有关图中 P 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最显著月份 7 月 B. 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C. 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最显著月份 1 月 D. 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11. 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 地的最佳位置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0. A 11. B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 P 处为三角洲地貌,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南半球河流流量较大月份在 7 月,故 B、C

25、 项错误;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故 A 项正确;由于三角洲地貌形成与流水沉积作用为主,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组成物质有分选性,故 D 项错误。 【11 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丁距离河流较远,取水不便,丙处地势低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形平坦,因此是聚落的最佳选址,故 B 项正确。 【点睛】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26、 A. 盛行西风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13.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D.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 题详解】 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 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B 对。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地区湿润多雨,A、C、D错。 【13 题详解】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是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A 可能。避

27、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B 可能。长袍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C不可能。有利于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D 可能。故选 C。 据新华社 9 月 25 日报道,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根据温哥华(西八区)机场信息,该航班于当时地间 9 月 24 日 16:29 时起飞,将于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 21:50 抵达深圳。完成下面小题。 14. 计算飞机飞行的时长约为( ) A. 13 小时 21 分 B. 5 小时 21 分 C. 29 小时 21 分 D. 21 小时 21 分 15. 该日之后一个月( )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

28、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 北半球的白昼变长 D. 南非的日落方位为西南 【答案】14. A 15. D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东八区,温哥华位于西八区,两者相差 16 个时区,即 16 小时;当飞机起飞时,对应的北京时间=16:29+16=32:29 时,即 9 月 25 是 8:29 分;所以飞行时间=21:50-8:29=13小时 21 分,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5 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日之后一个月即从 9 月 25 日到 10 月 25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 错误。太

29、阳直射点南移,逐渐远离北京,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 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变短,C 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非日出方位为东南,日落方位为西南,D 正确。故选 D。 【点睛】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时区差,在 0 时区的同侧用减法,在 0 时区的东西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西侧,用减法。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码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6. 左图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 、A B. 、C C.

30、、B D. 、I 17. 从成因上对右图岩石分类,与图 1 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珊瑚石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花岗岩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 题详解】 读图,沉积岩由沉积物形成,故为沉积物,A为固结成岩的过程,故 A错误;应为风化物,EHG为风化作用,F为沉积作用;为变质岩,BI为变质作用,故 BD 错误;为岩浆,为岩浆岩,D为冷却凝固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故该题选 C。 【17 题详解】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以判断为岩浆岩、为变质岩、为岩浆、为风化物。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由此得出结论;珊瑚石是石灰岩,玄武岩和花岗岩都是岩浆岩,故该题选

31、 B。 【点睛】判断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技巧:一是自岩浆开始,到岩浆结束;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应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四是各类岩石只有经过沉积环境才能变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熔融环境才能变成岩浆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变质作用才能变为变质岩。 读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 (阴影表示夜半球, 度数为经度, 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 11 B. 111 C. 21 D. 15 19. 比较图中甲乙丙丁戊五地自转线

32、速度,正确的是( ) A. 丙甲乙戊丁 B. 丁戊=乙甲丙 C. 丙甲乙=戊丁 D. 丁戊乙甲丙 20. 该日 3 个月后甲中学操场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 ) A. B. C. D. 【答案】18. C 19. C 20. A 【解析】 【分析】该题通过地球公转轨道某日光照示意图,考查学生地球自转特征,地球自转意义(时间计算、日界线) ,太阳视运动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 【18 题详解】 图中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 可知经线 120 为东经 120 , 阴影表示夜半球, 则非阴影为昼半球,所以 120 E 为 12 时。结

33、合日界线基础知识可知,新一天范围是 0 时向东到 180 ,180 经线时间为 16 时。所以新一天时间占 16 时,旧一天占 8 小时。所以量日期范围占比为 16:8=2:1,C 对,ABD 错。 【19 题详解】 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由图可知,丙纬度最高,线速度最慢,其次是甲,乙和戊处于同一条纬线上,所以乙=戊,丁纬度最低,所以丁线速度最大,所以丙甲乙=戊甲 . 达尔文市 (3)53.5 (4) . 11:56#8 月 2 日 11:56 . 151E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浙江几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澳大利亚旅行为背景材料, 涉及当地时间 8:00-10:00 自珀斯一路向北行驶

34、时车内四个座位的避光情况、太阳的方位、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区时和经度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几位地理教师于 7 月 22 日至 8 月 7 日期间在澳大利亚旅行,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珀斯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当地时间8:00-10:00 为上午时间,太阳由东北方向逐渐向正北方向移动,读图 2 可知,车内四个座位中,避光效果最好的是 C。 【小问 2 详解】 7 月 27

3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读图 1 可知,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东北方向地势较高,且距海遥远,不可能拍摄到海平面日照图;西北方向是广阔的海洋,可以拍摄到海平面日落景观图,此时太阳的方位是西北。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低昼越长。读图可知,乙地纬度比甲低,故乙地昼长大于甲地。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 -纬度差(纬度差是所求地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达尔文市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比悉尼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小问 3 详解】 该教师出发前一个月

36、即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 N)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90 -正午太阳高度角。6 月 22 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 -(30 +23.5 )=36.5 ,故乙地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最佳角度为 53.5 【小问 4 详解】 教师家人看见家里电子时钟上显示的时间为 8 月 2 日 9:56,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即 120 E 的地方时,根据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1 小时(东加西减) ,读图可知,悉尼位于 150 E附近,属于东十区,位于悉尼的区时=9:56+(10-8) 1 小时=11:56。当 150 E 为 1

37、1:56 时,太阳正好位于悉尼歌剧院的正北方向,即悉尼地方时为 12:00,悉尼位于 150 E 以东,且与其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即经度相差 1 ,可计算悉尼所在的经度为 151 E。 【点睛】 27. 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北半球季节是_,理由是 _。 (2)此时,丙地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 (3)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并说明判断理由_。 (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 浙江某学校的桂花盛开 B. 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 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轮船逆风逆水 D. 南极科考队正开展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 【答案】

38、(1) . 夏季 . 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北半球海洋出现高压中心) (2) . 西南 . 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 (3) . 乙 . 乙地的等压线更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乙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更小 (4)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以气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风力大小的判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小问 1 详解】 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主要受低压控制,说明是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所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小问 2 详解】 读图

39、可知丙地位于南亚,属于南亚季风环流。此时正值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小问 3 详解】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稀疏,乙地密集,所以乙地风力较大;且乙位于海洋,摩擦力较小,风力更大。 【小问 4 详解】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浙江的桂花是秋季盛开,A错误;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 正确;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船无论何时都是顺水,C错误;此时处于南半球的冬季,南极科考队不适合开展科学考察,D错误。故

40、选 B。 28.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 120km 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

41、;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图 1中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外力作用:_。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判断依据是_。 (4)写出图 3中相应图例地貌名称。 图例 甲 乙 甲:_;乙:_。 (5)上表中乙图例的地貌分布在河流的_。 【答案】(1)岩浆侵入 断裂抬升(内力抬升、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流水侵蚀、风雨侵蚀) (2)断裂下陷(地堑) 流水堆积(沉积) (3)沉积岩 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生物遗骸(衔螺蚌壳)(任选一条) (4)冲积扇 三角洲 (5)入海口(河口)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地貌表现。 【详解】(1)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

42、,花岗岩说明有岩浆侵入;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岩体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地是发生断层;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经过外力分化、侵蚀作用。 (2)图中渭河平原在华山北部内力作用下断裂下陷,形成地堑;经过渭河的堆积作用形成。 (3)“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说明有化石,层理结构明显是沉积岩。 (4)甲形成在出山口的位置是冲积扇,乙形成在入海口的位置是三角洲。 (5)上表中乙图例为三角洲地貌,三角洲形成在入海口。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 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图 1 为青藏高原移动原因示意图。图 2 为青

43、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图 1 中板块 a 是_板块,与图 2 中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 (3)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图 3 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4)试判断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 材料三:川藏铁路建设难度大,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具有非常高的桥隧比(其中雅林段桥隧比高达 9

44、5.8) ,因此被大家称为“川藏地铁”。图 4 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5)结合材料三,分析川藏铁路桥隧比高的原因。 【答案】 (1) . 印度洋 . B (2) . 流水侵蚀 . 冰川侵蚀 (3)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 (4)红海面积变大;地中海面积变小;大西洋面积变大 (5)地形起伏大,跨越河流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减少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降低坡度,保障运输安全;克服冻土对路基的不利影响;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行的影响;减少占用耕地;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生态通道;减少对地表植被破坏

45、,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板块为背景,考查了板块运动、内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 1 详解】 由图可知,板块 a 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形等知识可判断,板块 a 是印度洋板块;由图 2 中纬度位置可知,与材料二图中 B 处的板块一致。 【小问 2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 【小问 3 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

46、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欧亚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 【小问 4 详解】 由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大西洋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所以面积会不断扩大;地中海因为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小问 5 详解】 本题主要从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河流、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回答。由图示信息可知,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跨越河流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减少运营时间,节约运输成本;建设铁路桥隧,降低地形坡度,保证运营安全;克服了青藏地区冻土对路基的不利影响;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建设铁路桥隧,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减少占用耕地;由材料“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可知,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生态通道,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对地表植被破坏和耕地占用,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