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8038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17分)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dio lng( )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A.描绘B.酝酿C.加工)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即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但也会有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会重新繁殖出新的苗圃来;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fn yn( )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摘自教育导报)(1)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 )(2)下面诗句中,与语段表达的主题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D. 正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段。2. 古诗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李白的“_,_”运用夸张极言宴席丰盛,营造欢乐的气氛;刘禹锡的“_,_”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温庭筠的“_,人迹板桥霜”用精练的词语铺陈眼前的景物,含蓄地传递旅途的愁苦;西湖雪景,在张岱眼中是“天与云与山与水,_”,用白

3、描的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空旷寂寥。3. 有人想用下面的文字为抗疫英雄拟一副对联,请你帮他完成对联的组合。日月 满 一脉 山川 深情 无疆 同 大爱4.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老师今天在语文课上让我们写一篇作文B. 气象万千关注气象信息,能为你的旅途带来很多便利C.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落日余晖下,那个身形伛偻的志愿者感动了许多人D. 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景物要突出特点,不必面面俱到二、阅读(50分)(一)名著阅读。(8分)5. 运用专题归类进行名著复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以“人物的反抗之路”为专题,探讨下面三位主人公反抗之路的异同。A.彭德怀

4、红星照耀中国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林冲水浒传6. 擅长绘画的艾青,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请从色调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秋艾 青雾的季节来了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收割后的田野上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就徘徊在它的上面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一九三九年秋湘南(二)(14分)文学作品阅读。!车站旁有一棵婆娑的老树。老树下两个孩子做着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

5、欣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哑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陶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惘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慨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

6、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愕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依旧不来。孩子也依旧做着老树下我已怆然!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8. 这篇小说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复。聚焦这一写法,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要在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及“车不来”?(2)简短的篇幅里,“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和孩子在游戏中说的话重复了六次,从这样反常的重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9. 小说以六个感叹号为题目,且文中的感叹号数量逐渐递增,这些感叹号的使用有什么意味?10. 结合阅读这篇小说的经验,从下面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重复出现的“明天”或“明日”的作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 子从明天

7、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日歌明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三)(12分)非文学作品阅读。留住乡愁(节选)陆邵明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

8、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

9、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

10、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11. 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1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

11、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14. 有人说:“留住乡愁,不能只靠情怀”请结合文意阐明理由。(四)古诗文阅读。(16分)15. 下面两首诗同是写菊,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宋】王禹偁

12、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 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本诗作于淳化三年秋天,时诗人谪宦商州一年。暖律:温暖的节候。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1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注: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徜徉肆恣尽情游览。能擅长。深造道德指在道德修

14、养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影响。16.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17.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第段细致介绍了墨池四周的地理环境,用“洼然而方以长”六个字突出墨池的外形特征。B. 第段通过描写王羲之因不愿勉强入仕而到处游览的行为,刻画出他追求闲适生活的清高品格。C.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用反问的语气补充说明了临川留下墨池遗迹的原因。D.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表达出作者对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的强调。18. 作者在记叙墨池时引入王羲之苦练书法故事,有何用意?19. 同是应友人之邀而作的“记”,本文与岳阳楼记在表达方法上有

15、何不同?三、写作(50分)20.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创文期间,记者走访市区的公共场所,发现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公园美景“大打折扣”。府山公园的凉亭里,有一位市民倚靠着亭柱,光脚踩在坐凳上抽烟,抽完后,竟随手将烟头丢在地面上。在凉亭廊道的地面上,还散落着喂剩的鱼食。在市民健身公园,也有“睡客”公然躺卧,有的人在闭目养神,有的人在玩手机。在南湖广场记者发现,有两位男士在阴凉处,打赤膊乘凉,有损城市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不文明现象,以志愿者的身份,写一段劝说辞,劝阻此类不文明现象,150字左右。21. 许多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有了隔阂,彼此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孩子抱怨父母管得太多,父母责备

16、孩子不听话近期,学校准备召开“教育,从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始”主题家长会,特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做一次发言。现请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17分)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dio lng( )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A.描绘B.酝酿C.加工)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即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但也会有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

17、会重新繁殖出新的苗圃来;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fn yn( )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摘自教育导报)(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 )(2)下面的诗句中,与语段表达的主题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段。【答案】(1) . 凋零 . B . 繁衍 (2)B (3)语段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现人们经历的日子的感受。把日子比作落叶,把生命比作植物,把种子比作旅行者,种种比喻

18、汇合起来,形象贴切地传达了日子给予人们和生活的希望。【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凋零”的意思是(草木)凋谢零落,“凋”不要误写成“雕”,“零”不要误写成“凌”。 A.描绘:画,也指用语言文字来描写。B.酝酿: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C.加工:通过一定工序和方式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化为目标需求的过程的总称。选段中是写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是生命经过长久的准备过程达到的: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进而把果实变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由此可知,“酝酿”符合语境。故选B。“繁衍”意思是逐渐增多或增广,“繁”不要误写成“烦”,“衍”不

19、要误写成“演”。小问2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表达了

20、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由“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凋零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等内容可知,选段的主题是赞美生命力的顽强,繁衍生息,彰显生命的价值。由此可知B与语段表达的主题最为接近,故选B。【小问3详解】“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把日子比作落叶,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日子随时光流逝;“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把生命比作植物

21、,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生命力的旺盛;“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 把种子比作旅行者,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种子生命力的强大,生生不息;“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凋零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为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生命力的顽强及带给人的美好期待。语段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出了生命力的强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日子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希冀。2. 古诗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李白的“_,_”运用夸张极言宴席

22、丰盛,营造欢乐的气氛;刘禹锡的“_,_”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温庭筠的“_,人迹板桥霜”用精练的词语铺陈眼前的景物,含蓄地传递旅途的愁苦;西湖雪景,在张岱眼中是“天与云与山与水,_”,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空旷寂寥。【答案】 . 金樽清酒斗十千 . 玉盘珍羞直万钱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鸡声茅店月 . 上下一白【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中“樽”“直”“赋”“柯”“茅”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3. 有人想用下面的文字为抗疫英雄拟一副对联,请你帮他完成对联的组合。日月 满 一脉 山川 深情 无疆 同 大爱【答案】一脉深情同日月,无疆

23、大爱满山川【解析】【详解】对联的要求:1、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上下联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所给词语中“一脉”和“无疆”为偏正结构,“深情”和“大爱”为名词,“同”和“满”为单音词、动词,“日月”和“山川”为名词组成的并列结

24、构,“一脉深情”和“无疆大爱”均为偏正结构,“同日月”和“满山川”均为动宾结构,遵循尾字“仄起平落”的规则,对联为“一脉深情同日月,无疆大爱满山川”。4.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老师今天在语文课上让我们写一篇作文B. 气象万千关注气象信息,能为你的旅途带来很多便利C.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落日余晖下,那个身形伛偻的志愿者感动了许多人D. 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景物要突出特点,不必面面俱到【答案】D【解析】【详解】A.写文章/文章的一种形式;B.景象/天气;C.老人小孩/腰背弯曲;D.都/都;故选D。二、阅读(50分)(一)名著阅读。(8分)5. 运用专

25、题归类进行名著复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以“人物的反抗之路”为专题,探讨下面三位主人公反抗之路的异同。A.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林冲水浒传【答案】共同点: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身处黑暗社会中,饱受苦难,都具有反抗精神。不同点:彭德怀从小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他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反抗基于内心的正义感以及对贫穷人民的同情。保尔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在食堂当杂役时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后来在朱赫来的引导下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一名战士。林冲前期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后期因高俅一再设

26、局陷害他,奋起反抗,被迫投靠梁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作答彭德怀、林冲、保尔三位主人公“反抗之路”的相同点要分析三人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相同点,以及对三人产生的影响。分析三位主人公“反抗之路”的不同点需要结合每一位主人公在各自的生活经历,概括其“反抗之路”。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六岁丧母,继母便因他在老式学堂中被老师打时接了老师一下,而将他赶了出来。父亲迁就妻了将他送去了一个婶母那里,婶母将他送去了所谓新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认为不信应该孝敬父母,他告诉婶母后,婶母就不让他去上学了。他的祖母先是经常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子,后又因彭德怀从炉子上踢下了她的大烟盘,而要

27、将他溺死,所有人都不反对,就在族人准备溺死他的时候,舅勇救下了他,但是他得离开家,于是年仅九岁的彭德怀只着一身衣裤身无长物地开始了闯世界的生活。他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烧碱矿工人。参加了停工、罢工活动,被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而遭驱逐。时年18岁的他血气方刚,愤而投军。此时的彭德怀在生死线上已是挣扎了10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痛恨人世的不平,更铸就了一副不安命的倔强性格。他将生命之根深植于旧中国苦难的农民之中,并为解脱那无尽的苦难奋斗了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服、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用来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

28、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经过多次苦难经历的磨炼,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水浒传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作为一名中层军官,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因高俅的一次又一次陷害,使得林冲自己原本的社会地位不能维持,妻子也差点被人强占,甚至于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这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忍无可忍,反抗压迫,投靠梁山。据此可总结出答案:他们的共同点:都身处黑暗社会中,饱受苦难不幸,后来都具有了反抗精神。不同点:彭德怀的继母对他非常嫌弃,祖母准备溺死他,最后舅舅救

29、了他,他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反抗基于内心的正义感以及对贫穷人民的同情。保尔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在车站食堂当杂役时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林冲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后期因高俅一再设局陷害他,致使林冲反抗,林冲反抗是官逼民反,他被逼上梁山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6. 擅长绘画的艾青,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请从色调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秋艾 青雾的季节来了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收割后的田野上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缀成了广大,阴暗,多

30、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就徘徊在它的上面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一九三九年秋湘南【答案】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雾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全诗出现较多暗色调的词语,如“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暗示诗人内心的阴暗、忧伤与彷徨。而诗中唯一的“绿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抹鲜亮的绿是希望,是对光明、阳光的向往与追求,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题干要求从色调角度赏析,结合艾青诗风和诗歌中出现的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在这首名为秋的诗作中,作者运用

31、了雳、雨、田野、黑泥、黑马等多个意象,“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多种晦暗的色调来表现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眼中的秋。“秋” 在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当中,是一-种阴暗、忧郁、悲伤的传统意象,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并把它升华为自己对“秋”的理解,即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雳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这样的一个季节不正象征着当时的中国社会吗?作者在此时是阴暗的、忧伤的、彷徨的,环顾四周,不知自己的出路在何方,只是盲目地从一个地方辗转漂泊到另一个地方,正如作者诗中所说:“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四野最后的绿色。”“绿色”在这里还象征着作者心中所向往的圣士,代表了光明、希望。全诗前文所有的词语都

32、较灰暗,如“泥黑、阴暗、浓厚、黑色”等词,而只是在最后出现了“绿色”,这一抹鲜亮的“绿”是作者的希望、社会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可以说全诗的基调虽是艾青式的质朴、忧郁、哀伤,但也充满着其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二)(14分)文学作品阅读。!车站旁有一棵婆娑的老树。老树下两个孩子做着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欣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哑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我们

33、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陶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惘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慨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我愕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车依旧不来。孩子也依旧做着老树下我已怆然!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8. 这篇小说写作上最突出

34、的特点是重复。聚焦这一写法,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要在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及“车不来”?(2)简短的篇幅里,“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和孩子在游戏中说的话重复了六次,从这样反常的重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9. 小说以六个感叹号为题目,且文中的感叹号数量逐渐递增,这些感叹号的使用有什么意味?10. 结合阅读这篇小说的经验,从下面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重复出现的“明天”或“明日”的作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 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35、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日歌明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答案】7. “我”在等车的过程中看到两个孩子一直在重复做着一个古老的游戏,“我”的心绪不断变化。 8. (1)“车不来”创设了一个情境,使得作为叙述者的“我”有机会一直看孩子的游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示例:“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六次重复,作者的心境不断变化,从“欣然”到最终的“怆然”,作者由孩子们所

36、做的游戏联想到腐朽教育观念的深刻寓意;“木头人”竟然被赞为意志坚定,反映了教育观念的陈旧;这些重复不变的话语本身则说明孩子们已经被这种刻板的教育束缚了思想;反复强调游戏的古老,呼应了游戏内容表现出来的落后观念。作者用这样的反常的重复叙述,来强化读者对这种陈旧刻板的教育观念的感受。 9. 感叹号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标点符号。六个感叹号连用意味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强烈程度,提醒读者不要被看似简单的形式迷惑,要去体会作者潜藏的丰富情感。感叹号的递增则表现“我”在看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情绪在逐渐变化,与这些句子的“欣然、哑然、陶然、惘然、慨然、愕然、怆然”相呼应,引导读者逐步理解作者对腐朽教育的批判

37、主题。 10. 示例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反复出现“从明天起”,“明天”这一指向未来的词语,与现实的“今天”相比,它是缥缈的。诗中描述的美好画面强调“明天的幸福”,具有反讽的意味,暗示着今天的不幸福,或许是诗人复杂内心的一种流露。示例二:明日歌中“明日”反复出现,一方面突出强调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使读者易于把握主旨:明日不可待,行动要趁早;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表现“明日”之无尽,警示我们一味地等待明日会使岁月蹉跎。【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由第段“车站旁有一棵婆娑的老树。老树下两个孩子做着游戏”,第段“我欣然”,第段“我哑然”,第段“我陶然”,第段“我惘然”,第段“

38、我慨然”,第段“我愕然”和第段“我已怆然”可知,文章主要叙述“我”在等车的过程中看到两个孩子一直在重复做着一个古老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感是在不断变化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手法分析。(1)“车不来”为“我”提供一个机会,让“我”在等车的过程中能看到两个孩子一直在重复做着一个古老的游戏,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我”情绪的不断变化。(2)首先,“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六次重复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着,从第段“我欣然”到第段“我哑然”,到第段“我陶然”,再第段“我惘然”,又到第段“我慨然”,再到第段“我愕然”,最后第段“我已怆然”可知,由开始的高兴到最后

39、悲伤的样子,这是因为作者由这一古老游戏联想到腐朽刻板的教育。其次,“木头人”具有象征意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被反复提及,且被夸为“意志坚定”,折射出教育观念的腐朽和呆板。同时,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作者反复叙述,强化了游戏的古老,也强调了游戏内容所折射的教育观念的落后腐朽。据悉回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及标点符号运用的特殊意义的分析。感叹号指用来表示强烈情感的标点符号。小说以六个感叹号为题目直观简洁明了,情感强烈,作者借重复的古老游戏来表达对腐朽教育的强烈批判,这样的标题很吸引读者,且能提醒读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内涵。结合第

40、段“我欣然”到第段“我哑然”,到第段“我陶然”,再第段“我惘然”,又到第段“我慨然”,再到第段“我愕然”,最后第段“我已怆然”可知,文中的感叹号数量逐渐递增,同时作者的情绪也在逐渐变化,且由最初的高兴到最后的悲伤失望,逐渐引导读者反思腐朽教育带来的后果,从而点明文章主题。【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复手法与作用的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在时间上,这是一首从明天开始的诗歌,诗中反复出现“从明天起”,强调“明天的幸福”意味着今

41、天的不幸福,“明天”也仅仅只是一个渺茫的时间指向,透露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明日歌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否则,“明日复明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据此回答即可。(三)(12分)非文学作品阅读。留住乡愁(节选)陆邵明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42、、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

43、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44、。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11. 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1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

45、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14. 有人说:“留住乡愁,不能只靠情怀。”请结合文意阐明理由。【答案】11. 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呵护乡村记忆,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活化乡村记忆,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12. 运用举例论证,举对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进行整理维护,对集体记忆场所定期维修的例子,来论证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

46、,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13. B 14. 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既方便当地居民生活,同时也让乡村记忆保持魅力,而设置相配套的公共设施,才能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先要理解每段的内容,联系上下段,看是否存在内在关系。根据第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可知:本文首段从城镇化的要求谈起;接下来“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