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946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一、积累运用(运用(4040 分)分) 1. 根据拼音,把正确的汉字写出来。 酝 ni ng( ) 水 zo( ) 冷 li ( ) qi o 悴( ) 2.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截然不同 波光鳞鳞 翻来复去 咄咄逼人 人迹罕至 花团锦蔟 恍然大悟 众目睽睽 花开并缔 油然而生 _改_ _改_ _改_ _改_ 3.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正是江南好风景

2、,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3)_,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 (5)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政 ) (6)_,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 (7)回乐烽前沙似雪,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8)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9)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4.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3、C.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D.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散文集,创作于 1934 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B. 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C. 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D.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正直。 6

4、.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夜幕降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 大丰收的时候,农民伯伯望着硕大的果实,喜出望外。 C. 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枝头,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 D. 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7. 综合性学习。 七(15)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欢迎同学们参与: (1)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列举两个交友的典故。 (3)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对班上 50名同学进行的调查统计,请根据以下分析,写出结论。 调查项目 人数 喜

5、欢网上交友 35 想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29 有网友 5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31 结论: 8. 名著简答。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讲了_、_、_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任选其一写出她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二、阅读二、阅读感悟(感悟(6060 分)分) (一)(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 赏析诗歌前两句。 10. 诗歌最后两句连用了哪几个地名,其作用是什么?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6、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 乙】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 1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期日中_ (2)太丘舍去_ (3)元方

7、入门不顾_ (4)二儿可得全不_ 1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14. 【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15. 元方与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非等闲之辈,请结合原文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 (三)(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金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8、,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

9、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 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五猖会 ,有删改) 16. 简要

10、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7. 分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8. 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作用是什么? 19. 随着事情的发展,概括“我”的情绪变化过程。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米盛宴 安宁 玉米快要熟的时候,真是盛宴一样。 玉米秸可以砍下来吃,玉米呢,当然可以掰下来,天天放在锅里煮了吃。秋天的玉米是糯香的,啃起来很有嚼头,吃得满嘴都是,也漏得满地都是。馋的时候,须也顾不得全都摘了,一起跟着玉术粒咽进了肚子里。 玉米叶子青翠的时候,有南方棕叶的用处。母亲会将长长的玉米叶子洗干净了,铺在箅子上,又将一个一个揉得光滑圆润的馒头放在上面,而后便盖上锅盖,开始拉起风

11、箱蒸起来。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母亲打开锅盖,在氤氲的热气中,摁一下那已经白得似雪的馒头,如果想下去马上就恢复如初,那么馒头也就差不多好了。 我喜欢看母亲将馒头一个一个地铲起来。只要将玉米叶子一掀,馒头们马上圈滚滚地骨碌下来,有的赖着不离开,那一定是有些糊了。我爱极了吃这些“糊疙疤”,脆脆的,酥酥的,热乎乎的,点心一样,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所以基本上,“糊疙疤”都是我的专属品,姐姐也捞不着,因为我一心一意地趴在灶台旁,借跟母亲聊天的理由,专门等着玉米叶子上的疙疤吃。母亲为此会多蒸一会,让焦糊的疙疤多一些。箅子上的玉米叶子都失去了刚刚下锅时的青翠劲,变成了枯黄的色泽。但是它们的香味却留在了馒头

12、上,那清淡的味道,再加上一块咸莱疙瘩,能让人忘了饱,一口气吃下三四个还觉得不够。 剥玉米的时候,村子里的男人女人们便都成了艺术家,能将废弃的玉米皮,全部变成宝贝。我常常坐在父亲的身边,一边拿一支笔,在玉米皮上写写画画,一边看父亲灵巧的双手翻飞着,并魔术般地将玉米皮变成筐子篮子或者蒲团。那个时候的父亲,似乎去掉了所有属于日常生活的暴躁和怒气,成为一个难得的温柔的男人。 当然,玉米粒也会被带到农家作坊里,加工成玉米面,而后放入瓮里,每天早晚来喝。这便是故乡人最喜欢的玉米粥,方言里叫“糊豆”。玉米粥有各式各样的做法,有时候里面放芹菜叶子、苋莱叶子,而后再加一些盐,叫“咸糊豆”。咸玉米粥喝起来像蒙古族

13、的奶茶,是地道的野菜和玉米的清香,喝几大碗也不觉得够。有时候玉米粥里也会放绿豆、红豆、黄豆、豆扁子,这些豆类当然是提前半天泡好的,烧开后,还要用锅底的余火再热上半个小时,这样才会烂乎乎的,嚼在嘴里,也才会觉得滋味非凡,简直是世上最好的粥饭。 秋天收地瓜,我们还会将新鲜的地瓜切成小块,放到玉米粥里去。或者是金瓜块,也别有一番风味。冬天呢,也不会缺了“佐料”,收藏起来的地瓜干,洗干净了,放进去,于是一整个秋天的甜,便都浓缩在了地瓜干里。 我常常想起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地头上一边编着毛毛草,一边等父母干完活回家。他们要么是在扶正被风吹歪了的玉米棵,要么是忙着去掉太过密集的玉米叶子,要么是将

14、吸收了泥土营养的杂草除去。我总是等啊等,等到天都快要黑了,也不见他们的踪影。 于是我便隔着稠密无边的玉米地,高喊着“娘!”“娘!”,可是母亲总也没有声音,我便随便走进一条沟垄,拨开扫荡着我的叶子,像一条鱼拨开水流一样,走向母亲可能会在的田地的另一边。那时候总觉得一亩地好大啊,大得我怎么也走不到头,我常常就走得害怕起来,天愈发地黑下去了,我终于哭出声来。恰是这样的哭声,让忙碌的母亲终于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疲惫地答应着,唤我回家。 我从来没有计较过父母对我的忽视,就像整个的秋天,每一个乡下的小孩子,都隐匿在金灿灿的玉米里。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8 年 05 月 02 日,有删改) 20. 全文介绍

15、了哪几道“盛宴”,“我”最喜欢哪一道“盛宴”,为什么? 21. 文章是如何体现“玉米盛宴”中的“盛”字的? 22. 简析画横线句子中父亲的形象。 23. 文章标题为“玉米盛宴”,第段却写玉米地里找妈妈,是否多余,为什么? 24. 结合全文分析第段中“我”“从来没有计较过父母对我忽视”的原因? 三、表达三、表达交流(交流(5050 分分) 25. 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字数不少于 600 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

16、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一、积累运用(运用(4040 分)分) 1. 根据拼音,把正确的汉字写出来。 酝 ni ng( ) 水 zo( ) 冷 li ( ) qi o 悴( ) 【答案】 . 酿 . 藻 . 冽 . 憔 【解析】 【详解】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 ni ng,写作“酝酿”: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酿”不要误写成“娘”。 水 zo,写作“水藻”:水生藻类植物。“藻”不要误写成“澡”。 冷 li ,写作“冷冽”:寒冷。“冽”不要误写成“洌”。 qi o 悴,写作“憔悴”: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憔”不要误写成“瞧

17、”。 2.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截然不同 波光鳞鳞 翻来复去 咄咄逼人 人迹罕至 花团锦蔟 恍然大悟 众目睽睽 花开并缔 油然而生 _改_ _改_ _改_ _改_ 【答案】 . 鳞 . 粼 . 复 . 覆 . 蔟 . 簇 . 缔 . 蒂 【解析】 【详解】考查对汉字的辨析修改。 波光鳞鳞,写作“波光粼粼”:意思是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 翻来复去,写作“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 花团锦蔟,写作“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花开并缔,写作“花开并蒂”:两朵花同时开放。 3.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

18、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3)_,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 (5)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6)_,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 (7)回乐烽前沙似雪,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8)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9)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答案】 . 遥怜故园菊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旧年 . 博学而笃

19、志 . 学而不思则罔 . 日月之行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考查诗句默写。无论是直接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怜、菊、逢、潮、阔、博、笃、罔、降、霜、肠、涯。 4.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C.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

20、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D.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散文集,创作于 1934 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错误,应是: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故选 A。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B. 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C. 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

21、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D.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正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这里用来表达自己接受别人的邀请,运用不得体; B.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运用得体; C.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这里是指学生询问老师,运用不得体; D.令尊:称对方父亲。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用“家父”; 故选 B。 6.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夜幕降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 大丰收的时候,农民伯伯望着硕大的果实,喜出望外。 C. 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枝头

22、,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 D. 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用来形容灯光与建筑的美不恰当; B.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句中形容农民伯伯的喜悦之情,使用恰当; C.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句中形容梨花盛开的姿态,使用恰当; 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句中形容说话人说话时的气势,使用恰当; 故选 A。 7. 综合性学习。 七(15)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欢迎同学们参与: (1)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列举两个交友的典故。

23、 (3)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对班上 50名同学进行的调查统计,请根据以下分析,写出结论。 调查项目 人数 喜欢网上交友 35 想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29 有网友 5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31 结论: 【答案】 (1)示例:交友之道,贵在真诚。自远方欢聚一堂, 识新朋路更敞亮。 (2)示例: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 (3)结论:同学们喜欢网上交友,但网上交友不安全,往往难以了解到真实的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拟写宣传语的要求:须紧扣主题。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 20 字以内。有两个句式大

24、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紧扣“有朋自远方来”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示例:珍爱友情,温暖人生;朋友一生一世一起走,孤单日子不再有;正确交友,幸福你我;等。 【小问 2 详解】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关于交友的典故有很多,如:高山流水、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舍命之交、莫逆之交等,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割席之交:讲的是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割席与华歆断交的故事。 管鲍之交:管仲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

25、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小问 3 详解】 考查图文转换。答题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用好表格中的文字提示;二是将表格中的数字虚化,抽象为文字。可从表格的横向或纵向角度,寻找出数字变化的某种规律,并用文字表达出来,此题找出最明显突出的方面。 读表可知, 在这 50 人中, “喜欢网上

26、交友”人数最多, 占到 35 人, 其次是“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占到 31 人,第三是“想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占到 29 人,据此可得出:大部分同学喜欢网上交友,网上交友不安全,难以了解网友的真实信息,一定要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受骗。 8. 名著简答。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讲了_、_、_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妇女形象,请任选其一写出她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答案】 (1) . “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 . “郭巨埋儿” (2)示例 1: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 ,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

27、满思念。 示例 2: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掌握。 二十四孝图它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能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

28、 中的主人公阿长,她是童年鲁迅的保姆,阿长不识字却为他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他的一生。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到赞美阿长的朴实善良,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出现于父亲的病与琐记两篇文章,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于是鲁迅把教唆自己“犯下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罪责,加在了“衍太太”头上。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

29、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二、阅读二、阅读感悟(感悟(6060 分)分) (一)(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 赏析诗歌前两句。 10. 诗歌最后两句连用了哪几个地名,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9. 衬托。山、月、江水等景致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10. 清溪、三峡、渝州。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

30、发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诗歌前两句意思是: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详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

31、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据此可知:通过描写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最后两句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不同的地域转换,暗点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点出了与旅途相关的地名,表现了急切奔向之意。构思精巧,精巧地点出行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离友人愈远,就更加想念。据此作答即可。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32、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 【乙】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 1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期日中_ (2)太丘舍去_ (3)元方入门不

33、顾_ (4)二儿可得全不_ 1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14. 【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15. 元方与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非等闲之辈,请结合原文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 【答案】11. . 约定 . 舍弃 . 回头看 . 同“否” 12.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 13. (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 14.

34、约会不守时,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没有礼貌。 15. 【甲】文中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大骂,他予以了有理有据的反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由此看出元方是一个知礼明信、机智聪明、正直率真的人。 【乙】文中当孔融恳请差役保全两个孩子的性命时,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说道: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可见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处变不惊,安定从容,无所畏惧,能审时度势,预料到灾祸的到来。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

35、定。 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 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句意: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同“否”。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大者九岁”与“小者八岁”为主语孔融的两个儿子,是并列语句,“时融儿大者九岁”与“小者八岁”应断开;“二儿

36、故琢钉戏”是写二儿的行为表现,“了无惧容”是二儿的神情,之间应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 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岂,难道。覆巢,鸟巢打翻。之,结构助词,的。完,完整。卵,鸟蛋。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写元方对友人无理怒斥反驳的语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指出友人的言而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友人的待人无礼。友人最后“惭”而“下车引之”。据此可知,友人“惭”的原因是:约会时不讲信用,出言不逊,对

37、子骂父,不讲礼貌。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甲】文元方面对友人的大骂,予以有理有据的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知信明礼,机智聪明的人; 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率真的人; 【乙】文当孔融恳求差役保全两个儿子性命时,“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可以看出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面对父亲被捕,却不惊慌,而是镇定从容,无所畏惧;从孔融两个儿子对父亲说的话“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可以看出他们能审时度势,预

38、料到灾祸的到来。 【点睛】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

39、恐惧的样子。 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役说: “我希望只加罪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 (三)(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金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

40、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 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

41、“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五猖会 ,有删改) 16. 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7. 分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8. 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作用是什么? 19. 随着事情的发展,概括“我”的情绪变化过程。 【答案】16. 去

42、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 17. 侧面烘托,以众人的无奈衬托我当时的无助和痛苦,从而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8. 与后文“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父亲的严厉和带给我的伤害。 19. 高兴地“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心” 难受、痛苦“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焦灼的“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 概括文段内容要注意对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 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选文的主要人物有:父亲、“我”,事件是:“我

43、”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结果是:表达出“我”扫兴、痛苦的感受。据此概括为:“我”儿时迫切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第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写“我”对去看“五猖会”充满了期盼;第段,写父亲“去拿你的书来”,第段“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他们都无法帮助“我”,使父亲放弃让“我”背书的磨难,“营救”一词写出了“我”的窘迫。侧面衬托出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无助,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专制、不理解孩子

44、,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仔细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文章开头“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对比,开头“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表现“我”内心的愉悦,而结尾“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表现“我”没能看到五猖会的痛苦和失望,人物情感转变鲜明,突出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表现了文章主题: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感情脉络。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

45、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结合第段的语句,因为“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所以“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心中高兴; 结合第段的语句,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我忐忑着”“我担着心”; 结合第段的语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结合第段的语句“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可以看出“我”背书的难受痛苦、无奈失落的心情; 结合第段语句“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 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焦灼恐惧和悲伤。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米盛宴 安宁 玉米快要熟的时候,真是盛宴一样。 玉米秸可以砍下来吃,

46、玉米呢,当然可以掰下来,天天放在锅里煮了吃。秋天的玉米是糯香的,啃起来很有嚼头,吃得满嘴都是,也漏得满地都是。馋的时候,须也顾不得全都摘了,一起跟着玉术粒咽进了肚子里。 玉米叶子青翠的时候,有南方棕叶的用处。母亲会将长长的玉米叶子洗干净了,铺在箅子上,又将一个一个揉得光滑圆润的馒头放在上面,而后便盖上锅盖,开始拉起风箱蒸起来。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母亲打开锅盖,在氤氲的热气中,摁一下那已经白得似雪的馒头,如果想下去马上就恢复如初,那么馒头也就差不多好了。 我喜欢看母亲将馒头一个一个地铲起来。只要将玉米叶子一掀,馒头们马上圈滚滚地骨碌下来,有的赖着不离开,那一定是有些糊了。我爱极了吃这些“糊疙疤”,

47、脆脆的,酥酥的,热乎乎的,点心一样,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所以基本上,“糊疙疤”都是我的专属品,姐姐也捞不着,因为我一心一意地趴在灶台旁,借跟母亲聊天的理由,专门等着玉米叶子上的疙疤吃。母亲为此会多蒸一会,让焦糊的疙疤多一些。箅子上的玉米叶子都失去了刚刚下锅时的青翠劲,变成了枯黄的色泽。但是它们的香味却留在了馒头上,那清淡的味道,再加上一块咸莱疙瘩,能让人忘了饱,一口气吃下三四个还觉得不够。 剥玉米的时候,村子里的男人女人们便都成了艺术家,能将废弃的玉米皮,全部变成宝贝。我常常坐在父亲的身边,一边拿一支笔,在玉米皮上写写画画,一边看父亲灵巧的双手翻飞着,并魔术般地将玉米皮变成筐子篮子或者蒲

48、团。那个时候的父亲,似乎去掉了所有属于日常生活的暴躁和怒气,成为一个难得的温柔的男人。 当然,玉米粒也会被带到农家作坊里,加工成玉米面,而后放入瓮里,每天早晚来喝。这便是故乡人最喜欢的玉米粥,方言里叫“糊豆”。玉米粥有各式各样的做法,有时候里面放芹菜叶子、苋莱叶子,而后再加一些盐,叫“咸糊豆”。咸玉米粥喝起来像蒙古族的奶茶,是地道的野菜和玉米的清香,喝几大碗也不觉得够。有时候玉米粥里也会放绿豆、红豆、黄豆、豆扁子,这些豆类当然是提前半天泡好的,烧开后,还要用锅底的余火再热上半个小时,这样才会烂乎乎的,嚼在嘴里,也才会觉得滋味非凡,简直是世上最好的粥饭。 秋天收地瓜,我们还会将新鲜的地瓜切成小块

49、,放到玉米粥里去。或者是金瓜块,也别有一番风味。冬天呢,也不会缺了“佐料”,收藏起来的地瓜干,洗干净了,放进去,于是一整个秋天的甜,便都浓缩在了地瓜干里。 我常常想起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地头上一边编着毛毛草,一边等父母干完活回家。他们要么是在扶正被风吹歪了的玉米棵,要么是忙着去掉太过密集的玉米叶子,要么是将吸收了泥土营养的杂草除去。我总是等啊等,等到天都快要黑了,也不见他们的踪影。 于是我便隔着稠密无边的玉米地,高喊着“娘!”“娘!”,可是母亲总也没有声音,我便随便走进一条沟垄,拨开扫荡着我的叶子,像一条鱼拨开水流一样,走向母亲可能会在的田地的另一边。那时候总觉得一亩地好大啊,大得我

50、怎么也走不到头,我常常就走得害怕起来,天愈发地黑下去了,我终于哭出声来。恰是这样的哭声,让忙碌的母亲终于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疲惫地答应着,唤我回家。 我从来没有计较过父母对我的忽视,就像整个的秋天,每一个乡下的小孩子,都隐匿在金灿灿的玉米里。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8 年 05 月 02 日,有删改) 20. 全文介绍了哪几道“盛宴”,“我”最喜欢哪一道“盛宴”,为什么? 21. 文章是如何体现“玉米盛宴”中的“盛”字的? 22. 简析画横线句子中父亲的形象。 23. 文章标题为“玉米盛宴”,第段却写玉米地里找妈妈,是否多余,为什么? 24. 结合全文分析第段中“我”“从来没有计较过父母对我的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