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864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兴化市江苏省兴化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一、积累和运用(2424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金秋十月, 菊黄蟹肥。 bng chng“纪念板桥、 宣传兴化”宗旨的郑板桥艺术节, 在水乡兴化如期举行。节日里,兴化城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甲】主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艺术因惠民而蓬勃,发展因交流而精彩。活动期间,兴化将举办 20 多项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展现板桥艺术,弘扬地方文化。以节为媒,广交宾朋,唱响兴化,艺术节逐渐成为兴化对外交流的一张 li ng l 名片。板桥先生“

2、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思想,在水乡大地得以弘扬和传承,正成为兴化精神【乙】“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源泉,引领水乡人民在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根据拼音在横线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 【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分号 【乙】冒号 B. 【甲】句号 【乙】破折号 C. 【甲】分号 【乙】破折号 D. 【甲】句号 【乙】冒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落中加点的词“蓬勃”“弘扬”“思想”分别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 B. “兴化城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句的主干是“艺术节逐渐成为名片”。 D.

3、 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在水乡大地得以传承和弘扬”。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B. 欲扬先抑,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往往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列夫托尔斯泰运用此法,先刻画主人公丑陋平庸的外貌,再描写其非同寻常的眼睛,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导语、主体、背景是一篇新闻不可缺少的三

4、部分。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3.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_,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巴东三峡巫峡长,_。 (郦道元三峡 ) 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 )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王维出使塞外,吟出“_,_”( 使至塞上 )的句子,巧妙地把自己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融化在自然之中;崔颢在黄鹤楼中借“_,_”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实景画面,进而抒发羁旅乡思之苦。 4.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

5、不威。诚信,是一种品格,诚信是一种责任。请你参加以“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完成相关任务。 以“诚信”主题给自己写一句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5. 简要说说如图这幅漫画的寓意。 6.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 个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 6 月 29 日电(记者施永南 刘东凯)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6 月 29 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 19家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共 100 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这次主题宣传是新闻战线推动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省(区、

6、市)主要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统一开设专栏,第一阶段持续 3 个月时间,阐释诚信建设内涵、解读现行制度政策、介绍当前实践做法、剖析典型案例。 二、阅读理解(共二、阅读理解(共 6666 分)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长安君话别,写下了这首诗。此前王安石为仕途奔波,与妹妹已三年未见。怆情:悲伤。 草草:随便准备的。后期:后会的日期。 7. 王安石善用叠词入诗,简要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好处。 8. 亲人相逢

7、往往是欢喜的,为什么作者却道“老去相逢亦怆情”? 9. 阅读短文妙赏亭 ,完成问题。 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子瞻,即苏轼。匡庐,即庐山。暱n :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掖y :搀扶,挟持。沤:水中气泡。都:汇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寓山之胜 盖缘身

8、在山中也 泠泠作响 置亭于屿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寓山之胜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 B. 掖层霄而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 C 倏然回目 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 D. 置亭于屿 相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仰 面 贪 看 恍 然 置 身 天 际 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答谢中书书 ) (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妙赏亭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思想感情?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2 2 分)分) 10.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 B. 王树增的长征是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 C. 法布尔的昆虫记 ,只是向人们介绍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 飞向太空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再现中国航天人以身许国、砥砺前行的英雄形象。 11. 阅读名著昆虫记 ,回答问题。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

10、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A_”。在他笔下,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蝉在地下“潜伏”四年;B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C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请根据有关内容把 A、B、C 三处补充完整。 12.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哦,是的,A 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A 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

11、布的侦探呢。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1)文中的 A 是 _,他见“我”的任务是 _。 (2)原著具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共一大的会代表平均年龄 27.7 岁,最小的不过 19 岁;长征的队伍里,一半以上是 24 岁以下的年轻人回首来时路,一代代青年满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从“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呼号,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

12、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高扬信仰,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无数人的奋斗牺牲值得铭记。湖南长沙,有一座郭亮纪念园。1916 年,年仅 15 岁的郭亮在街头看见革命党人被杀害的场景,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指导工农运动,直到英勇就义前,都在为发动工农开展武装斗争而不懈奋斗。因为他们葆有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心志。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华章、成就不凡人生,是一代代青年的“青春之问”。革命先辈的担当、奋斗,经过岁月的淬炼熠熠生辉,照亮后来人前行的道路。不久前,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为主要原型讲述建

13、党历史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不少好评。剧中,100 多年前的绝望与希望、衰老与新生;剧外,这些伟大人物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字,而是当代青年的同龄人。他们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下求索、不畏艰险的决心,深深感召着年轻一代。“信念”“使命”“做有为青年”成为观众评论中的高频词。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致敬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救亡图存,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今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重任在肩。重温年轻共产党人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是为了让当代青年领悟自己的使命责任、感知信仰的坚不可摧、坚定奋斗的决心信心。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

14、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家国的呼唤,更应是当代青年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 人民日报2021 年 06 月 01 日有删改) (1)联系选文内容,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 青春之歌 B 高扬信仰,投身救国 C. 牢记使命,重任在肩 D.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 (2)文章第段列举“一大”与“长征”参与者的年龄有何作用? (3)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请你写出文章第段中加点的“青春之问”的答案,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带给你的启示。 14. 阅

15、读琦君的妈妈银行 ,完成问题。 妈妈银行 琦君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应该就是专门装钱的一间屋子,一定是洋钱挤得满满的,像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有一回, 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 我听他对母亲说: “大嫂, 你有钱该存银行, 不要存钱庄。 ”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 ”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 “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你不是要吃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是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这样妈妈的钱就好存银行

16、了。”于是我就把抽屉里、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捧给母亲说:“妈妈,存在您那里。”母亲高兴地说:“好,我是你的银行。”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的第二格,对我说:“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等凑满两块银洋钱,就给你去存钱庄。”我马上说:“我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母亲说:“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去一回呀。 ”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 “那我们就请叔叔代存好吗?”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新主意似的。 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有一次,乡长来筹集捐款赈水灾,母亲从身边摸

17、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赈灾是善事,“人要发挥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递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好心有好报。”就收下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折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看我的心算跟总数合不合呢!” 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

18、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这是一本空折子,钱都一次次提光了。” 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洋钱角子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回到乡间来,母亲看

19、他衣衫褴褛,鞋袜都前通后通了,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我把压岁钱存在“妈妈银行” 珍惜 A 不舍 存银行的钱被叔叔拐了 B C 心痛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 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递给乡长。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体会文章标题“妈妈银行”的妙处。

20、(5)试比较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链接材料】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 回忆我的母亲 ) 三、作文(三、作文(6060 分)分)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父母眼中,你总是长不大;在老师眼里,你总是很平凡;在同学面前,你总是很一般可是,当你的身上多了一点担当,多了一点坚持,多了一点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

21、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江苏省兴化市江苏省兴化市 2021-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一、积累和运用(2424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金秋十月, 菊黄蟹肥。 bng chng“纪念板桥、 宣传兴化”宗旨的郑板桥艺术节, 在水乡兴化如期举行。节日里,兴化城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甲】主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艺术因惠民而蓬勃,发展因交流而精彩。活动期间,兴化将举办 20 多项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展现板桥艺术,弘扬地方文化。以节为媒,广交宾朋,唱响兴化,艺

22、术节逐渐成为兴化对外交流的一张 li ng l 名片。板桥先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思想,在水乡大地得以弘扬和传承,正成为兴化精神【乙】“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源泉,引领水乡人民在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根据拼音在横线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 【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分号 【乙】冒号 B. 【甲】句号 【乙】破折号 C. 【甲】分号 【乙】破折号 D. 【甲】句号 【乙】冒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落中加点的词“蓬勃”“弘扬”“思想”分别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 B. “兴化城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这句话运用

23、了夸张修辞手法。 C. 句的主干是“艺术节逐渐成为名片”。 D. 句语序不当,应改“在水乡大地得以传承和弘扬”。 【答案】 (1)秉承 靓丽 (2)C (3)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词语的意思识记。秉承:承受(命令、指示) 。靓丽:指靓艳美丽,常用来形容青春貌美的女子。 【小问 2 详解】 考查标点符合的正确使用。甲处,“兴化城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与“主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写出了节日里的热闹情景,应用分号隔开。乙处,“垒土成垛、择高向上”是对“兴化精神”的诠释,因为冒号管到句末,破折号管到句中,故乙处应该用破折号,表示解

24、释说明。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C.有误。“艺术节逐渐成为兴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句子的主干是“艺术节成为名片”。故选 C。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B. 欲扬先抑,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往往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列夫托尔斯泰运用此法,先刻画主人公丑陋平庸的外貌,再描写其非同寻常的眼睛,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

25、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导语、主体、背景是一篇新闻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峡选自水经注”“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有误。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 ,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 C.“通常导语、主体、背景是一篇新闻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有误,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D.“小说集”有误,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故选 B。 3.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

26、或填写课文原句。 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_,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巴东三峡巫峡长,_。 (郦道元三峡 ) 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 )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王维出使塞外,吟出“_,_”( 使至塞上 )的句子,巧妙地把自己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融化在自然之中;崔颢在黄鹤楼中借“_,_”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实景画面,进而抒发羁旅乡思之苦。 【答案】 . 山山唯落晖 . 急湍甚箭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27、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最后两空注意题干提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实景画面”得出答案。本题中的“唯、晖、箭、猿、裳、婆娑、蓬、雁、萋、洲”等字词容易写错。 4.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是一种品格,诚信是一种责任。请你参加以“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完成相关任务。 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一句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一:诚信犹如宝石,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事例二:诚信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诚信是事业成功的阶梯;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解析】 【详解】考查拟写座右铭。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诫

28、、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可也是名言诗句,也可以自己书写的一句话。紧扣“诚信”主题,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如,同心共谱诚信乐章,携手齐建和谐社会。 5. 简要说说如图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示例:缺乏诚信的行为,表面上沾了小便宜,实际害人害己,危害严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寓意。概括漫画寓意,先要能描述出画面主体内容,而后综合分析。该漫画主体是“诚信”字样的建筑物,右下角一人持工具在不断挖掘“信”字的一角,“诚信”建筑物已倾斜欲倒。由此可见,该漫画的寓意:缺乏诚信的行为,表面上沾了小便宜,实际害人害己,危害严重。答案示例:靠挖“诚信”的墙角来

29、满足自己的私利,最终墙倒人亡,害人害己。 6.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 个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 6 月 29 日电(记者施永南 刘东凯)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6 月 29 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 19家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共 100 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这次主题宣传是新闻战线推动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省(区、市)主要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统一开设专栏,第一阶段持续 3 个月时间,阐释诚信建设内涵、解读现行制度政策、介绍当前实践做法、剖析典型案例。 【答案】“诚信建设万

30、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解析】 【详解】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 ,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概括后面主体部分内容,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可。注意题干要求:16 个字以内。 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6 月 29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找到句子主干进行概括,“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是主语,“启动仪式 6月 29 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可用“启动”一词概括。 即, “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二、阅读理解

31、(共二、阅读理解(共 6666 分)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长安君话别,写下了这首诗。此前王安石为仕途奔波,与妹妹已三年未见。怆情:悲伤。 草草:随便准备的。后期:后会的日期。 7. 王安石善用叠词入诗,简要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好处。 8. 亲人相逢往往是欢喜的,为什么作者却道“老去相逢亦怆情”? 【答案】7. “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写出酒菜是简单准备的,可见兄妹相见的欢乐,不拘客套

32、礼节;“昏昏”则写出两人互诉衷肠,直到夜深,这两个词烘托了兄妹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8. 年岁老去相逢又要别离前程漫漫路途坎坷归期难知。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叠词的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草草”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所以这两个叠词的运用,都表达了兄妹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示长安君这首诗抒写兄妹情,

33、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相逢又要别离,而前程漫漫路途坎坷,归期难知。所以诗歌一开头的“老去相逢亦怆情”就包含了这无限伤情。 【点睛】白话译文 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9. 阅读短文妙赏亭 ,完成问题。 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

34、,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子瞻,即苏轼。匡庐,即庐山。暱n :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掖y :搀扶,挟持。沤:水中气泡。都:汇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寓山之胜 盖缘身在山中也 泠泠作响 置亭于屿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寓山之胜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35、) B. 掖层霄而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 C. 倏然回目 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 D. 置亭于屿 相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仰 面 贪 看 恍 然 置 身 天 际 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答谢中书书 ) (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妙赏亭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美景、胜景;因为;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设立,建造。 (2)B (3)

36、仰 面 贪 看/恍 然 置 身 天 际/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4)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5)“且涤十年尘土肠胃”;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厌弃。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要着重翻译。 句意:寓山园林的美景。胜:美景、胜景。 句意: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缘:因为。 句意:发出泠泠的响声。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句意:在小岛上设立亭阁。置:立,建造。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根据语境

37、确定词义和用法。 A.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B.而:连词,表示修饰,不译/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 C.然:都是助词,做副词或形容词后缀,表示的样子。 D.于:都是介词,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在”。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重点标志性词语和句子结构来划分停顿。此句意思是: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此句中的动词主要有“仰”“看”“置”“知”,“仰面”意思是“抬起头”,这里做“看”的状语,所以在“看”后面断开;“恍然”意思是“仿佛”,做“置身”的状语, “恍然置身天际”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所以在“天际”后

38、断开;谓语动词“知”与宾语“有亭”构成一个句子。故此句断句为: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译准。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时:名词作状语,译为“常常”。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掖:搀扶,挟持。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浮动”。 颓:原指衰败,意志消沉,这里指夕阳快要落山。鳞:借代,代指鱼儿。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小问 5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和思想感情。要结合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在全文中抒发的

39、情感,揣摩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此句表明优美的自然景色能使人忘却世俗名利。由妙赏亭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可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也是说这里的景象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即荡涤私心杂念,去除尘世烦扰,醉心于美景。这两句都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表现大自然的奇美景色,而且都是写置身大自然之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能让人忘却尘世,净化心灵。所以,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感表达上,这两句都表现了作者对

40、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渴望寄情山水的感情,同时暗含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点睛】译文 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41、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2 2 分)分) 10.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后,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 B. 王树增的长征是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 C. 法布尔的昆虫记 ,只是向人们介绍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 飞向太空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再现中国航天人以身许国、砥砺前行的英雄形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

42、。C.有误, 昆虫记不仅向人们介绍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传达出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故选 C。 11. 阅读名著昆虫记 ,回答问题。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A_”。在他笔下,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蝉在地下“潜伏”四年;B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C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请根据有关内容把 A、B、C 三处补充完整。 【答案】 . 昆虫的史诗 . 蜘蛛 . 螳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昆虫

43、记 ,又译昆虫物语 、 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 ,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读过本书,就知道那些地下“潜伏”四年的昆虫是“蝉”;原文说道:“蜘蛛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蜘蛛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第五卷第五章“螳螂猎食”中介绍螳螂猎食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12.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哦,是的,A 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A 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

44、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1)文中的 A 是 _,他见“我”的任务是 _。 (2)原著具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 . 邓发 . 护送“我”进入苏区 (2)选文中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之情,以及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的第三节“汉代青铜”里面。根据“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可知,A 是邓发,邓发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

45、文段中,邓发与斯诺见面,是为了护送斯诺去会见苏区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作者的态度分析。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以客观的笔调反映真实的状况,极少直接评论,但在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作者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如文段中“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国民党政府悬赏五万元要邓发的头,但他毫不在意地“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可见作者对邓发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意。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共一大的会代表平均年龄 27.7 岁,最小的不过 19 岁;长征的队伍里,一半以上是 24 岁以下的年轻人回首来时

46、路,一代代青年满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从“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呼号,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高扬信仰,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无数人的奋斗牺牲值得铭记。湖南长沙,有一座郭亮纪念园。1916 年,年仅 15 岁的郭亮在街头看见革命党人被杀害的场景,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指导工农运动,直到英勇就义前,都

47、在为发动工农开展武装斗争而不懈奋斗。因为他们葆有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心志。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华章、成就不凡人生,是一代代青年的“青春之问”。革命先辈的担当、奋斗,经过岁月的淬炼熠熠生辉,照亮后来人前行的道路。不久前,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为主要原型讲述建党历史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不少好评。剧中,100 多年前的绝望与希望、衰老与新生;剧外,这些伟大人物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字,而是当代青年的同龄人。他们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下求索、不畏艰险的决心,深深感召着年轻一代。“信念”“使命”“做有为青年”成为观众评论中的高频词。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致敬历史的

48、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救亡图存,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今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重任在肩。重温年轻共产党人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是为了让当代青年领悟自己的使命责任、感知信仰的坚不可摧、坚定奋斗的决心信心。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家国的呼唤,更应是当代青年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 人民日报2021 年 06 月 01 日有删改) (1)联系选文内容,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标题( ) A. 青春之歌

49、B. 高扬信仰,投身救国 C. 牢记使命,重任在肩 D.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 (2)文章第段列举“一大”与“长征”参与者的年龄有何作用? (3)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请你写出文章第段中加点的“青春之问”的答案,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 (1)D (2)表明他们参与革命时正值青年,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引出文章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举例论证,举郭亮为革命献身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他们的奋斗被铭记是因为有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心志;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青春之问的答案是做

50、有责任担当、为国为民、肯奉献不怕牺牲、创造新的历史的有志青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将个人青春的奋斗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努力学习,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去认真学习,勇于拼搏。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拟写标题。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中标题一般就是中心论点;标题提示论述范围;标题揭示论题;标题表示论述对象。文章第段列举“一大”与“长征”参与者的年龄,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引出文章的论题“青春之歌”; 第段论述“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 深厚家国情怀、 伟大创造力的青年”,第段举郭亮为革命献身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他们的奋斗被铭记是因为有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