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779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 ,有些是时间的持续, 有些是在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

2、持续性。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3、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4、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校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 、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 材料二:材料二: 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又何尝不是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北京天坛祈年殿的藻井天花,河北正定隆兴

5、寺摩尼殿的如意斗拱,显示出建筑构图上的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展示了建筑的渐变的节奏和韵律美;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起伏跌宕、层层推进,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感受,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 ,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建筑无论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注重的并非单体的高大,而是群体的宏伟;追求的不是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是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自我的旨趣和品格。 建筑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在建筑中,一柱一窗的连续重复,好

6、像 2/4 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连续重复排列,就好比 3/4 拍子的“蓬恰恰,蓬恰恰”的华尔兹圆舞曲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组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那么,空间组合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建筑审美情思的最主要因素所在。王振复先生曾论述道: “优秀的建筑,由于成功地处理了建筑个体的各部分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群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尺度,像一部成熟的乐曲,既千变万化、波澜起伏,又浑然一体、主题鲜明。这里有主旋律与副旋律、高潮与铺垫、独奏与合奏、

7、领唱与和声。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进行曲,又有缠绵悱恻、情切切的恋歌和清晰愉快的田园小唱。 ” 建筑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建筑内部空间之的。一座建筑的内部由许多室内空间组合而成,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人们在建筑审美时,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从而充分显露出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也就是说,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之韵。如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其空间序列清晰有致,有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

8、节选自韵: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重复和变化的关系会带来“有持续性”作品单调枯燥、散漫凌乱等问题。 B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是古今中外所有建筑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西安的大雁塔、北京的故宫建筑群及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均展示了建筑的韵律美。 D人们将建筑与音乐作比,主要因为它们具有可以领略的韵律和节奏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舒伯特鳟鱼五重奏为例证明重复和变化易使音乐的主题和变奏取得统一。 B首都人民大会堂以简单重复的几十根柱子让其体现统一性和雄伟气概。 C梁思成认为

9、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建筑物都有其节奏和韵律。 D只要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就可感受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建筑艺术之韵。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及无尽的瓦陇重复排列取得画面的统一性。 B李公麟的放牧图以无数匹马的重复、几笔线条的山坡及疏落的孤树体现匠心所在。 C华尔兹圆舞曲以连续排列的节拍而体现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动作性美感。 D四合院以庭院的数量、形状及木构建筑的式样、材料、色彩等达到千变万化的效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 5梁思成说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有一定的拘

10、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 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

11、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鸟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

12、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籵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来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

13、角上,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列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地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

14、呀! ”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西山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

15、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日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

16、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文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 年第五期,有删

17、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了火车初到台儿沟时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女孩争先恐后去看火车时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台儿沟的封闭和落后。 B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既形象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天气的寒冷,又为下文香雪必须上车换铅笔盒从而滞留车上做了铺垫。 C小说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在车窗下用装有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和旅客和气地做买卖,主要是为了表现她们头脑精明、擅长算计的性格特点。 D “哦,香雪!香雪! ”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既是台儿沟的姐妹们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也是对香雪的勇

18、气胆量和执着追求精神的由衷赞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对香雪的美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以买货的旅客的眼光,描写了她“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从侧面展现出香雪的清纯、美丽。 B 小说善于借助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细腻的场景来塑造人物, 例如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就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展现出她的勇气和执着。 C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一种对生存状态独特的感知角度,向读者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 80年代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D小说运用诗意的语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表现出人性、人情之美和诗化的环境之美。 8 “铅笔盒”在小说

19、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4 分) 9小说中的“一分钟”是一个极具匠心的安排,有着丰厚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师说师说 韩愈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0、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

21、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22、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现多指有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 礼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首段以下定义的方法阐述“师”的三项职责,我们一般理解为: “传道”是核心, “受业”为手段,“解惑”则是老师的具体任务。 B作

23、者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极具讽刺意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C在文中,作者既赞扬李蟠能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的正确做法,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出倡导从师问道的良好学风。 D全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手法,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气势,很有说服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 (4 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劝学

24、) (4 分)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末“古道”的内涵。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登高登高 杜甫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十四个字写了六种具有夔峡地域特征的秋日景象,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以雄奇壮丽之景凸显人生悲壮,直接抒发了作者惆怅悲观消极之感。

25、C颈联“万里” “常” “百年”概括了诗人安史之乱以来悲剧性的处境与心境,极具“沉郁顿挫”的情致。 D尾联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潦倒不堪之因,动人心弦,全诗八句皆为对偶,音调铿锵,享有盛誉。 16 “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感慨的同时,也以“_,_”表达了徜徉世间、探访名山的快意想法。 (2)古诗词中常用比喻的手法,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来描写波涛力量之大;

2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来写刘格北伐时的英雄气概。 (3)在诗人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如琵琶行中,白居易描绘江边送别时,用“_”之景增添了离别的愁情; 声声慢中,李清照用“_”来表现绵绵细雨敲击时的凄凉哀婉的心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_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_。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

27、眼光的检验。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_的国家。 将一门技术掌报到_,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 “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发,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推崇工匠精神继而赞叹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

28、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8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体会 不谋而合 素养 挥洒自如 B体验 不约而同 素质 炉火纯青 C体会 不约而同 素质 挥洒自如 D体验 不谋而合 素养 炉火纯青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从推崇工匠精神继而赞叹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我们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B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C从推崇工匠

29、精神继而赞叹工匠,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D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伽马射线本质上也是一种先,_它的波长非常短,_,比普通可见光的能量高成千上万倍。 ( )伽马射线的能量却在 10000eV 以上,而且上不封顶。伽马射线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并不远。

30、比如地铁和火车站的安检设备使用的 X 光机,其实就是利用了能量较低的“软”伽马射线。 在浩瀚的宇宙中,天体活动能够自然产生能量极高的“硬”伽马射线,成为天然的宇宙线加速器。当天体的活动非常剧烈时,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出非常多的伽马射线,_,因此,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伽马射线暴”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作为对比,紫光能量大约 3eV(电子伏特) ,是被人类看到能量最高的可见光。 B紫光是被人类看到的可见光,能量大约 3eV(电子伏特) ,作为对比,它的能量最高。 C作为对比,能被人类看到的可见光里面,紫光的能量最高,能量大约 3eV(电子伏特)

31、 。 D紫光能量大约 3eV(电子伏特) ,作为对比,是被人类看到能量最高的可见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家乡,养育我们的地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一切一切,总是令我们难忘。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家乡拥有许多鲜活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感,不能忘怀的故事。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32、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说法不严谨,原文“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 ) 2A (B说法绝对。只是一个重要因素。C范围扩大。原文“梁思成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D原文“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之韵。 ” ) 3C (强调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 ) 4举例论证,以祈年殿、隆兴寺、西安大雁塔等建筑为例论证中国建筑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以中国古代院落民居论证建筑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建

33、筑内部空间之韵。 (2 分,举一例即可)比喻论证,用音乐的节拍比喻柱、窗的连续重复,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建筑具有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 (2 分)引用论证,引用梁思成和王振复的评论,论证建筑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 (2 分) (写出两点即可,没有分析,只是列手法不给分。 ) 5“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为人们所遵守分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如建筑的重复、反复出现等千篇一律;“灵活性”强调设计和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重复之中,又有千变万化的出现,汲取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等。 (每点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 6C (从她们换的东西是挂面、发卡、尼龙袜等内容来看,主要是

34、为了表现她们对外面新鲜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 7B (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 8 同桌摆弄塑料铅笔盒使得香雪对自己的木铅笔盒感到难为情, 表现出台儿沟的贫穷给她带来的自卑感;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渴望,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表现出她的倔强和自尊;香雪把盛擦脸油的小盒放入铅笔盒,表现出她愿望实现后的快乐和满足;结尾香雪举起铅笔盒,表现出香雪拿到铅笔盒独自回来的骄傲和见到姐妹们后的激动。 (每点 1 分,答出4 点即可。 ) 9山里与山外两个世界、古老与现代两种文明的接触与碰撞,靠的是这一分钟;主人公香雪的蜕变,靠的也是这一分钟。因为这一分钟,香雪上车被

35、带走,最终完成了从自卑柔弱到自信强大的转变;作者借助这紧凑的一分钟,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每点 2 分) 10C 11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 12D(无比喻论证。 ) 13 (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得分点:或,有的人,1 分;小学,古今异义,1 分;宾语前置 1 分;语句流畅,1 分) (2)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36、,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得分点:就,接近、靠近,1 分;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1 分;知明,见识明达,1 分;语句流畅,1分) 14跟随老师,学习知识,明白道理。老师无贵贱长少之分。不断求学,能者为师。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只摘抄句子不给分。 ) 15B(解析: “直接抒发”错误。 ) 16“独登台” ,诗人独自一人,登高望远,面对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象而感叹;“万里” “无边”等表明诗人独知宇宙人生之悲怆;“多病” “艰难苦恨”等表明诗人独自承担生活多艰、国家多难的情怀。 (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 17 (1)且放白鹿青崖间,

37、须行即骑访名山(2)卷起千堆雪,气吞万里如虎(3)枫叶荻花秋瑟瑟,梧桐更兼细雨(评分建议:每句 1 分,有错别字等该句不得分。 ) 18D(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对象是生活、现实。体会:体验领会,对象多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决策等的思想内容,又常是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感情、心理等。不谋而合: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不约而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一般后天获得。素质:事物本来的性质,一般是先天具有的。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挥洒自如: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 ) 19B 20句子中用了三个“没有怎能”结构相同、

38、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3 分) ,加强了语势,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使表达更加有力(2 分) 。 21C(主干为紫光能量大约多少电子伏特,与下句“伽马射线的能量却在 10000eV 以上”对比) 21但是肉眼不可见;能量特别高;就像大暴雨一样。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23写作(60 分) 一、审题立意一、审题立意 1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第一部分围绕“家乡”的中心话题展开: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平凡的话语,饱蕴着人们对家乡浓浓的情感。家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写家乡的内容很多:山、水、人、事皆可入文。状家乡风物、叙家乡故事,写家乡父老,抒家乡真情等。 材料第二部分为具体任务,注意要有文体意识,要有材料意识。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高中生写作应该有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能够体现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思考、感悟。要注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真实,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生动的细节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2立意参考 对家乡亲人的礼赞;对邻里之间真情的歌颂;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二、评分细则二、评分细则 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