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77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江苏省南京市六校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828 分)分) (一)多材料文本阅读(本题共(一)多材料文本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

2、主义情怀。1925 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 ,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 年 2 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

3、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

4、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

5、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 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6、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风展红旗如画 )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

7、,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

8、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最得心应手的是指挥战争,而他的军旅诗词是纪实战争风云的精美华章,反映了他对革命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灵活驾驭。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毛泽东用“飞将军自重霄入”来称赞屡建奇功的黄公略,这是对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偏师借重黄公略”的生动诠释,也表明他对古代名将李广的高度认可。而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 项羽则起警示作用。 1949 年, 在国共和谈破裂之际, 毛泽东摒弃古代兵法“穷寇勿追”之说,力戒项羽沽名钓誉之误,断然否定“划江而治”主张,毅然决定发动渡江战役,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9、(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作的,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 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 毛泽东诗词中的 沁园春长沙 写于 1925 年前后的长沙, 它与 1936 年 2 月写于陕北的 沁园春雪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并没有关联。 D.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

10、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是非观, 如“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 表明他对“焚书坑儒”事件的肯定态度。 D. 毛泽东的军旅诗词提到了汉代名将李广和西楚霸王项羽两位历史人物,一个是间接称赞,一个是直接批评,一褒一贬,用意迥然不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

11、项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313 分)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饿,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 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

12、一样好。 真是连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现在开始变成了现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眨眼就增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像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

13、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旧像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一岁,完全

14、成了大人;小妹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力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 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 可是他们不务

15、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丁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丁的衣裳

16、。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规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

17、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视角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 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对待责任制改革,孙少安父子自身前后的对比、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等。 C. “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 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

18、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6. 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7. 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93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222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

19、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

20、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 注: (1)亵人,受宠幸的人。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21、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 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

22、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 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 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 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 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

23、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 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2)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 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过五原胡儿饮

24、马泉(1)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2)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3)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 (1)五原,在今内蒙古,中唐时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地区。李益曾在边塞担任幕府十余年。 (2)笳,乐器,常作军中号角。 (3)汉使,即唐使,唐人常自比国力雄大的汉朝。 13.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了绿杨拂水、青草如烟的春日景象,也点明了饮马泉一带曾经是胡人的天下。 B. 颔联以笳声正面衬托月夜之静,营造了旷远、悲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边塞的紧张局势。 C. 颈联中从前的饮马泉和今日的饮马泉形成了对

25、比,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巨大变化。 D. 尾联运用生动的细节刻画,表现了作者从军多年的深沉感慨,起到了收束全篇的作用。 14. 本诗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8 8 分)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长沙中抒发对当时的军阀官僚等反动派的鄙视之情的句子是“_”。 (2)韩愈在师说中指明教师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_,_”。 (3)古代文人常以酒入诗:曹操短歌行中的“_,_”两句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两句写洒酒祭奠,表达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杜甫在登高

26、中以“_”一句写晚年因病不得不戒酒的落魄、无奈。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小题,小题,23 分)分) 16. 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讷 (n ) 忸怩 (n ) 张惶 (hu ng) 残羹冷炙(zh ) B. 执拗 (ni ) 粳(jng)米 恐吓(h ) 早生华发(f ) C. 给(j)予 娇嗔 (chn) 挟(xi )制 量(lin)身定制 D. 兜鍪(m u) 角(jio)色 虔(qi n)诚 冠冕(min)堂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

27、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原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

28、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 C.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18.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但灯与月竟能并存交融着, 使月成了缠绵的月, 灯射着渺渺的灵辉”。从语义上看这二者基本相同, 但是, 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呢?请从句式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0. 请结合以下文段内容,补写文中空白处的文字。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 (1)_。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

29、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 对美好器物、 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2) _, 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

30、色名片, (3)_。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造就通天大道。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博物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在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以特定区域为范围,以保护文化遗产真实原貌为目的,它强调以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为目的。民族村寨中保留有大量传统文化,其民居建筑与饮食、服饰等都承载着浓厚的村寨文化,反映出村寨发展的历史与特点。将生态博物馆理念运用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中,就是要注重保持民族村寨的原始样貌,保护民族村寨传统的建筑风格、风俗

31、特色,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博物馆,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促进民族村寨文化的传承、开发、弘扬与保护。 二二、作文(、作文(6060 分)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参考以上两句名言,谈谈你对“青春”的理解与体悟。请以“青春沉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字。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江苏省南京市六校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32、2828 分)分) (一)多材料文本阅读(本题共(一)多材料文本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 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 ,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3、” ,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 年 2 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

34、之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

35、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 菩萨蛮大柏地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 “细浪” ,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36、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 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

37、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风展红旗如画 )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

38、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 ” 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 须马克思加秦始皇。 ” 他在 七律 读呈郭老中写道: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

39、泽东最得心应手的是指挥战争,而他的军旅诗词是纪实战争风云的精美华章,反映了他对革命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灵活驾驭。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中毛泽东用“飞将军自重霄入”来称赞屡建奇功的黄公略,这是对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偏师借重黄公略”的生动诠释,也表明他对古代名将李广的高度认可。而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项羽则起警示作用。1949 年,在国共和谈破裂之际,毛泽东摒弃古代兵法“穷寇勿追”之说,力戒项羽沽名钓誉之误,断然否定“划江而治”主张,毅然决定发动渡江战役,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0、,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作的,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 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 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 1925 年前后的长沙,它与 1936 年 2 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并没有关联。 D.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1、 A.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是非观,如“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对“焚书坑儒”事件的肯定态度。 D. 毛泽东军旅诗词提到了汉代名将李广和西楚霸王项羽两位历史人物,一个是间接称赞,一个是直接批评,一褒一贬,用意迥然不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霜晨月,马

42、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C 3. D 4. 首先,指出革命诗词的总体特点,进而提出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的观点;接着,从不同角度解读毛泽东革命诗词的特点和意义;最后,强调了毛泽东诗词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可以为后人提供前进动力。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作的”错误,革命诗词的作者并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C.“二者之间没有关

43、联”错误,从“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可知, 沁园春雪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毛泽东的时代之问。 D.“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错误,由原文“随着岁月的迁转, 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 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44、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材料二原文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其中“商量”表怀疑,并不是肯定的结论。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该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写的是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B.该句出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描写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和战地的严峻形势,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C.该句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是毛泽东 1925年晚秋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此句追忆往昔不平凡的战斗生活,具有革命现实主义风格;

45、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选自贺新郎别友 ,用“昆仑崩绝壁” “台风扫寰宇”比喻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六个文段,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话题,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 文章第二至五段分说,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分说,其中二至三段,依据原文“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父情怀” ,这是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

46、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且举例论证;其中四至五段,原文“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这是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也分别列举了毛泽东诗句加以证明。 最后一段总说,作者以毛泽东诗篇为例, “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 ,强调了毛泽东诗词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可以为后人提供前进动力,意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

47、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在结构上和第一段相呼应。 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313 分)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饿,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 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 真是连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现在开始变成了现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48、。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眨眼就增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像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49、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 ,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旧像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一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

50、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力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 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 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