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653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5.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概述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全章概述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全章概述 3.1 光世界巡行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 奇妙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全章概述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4.2

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4.5 水循环和水资源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全章概述 5.1 物体的质量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第一章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概述】 【教学内容】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常识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 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通过“动手做实验”,了

3、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5.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 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 2.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 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了 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3.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

4、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4.经历摆的奥秘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 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2.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 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

5、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非常有趣的;接着,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道物理学十分有用。教材安排了几个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并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在第三节中,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

6、的案例,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章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初 步体验科学探究。 本章教学的难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体验科学探究。 本章的特点是:本章为教材的“入门篇”,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章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立意颇高。从诱发学生喜爱物理开始,让他们尝试动手做实验,到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无不体现着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本章利用一些散文诗、小实验、物理学史等,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对物理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一

7、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全章密切联系自然界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物理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体现本书“做物理”的教材理念;学生自主探究“摆的奥秘”,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物理就认识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体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编写意图。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 【本章框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

8、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课堂探究】 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阅读课本 P2-P3 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幻日”奇景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由太阳光偏折形成的杰作。 2.1752 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

9、做了一次著名的风筝实验,他不仅捕捉到了雷电,而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 3.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4.联合国大会于 2004 年通过决议,宣布 2005 年为“世界物理年”,并举办了全球的光束传递活动。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阅读课本 P4-P6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简单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的奇迹。 2.1718 世纪,世界上第一辆载客的蒸汽机车的问世,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到了 19 世纪,基于电磁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10、 4.20 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改善,原子能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等,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新时代。 5.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之梦。 三、物理学的召唤 认真阅读课本 P6-7 了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是如何研究物理学的。 1.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物理学中的一些规律。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2.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

11、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许多力学规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3.物理学的框架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构成的。 4.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 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1) 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2) 身边有趣的物理学 物理学: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补充习题】 【备用资源】 1.“世界物理年”“世界物理年”1905 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 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 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12、础,为量子理 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 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 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 100 周年,全球物理学 界一致呼吁 2005 年为“世界物理年”。 2.世界物理年徽标世界物理年徽标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 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 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 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 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

13、代表和平、 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 光明的未来。 3.牛顿煮怀表牛顿煮怀表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1.2 测量长度和测量长度和时间时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

14、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

15、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情景导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 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课堂探究】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阅读课本 P8-11 内容,熟悉刻度尺的使用 1.为了科学的进行测量,作为比较依据的公认标准量叫做单位。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

16、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m10km13;m10dm11-;m10cm12-;m10mm13-;m10m16-;m10nm19-。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较为精密的两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4.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单位是 cm; (2)它的量程是 0-8cm。 (3)它的分度值是 1mm。 5.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的物体,零

17、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 (2)观察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3)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读值,还要注明单位。 6.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用图表来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 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停表的使用。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 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有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电子

18、停表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测量长度 (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3)误差的定义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会用图表处理数据。 2.测量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测时间。 【补充习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学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毫米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在实验室,常用停表测定时间。 2.0.5m =_Km = _dm; 20cm=_mm = _m; 30s=_min; 1h= _s; 一天=_s ; 3h28min=_s。 3、在下列

19、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0_(2)教室的高度约为 3_(3)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 1.5_(4)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 1_ (5)课桌的高度约为 80_(6)一般 100m 赛跑所用的时间为 11_ 4 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_,该物体的长度为_cmA、B 两把刻度尺 _精确度更高 5.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 A 的长度。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

20、器可以消除误差 【备用资源】 1.百科小知识百科小知识误差误差 误差指的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是时,误差为正,表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表明测定值偏低。在测定的绝对误差相同的条件下,待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差越小;反之,相对误差越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2.游标卡尺游标卡尺 游

21、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 10、20 或 50 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为 10 分度的有 9mm,20 分度的有 19mm,50 分度的有 49mm。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 3.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

22、到 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 0.5mm 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 B 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 C 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 50 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 0.5mm 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 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累积法和

23、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 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 【课堂探究】 一、长度的“间接”测量 1.活动 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累积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 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 l=L/n。 2.活动 B: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 测量一曲线的长度: 方法

24、1: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线段组成的,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线段的长度。 方法 2(化曲为直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在测出硬币的圆周长,然后用“圈数圆周长”,算出曲线的长度。 方法 3(化曲为直法):用细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线上标记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再拉直测量,即为曲线的长度。 二、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1.图 1-25 中量筒的测量范围是 0-100mL,分度值是 1mL;图 1-26 中量杯的测量范围是 0-100mL,分度值是5mL。 2.观察量筒和量杯,比较它们的刻度线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答: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

25、度上密下疏;因为量筒的粗细是均匀的,量杯是上粗下细。 3.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该注意: (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4.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在量筒或量杯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值为V1,在将待测固体放入量筒或量杯中,此时水不溢出,记下液面的刻度值为V2,则该待测固体的体积为V2V1。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 1.身上的“尺”:通过测量,一拃的长度约为 18cm;一步的距离约为 6dm;指甲宽约 1cm;拳头宽约 1dm;中学生的身高约 1.6m。 2.身上的“表”:中学生的脉搏 1min 约跳 70 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3 长

26、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计法; (2)以直代曲法。 2.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你身上的“尺”和“表” 【补充习题】 1.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B ) 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 把一张矩形纸 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 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下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 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 圆柱体周长(A)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5.

27、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 20 匝 铁丝,则铁丝直径约 1.875 mm。 7.请你用一把量程为 30cm 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写出你的办法。 答:先测出一级台阶的高 h,再数出一层教学楼的台阶的级数 n,则一层教学楼的高度为 H=nh。 8.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 答:用纸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空之间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 【备用资源】 1.有趣的人体尺度有趣的人体尺度 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个人手腕的周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

28、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 41;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 8 倍或 7.5 倍。 2.辅助工具法辅助工具法 物体表面凹凸不平或几何形状不规则时,采用平移的方法利用辅助工具来测量。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如图所示。 3.激光尺激光尺 激光尺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尺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1.4 常识科学探究常识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

29、技能。 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 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难点: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谈话导入谈话导入 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课堂探究】 一、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阅读课本,思考:

30、小慧从张师傅修理摆钟的过程中想到了哪些问题? 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演示实验建立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轻重有关? 猜想: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摆角有关? 猜想: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摆长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钟摆的简化:钟摆绕一个固定点摆到,可以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钟摆。 实验方法: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按设计的方案进行试验,并将相关的数据分别填入表一、表二和表三中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

31、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5.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由实验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由实验三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角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综上分析: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6.评估 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要进行反思。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方案是否得当,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结论是否能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2、。 7.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部分组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4 尝试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过程(7 个要素)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探究结论 (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 (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补充习题】 2.下列有关摆振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摆的快慢与摆锤有关 B.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C.摆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33、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 论:物体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而跟摆重和摆角无关。摆的这个运动特性,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 6.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做 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7.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七个要 素组成,其中交流与合作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8.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1:秋千往返摆

34、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 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 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 1,应选用序号为 2 和 4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 2,应选用序号为 1 和 3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 3,应选用序号为 4 和 5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摆长 有关,

35、与 摆重和摆角 无关。 【备用资源】 1.伽利略与摆伽利略与摆 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有一次,他发现教堂上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即摆动周期)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后来,伽利略又把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绳端作摆锤进行实验。他发现只要用同一条摆绳,摆动周期并不随摆锤质量的影响。随后,伽利略用相同的摆锤,用不同的绳长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摆绳越长,往复

36、摆动一次的时间(即摆动周期)就越长。 第二章第二章 声音与声音与环境环境 【全章概述】 【教学内容】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3.了解声音的研究对音乐及建筑的影响;了解超声和次声在生活和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2.经历“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7、3.通过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4.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观察、参观、调查或观看录像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2.观察了解身边的声现象,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4.通过讲噪声的

38、防治和利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事物的可变性。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内容包括: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

39、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 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 增强环保意识; 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本章框架】 声音与环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发声体振动声音的传播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源振动幅度决定音色由声源的结构材料决定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声音的利用超声和次声控制和减少噪声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

40、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堂探究】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 P24,观察活动 1:观察振动发声,回答下列问题。 1.将敲击了的音叉插入水中。 现象:水面会溅出水花,有波纹产生。 2.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收录机的扬声器上。 手感受到:扬声器在振动,本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你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吗? 讲话时,声带在

41、振动;鼓面振动产生声音;蚊子翅膀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等等。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预习 P25,完成下面问题。 1.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例如:课本 P25 图 24 中,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2. 声音以波形式传播。 3.把声音显示出来 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看见”。比较图(a)(b)两图,观察波形有什么不同? 通过振幅和频率分析波形图。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学生预习 P26,活动 2:传声试验,完成下列问题 A、图 26,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空气,铃声会变小。 当抽去到一定程度还能听到铃声吗?如果瓶内是真空呢?你认为该实

42、验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到。如果瓶内是真空的,将听不到声音。实验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本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 27,把耳朵贴在水槽外面,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说明什么问题? 能;说明:液体(水)能够传声。 C、图 28,室内的同学能否听见敲击声?再将耳朵离开墙,还能听到声音吗?说明什么问题? 能;说明:固体能够传声,而且比气体传声效果更好。 总结: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来传声,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四、声音传播有多快 阅读 P27,完成下面问题 1. 什么叫声速? 答: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声速。 2. 图 210 中,声

43、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一般地,固体传声速度较大,气体传声速度较小。声音在 15空气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 m/s。 3. 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答:与传声介质有关,气液固vvv;还与温度有关,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 观察图 211,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补充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听到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

44、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的条件的一组是( D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击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的跳动;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到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 4.将耳朵贴在较长钢质有水的水管一端,在另一端重击一下,可以听

45、到三次声音则( B ) A.最先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 B.最先听到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C.最先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 D.最先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8.计算:一辆汽车以 20 米/秒的速度向某高山行驶,在某处鸣笛一声,4 秒后听到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多远? 640m 【备用资源】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3.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

46、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难点: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二泉映月(二胡)和锣鼓喧天的音频片断,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音乐之美妙。 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引入课题 【课堂探究】 一、乐音与噪声 使人感到愉悦的声音,叫乐音,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二、声音的高低-音调 1.活动 1:按图 2-17 所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下面的填空。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 钢尺的振动越慢 (填 “快” 或 “慢” ) , 钢尺发出的声音越低 (填 “高” 或 “低” ) 。 2.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47、。 3.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叫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 Hz。 4.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三、用波形比较频率 1.观察图 2-18,完成下列填空: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的波形,波的个数较少,表示甲音叉振动次数少,发出的声音频率低,音调低;乙音叉的波形,波的个数较多,表示乙音叉振动次数多,发出的声音频率高,音调高。 3.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 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2020000Hz。 4.不同的人的音调一般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的音调也会有变化。一般来说,儿童

48、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孩的音调比男孩高。 四、弦乐器的音调 1.活动 2: 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2.弦乐器上为什么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 答:弦乐器要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3.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器在演奏时,是通过调节弦的长短和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的。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补充习题】 1.欲改变二胡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改变弦的粗细 B.改变弦的长短 C.改变弦的松紧 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2.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50 次;带花蜜的蜜 蜂

49、,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320 次。则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B) A.音调高 B.音调低 C.音调相同 D.都有可能 3.人们听不到蝴蝶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B) A.蝴蝶翅膀软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 20 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声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4.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C)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 D.狗、猫的听觉有问题 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些,一次快些,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的

50、变化及纸片振动的情况:划慢些时,频率低音调低;划快些时,频率高音调高。 6.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对此他提出了各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规格如下: (1)为了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粤沪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