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346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宁波市江北区宁波市江北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学年七年级下知识竞赛语文试卷 一、书写(一、书写(4 4 分)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二、积累(2121 分)分)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任务 在浩 hn( )的历史星空中,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如为我们新中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如成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邓稼先,如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 jing

2、()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的闻一多,还有像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豪迈赞歌的光未然等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 分) 浩 hn( ) 鞠躬尽瘁( ) 开拓( ) jing()乎不同 2.根据提示填写诗文。(10 分) 3. 解 释下 列 加点 字 。(4 分) (1) 及鲁 肃 过寻阳 ( ) (2) 旦辞爷娘去 ( ) (3)陶后鲜有闻 ( ) (4) 但微颔之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周易 诗经 尚书 礼记 春秋 。 B.古代诗歌常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以折柳表惜别之情,月亮寄思

3、乡之情,以杜鹃啼血喻悲苦之情,以菊赞隐士之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等。 C.“陈康肃公善射”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是后人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的称号。 D.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多用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 “阁下” ;称对方的家叫“寒舍” ;称对方家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 “令堂” “令郎” 。 三、阅读(三、阅读( 55 分分 ) ( 一 )名著阅读(9 分) 类别 出处 诗文名句 保家卫国 木兰诗 (1) ,关山度若飞。 安贫乐道 刘禹锡陋室铭 斯是陋室, (2) 高洁本性 周敦颐爱莲说 (3) , (4) 。 无私奉献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 (6)

4、。 远大抱负 杜甫望岳 (7) , (8) 。 游子怀乡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 , (10) 。 5.下图是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航海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位置给相关人物补全 B、D 两处的航海日志,并根据航海日志归纳人物形象。(3 分) 6.康赛尔、 尼德兰在危急时刻舍身为人, 成就 “大我”。“大我” 是为国为集体为他人谋利益, 而 “小我” 是只局限于个人的自我利益。 尼摩船长和祥子都历经人生困境, 他们最终成就了 “大我”, 还是只抓住 “小我”?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拍不好的镜头拍不好的镜头 符浩勇 采访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

5、在弯仄的山路上爬行了三百多里路, 终于在一排简陋的建筑物前停下了。这就是鸡嘴岭乡政府,是我们这次县电视台“劳模风采”专题摄制组的最后一站。要不是这里出了一个劳人物 航海日志 形象 康赛尔康赛尔 A 我们我们在北太平洋发现了独角鲸的踪迹时,船受到撞击,主人阿龙 纳斯被震入海中,我我跳进海水拼尽全力去救主人。 (2) D (1) 尼尼德德兰兰 B (3) 勇敢 C 潜艇航至红海, 我们我们遇见与鲸鱼一样大的凶猛的儒艮, 我我一点也不怕,乘小艇追赶了很久,最终用捕鲸叉刺中它的心脏。 模教师,一般谁也不会提出到这个地方来采访。 乡政府秘书老林等人在大门外等候多时,日头已半天高了,个个已是汗流浃背,却还

6、是满脸喜气地把我们迎进了简陋的办公室,屋里守候的忙着拿上椅凳,端上热腾腾的茶。寒暄了一阵后,我们提出要去乡小学校去看看劳模张老师。 “啊呀,不巧,张老师的老母亲身体不舒服,一放学他就赶着回去了。 ”老林说。 我们明显因为张老师的傲慢而不快,但还是问: “张老师家离这里近吗?近的话,我们可以赶到他家里去拍几个镜头也好。 ” 老林引我们走出乡政府办公室门口,手指了指对面的大山说: “喏,张老师家就在那山腰上。 ” 我们定睛看去,果然见对面迷蒙的大山上散落着一些青瓦白墙的民房。我们中有人说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莫不是飞腾上去的?或者是神仙下凡给造的。老林说: “你们看见的这些房子仿佛就在眼前,可是隔

7、着三道半山梁,快走也要半天呢,要当面采访他要等明天了。 ”老林接着叹口气说, “也难为了张老师,家里农活要顾上,学校的课也不能落下。这几十年,他就是这么山上山下地跑,硬是教出了那么多孩子上大学。 ” 当天夜里,我们在乡政府招待所住下,并不忘做好采访的侧面佐证,不少人感叹,就张老师为了孩子山上山下地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这些年洒下的汗珠可也滋润了路边的山花。张老师的劳模,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次天一早,我们匆匆用过早饭,便踏上了山路。刚走过第一道山梁,我们就开始停停歇歇的,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攀上第二道山梁时,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万丈悬崖,我们已是屏声敛气,心悬到了半空。爬进第

8、三道山梁了,我们出了一身热汗都顾不上擦,备用的水几乎喝完了。到达半山腰时,老林领在前头,看到远远的雾地里,晃动着一个人影,喊了声: “喂,谁在那呀?”那边粗着喉咙答话过来: “我呀,乡小学的老张。 ”老林一阵欢喜,紧跑着步子迎上去。 我们气喘吁吁松了一口气,走近才看清是一个老农模样的人在地里忙着千活。大家都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带出了二十个大学生的教师劳模张永光。从他的身上,唯一能嗅到教师味道的是一双闪着智慧的眼睛和一件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的旧皱的白衬衣。 老林介绍说: “县电视台的同志来采访你,给你拍录像,要上电视呢! ” 张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嘿嘿笑了几下,搓着手说: “辛苦你们了,到屋里去坐。

9、 ” 张老师的家陈设简陋,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农家,屋门口的一个土篱笆围成的小院里,一个老太太就是张老师的母亲,正在抛谷子喂小鸡。老林还告诉我们,张老师的妻子前些年得了急病,来不及送医院,早走了。他的一个儿子在外面城里打工,一个女儿还在读高中。家里的一切都要张老师一个人撑着。 在文字记者采访张老师后,我们便把场面稍微布置了一下,让张老师坐到墙边的桌子旁,手里捏着一支钢笔,做成批改作业的状态。这时候摄像师的镜头对准了他,灯光打开了,满屋子照得白晃晃的,摄像师说了一声: “准备,开始。 ”打开了镜头。张老师忽然一下子跳起来,满脸尴尬相: “我拍不好的,我拍不好的。 ”我们便劝张老师放松一点,尽量做到跟

10、平时一样,接着,让他重复来一次。可当灯光一打开,他又说: “我拍不好的,我拍不好的。 ”他伸出一双粗糙的手连连摇摆。我们只好停了下来,让老林去做工作。 老林脸涨得通红,满头汗水地把张老师拉到一边,做了半天思想工作,张老师总算配合了一次,可是最终拍下来的他还是一脸拘束不自在的样子。 回到县城,我们忙碌了三天, “劳模风采”专题节目制作终于接近尾声,我们谈起采访张老师拍录像的模样,不禁感慨了一番:难得一辈子扎根山村!可等到取舍张老师这一节镜头时有些为难了,台里领导说: “不好取舍的镜头都剪掉吧,只要有他一个镜头就行了。 ” 当我们完成剪掉张老师的那些难堪镜头时,忽然接到一个从鸡嘴岭政府打来的电话:

11、张老师去世了。我们惊骇得说不出话来。怎么会?我们离开时,张老师他不是还好好的吗? 老林电话里悲痛地告诉了事情的原委:那天,我们采访组走后,张老师的老母亲吵着要看看电视里的儿子。张老师上了电视,他心里也很激动,便盘算着购买一台电视机。昨天,他到附近的镇上办事,顺便捎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路上搭了一辆拖拉机回家。不料在这条山岭上,九曲十八弯,拖拉机翻落进几十米的山沟里。在救出两个小孩后,张老师却再也上不来了。 采访组的人全流了泪。我们坐到机房里,拿出那盒录像带,看了一遍又一遍电视里张老师一双粗糙 的 手 挡 在 胸 前 , 他 说 : “ 我 拍 不 好 的 , 我 拍 不 好 的 。 ” 静 得

12、出 奇 , 谁 也 不 再 说 话 。 (山西文学2020 年 10 期) 7.小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讲究一波三折,阅读全文后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3 分) 8.许多人认为小说的第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我们”爬山梁的情景是闲笔,你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9.细节之处显真章,本文抓住了张老师的许多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请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完成赏析。 (3分) 张老师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嘿嘿笑了几下,搓着手说: “辛苦你们了,到屋里去坐。 ”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时间 地点 老张的表现 我们的态度 第一天 乡政府 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 (1) 第二天 田间 在雾中干农活 欣

13、喜 家中 (2) 耐心 三天后 县城 (3) 悲痛 10.读了全文后,小语认为文章的标题拍不好的镜头非常有韵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写下你的探究结果(5 分) (三)非文学类文本(12 分) 阻断疾病传播,公筷公勺应成餐桌标配阻断疾病传播,公筷公勺应成餐桌标配 同吃一盆菜可能吃出多种疾病同吃一盆菜可能吃出多种疾病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邀约三五好友同桌共餐,对酒当歌别有一番情趣,但一不留神,也可能把病毒、细菌打包吞下。有研究显示,人群中食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而“共餐共食” ,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入人体的可趁之机。 1 月底,南京一家庭一次聚餐,导致 7 人先后确诊患上新冠肺

14、炎。哈尔滨一家庭 9 人聚餐,9 人均为确诊病例。除了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手足口病,都是潜在危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能引起胃部一系列病变,例如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全球约 50%的人携带。 抵挡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新冠病毒,分餐制可谓一道健康屏障。 分餐制为人类抵御细菌、病毒构筑健康防线的同时,也会间接带来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合餐可能不太好控制进食的量,每餐吃得多,能量摄入过多,易引起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江苏苏州市立医院消化道内科副主任医师闵

15、寒认为: “围桌合餐时,可选择的食物很多,有的人可能会挑食,例如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海鲜吃得多,可能有患痛风的隐患,但分餐制有利于控制食量,便于营养均衡摄入。 ” 各种原因影响公筷“流行”各种原因影响公筷“流行” 每当一次流行性传染病爆发, 分餐制都会被大力倡导。 非典之后, 使用公勺公筷的呼吁曾一度流行。 非典期间与非典后期居民相关健康行为比较一文指出:非典期间,在外出就餐的人群中,总是和较多使用公筷者比例为 12.1%和 24.8%,但非典疫情结束,这一数据比例即下降至 11.2%和 22.7%。 而一些餐饮企业认为实行分餐制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餐具成本

16、提高,所以推广分餐制一直存在困难。有些地区几十万户餐饮服务单位,推行分餐制的不到 10%。 专家们表示,健康意识不足也是影响分餐制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新华网对近 2 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四成网友赞成分餐制推广,而三成网友则表示反对。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意识,想分餐或使用公筷的人反而常常让人觉得“另类” 。 各地尝试改革或将加速分餐制推广各地尝试改革或将加速分餐制推广 不过,这次新冠疫情让人们开始反思很多日常习惯,用餐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更是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总结一些地方推广分餐制的经

17、验,将好的做法形成制度,进行推广。 而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也正在纳入饭店的日常管理环节。3 月 8 日,江苏泰州发布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这是全国首个出台的地方性公勺公筷使用标准。3 月 24 日,宁波市在浙江省率先推出统一定制公筷以区别普通筷子。此外,北京、上海、河北、湖南等地也明确倡议使用公筷公勺。 对不同的企业、场景可以尝试不同的分餐制,例如大型、高档次的餐饮企业,可以推行“位上菜” ,即按位上菜、一人一份;中小型餐饮企业,可以尝试多用公筷公勺;居家用餐,家庭成员可以使用固定碗筷,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爱护他人。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中国分餐历史远超会食历史。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食物是共

18、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到了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具,这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到了唐武周中期后,国家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此时分餐与会食并存,会食成为主流。不过,在这段时期,用餐方式仍有过渡期多元化特征。到宋代时,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到明清时期,会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 (选自科技日报4 月 21 日,有删改) 11.请结合相关内容,为文章第二部分补充小标题。 (2 分)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分餐制能够为人类抵

19、御细菌、病毒,构筑健康防线,也会直接带给人健康。 B.因为赞成者比例不高,使得分餐或使用公筷就常常被大家认为很“另类” 。 C.除了新冠病毒,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等都可能通过共食传播。 D.分餐制可以根据不同餐饮企业、不同进餐场景“因地制宜”,不需要一刀切。 13.文章在宣传分餐制时使用了很多的数据。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先摘录下来,再说说使用数据的作用?(3分) 14.小文向家人建议家里可以分餐制。爷爷却说,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围桌吃饭,讲究一个热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以及链接材料,试着替小文劝说爷爷吧。 (4 分) 附加题:附加题:1515 题至题至 2121 题题 (四)文言文阅读(15

2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者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平!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狄青劝兵 宋)王经 狄青善用兵,多智数,为一时所伏。为一时所伏。其出师讨侬智高也,既行,燕犒士卒于琼林苑中。将士皆列坐。酒既行,青自起巡而问之曰: “儿郎若肯随青者,任其愿同去。若有父母侍养及家私幼小、畏怯不愿去者,便请于此处自言。若大军一起之后,敢有退避者,惟

21、有剑耳! ”于是三军之士皆感泣自励,至岭外,无一人敢有怠惰者。 (选自默记) 15.参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伏”字的义项(如下图) ,解释文中“为时所伏为时所伏”中的“伏”“伏”字。(2分) 伏(写序号) : 16.(2 分)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其 出 师 讨 侬 智 高 也 既 行 燕 犒 士 卒 于 琼 林 苑 中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既行,燕犒士卒于琼林苑中。 18.分析下面句子中“耳”字表达的语气。(3 分) 若大军一起之后,敢有退避者,惟有剑耳! 19.孙权劝学和狄青劝兵都很成功,请结合内容分析他们分别

22、是如何劝说成功的。 (4 分) (五)古诗阅读(5 分) 3 月 2 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物资,物资上面写的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诗句化用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待御 。请阅读此诗,完成相关题目。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伏 F 趴。敬辞。用于上疏或章表,对君主表示恭敬。藏匿,埋伏。 屈服,接受。同“服” 。敬佩,信服。受到(应得的惩罚) 。伏天。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侍御,官职名。 沅:指水名 20.这首诗中 句(填

23、写原句)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分) 21.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诗妙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4 分) 四、写作(4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40 分) 邓稼先那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感动;阿长那虽然不识字却拿着山海经给鲁迅的身影,令人感动;老王那重病缠身,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感动 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感动的身影,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请以“那个身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 5

24、00 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书写 二、积累 1. 瀚 cu tu 迥 2. (1) 万里赴戎机 (2) 惟吾德馨 (3)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4) 濯清涟而不妖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化作春泥更护花 (7)会当凌绝顶 (8)一览众山小 (9)此夜曲中闻折柳 (10)何人不起故园情 3.(1)等到 (2)早晨 (3)少 (4) 点头 4.D 三、阅读 5.(1)诺第留斯号被冰山围困,潜艇内氧气即将用尽,我看到主人即将窒息而死,就将储气仓里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2)忠诚,或忠心耿耿(1 分) (3) 在采珠场, 一头鲨鱼

25、袭击一个采珠人, 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冲上去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危在旦夕,我扑过去用钢叉刺中鲨鱼的要害,解救了他们。 6.尼摩历经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但他心怀正义,有反抗精神,打捞海底沉船的财物用以支持陆地上的反殖民斗争(他善良富有正义感,帮助弱小者,救助过遭鲨鱼袭击的采珠人并赠他珍珠) ,他的善良正义成就了大我。 祥子历经连番失车的打击,从勤劳善良、正直朴实的青年变成为了一己私利与人抢占拉车的活(为钱而告发阮明)的人,最终沦落为麻木潦倒自私自利的行尸走肉,他只抓住了“小我” 。(评分:共 6 分,结合内容 2 分,分析 1 分,一个人物 3 分,举其他例子,合理即可。 ) 7.(1)不快。(2

26、)拍摄采访镜头不自在 (3)发生车祸、救人 8.示例:不认同。这一片段内容主要写了“我们”翻越山梁的艰辛,说明到张老师家的路途漫长而难行,照应了上文老林的话,也表现了张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不畏艰辛的品质。 9.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了张老师听说要被采访时的激动心情,表现了他的质朴和谦逊。 10.我同意小语的观点。本文以拍不好的镜头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引出下文,起到了统领全文内容的作用;同时,用张老师的话为题,显得真实可信,更能显示出张老师的人物形象;对现实中有些人漠视劳动者也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再者,这句话也发人深思,张老师不善于作秀,而是将自己的责任担当与关爱学生付诸于实际行动

27、之中,更凸显出形象的高大,现实生活中的张老师是最好的镜头。 11.示例: “分餐制”是健康屏障(或: “分餐制”带来多种健康好处) 12.A 13.例一:1 月底,南京一家庭一次聚餐,导致 7 人先后确诊患上新冠肺炎。哈尔滨一家庭 9 人聚餐,9 人均为确诊病例” ,7 人、 9 人具体数字触目惊心, 说明聚餐导致新冠肺炎感染几率很高,共餐共食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人人体的可乘之机,体现其危害性。 示例二: “非典期间,在外出就餐的人群中,总是和较多使用公筷者比例为 12.1%和 24.8%,但非典疫情结束,这一数据比例即下降至 11.2%和 22.7%” ,通过数据变化具体说明流行性传染病爆发

28、期间,分餐制会被倡导,而疫情结束后,提倡分餐制的人群比例就下降了,说明要倡导分餐制不容易。 14. 示例:爷爷,分餐制有很多好处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共餐共食”传染,而分餐能避免病毒交叉感染的同时,还有利于控制食量,便于营养均衡摄人;如果爷爷觉得分餐破坏了团圆的氛围,我们可以使用公筷公勺,或者每人使用固定碗筷。其实从中国历史来看,分餐制的出现也远远早于会餐制呢。 附加题:附加题:1515- -2121 题题 15. (同“服”,敬佩,信服。 ) 16.其 出 师 讨 侬 智 高 也 /既 行 /燕 犒 士 卒 于 琼 林 苑 中 17.(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

29、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将要行军的时候, (狄青)在琼林苑中设宴犒劳士兵。 18.如果部队一旦出发了,有退缩不前的,只有看这把剑了。意思是:胆敢逃跑者,杀!表示陈述肯定语气,突出狄青说话时的坚定有力。 19.孙权劝学:现身说法,摆出自己来“卿言多务,孰若孤”,将自己读书的益处娓娓道来,非常亲切,极具说服力。孙权的要求不高,吕蒙能够达到。读书的目的并非是要求吕蒙弃武从文,成为“博士”,而是让他在读书中了解历史,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才智。 孙权循循善诱。在劝说的过程中,孙权并不是用命令的语气,而是循循善诱,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血口一步一步地开导,易于对方接受。 狄青劝兵:出行前箱劳上兵,让士兵觉得狄青重视他们,获得士兵们的合好感。酒席上气氛好,易于劝说。为士兵和他们的家人着想,“若有父母侍养及家私幼小、畏怯不愿去” 20.明月何曾是两乡 21.我认同他的观点。诗人说因为两地相接,所以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这是“无情” ,但其实这是离别无奈悲伤的掩饰,诗人和朋友同踏一片青山,同顶一片云雨,还要同享一轮明月,表明诗人时刻都在想念朋友,希望两人不要分离,这是“有情” 四、写作按中考要求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